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道田 >

第292部分

道田-第292部分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钢轨都只是临时用用,外加着确定钢轨和锯床的位置以及高度差,等着这些木头全都锯好了还得再把这些拆开,要不然这么长的两条钢轨徐毅可没本事搬起来。如果整条搬运的话。还可能因为磕碰把钢轨给碰弯了,那还不如拆开重新组装更加省事。

    这台带锯机原装的是一套电动跑车,徐毅也曾动心把那个拿下,不过一打听光那套跑车的价钱都比这全套东西都贵,所以就放弃了。这台跑车跟带锯并不是一套,所以除了基本的安装原则还能套用以外,徐毅还得自己检测出这跑车和轨道到底该怎么安装。

    徐毅再把跑车上上下下清理干净,尤其是几组轮子上面都没有杂物锈渍以后,用卷尺测量一下跑车底部两个轮子中间的距离。确定这跟下面的两根轨道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正常使用。

    测量之后。徐毅拿过来油壶,同样也给这跑车底部的一些轴承、传动轴全都给加上了润滑油。准备开始正式调校组装。

    徐毅把跑车装到离着锯床最远的一侧,让跑车紧贴到最后面的挡柱上面,之后就拿着尺子测量了下底座距离轨道最前面的挡柱之间的距离。测量得到的结果让徐毅非常满意,差不多能跑到八米半左右。

    这个个距离是跑车在轨道上能够行进的最大距离,也意味着如果安装合理的话,那么使用这台跑车徐毅能够破开最长的木头也就差不多是这个长度。

    当然徐毅已经把带锯位置安装好了,而且把木头全都下好料了,现在没必要更没办法去调整。不过他也只要能把自己需要的这些木材加工出来就行,这不过是下次正式安装时候确定带锯和跑车安装合理位置的参考罢了。

    在最终测试之前,徐毅先检查了下几根卡木桩的位置,然后调整着微调装置,使得它们前面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毕竟空间里面这些树的树干完全笔直,根本没有弯曲的木材,自己以后加工倒是省去调整卡木桩来适应木材的弯了。

    徐毅确认这些卡木桩前缘形成的直线跟地上的轨道完全平行以后,就把水平尺竖起来拿到带锯条上面以及几根卡木桩上检测了一下。

    确定它们都跟地面完全垂直,徐毅松了口气,准备进行下一部的安装检测。毕竟如果卡木桩不够垂直自己还得想办法让他们保持水平,以免锯出来的木头上下两个边薄厚不一致。

    徐毅拿过来铅锤把它挂在跑车滑枕前缘,把尼龙绳放到铅锤的尖端几乎贴到地面才停下来,等到铅锤静止以后,徐毅就用钉子在那里做了一个记号,再去下一根滑枕重复这个过程。

    把几根滑枕前缘全都测量以后,徐毅挑了一个离着轨道距离最远的滑枕,测量了一下这个点跟临近一条轨道中心点间的距离,只要这个再加上一点工件制作以及锯条震动导致的误差量,就可以当成自己这轨道和锯条之间的距离了,现在只要再确定锯条跟之前确定的那条辅助线之间的距离,自己就可以得出这带锯轨道安装的适当位置了!(未完待续。。)

    ps:  抱歉,今天忙没那么多时间写,外加着还得再找资料。话说估计除了我这样无聊写书的人,也没哪个会为了写一章怎么修锯会专门去下载一本《制材修锯技术》来通读一遍吧?还剩点儿尾巴,不过懒得写了,我先歇歇,争取晚上再写一点儿,明天争取把这个桥段过掉。

    。。。

0398 开锯() 
确定锯条和之前那条辅助线的距离倒是非常容易,这台带锯机上下两个飞轮的直径都是三十厘米。

    如果辅助线位置没错的话,忽略掉厚度不过一毫米多点儿的带锯条的影响,那这锯口到中线的距离也应该刚好是三十厘米。

    为了保险起见,徐毅打开带锯机下面飞轮的机箱,直接用铅锤在下飞轮主轴中心点的位置向下吊线。

    看着铅锤中间的落点刚好在地上那条辅助线的延长线上,徐毅点了点头把机箱关上,正式开始确定轨道安装位置。

    徐毅把之前测量出来最长的那根滑枕到相邻钢轨中点的距离加上三十厘米,再加上半厘米左右的距离就足以保证跑车来回运动的时候不会安全留出来的安全量,也就得出了靠近带锯机这根钢轨和之前画出来的那条辅助线之间的距离。

    只要保证这条钢轨铁轨安装平直,并且跟保持两端距离跟那个辅助线的距离相等,那跑车安装在水平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了,而这个距离同样也将是自己正式安装带锯时候的参考标准。

    徐毅得出了轨道距离辅助线的位置关系,就准备开始调整轨道。

    不过在调整之前,徐毅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两条轨道的末端都有钢制的横梁状的堵头,不能直接观察到钢轨的截面

    徐毅先把跑车从轨道上面拆下去,用卡尺在靠近堵头的地方用在靠近带锯机一侧的轨道上面直接选了两个地方,用卡尺和铅笔在上面准确地标记出轨道的中点。随后他就拿着那根靠尺在轨道上画出中线并把它延长到顶头处的钢制构件上面。再用角尺以这条先为基准在堵头外侧垂直地画出一条直线。以此来确定轨道的中心线。

    现在总算可以确定安装位置了。

    徐毅拿过来电钻。在靠近顶头这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钻了一个小指粗细的圆孔,直接用粗细差不多的竹子截成差不多半尺长的竹签垂直地穿过圆孔钉到地里,以免它们在接下来的操作中移动而导致轨道安装精度出现问题。

    处理好木板以后,徐毅拿着角尺在这块板子的位置直接在划出之前那条辅助线的垂线,再在这条垂线上面量出安装尺度,在木板上面再垂直地画出一条直线——这根直线也就相当于这根轨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了。

    同样再把轨道另一端同样处理以后,徐毅就小心地搬动轨道,使轨道堵头上面的垂线刚好跟下面木板上面的直线刚好在一个平面上。随后走向轨道另一端同样也把轨道的位置调整好。

    不过这样搬动之下,很难保证对面的没有固定住的一端不会发生错位,所以徐毅又走回去再把轨道位置移动一下,这才再向轨道尾部走了过去。

    这样反复调整,最终轨道两端位置没有任何误差以后,徐毅就把跑车重新搬回到轨道上。

    重新检查了下轨道的位置,确认轨道的没有任何位移以后,徐毅就推动跑车沿着轨道向带锯方向滑行过去。在跑车快要接近带锯的时候,徐毅躬下身子,一边推着跑车前进。一边注视着滑枕前缘和锯条间的距离以及滑枕前下缘跟操作台的关系。

    一直到整辆跑车完全通过带锯机,徐毅站起身来长出一口气。

    几根滑枕下缘加工精度不高。所以导致了一定的高度误差,不过一路推过来也没发生任何碰撞。徐毅再走到带锯机边上,反复推动跑车让几根滑枕停在锯台上面用尺子测量着操作台跟滑枕间的距离。

    最终徐毅发现,工作台和最低那根滑枕下缘之间还有差不多半厘米的空隙,根本不会发生任何碰撞。这样的高度差应该说匹配度完全合适,基本不会浪费锯带锯的加工空间,而且工作时候,也不至于因为跑车震动而撞到锯台上。

    徐毅把跑车停在带锯边上,准备进行最后的检测,他摇动手柄控制几根卡木桩向带锯机方向移动,观察着上面卡钩的情况。

    果不其然,如果按着现在这个标准安装,如果卡木桩进程达到最大的时候,几根卡钩前端都差不多要超过带锯条所在平面一寸多。想来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操作时候不予调整卡钩长度,那就真的可能导致带锯条割在卡钩上面。

    再回头想想,徐毅摇了摇头,似乎自己也没可能会使卡木桩进到这个程度。

    只要带锯安装精准了,自己为了提高木材利用率,降低板皮量也肯定是一个面锯上几锯就给木头在跑车上面翻个个儿,再锯另一面。

    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完全可以把木头四个面全都加工出来根据相应的等到所有木材全都加工好以后,自己把中间一块心材留下,等到全都加工好再重新调整卡钩的长度,再来统一加工这些心材。这样自己完全可以再重新调整卡钩的长度,避免这样的意外出现。

    这样不止能够减少板皮的数量,还能尽可能多地把材料利用起来,每次给木头翻转方向也绝对要比每次调整卡钩长度更省事儿。

    再检查一遍,没有任何问题以后,徐毅就开始固定轨道。现在不过是临时安装一下,只要能保证自己短期使用这带锯不会受到影响就行,所以徐毅也不打算花太多心思。

    他直接把电钻拿过来,重新换成跟那些地脚螺栓粗细一致的钻头,就沿着轨道和那些钢梁直接把钻头伸到那些孔里,小心地把下面的木板给钻出孔。照例再去找来粗细相仿的竹竿,徐毅把它们截成一段段差不多半尺长的竹管,穿到孔里再把外面剩余的部分也都钉到土里,把板子和轨道都给固定住。

    那几根固定木头的卡钩太久没有用过,变得没那么锋利而且上面已经解满了锈迹。徐毅干脆就把它们全给拆了下来,拿着砂轮打磨锋利以后再装回去。再把跑车上各个部件加注上润滑油。

    确认各组件活动正常,也没有明显的误差以后,徐毅就准备正式开始锯切木材。

    徐毅拿着钢板尺直接测量了一下每根原木的直径,确认最细一根原木里面木材的直径是三十五厘米,随后就拿着纸笔计算起来。

    三十五厘米的圆形,理想情况下,再去掉加工锯路以后,差不多能得到一个边长差不多接近二十五厘米的内切正方形木料,不过考虑到木材存在大小头的问题,这必然导致的误差去掉以后,自己也能得到边长差不多二十四厘米的正方形。

    当然这样操作倒是简单额,不过必然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浪费。徐毅再画图计算了下,最后确定外面去掉无用的板皮以后,自己还能再加工出四块边长差不多能达到九厘米,厚度三厘米多的木板,剩下的边皮倒是完全可以弃之不用了。

    计算完成以后,徐毅再敲定加工顺序,就抱着一根原木装到跑车上面,把木头用力推着靠在卡木桩上面。再把卡木桩上面的卡钩全都搬下来搭在原木上,用锤子敲到原木里面,徐毅就打开电锯开关,正式开始锯切木材!

    徐毅按着计算好的加工量,转动跑车后面的手柄,看着推木桩带动木头向着外侧缓缓滑动过去。徐毅一边转动手柄,一边看着手柄边上摇尺上的度数,一直到达自己预想的数据才停了下来,直接推动跑车向着带锯靠了过去。

    铮铮声响中没过一会儿,一根原木就锯到了头上。徐毅退回身子,关掉机器检查了下,锯口完全平直。

    现在要把跑测退回来,不过人力跑车没有车摆系统,还得再靠着手工往回转动,徐毅记下转轮上面的摇尺读数,反向转动手轮使推木桩带动原木向着远离锯条的方向移动过去一厘米多,这才拖着跑车退了回来。

    随后徐毅再正向转动转轮,归到原位以后,徐毅就留出一点加工余量,然后按着三厘米的厚度正式开板。

    再等到这块木头锯下来以后,徐毅绕到带锯后面搬着这块新鲜出炉的木板再度检查起来。

    用卡尺在木板的各个部位全都测量一下,徐毅满意地点点头,厚度差别连半毫米都不到,这带锯组装绝对算得上完美!

    把木板放在一边,再把那块板皮同样放在一边,徐毅就把跑车再度拖回原位,拿着锤子把卡钩拆掉,直接把原木翻转了一百八十度,让刚刚加工出的平面紧靠在卡木桩上,这才再度把卡钩重新卡在木头上。

    同样加工以后,现在车床上面就只剩下一块差不多二十五厘米厚,上下两面被树皮包裹的木板。

    徐毅再把它旋转九十度,让它的一个平面贴在跑车上,再固定好以后就重复起之前的操作。

    加工完成,徐毅拿着角尺卡在相邻侧面上卡了一下,看到相邻两面完全呈现直角,就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忙碌起来。

    最终跑车上就只剩下一块四四方方,边长接近二十五厘米的正方形木块。(未完待续。。)

    。。。

0399 计算() 
测量过这块木方的各个面完全一致而且能够达标以后,徐毅这才按着之前的操作流程把所有的松木全都加工出来。再换了另一根锯条调整好以后,徐毅把几根栎木也全都给加工成边长差不多为十七厘米的木方。

    看着堆在整整齐齐堆在带锯机边上的那些木材,徐毅满意地停下手来欣赏了一会儿,就准备把这些木头再给加工成尺寸合适的木材。

    几根栎木的加工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