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之老来子 >

第11部分

红楼之老来子-第11部分

小说: 红楼之老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从当家人的职位来看,张阁老已经是一品大员了,即使现在老迈,可他的儿子,也就是大嫂的父亲,也早已经是吏部侍郎,堂堂正三品大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圣上对他极为器重,不过是因为张阁老还在内阁,压着他罢了,来日若是张阁老乞休,这张侍郎上位是必然的。

    相比较之下,自己的老泰山,至今不过是个从四品的婺州知府。

    贾政心中愤愤不平,父亲未免也太过于偏心了。

    再加上王氏生的虽不说难看,但也不过是平常罢了,这叫自小在贾府的美貌丫头堆里长大的贾政看来,自然是看不上眼,平日里也更喜欢往通房那里去,不过因为他要面子,不肯叫人说是宠妾灭妻,因而夫妻二人间还维持着表面上的融洽罢了。

    王氏可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竟然怨念如此之深,说真话,当初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对自己未来的夫君还是满怀期望的,毕竟自己常听说荣国府二公子是个读书人,为人风雅。

    可随着日子的流逝,她的心也是冷了,彻底看透了自己的这个夫君,不过是个好面子的伪君子,平日里看着好像是个端方君子,其实内心里又自负又自卑,自负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诩自己不与世同流;可自卑又在于自己老是科举不中;看着好像是尊重发妻,可实际上还是贪花好色,若不是自己早有准备,那周姨娘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那叫珠儿如何立足。

    看着闷声不吭的贾政,又注意到他眼中的不愤之情一闪而过,王夫人内心里明了自己这个枕边人内心的想法,不过是看到比自己小十岁的弟弟都中了举,自己不过是个秀才,还是那种末尾挂着的秀才,内心自然不舒服了。

    况且这个弟弟还是家中极受宠的,这下他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愈发低了。

    可看到丈夫这般,王氏心中虽然快意一闪而过,可内心里还是有些忧虑,这下他们二房在府中越发没落了。

    大房将来要袭爵,就算贾赦不出息也没什么关系,况他们还有张家这么一门给力的姻亲;老三虽然还没有成家,可他是老来子,又是龙凤胎,自幼便得老爷太太的宠爱,自己本身也是个有出息的,又有名师指点,将来必是个有大出息的。

    独独他们二房,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将来也不知如何是好。

    王氏心中这样想着,琢磨着,自己在内宅,还是讨好太太为好,至不济,将来分家的时候多分些私房也是好的。

第19章 得喜讯一家人各有心思(接上章 )() 
无论众人心中是何心思,但是在代善和贾母面前,还总是一副为贾攸欢喜的模样,这其中,贾赦夫妇是真欢喜,尤其是张氏,她当年因为耽误了花期才嫁进贾家,早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不成器的,好在将来还有爵位可以承袭。

    只是她出身诗书翰墨之家,自然不甘心自己的丈夫一事无成,便时常督促着贾赦上进,只是这样一来,贾赦内心难免产生了妻子看不起自己的想法,两人的感情自然就产生了裂痕,贾赦素来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贾府里又多的是想要往上爬的丫头,渐渐地,夫妻两人愈发貌合神离。

    张氏也逐渐死心,好在自己已经有一子傍身,只一心想着好好教导儿子,将来万万不可如同他爹一般一事无成。

    可以说,张氏将贾瑚这个儿子看得和眼珠子似得,衣食住行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操办,可是贾府的下人虽没日后的那般奴大欺主,但也不是好相与的,下人们之间互结姻亲,藕断丝连,偏偏许多人的祖上都曾为了贾家出身如死,又有些人是老太太、太太的陪房,在主子面前颇有体面。

    这起子刁奴眼大心空的,见张氏不得贾赦喜爱,自然也就懈怠起来了,张氏虽然多加敲打,但平日里还要忙着帮贾母操持家事,也不能面面俱到。

    那日,贾瑚到湖边玩耍,正巧那日张氏安插在他身边的嬷嬷有事告病回家了,那些奴才们便偷懒没跟着,没料到贾瑚一个不慎落日水中,他不断扑腾,大呼救命,无奈竟没人听见。

    多亏了贾攸恰好从旁经过,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将自己的小侄子救了出来,当时贾攸也才十二岁,当下人们发现的时候,多亏他死死拽着年仅五岁的贾瑚,才熬到了来人的时候。

    也多亏了苏先生在贾攸拜师后便十分重视徒儿的身体,用他的话说,若是身子骨不好,还是别想着科举了,免得在考场中白白丢了性命。因而他便时常督促着贾攸锻炼身体,也正因为此,贾攸才能够把贾瑚救上岸来。

    但是到底贾瑚还小,在水中太久,又受了惊,因此都在夜里发起了高烧,张氏连夜衣不解带的照顾,总算是让贾瑚醒了过来。

    后来张氏顺藤摸瓜查了下去,才知道背后有隐情,那偷懒的丫头和近日贾赦房中极得宠的一个丫头竟有着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

    当然,她的胆子倒也没有这么大,只是在她的暗中示意下,不免有些小人故意懈怠贾瑚,才险些酿成悲剧。

    待她料理了这起子小人之后,贾赦原也不傻,对自己的嫡子他也是看中的,再加上看到这次儿子生病,妻子为此熬红了双眼地看护,难免心中有所触动。

    又从自己的祖母留下的人手中探听到了事情的原委,不免对自己的妻儿有所愧疚,都是自己平日里给人一种不看重发妻的印象,才使得自己的妻儿受到了怠慢,又想起往日里妻子的好,心里到底软和了起来。

    张氏虽然对丈夫先前的行为有所不满,但是到底还是知道贾赦是一家之主,就算再不出息,那也是自己和儿子的依靠,没见旁人一见到他们夫妻不和,便生出了异样的心思吗?哪怕为了瑚儿,自己也当和丈夫好好相处。自此,夫妻二人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但是,要说张氏最感激的,莫过于自己的小叔子贾攸了,若不是他见义勇为,自己的瑚儿怕是早就不好了,那时,自己也怕是会去了半条命。

    因此,她对贾攸那是万般感激,因此,此番贾攸中举的大好消息,她是一家子人中除了代善夫妻之外最高兴的。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己的丈夫也就这样了,他也没那个本事为官为宰,将来袭爵也不知道降几等,现在荣国府第二代里,看起来就是贾攸这个小叔将来最有出息了,至于贾政,呵呵~

    好在这几年大房因为当年的那件事和贾攸极为亲近,将来若是贾攸出息了,还能拉自己的瑚儿一把,,仕途上也有个倚靠。

    如此一想,原本就为贾攸开心的她内心自然是更为欢欣鼓舞了。

    贾赦虽然内心有点不得劲,毕竟谁自小被人当成是个学渣,结果发现自己弟弟是个学霸心里能够开心,但是他自小在祖母、父母教导下兄友弟恭的,加上他作为将来荣国府的继承人,这些年来代善一直在培养他的大局观。

    代善也没指望他能够洞察国家大事,朝野风云,只希望他能够稍微有些自知之明,容人之量,不断地在他耳边念叨家族中有人有出息是好事。

    因此一方面心里有些酸溜溜的,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为贾家能够出一个正统读书人而高兴。再说,贾攸是他嫡亲的弟弟,贾攸出息,总比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旁系出息对他的好处大;又及,贾攸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十三岁了,可以说他是看着他长大的,此时内心里难免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微妙感。

    再加上,贾赦对贾攸救了自己的亲儿子这件事也不是不感激的,只是他作为一个大男人,不好像妻子一般对贾攸关怀备至,也不擅长说些肉麻的感激话,只是内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

    综上所述,贾赦对此还是高兴的。

    至于贾政,正如他的妻子王氏所料到的,内心里的感受,那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他一向自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只是生不逢时,恩,不对,是上面的主考官有眼无珠,不能发现自己这块璞玉,导致自己明珠蒙尘。

    他在外边自然也是有一帮好友的,都是些自认为才高八斗,但是无奈时运不济的落地读书人,成日里在一块不是赏谈风月,就是哀叹世间伯乐少有。

    原这些人中有些人对国公府出身的贾政是不屑的,但是无奈他们自己囊中羞涩,不比贾政出手豪爽,每每一同出去,不论是踏青、宴饮还是集会,但凡有会账的时候,自然有这位清高的冤大头付款。这些人自然也就不言语了。

    当然又有人想要借机攀上荣国府这棵大树,自然对贾政百般吹捧,这让他感到颇为自得,显然也认为自己绝对是有才华的,只是运气不好才屡试不弟。在这群人中,他摆脱阴影,为自己找到理由,找回自信。

    但无论如何,这也不能摆脱自己身上只有个秀才的功名的事实,说真的,天下承平已久,这秀才的名头,实在是不大值钱,尤其是在京城脚下。

    可就算贾政再这么逃避,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日益优秀的弟弟带来的压力,显然,父亲更看重他,母亲也更偏疼这个老来子,再加上有个好师傅,说起这个更是贾政心中的痛,当年他也是有机会拜入苏先生门下的,只是那苏先生没有慧眼识珠罢了,贾政心中暗恨。

    要知道这几年苏先生可不是当年那个在翰林院领个闲差的小官了,实在是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那日碰巧叫圣人碰上了苏先生和人辩论的场景,圣人对他颇为欣赏,又兼他长得仪表堂堂,这正常,大家都喜欢长得好的人,再加上圣人对苏先生的才华和那股子风淡云轻的气质颇为欣赏。

    一时间,苏先生竟然成了圣上眼前的红人,常常在圣上身边伴驾。

    不知有多少人羡慕贾攸能够拜在苏先生门下,更有人心中暗赞贾代善实在是有眼光,随便给小儿子拜个师傅都能够挑着人。

    殊不知,代善先前只是认同苏先生的才华、风骨罢了,最多是希望借此能够搭上那些江南的世家,对自己儿子将来的科举有所帮助,哪里能够料到他以后的际遇。

    自从贾攸十二岁中了秀才开始,贾政内心就有些压力了,现在可好,自己的弟弟十五岁便得中举人,还是头名解元;相反自己呢,在这个岁数的时候,两个童生都没有考上,虽然有为了祖母守孝的缘故,但是旁人可不会这么认为。

    总之,听到贾攸的好消息,贾政那是整个人都不好了,看到满府的人都为这件事而高兴,他也知道对贾家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但心里总是高兴不起来,相反,内心里反有些愤恨。

    但他到底知道这种情形不能表露出来,只能强撑着笑意盈盈地表示欢喜。

    回到书房,挥散了侍候的下人,贾政想着自己总是在科考上总是无法,家人对自己似乎也不看重,又想到人们对自己的嘲笑,心中越想越愤恨。突然,心里一痛,嘴里一甜,竟然吐出一口血来。但他也不敢声张,在嫡亲的弟弟大喜的日子里吐血,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个回事,怕叫人知道,只是悄悄咽了下去,暗中吩咐自己的为自己抓了些药。

第20章 忧身体代善为贾家谋() 
代善是何许人也?他当年作为圣人伴读,在险恶的宫闱之中同圣人与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勾心斗角;在家中还要面对姨娘庶弟的冷箭,好在自己的父亲虽在女色上有些糊涂,但是对嫡长子还是看中的;后来长大之后入仕之后虽然称得上是一帆风顺,但也是自己一步步奋斗上来的。

    功力不深,却在这样的人面前耍小心思,不得不说,那人实在是不明智。

    代善当家这么多年,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事情,没有什么能够瞒过他的,可以说,只有他不想知道,而绝不会有他打听不到的事情。

    因此,当贾政命人暗地里去请了大夫的时候,他立马得了消息,一打听,急怒攻心。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如此生气?

    顿时心下了然,接着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的愤怒,自己的这个二儿子,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平日里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孝顺乖巧,自己虽叹息他才能平庸,但还是为了他尽心尽力地谋划,若不会是这样,他怎么会费尽心机为他求娶了王氏。

    感到自己一番苦心不被人理解,这老二竟在自己未察觉的时候长歪了,性子也是越发孤拐了,代善心中长叹,但是也未免没有一丝庆幸。

    庆幸什么?

    好在他没有将贾家的未来压在老二身上,也多亏了妻子为自己生下了阿佑,若不然,在贾家第二代都没什么出息、第三代有没有长成的情况下,这偌大的贾家迟早成为京中众人的肥肉,就是有圣上看顾一二又如何呢?

    代善想了想,也就将这件事丢出脑去,他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