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道田 >

第224部分

道田-第224部分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第一道茶比作知己,滋味历久愈浓的话,那么第二道茶就更像谦谦君子,苦涩尽去,只剩下清新自然,恬淡悠远的清香在唇齿间留连。

    一直泡到第四杯,这茶叶才渐渐地有些淡了,更像一个热情的路人,温暖尚在,可惜香气却不足以温暖人心了。

    再泡,这茶叶更是形如陌路,淡如清水,香气尽失。

    摸了下灌饱了茶水的肚子徐毅满意地站起来,把杯子清洗干净送到鼻端闻了下,杯壁上仍有淡淡的茶香透出,果然好茶!(未完待续。。)

    。。。

0306 不足() 
徐毅轻轻晃动几下装着茶叶的袋子,把整茶和碎茶分开,再把上面的整茶全都抓到一个新塑料袋里。

    虽说碎掉的茶叶不少可离着需要的量还是不够,徐毅看这点儿碎茶根本不够制作茶粉,只能再晃动下袋子把最上面那些采摘时候太长茶梗太多的茶叶抓出来,掰掉上面的茶梗扔在袋子里。不过即便如此这点茶还是少了点儿,徐毅只好不舍地把挑剩下来的茶叶再抓过去一半。

    留下来的茶叶,徐毅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这么好的茶叶喝光就没了,剩下来的最多也就够泡六七杯茶的量。短时间内自己就算有时间也没茶树可采,这茶自己也不能放开量来喝,要不然这根本就喝不了多久就该断顿了。徐毅叹息一声,只怕喝惯这茶再喝自己买来的那些茶叶就难入口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果然没错。

    抹茶都是用完全展开的片茶制造的,用芽茶来制作不管怎么说都有些浪费。不过归根结底,这这都得怪没有适合采摘茶叶的茶树,要不然自己至于这么舍不得嘛,大不了再采点茶叶辛苦几回就是了。

    说来片茶自己采摘倒是容易,至少那棵大树上面能采摘不少,真要把上面的叶子都摘下来,恐怕弄上几斤茶粉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且这东西制作也没有炒茶这么麻烦直接上锅蒸一遍,然后晾晒去叶脉再碾成茶粉就行了。不过自己这是顺带着尝试一下,这东西有点儿就够。

    感叹完,徐毅接着忙碌起来。不管怎样。自己还是这个劳碌命闲极无聊自己都会觉得难受。还是接着干活的好。

    徐毅搬了一台新磨出来。照例清洗干净再晾干,把留出来的这些茶叶不管好坏全都倒进送料口里,随后就开始慢慢地转动磨盘。很快,就看着两个磨扇中间翠绿的茶粉簌簌而下,如同一场绿雨般落在磨台上面。

    这石磨太粗了,拿来磨制大颗粒的调料没什么问题,却不太适合磨制茶粉。磨制出来的茶粉不止粗糙,里面还混杂了大量的细碎叶片以及茶梗。

    许毅只能仔细地把茶梗挑出去。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过筛,把筛出来的碎茶重新投放进喂料口,重新磨制一遍。

    就这么一点儿茶粉,徐毅就差不度磨了半小时才完成。

    把茶粉收集起来,徐毅重新把水烧开再多准备出一个杯子,往一个杯子里倒上半杯水晾着,一直等到杯里的水水温降到六十度,徐毅才往剩下的那个空杯里面倒了点开水,把杯子烫了一下。往烫好的杯子里加了点茶粉倒进去一点晾好的开水,徐毅用调羹轻轻搅动茶粉。把它调制成一薄层碧绿的膏状物。等到完全调和均匀,徐毅再向里面添进去小半杯水。再用调羹快速搅拌,把茶膏和水混合均匀。

    随着调羹的搅动,水面上很快浮起一薄层洁白的细腻泡沫。对于这点这是茶叶里面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溶解在水中,增加了茶汤的表面张力造成的。茶水也能形成泡沫,只不过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没这么多,所以泡沫少持久力更差。

    晃动下杯子里的茶水,徐毅也算是理解了“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看起来还算不错,不过徐毅也发现了这茶粉还是有所欠缺,自己这茶粉太粗不能完全有效溶解,显得水里面颗粒感很重,另外在杯底还能看到少许如同绿色细沙一般的沉淀。

    徐毅炮制这抹茶的目的倒不全是为了喝,更不是为了找寻古意或者异国情趣,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检验这茶粉的品质,顺带着品尝下这东西的味道。

    看着这东西的表现,徐毅总算理解为什么茶粉会在上千年的茶文化里被边缘化直至最终被淘汰了。

    相比通透清澈的茶水,这茶粉的表现实在不佳或者在各种茶叶炒制工艺未完善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体现茶叶味道。但是相对更加简单便捷更加美观的茶叶而言,茶粉不止操作繁琐,更是品相不佳,所以当制茶工艺成熟,这东西被淘汰就只能是一种注定的结果,遗存的恐怕也只剩一个想象中的美好。

    看着这一杯绿糊糊,尤其又是在刚刚品尝过美形美色的绿茶,徐毅彻底对这东西彻底没什么兴趣了。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徐毅只觉得满嘴渣滓,第一感觉就非常不舒服。虽说造成这难以愉悦的口感和自己石磨太粗,无法磨细的有关,不过也和这茶整体看来就跟一杯绿糨糊一般的感官脱不了干系。

    除了这个,严格说来这茶的本质并不差,味道还是可圈可点的。排除那种渣滓感以后,虽说这茶本质还是炒制的绿茶,不过还是能喝出明显不一样的差别来。

    整体而言,茶粉不管是苦涩感还是回味的甘甜都比较强烈,茶香也愈加厚重。徐毅在心里比较了一下吗,觉得哪怕把那四杯茶浓缩成这么小半杯也要比这东西清淡许多。如果真想喝到这么浓烈的味道,泡茶时候的茶量至少也得达到普通茶量的十倍八倍那么多才行。

    本着不浪费的精神,徐毅闭着眼睛一口把杯里的茶干掉,起身去收拾东西了。他也打定主意,在没有更好的加工加工方法以前,他是不会再尝试着喝这个玩意儿了。徐毅甚至恶意满满地想到:这东西还是留给某国当成国艺吧,真正算起来这实在是国人淘汰的低劣饮茶方式,某国人喜欢就让他们拿着当成宝就好了。

    自己以后再制造这东西,最多也就是品尝下味道看这茶粉的品质,说起来这东西也就只适合当成调料,拿来制作青团!

    最难的茶粉都有了,所以徐毅就生出来制作青团的念头来。当然,这茶粉不过是当成染色以及调味的调料,现在徐毅还缺少包青团的糯米粉以及当成馅料的豆沙粉。现成的糯米粉没有,徐毅自然就把目光对准了那些已经晾干了的糯玉米。

    徐毅家里没有水田,所以家里以前都是种植黍子磨制小黄米代替糯米使用的。不过后来老道腿脚不方便,眼神儿也不好,黍子这种种植比较操心费力的东西也就没再种了,都是改成种植糯玉米。除了夏天时候掰回来一点儿尝鲜煮食或者烧烤以外,大部分的玉米都等到完全成熟,脱粒磨制成糯玉米粉或者是玉米糁子。

    前者徐毅家里也都是拿来包豆包或者是青团之类的东西,后者则是用来代替小黄米或者糯米拿来烧糯米饭用的。对于这东西怎么包青团,用什么样的配比徐毅还是了然于心的,不过空间里面没有脱皮机,想加工玉米粉难度其实还是不小的。

    不过出去买点糯米粉的想法,徐毅只是想想就放弃了。这大半夜的上哪儿去找这玩意儿?更何况自己这玉米是现成的,还有这么多的工具,要是连点儿糯米粉都得花钱去买,那可真是花钱买笑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咱不去买自己搞!打定主意以后,徐毅就准备开工了。

    徐毅拿着天平称量了下茶粉的重量,差不多还剩下八克。考虑到这茶粉味道比较重所以徐毅准备着多弄一点团子,哪怕颜色稍微淡点儿,味道也淡点儿也比味道太浓更让人容易接受。

    徐毅称出来四百克红小豆装在盆子里,朝着里面加进去半盆水把红小豆浸泡起来。就干料而言,两斤皮子包一斤馅料就差不多少了,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考虑到糯米黏性虽好,可惜加热以后质地太软,皮子如果光用糯米粉,等到青团蒸熟了就会塌在帘子上面,所以这糯米粉里面还得掺上别的东西。大米粉自然是个好选择,而且大米有现成的,自己只要直接上电磨磨出来就行,现在只差糯米粉了。

    一次只磨几两这事儿徐毅是不干的,他拿着簸箕从竹竿上面摘下来三十多挂玉米蹲在苫布边上搓了起来。

    普通玉米一般一穗能有三两就算高产的了,糯玉米的话产量更是只有普通玉米的一半左右,不过自己空间这玉米个头不小籽粒饱满,看这样子一穗也差不多能打到二两左右。

    徐毅很快把玉米搓光,端着簸箕簸去杂质和瘪子以后,称了下重量,差一点十一斤,这产量果然不错,差不多也跟长势差点儿的玉米差不多少了,当然这糯玉米株距要比普通玉米长了不少,单位面积产量的话,糯玉米还是要比普通玉米差不少。

    徐毅称出来十斤糯玉米,准备制成糯米粉。剩下的装到袋子里留种这也能种一分多地,而且整数计算出粉率更方便一些。

    这糯玉米直接上电磨肯定不行了,徐毅干脆就坐在石磨边上手工磨制起来,咯咯作响声中,白色的糯米粉以及被咬碎的玉米粒以及那些胚芽哗哗地从磨扇中间流出来。

    照例过筛子,剩下的倒在喂料口继续磨制,反复磨制三次以后,筛子再筛出来的直接就倒在簸箕里面,徐毅直接用簸箕把胚芽和玉米皮簸出去。只剩下白花花差不多有小米粒一般的一堆玉米糁子。(未完待续。。)

    。。。

0307 差距() 
之前没在意,也没想着找个东西垫在地上,等到簸完以后徐毅看着一地白花花的米糠,不禁得有些心疼。

    如果有别的办法,徐毅也不愿意这么干。玉米这样碾压皮子脱不干净,能看得到很多被簸出去的玉米皮上还都粘着小块的碎玉米。仔细看的话,就算是簸箕里面剩下的玉米糁子上同样也不少都粘着着皮子或者是胚芽呢。说起来这米糠里面最有营养的当属那些胚芽,不止蛋白含量高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玉米除了胚芽以外就没有能够提取油脂的东西,超市里面几十块钱一桶的玉米油都是从米糠里面分离出胚芽提取的。这样簸到地上基本也没办法再搂起来,只能再用土盖上这无疑是在暴殄天物。

    自己这次没碾多少玉米,米糠的量还不大,浪费也就算了。不过考虑到青团准备在店里长期出售,每次都这么干,且不说劳动量多大,这米糠积少成多最后都得成为一项极大的浪费。不说胚芽提取玉米油,至少把这拿来喂猪没准儿都够喂几头肥猪呢。

    徐毅会这样想倒不是小气,真差了这点儿东西,他会有这样的心思也是从小到大没糟蹋过东西,节俭惯了。

    把簸箕里的玉米糁子直接倒在装着糯米粉的盆子里面,石磨磨制出来的糯米粉不管怎么筛怎么磨总是太粗糙。太粗糙的糯米粉不止粘度下降,严重影响成品的完整性,更会影响成品的口感。所以徐毅准备再把这些糯米粉再加工一次。

    徐毅端着盆子进了帐篷。大致调整一下电磨两片磨扇中间的缝隙。把进料口的插板插进去一些降低喂料速度,这才把盆子里的糯米粉和玉米糁子倒在机器里面开动机器磨了起来。

    这电磨的确能够磨制干粉,不过这东西的结构专门是为水磨制造的。大量磨制干粉会加速机器磨损,外加着更容易产生和积聚热量,使得物料尤其这样有粘性的物料很容易粘到磨扇以及过滤网上。老板当时还跟徐毅强调过磨制干粉物料太湿或者喂料速度太快,都可能使物料粘温度过高,长时间磨制会导致物料结块糊化,甚至因为过热而起火燃烧。

    徐毅伸手到出料口接了点糯米粉。合起手指捻了一下。术业有专攻,这电磨磨粉比石磨强多了,不止磨制出的糯米粉更细,这效率也不慢。如果非要找点儿缺点的话,那就是这东西对玉米脱壳不是很有效果,出口那里甩出的玉米皮很少,大部分玉米皮甚至没簸净的玉米胚芽都被打碎,随着糯米粉流了下来。

    虽说这糯米粉已经很细了,不过手感还是有些沙沙的颗粒感。徐毅再小心地调节了一下,感觉到流出的糯米粉没有颗粒感不明显了才换上个新桶接住糯米粉。正式开始磨制起来。等到出料口没有糯米粉流出来,徐毅打开电磨把机器里面清理干净。把那些粘在机器里的材料混在最早磨制出的那些糯米粉,倒进机器里重新磨了一遍。

    再把大米粉加工出来,徐毅打扫完机器才提着东西走了出来。大米粉相对而言简单多了,徐毅也不着急所以投料速度很慢,等到磨制完成以后基本上也没什么东西留在机器里面。

    徐毅比较了一下两种粉加工的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