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之老来子 >

第54部分

红楼之老来子-第54部分

小说: 红楼之老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点了点头,说道:“行了,我知道了。”

    在贾母院中用了膳,不过一会儿,便见到几位舅母带着几位嫂子并姐妹们前来请安了,迎春和探春都是跟着嫡母,独惜春住在贾母这里,早早便来了。

    待几人请完了安,往日里除了几人,其余人都会回自己的院子中去,只有黛玉并几个姐妹还有苏氏会留下来闲话几句。今日却是奇了,众人像是约好了一般齐齐留了下来。

    贾母好奇道:“今儿个怎么了,竟都留下来不走了?难道是看上我这里的好地方了?”

    众人还未说话,王熙凤最先嚷嚷了开来:“老祖宗这话说得,您啊,可是咱们贾府的主心骨,有您在的地方,哪里不是风水宝地。也只请老祖宗可怜我们几个烧糊了的卷子,叫我们沾沾您的福气。”

    小张氏和陈氏满脸笑意地附和着,似乎很是赞同,还添上两句,叫贾母越发开心。王氏背后,李纨心里有些羡慕王熙凤的风光,但是她自己清楚,王熙凤这么做,人家那是有底气,婆媳想得,妯娌和睦。

    自己要是站出来不管不顾这么一说,必是要恶了婆婆的。况这般张狂的性格也不是自己的本性,守拙才是自己在婆婆手下的法宝。

    王氏却是有些恨得咬牙切齿,想当初,她上下鼓动要琏哥儿迎娶凤丫头入府,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叫凤丫头嫁进二房,自己是她的亲姑母,到时候她随便说上几句,凤丫头又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将来大房有的热闹看了。

    谁知道小张氏的手腕不俗,人家一嫁进来,就处处关心,陈氏也不傻,对王熙凤也是处处关照。任谁说,也不得不赞一句人家一家子和睦有爱。

    王氏便是想要挑拨几句,也无从下手。

    她自己却忘了,虽然王熙凤性格直爽,但是她也不傻。出嫁前她母亲,也就是王家大太太就对她嘱咐过了:“虽然说你姑母在那府里,但是你也别和她靠的太近,当心别给她卖了。”

    王熙凤自然不信,说道:“不会吧,我瞧着姑母妹妹见了我都热情的很。”

    王家大太太却是嗤笑一声,她这小姑子,自己还能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见女儿仍是有些狐疑,为了不教女儿将来吃亏,遂将王家当年的一段往事说给女儿听。

    原来当年王家老太爷将庶女许配给薛家之后,颇有些愧疚,便是自己的庶女,嫁到薛家去,那也是低嫁了。但是到底嫁女儿是为了儿子的前程,便是再不忍也只能认了。

    但是当年薛家除了暗地里送来的那笔钱,明面上的聘礼也是极为丰厚的,王家大老爷遂想着将聘礼多截留一部分加到庶女的嫁妆去,也算是为了女儿在薛家不会因为嫁妆浅薄被人瞧不起。

    因为嫡女和庶女岁数相差不大,议亲的时间自然也靠近。偶然间,王氏竟听说妹妹的嫁妆比自己的也只是略输一筹。这叫一向来心高气傲的王氏怎么接受的了,她可不管庶妹为家族做了多大的牺牲。

    当时管家的还是王家老太太,听到亲生女儿这么一哭诉,自然偏心了,遂瞒着王家老太爷截留了庶女的嫁妆,添到自个儿女儿的那份上了。也是因为如此,王氏的嫁妆里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薛家的聘礼里扣下的,只是她藏得深,不叫人知道罢了。

    当年之事,王家母女做的极为隐蔽,便是那庶女也不清楚自己被不明不白地克扣了,还以为嫡姐对自己一片真心,添妆十分丰厚,殊不知,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罢了。

    王熙凤听闻之后,暗自咋舌,没想到姑母看着慈眉善目的,没成想竟是这样的人。她说道:“那,母亲您是怎么知道的?”

    王大太太笑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管家的时候自然听到些风声,心里自然有些计较。”

    她看了一眼边上的女儿,又说道:“凤丫头,听娘的话,为娘还能坑了你不成。若是府上掌权的是你姑母,我便也不说这话了。可是你瞧瞧荣国府三房里,就剩下二房一房没什么出息。你不上杆子讨好老太太,讨好当家理事的婆婆,在那府里又怎么立足呢?”

    说着,她将荣国府内的关系一一梳理,点明了几个必须要注意的。

    老太太要奉承好吧!公公婆婆要讨好吧!这可是现在的当家人。大哥大嫂关系要处好吧!这可是将来的当家人。三叔三婶也要搞好关系,这是一家子里最出息的。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就不说了。

    数来数去,好像只有二房,没什么必要。

    王熙凤默然不语,心中却是既对自己看似和善的姑母多了一份戒心,另一方面,却也是默默记下了她母亲提醒的几个人物。

    因此,嫁进贾府之后,她还算是安分守己,平日里就跟着自个婆婆走。她虽然不识字,但是说话风趣,颇得贾母喜爱,可以说,孙媳妇当中,头一份了。

    因为众人都在,王氏也不好多说些什么,按捺下了想要呵斥王熙凤没大没小的念头。她不得不站出来,因此今日之事,到底和自己有些相关。

    她说道:“原不该麻烦老太太的,只是媳妇有些事,想要和老太太您讨个主意。”

    贾母看了她一眼,说道:“说吧,什么事。”

    王氏说道:“您也知道。去岁,我金陵的妹夫没了,孤儿寡母的无依无靠,我担心了许久,多亏了哥哥多方打点,才免了那一竿子族人的趁火打劫。可巧前些天我妹妹来了信,说要收拾家业上京来,我们姐妹两个离别多年,总算是能够重逢了,也算是件喜事。”

    不过她不知道王子腾出手既是为了全当年薛家对自己的支持之意,二是自己也趁火打劫谋了不少薛家的家业。只是他做的隐蔽,别人只当他是护着出嫁了的妹妹,还得了不少好名声。

第81章 薛家初进荣国府(上)() 
贾母闻言,笑道:“如此说来倒也是件喜事。”

    又疑惑道:“按理说,薛家在金陵可是地头蛇,便是先前有那么一起子不省事的族人们闹事,有你哥哥压服也无碍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上京呢?”

    王氏笑意一滞,说道:“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我那妹妹的女儿,乳名宝钗的,正是在此之列。又正巧他家领着户部的差事,要上京来销算旧帐,再计新支。遂起意干脆就便入京来。再说,我妹妹嫁到金陵久矣,不曾回京,此番也有望亲之意。”

    在场诸人听到王氏的一番说辞之后,不论信与不信,皆没有表态。

    只是听到王氏的侄女要入宫待选这事,几个知情的人例如小张氏、陈氏几人,心中难免嗤笑一声。要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女儿家生出来都是娇养着长大的,哪里舍得叫女儿入宫去服侍人呢?什么“入学陪侍”说得好听,在这些贵人们身边,充其量也就是个宫女的角色,还要小心翼翼地讨好人家。

    因此,但凡有些实力、疼爱女儿的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送进宫里去,都使了银子消了名额。便是有那些想要用女儿搏一场富贵的人也不会选择这个,正常人都知道,这些公主郡主身边的伴读,便是长得再国色天香,也绝对不可能再入了那些贵主子的眼了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去应征,不过是一些破落家族的女儿们为自己搏一条出路罢了。须知这些公主侍读们,若是能够得了贵人青眼,一来可以稍稍照拂家人,二来就是指婚,少说能够指到四五品的人家去,也算是一条出路了。当然,也有拿起子痴心妄想的,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能凭借着自己的品貌在宫里走出一条青云路,这样有志气的姑娘,也是有的。

    只是不知道,这薛家女儿,属于哪一类?小张氏和陈氏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我只听母亲说了两句薛家姑姑要入京的事情,不成想还有这般缘由,到底是二太太姐妹情深,消息灵通。”王熙凤说道,她的确有些惊异,看来母亲说的没错,看得出来,薛家姑姑到现在还不知情,反而和她姑母关系亲热的很。不然怎么自己一无所知呢?必是薛家姑姑早就给姑母去了信,来了消息。

    只是王熙凤这点倒是想岔了,薛家人进京,未免没有投靠亲友兼管教儿子之意,自然,投奔姐姐总比投奔侄女要好听的多。

    至于娘家王府,王家兄弟两个早已经分家,按理说,她入京后该住在大哥家,只是王家大哥王子胜素来没什么出息,哪里比得上姐姐嫁进的国公府家大业大,支派繁盛;二哥王子腾倒是有出息,只是她若是不住在大哥家反而往二哥府上去,叫人看了,难免有些嫌贫爱富之意。

    如此一来,倒不如就住在嫡姐所在的荣国府,也有个照应。

    虽说先前自己有数个理由解释,但是王氏还是有些心虚,其实她并没有说出实情。前面说的几个倒也是原因,但是更真实的原因却是,她那不成器的侄子薛蟠,在进京的路上打死了人命,对方虽无甚亲友,但是到底是个乡绅之子,在当地也是有些名望的。若非金陵知府是二哥的门人叫什么贾雨村的,怕也不能了结此案。

    但是为免人家重新翻起这桩案子,薛家不得不早早上京来,也是为了避祸。此外也是想着有荣国府作为靠山倚作庇护。

    且她侄女薛宝钗要入京待选,少不得要托荣国府出面请几个宫里放出来的嬷嬷教导一番。

    为了这几桩事,自己私底下可是收了妹妹一万五千两的银票。都说薛家豪富,丰年好大雪,果然不假,王氏暗自想到。

    因着这些原因,王氏自然是想要当着众人的面叫贾母应承下来这件事。但是她也知道老太太对这些纨绔不肖子弟没什么好感,自然略下了薛蟠之事不讲。

    她说道:“凤丫头不知道也是有缘故的,我们姐妹两个从前感情便好,一晃这么些年未见,她要入京来,自然头一个告诉我。”这算是回应了王熙凤的话。

    贾母听到王氏这般说,想到薛家到底和贾家也算是有那么一起子瓜葛,到底是二儿媳的娘家人,总不好冷待了,遂说道:“既是你们姐妹两个亲厚,那也是好事,若是薛家人来了,定要留她住下,到底是亲戚上门,万万不可怠慢了。”

    王氏闻言,心里总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她虽然笃定贾母必会愿意留下薛家人,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就喜欢热热闹闹的,有亲戚上门,贾母自是欢迎的,但是她也知道自己不大得老太太欢心,自然有些担心。

    她又说道:“只是我接到妹妹的来信,大约还有三日便到了,我想着,要不要先收拾些地方出来,也显得咱们府里的心意。”

    贾母闻言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理。只是你打算收拾哪里出来?”

    王氏说道:“儿媳想着咱么府里东北角那梨香院空着,倒是极好的,不知老太太意下如何?”一来是那梨香院的确是个好地方,又幽静,又有小门通向外边,方便进出;二来,荣国府虽然占地不小,但是上上下下数十个主子,加上服侍的数百号下人,但凡有个空着的地方都被占了,着实也没什么别的空地。

    若是薛家只是作为亲戚小住,那倒是好安排,但是在王氏的心里,是要留薛家人多住几年的。自然要为她们谋划一个好地方,不然难道还要亲戚搬来搬去吗?

    贾母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愿,那梨香院原本是老国公晚年休养生息之地,后来住进去的又是老太太的嫡亲外孙林琅。打心底里,贾母就觉得这地方是个好地方,让给远道而来和自家没什么血缘关系的薛家人住,倒叫她有些不舍了。

    这也是为什么小张氏等人留在这里的原因,到底,这梨香院算是当年老国公最后住过的地方,自己人住进去倒还好,叫外边的亲戚住着,难免有些膈应。她们不知道贾母心中的想法,自然不敢妄自决定。

    贾母见到底下的小辈们面上的表情,自然明白她们心中的想法,还不是顾虑自己吗?罢了罢了,左右不过是个院子。

    她遂说道:“既是这样,便将梨香院收拾起来吧!”

    众人领命而去。

    果然,三日后,薛家人便到了荣国府。贾家开了侧门,王氏亲自在那里迎接自己的妹妹。姐妹两个数十年未见,皆是感慨万分。

    薛姨妈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便是她的一双儿女了。她忙叫儿女一一向姨妈请安。

    王氏定睛一看,男的不过十六七岁的模样,生的壮实,只勉强可以看出几分俊秀,可以都被那一脸的猥琐表情给遮挡了。王氏知道这便是自己那外甥薛蟠了,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