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道田 >

第345部分

道田-第345部分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想着,徐毅也有了点想法――渠道的事情其实还是可以慢慢解决。

    果树栽培虽然不至于说“十年树木”这么夸张,尤其现在基本上都是栽种的嫁接苗,基本上养护到位,一两年就能见到效益。甚至还有像枣子这类奇葩的栽种当年就能开花结果。

    但是再怎样,这果树的盛果期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达到的,在这之前自己应该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不过这技术方面,自己就得尽早想办法解决才行。毕竟这东西自己没基础,想学也得及早才行。临时抱佛脚的话,只怕真的事倍功半了。

    只要销路、技术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能解决好了,其他的问题即便是资金也未必是多大的问题,毕竟自己有这空间在,总有办法解决的。至于别的方面,那就更就不是个事儿,完全可以在实践中慢慢解决。

    养殖方面这样的问题同样突出,甚至还有个问题就是养殖业对资金的占用更高。

    尤其是对于渠道和市场信息的前瞻性掌握也很必要,要不然哪怕诸事顺利也可能临出栏时,市场垮掉,那也难免亏得底儿掉。

    更何况对于养殖业来说,这疾病防控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就算人多了凑在一起也容易生病,更何况不管是生存条件还是饮食条件更差的禽畜。

    那么多的禽畜扎堆儿一块儿,一场病下来搞不好来个全灭也不无可能,就连老话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所以,想要在这方面突破,也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甚至比对于渠道和资金的需求更高。

    要不然不管投入多少,万一防疫工作出现纰漏,那就根本没机会等到市场的检验。一场疫病,绝对能坑得你连本金都收不回来,彻底被淘汰出局。

    徐毅当然也没笨到光想着自己去学,他也想了如果自己有钱,那应该可以找到真正的专家。不过这年头,有些专家也被叫做砖家,就连教授也可能只是叫兽。而且不排除哪怕自己肯花钱,也未必能找得到跟救火队一样随叫随到的专家。

    如此想来,自己学习这方面的能力好处就很明显了。

    一来自己能有相应方面的技能,自己学有所成,自然可以想办法解决。

    就算自己真的本事不到家,解决不了,又或者没在家,远水解不了近渴,那求学过程中认识的业内人士自然也可以求助一二。要是这些人都搞不定,那这问题估计真的解决不了了。

    有专业基础,有人际交往,再良莠不分地找错人,那就真的只能怪自己眼瞎。

    徐毅也就打定主意,等着手头最近的事情忙得差不多,生意也上了正轨,自己干脆就花钱去隔壁申请个业余的植保专业的成教来读。

    当然成教存在的意义导致这样的教学内容肯定是短平快,两三年就完事儿了,一般而言教材、课时之类的全都有缩水的问题。这样的学历明面上国家都承认,实际上也只是对于在职人员职称评定、提干和工资分配等而言。对于求职来说,你拿着那张文凭哪怕是脱产的成教文凭,比一张废纸也强不到哪儿去。读成教的那些人往往都已经身在岗位,也就是花钱买个文凭。你给学校送钱,学校自然笑颜接纳,也肯定让你乐呵呵毕业就是。

    相比脱产什么的,网络教育的兴起更让这些人喜笑颜开,这个甚至比自考函授什么的还让他们满意。

    说来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徐毅而言差强人意,对于夯实基础的作用肯定也有限,不过他也不太在意。

    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还有空间,能够再找相应的著作来学习。而且相比全日制的本科,这也能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应用内容,短平快的模式对他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真的只是为的做学问,他完全可以申请免考去读全日制的本科。不过他的目的是在于应用,哪儿来那么多时间浪费?他也不缺那一张文凭。

    当然,徐毅也没傻到想着自己去买一套教材自学,那样真的也只会空有理论,没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从医学教材和临床的差距,也让他也知道教材上的知识相比实际操作存在着严重的知识滞后性,真拿教材来套用实际应用那肯定会产生太多问题。

    真自学成材那就应了那个“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的笑话。

    更不用说,自己还想搭建人脉什么的“不良”企图。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书中哪儿去找真正的专家教授呢?

0463 保研() 
打定主意,徐毅也就不再多想,至于别的自然也有可以练习的,不过却不急在一时,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忙。

    距离开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所以尽管已经算是有计划地采收了,可是随着空间里面各种水果蔬菜的产出增加,这堆放也渐渐地成了问题。

    徐毅每每看去,满心的幸福,毕竟这些都将一点点地变成红通通的票子。

    通过店里弄出去,这既安全又便捷,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法子了。

    开心归开心,其实他也有点儿小烦恼。空间每天出产的东西太多,这么几天下来不止地窖装满了材料,现在连着果树之间的空地上也堆了不少的箱子。

    要是不想个法子,再过几天只怕这空间里都没地方下脚了。

    砍伐下来的原木放了这么久,总该干透了,自己得去检查下。如果可以,自己也该着手建造晒场了。

    这样一则暂时能用来堆放水果什么的,再就是不管是晾晒还是打场,自己之前靠着那张苫布还行,等着产量上来,再靠那玩意儿就太勉强了。

    徐毅从木头垛上抱下来一根原木,固定在带锯的跑车上,随后打开带锯推着木头切割起来。

    去掉表面的树皮,徐毅伸手摸了下木头的切面,觉得已经彻底干透了。

    不过为放心,他还是捡起掉在一边的树皮扔到旁边的空地上。看着树皮弹跳几下,跌落在地没了动静,等了一会儿也看不出有被吸收的迹象。

    徐毅再调整跑车,把木头从正中切开,照样检查过也没什么问题,这才彻底放心甩开膀子忙了起来。

    整个晚上,除了吃饭睡觉,徐毅基本上都是围着带锯忙前忙后。

    原木搬过来固定好,用带锯加工成木方,还得再把它们重新堆起来。虽说徐毅力气再大,一根干透的原木也有几百斤。他也只有一个人,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效率自然也高不到哪儿去。

    一直忙活到接近早上闹钟响起,也没把所有的原木加工出来。

    徐毅抬头看了看剩下的一小堆原木,摇头关掉了机器,扭头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加工好的木方码放整齐,沿地坪边缘一字排开,如同一道厚重的城墙一般。

    说起来空间出产的木材质量绝对上乘,平整的木材表面一点疤节和瑕疵都看不出来,在光线的映照下看起来一片银白,如同上好的白玉堆砌而成。

    毕竟不是在外界,或者是失去了氧气,木材本身含有的单宁没办法氧化才会这样,徐毅如是猜想着。

    已经早上五点多钟,窗外天色大亮,要是再接着弄那些木头,只怕要耽误去学校了。剩下的,还是等着忙完了再说。

    休息了一会儿,徐毅就找了根卷尺去测算了下木材量,随后又仔细计算一番这才拎着铁锹,又去了带锯边上,准备清理加工木材剩下的那些木屑和树皮。

    虽说这些东西拿来烧火什么的也不错,甚至那些木皮比起当初钉地窖里的还强。不过眼下徐毅也想不出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眼下也没空地来堆这些东西。

    放把火烧了倒是省事儿,不过又怕烟熏火燎的搞得处都是灰,所以他就想着干脆挖个坑填埋了事儿。反正埋下去回头就被空间给吸收了,效率高还没什么污染。

    更何况有空间存在,自己哪儿会用得着烧这些当柴火。真需要的时候,直接劈原木当柴火就行了,对自己而言,这木头皮和原木能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他也就近在树地里找了片空地挖了个超大的坑,一股脑地把这些全都清理进去再用土把顶上覆盖上去。

    看着没什么事儿了,徐毅这才施施然地出了空间,洗去了一身的尘埃。屋里屋外忙活一气,徐毅再看时间已经六点多了,就拿过电话打给了胡逸飞。

    聊了几分钟,徐毅就挂了电话再进了空间,准备烧饭了。

    不出意料,眼看着毕业了,现在也没谁还留在宿舍了。

    严培民搬去了研究生楼有几天了,跟他同一宿舍的另一个人还没来学校,所以他就把刘丽萍叫过去过起了二人世界。

    胡逸飞还笑着说如果没做好措施,或者失败了,明年几个人就能升级当伯伯了。

    胖子这几天也都没在宿舍,据说事儿搞定了,这几天都是陪着他爸妈在省城周边旅游去了。

    胡逸飞自己在那里住了两天,实在觉得没什么意思,干脆也叫来严培民,帮着把东西搬回家去了,也只留下一点铺盖,等着典礼的前一天回来,几个人最后住一晚当作纪念。

    人都没在宿舍,徐毅也不急了,干脆就随便做点够自己和两只小狐狸吃的就算完事儿了。

    放下自行车,徐毅仔细打量了一下。果然没了人也没了东西,所以宿舍里也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的。

    看看时间还早,徐毅也就坐到电脑桌前,从空间里随便拿了本书来打发时间。直到跟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徐毅这才起身下楼朝行政楼走了过去。

    找到教务科,伸手敲了几下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熟悉的女声:“请进。”

    徐毅推门进去,办公室也只有一个三十出头,披肩长发的女性坐在那里看过来,想必是昨天打电话给自己的杨慧丽了。“你好,请问是杨老师吧?”

    “是我,你是?”

    “我是徐毅,昨天跟你约好的。”

    “过来,这里坐。”杨慧丽点点头,招呼着徐毅坐到她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不好意思,事情紧急,所以才叫你这么早赶过来。”

    “杨老师,是什么事情?”

    “保送研究生。因为你的综合成绩最高,所以才需要你过来。”杨慧丽笑着说到。

    徐毅觉得有些奇怪,保送这事儿自己不是早都推掉了么,怎么隔了这么久又提起这茬儿?“我不是放弃读研了么,怎么这么久了又提起这个?”

    杨慧丽伸手抓过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递给徐毅。

    徐毅伸手接过来,看到上面红色的抬头,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看这意思是省卫计委和教育厅一起发文,不过也来不及细看,就抬头看着杨慧丽。

    杨慧丽指了指徐毅手里的文件。“你说的是那是年初定下来的留校保研名额,厅里早都批复公示完了,现在就算你后悔都晚了。不过真后悔的话,这次把握住机会就好了。这次因为规培实行得比较突然,所以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批文,给省里今年实行规培的学校一些定向的研究生保送指标,具体的细则文件上都有。”

    当然,她才不会说这文件并不是教委下发的原件,就连相应的附件已经被动过手脚了,现在这文件上根本就没那些跨省的院校名额以及相应的细则。反正公示时候,也只公示批文和名单,这个不属于公示范围,要不然杨慧丽也不会把这文件随便拿给学生看了。

    看到徐毅低头去看文件,杨慧丽也再把手边的几张表格拿过来,排了下顺序递给徐毅。“不管你接受还是放弃推荐,都得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还得签署这份保密协定,如果接受推荐就得填报这张推荐表,拒绝的话填那张放弃报送的表单。”

    “为什么要签保密协定,我看这里不是写着批复后要公示的么?”徐毅有些迷糊,伸手指着文件抬头看杨慧丽。

    毕竟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问这个,杨慧丽也照搬昨天的解释:“今年情况特殊,马上也要毕业了。学校也怕没拿到名额的人有意见,到时候影响规培的顺利进行。所以才这样做,这事儿暂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理由昨天说了几十遍,差点连她自己都信了。

    徐毅耸耸肩接着去看文件,等到公示时候大家也都会知道,未免有些多此一举,却也没说什么。

    不过自己真没这个心呀,不过刚想说自己还是放弃推荐算了,反正也不打算学医,刚想说话,却看到文件上写着“被推荐人可以申报本省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各单位无合理理由不得推诿”

    于是问到:“如果选择接受推荐,是省内院校都可以么?”

    杨慧丽点点头,“自然可以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