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之老来子 >

第25部分

红楼之老来子-第25部分

小说: 红楼之老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2章 贾攸回府解众疑() 
但看得出来圣上是极为喜爱贾攸的,再加上刚刚贾攸那说话技巧,正中红心地戳中了圣人的软肋,哄得圣人开怀大笑。

    若非他先前的那段少年说文采飞扬,自己本人又是科举出身,勉强算的上是自己人,不然怕是早就被诸位大人打上了奸佞的标志了。

    因而众人目前也只是暗叹英雄出少年啊!心中也默默地将贾攸的重要程度提上一个等级。

    之后的事情就快了,余下的九份卷子中,圣人倒并没有做出太大的调整,大多只是按照阅卷官的评判排名,只是那名叫做李晨星的士子倒了大霉,八位大臣在圣前的辩论倒是叫隆安帝记住了这个人,仔细看了一下他的文章,果然是圆滑世故之人,一点锐气没有,当下添了几分不喜,将其贬到了二甲末端中去。

    又想到李吉仁多次为他说话,甚至违逆自己的意思,心下也对他不满起来。这李吉仁这次,可算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贾攸却是极有眼色,不论这些大人们和圣上在讨论些什么,有关名次排行什么的,他都不发一词,只是作壁上观,叫默默观察他的几个大人又多了几分赞赏。

    不过片刻,殿试的最终排行算是出来了,几名阅卷官的事务算是结束了,只是隆安帝向来体恤下属,便留他们在宫中用了饭。

    用膳完毕后,贾攸并几位大人才被从宫中送了回来。

    一出宫门,就看见自家的赖大正候在那里,其余几名大人也有家人在那里等候,贾攸松了口气,拜别了几位大人,径直上车,说道:“走吧。”

    回道荣国府,进了二门,想到这个点了,父亲必该回来了,应当是在荣禧堂,自己今日入宫,父亲必是要问的,况归家之后很该给母亲那里报个信。

    于是贾攸便往荣禧堂去了,这地方他熟,六岁未搬到自己的小院子的时候他就住在这里,更何况他后来还是天天给父母请安都要来这里。

    出乎意料的,荣禧堂大厅中,出来代善夫妻外,大哥夫妇和二哥夫妇都在,想来也是想了解一下事情。

    见贾攸完好无缺地回来,贾母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算是放下心来,天知道当她见到贾攸被传召入宫时,自己心里有多害怕。贾攸在宫中呆了这么久,谁知道他会不会行错差池,触怒圣颜。

    尽管在熟知他的人看来贾攸绝对是少年老成,老奸巨猾?的人,但贾母作为一个母亲,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小儿子阿佑不过十五六岁,还只是个孩子啊!所以尽管后来代善回来安慰了她,她还是胆战心惊的,直到看到阿佑完完全全地回来,她这才安心。

    见贾母对儿子嘘寒问暖完了,贾代善方才开口问道:“圣人此番召你入宫,可有什么要紧事?”贾赦夫妻和贾政夫妻也竖起耳朵,这也是为何他们此时还停留在荣禧堂的原因。

    贾攸笑道:“父亲放心,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圣人看了儿子的殿试卷子,好奇之下,宣我进宫问话而已。”

    贾赦和贾政听了也放下心来,还好不是什么大事。

    又听到贾攸说道:“圣人倒是知道儿子,怕是父亲的功劳,对儿子亲眼有加,还给儿子赐了表字。”

    此话一出,贾赦和贾政虽不出息,也知道这是莫大的荣耀和好事,虽只是一个表字,但是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圣人对荣国府的看重。

    贾赦自是开心,毕竟在妻子张氏的开导和指引下,他算是明白了,自己这辈子也就这点出息了,若是想要荣国府更加荣耀,必须得靠自己的两个兄弟了。只是两个兄弟一对比,他心里就偏向了老三,不说别的,单老三对自己总是恭敬有加就可以看出他眼里至少是有自己这个大哥的,不管怎么,总比见着自己总是阴阳怪气地讽刺自己不读书的老二好多了。

    不是他说老二的坏话,实在是,但凡他要是在科举之道上有点出息,那看不起他就算了,他也认了,只是他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有什么脸面来指责自己。

    再加上妻子张氏的引导,张氏她对老二倒是没什么恶感,毕竟大嫂和小叔子之间总是要避嫌的,只是这老二的媳妇王氏,着实让她讨厌。

    你说这王氏,自己不识字也就罢了,左右这是家学渊源,也怪不得她。只是当自己和她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起去,这也就罢了,毕竟自己是管家奶奶,膝下又有两个儿子要照料,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和王氏交流感情。

    可是这王氏总是对自己手里的管家权虎视眈眈,这就让张氏不爽了,你说你一个二房的媳妇,馋涎什么管家权,本能地就叫她这个未来的荣国公府女主人不喜。再加上他查出府内一些下人传播流言,大意是大爷比不得二爷什么的,矛头隐隐指向了王氏,她自然对这个心怀鬼胎的弟媳没什么好印象。

    相比较之下,贾攸不喜丫鬟伺候,身边干净,文质彬彬。又是自家大儿子的救命恩人,对侄子们又照顾有加,自己本身也有出息,张氏心里的指针早就弯向了贾攸一边。

    因而两夫妻对贾攸是喜气洋洋地恭贺。

    而贾政,他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些年来,尽管他自欺欺人自己怀才不遇,但是隐隐有个叫他不愿意面对的真相,他真是不如老三远矣!从理智上来说,他知道代表着荣国府盛宠不断,这是件锦上添花的大喜事;但另一方面,从情感上来说,这件喜事发生在老三身上,着实让他心中滋味未名。

    而王氏看着自己旁边脸色阴晴不定的丈夫,心里面简直要斯巴达了,这是什么事,若只是摊上个不通人情的老古板丈夫这也就罢了,偏这还是个死钻牛角尖的,小肚鸡肠的,没见着老大夫妇这猴精的早就开始祝贺了,你愣着干什么?强扯着皮笑肉不笑的贾政给贾攸道了喜。

    贾赦和贾政都相信了贾攸的说辞,但是贾代善却是不信,只是他素来知道儿子,知道其中怕是另有隐情,只是当着大家伙的面不好多说,遂说道:“好了,既然无甚大事,你们便散了吧,早点回去休息。”

    听到一家之主贾代善说了话,两对夫妻想想也无甚大事,也就离去了。至于贾攸为什么留下,完全不用疑问,哪次全家人谈完事父亲不把老三留下的再细谈的?贾赦贾政两兄弟虽然对此有些眼红,但要是换成他们,他们还是不愿的,毕竟代善素有威严,无人敢去触他的眉头。

第43章 代善夜话贾攸() 
众人退散,下人们也都领命出去了,屋子里面只剩下代善夫妻和贾攸三人。

    代善方才问道:“阿佑,你在宫里都发生了什么?说说看。”

    贾攸毫不隐瞒地将自己入宫后的一举一动和盘托出,当提到李吉仁和寇良二人对自己的打压之时。

    贾母愤愤不平道:“原来是他们两家,真真是小人,这是嫉恨咱们家阿佑出息了吧!以后再不来往了。”

    代善若有所思,说道:“寇良和我素来不和,倒也正常,只是这李吉仁,平常不声不响的,怎么今儿个突然跳出来了。”

    贾攸低声说道:“儿子听说李大人的族侄也在今科应考。”

    代善嗤笑一声:“又不是亲儿子,至于这么卖力么?是了,谁叫他几个亲儿子各个不成器,几个孙辈也多是寻花问柳之辈,难免着急想要扶植个人出来维持家族兴衰,只是他也不怕养个白眼狼出来。”

    不得不说,代善的话,在某种程度上真是正中红心。

    贾攸笑道:“好在圣上对儿子还是颇多看顾,倒也还好。只是——”他迟疑地看了一眼代善。

    代善问道:“说吧,还有什么事?”

    贾攸担心道:“今日圣上考教儿子的,都是政务处理,儿子看那些阁臣们的眼神,怕是都知道了这段日子父亲您的奏本都出自儿子之手。不知是否有碍。”

    代善摆摆手,说道:“无妨,先前不说是为了减少是非,左右你已经有了偌大的才名,不值当再出风头;不过现在你过了殿试,就要入仕了,适当展现自己的能力反而能够让这些大人们记住你,再说,他们也不会无事便在外宣扬此事。你且安心。”

    贾攸松了口气,又说道:“儿子瞧着,这科,是准了!”言辞笃定。

    代善点了点头,说道:“依我对圣人的了解,你这科,状元是跑不掉的。”

    贾母在旁听了这话,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果然还是我们家阿佑有出息,三元及第,几百年不出一个,真真是文曲星下凡。”

    听了这话,饶是经常听到贾母对自己的夸赞,贾攸还是有些脸红,他只好岔开话题,说起圣人给自己取表字时的说法。

    却不成想,代善皱起眉头,沉思了许久,方才松开,说道:“原来是这样,圣上还记得当年之事啊!”

    贾攸好奇道:“父亲,究竟是什么事啊!我瞧着几位大臣的脸色都不对。”

    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一来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顺安亲王那件案子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二来则是因为当年的知情者大多都是闭口不谈。加上时间久了,十五六年过去了,人们自然也就开始慢慢地遗忘这件事了。

    代善叹了口气,想到当年那件大案,的确该和儿子说说了,免得他着了别人的道,遂将当年那件事情的始末一一述来。

    贾母在一旁听着,也回忆起来当年代善回京之后吩咐荣国府闭门锁户,少外出交往的命令,还记得当时的确有一场朝堂风波,牵涉了许多人家。只是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关注这些事情,左右和自己这一派无甚关系,竟没有想到原来是这样的内情。

    代善端起一碗茶,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说道:“当年这件事,是为父一手操办起来的,我的病根,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虽然得罪了不少人家,但是好在圣人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对咱们家一直恩宠有加。”

    贾攸闻言,方知内情,他想了想,说道:“既然事情过去这么久了,这么如今圣人又想起来了呢?”

    代善说道:“当年那件事算是祸起萧墙,不外乎是如今圣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膝下的诸位皇子也长大了,自然有些苗头出来了,思及往事,不免有些触动罢了。”

    贾攸恍然,有些担忧:“那对咱们家有什么影响吗?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方才想起来,大皇子和太子,甚至下面的几位皇子,似乎都对儿子格外关照。”

    代善了然,说道:“你倒不必担心,左右这两年还只是小打小闹,过个五六年之后大概有一场小风波,好在那时你大概也能避开这场风波。”

    贾攸闻言,有些黯然,显然他听出了父亲的言外之意,那时自己可能在丁忧。想了想,说道:“父亲不必……不必……”

    代善摇摇头,他早已看开,如今所忧的,不过是家族传承,好在还有小儿子,自己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全力将自己的儿子培养出来。

    他说道:“你不必担心,我心里有数的,只是你自己要注意,此番你中了状元,想来大家的视线都会集中在你身上,万万要稳住自己,不可轻易和哪位皇子接触,咱们家最要紧要做的,就是牢牢跟紧圣人,要知道圣人身子可还健壮地很。”

    贾攸一听父亲的话,的确,圣人尚且春秋鼎盛,自然不会坐视几个儿子这么早就开始龙争虎斗了。

    又听到代善说道:“当年形势的确危急,茜香国大军虎视眈眈,大齐内忧外患,为了减少朝堂震荡,圣人当时并未对顺安亲王一事深挖,虽这些年来一直在追查顺安亲王遗党,但是到底年数久了,许多人实在荫蔽,不知潜藏在何处,顺安亲王一死,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土崩瓦解,虽然已经不大成气候,但总有那么几个死忠,报复不了圣上,难免将目标转移到我或者你的身上,因此你自己要小心。”

    贾母一听这话,惊诧不已,当年之事竟然有如此之多的隐秘,但她顾不及这个,听到会对代善父子两人不利,担心问道:“老爷,可有大碍?”

    代善摇摇头说道:“虽藏在暗处,我也只是隐隐知道,但是倒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都这么些年了,就算有实在是忠心耿耿的留下来,也不过是三两只,我不过先嘱咐一声,免得日后真的遭了暗算结果自己还不知道原因。”

    贾母方才放下心来。

    代善也不欲将所有事情和盘托出,免得叫贾母担心。

    遂想支开贾母,对贾攸说道:“我书房里新到了一本当年朱熹先生注的四书,是个原先没找到的刻本,你不是早就喊着在寻吗?随我去看看吧!”

    贾攸知道父亲的想法,了然地点头,说道:“那可是太好了,儿子寻了许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