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商女传 >

第178部分

商女传-第178部分

小说: 商女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小成子偷偷吐了下舌头,庆幸自己的小声嘀咕没有被这位大爷听见,正要开口再劝,却猛然眼前一亮。

    “皇上!王起回来了!”小成子撩开的车帘缝中,闪过了王起穿着黑底银丝侍卫服侍的身影。

    “怎么样?”李治看着王起,心头一紧。

    王皇后这次会出宫着实让他有些意外,他有些拿不准王皇后的来意。难道真是发现了什么么?

    “回皇上,皇后只是在寺里随喜,布施了一千两银子的香油钱,又跟住持了静师太商议,将会从内币中拨出部分银两,专司修缮历代宫妃清修之地。”王起半跪在地上,略一犹豫又接着道:“皇后还曾在武才人的禅房中坐了片刻,后来由武才人送出来,属下未能打听出两人在屋内所言,不过,据称武才人神情间并无异样,想来应该无事。”

    “哦?”李治闻言心中一惊,不过转念一想武才人平素对自己那份不远不近的客气,便又有些怅然。

    看来……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似乎还很长啊!

    李治摇了摇头,略微苦笑,不再出声,只冲着王起挥了挥手。

    小成子乖觉的上前扯起了王起,冲他打了个手势,王起沉默的披上蓑衣,将手中马鞭挽了个鞭花,“啪!”的一声,马儿拉着青布马车,慢慢的在街巷中行驶了起来。

    一旦放下了心头的担心,回程的路便格外的顺利,轻车熟路之下,只用了不过半盏茶的时间,商商便回到了厨道。

    左右看看,确定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商商跃过墙头,轻巧的翻进了内院,奔行几步,从原路回了自己的卧房。

    撩开帐幔一看,被子还保持着自己离开时的模样。

    商商满意的舒了一口气,将衣架上搭着的厚襦裙取下,换下了自己身上穿着的胡服,又取了块帕子,小心的将衣裳上的雪花拍下,就手便搭到了炭炉旁,只待烤干了水气,便可以收起来了。

    回身将帐幔束起,将床上的棉被重新叠好,收拾齐整过后商商抬眼看了看屋角的沙漏。

    这一早上的奔波,此时竟已是过了午时,早过了吃午饭的时辰。想了想,为了避免绿袖担心,还是推开门走了出去。

    小桃原本在侧间里做着针线,听得动静推门出来看时,正看到商商出来站到廊下,忙上前福身道:“姑娘起身了!可要小桃去厨下为姑娘准备饭食?”

    “不用,你随我一同去厨下吧!”商商笑了笑,拉了小桃的手。

    后世时,她就最爱同母亲躲在厨房里吃东西,小小的厨房总是带着灶火的温暖,到了这一世,她也一直不愿意遗忘这种感觉。

    小桃见商商已经打定了主意,便也不勉强,只笑着取了自己屋子里插瓶中的油纸伞,撑开来遮在商商的头上。

    厨道的后厨房一如既往的忙碌,宋妈妈穿着一身干净的白布围裙,正指挥着一群徒弟们配菜、炒菜,还不时的指点一下新进门的学徒们怎么拿刀切菜才更省力。

    商商笑着走进厨房,静静的站在一旁,等待宋妈妈在这一屋子的嘈杂里发现她。

    “姑娘来了!”

    果然,眨眼之间,宋妈妈壮硕的身躯便转向了商商的方向。

    “宋妈妈!”商商靠近宋妈妈,亲热的同她打了个招呼。

    “姑娘午间没用饭,可是身子不适?”

    宋妈妈一向是同苏家人一起用饭,商商午间没吃她自然是知道的。

    “就是天气冷了,渴睡得紧,没甚大碍。”商商摇头解释。

    “姑娘这会子可是饿了?只管说,宋妈给你做去。”

    宋妈妈将胸脯拍得山响,商商可是她看着从洛阳云水坊里出来的,这个乖巧的女子极得她心疼,听得她说渴睡,便直想替她补身子。

    “倒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妈妈拣现成的做两样便得了。”商商摇了摇头。

    她倒也没说假话,这段日子活动少,早上吃的东西到现在也没消化了多少,还象是在胸口搁着呢!只不过是习惯了,到了这个点总是想要吃点东西而已。

    “这样?那姑娘稍等,宋妈这就替你端上来。”说着,宋妈便将商商推出了门,让她去阁楼书房里只管等着。

    商商笑着应了,自顾自带着小桃上了楼,才一推开书房的门,却看见绿袖正端坐在书房里,皱着眉头看着一本线装的书册。

    听得门响,绿袖抬起头来,这才发现是商商。

    “怎么没出来用午饭呢?可是冻着了?”绿袖扔下手中的书册,迎向商商。

    “没有,只是想睡睡,倒叫你们担心了。”商商拉着绿袖的手,两人在桌前坐下。

    “嗯!气色看着倒好。”绿袖捉着商商的手,仔细看了她半日,这才肯定的点点头。

    “姑娘!看看这菜可喜欢吃?若是不满意,宋妈再去做。”刚一坐定,宋妈妈便端着个托盘跟了进来。

    不大的红漆托盘里放着两个菜盘,一个汤盒,还有一个小碗里盛了一小碗晶莹的碧梗米饭。

    商商看去时,却是自己爱吃的两个热菜,一个红油肚丝,一个素炒虾仁,那汤却是炖得烂烂的鸡汤,撇去了浮油,乳白色的汤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宋妈妈!您这般的惯着我,我回了九嵕山,可怎么是好?那时可再没人这般惯着我了!”

    商商心中感动,不由的搂着宋妈妈撒娇。

    她为宋妈妈所做不过是给了她一个机会,可宋妈妈为她所付出的却是源源不绝的照顾和打从心底里的呵护!

    “哎哟哟!看这娇样子!”宋妈妈忙不迭的将托盘放在桌上,唯恐打了那碗汤,脸上却摆出薄嗔的样子,眼睛却早已是笑得眯起。

    她与自己儿孙缘薄,却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商商,她对商商的关怀未尝没有一些移情的作用在里面,这样的情谊,却叫她把商商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

    “商商!你要回九嵕山了么?”绿袖看着商商腻在宋妈身上撒娇,却有些奇怪她为何会说出这番话。

    “是啊!我在长安也呆的日子也不短了,九嵕那边只有李默一人,到底还是不放心!”商商搂着宋妈笑眯眯的回道。

    还有一个原因,她并没有说出来:王皇后颁下的懿旨,只怕也该起程了,她可还想着看李默的笑话呢!

    远在九嵕的李默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十七章 启程() 
长安城今年的冬天来得早,还不到冬至便已是下了一场大雪。

    慈恩寺的玄奘大师派了人过来送信,说是不日辩机便要启程去吐蕃,想请商商也一同去灞桥相送,商商犹豫了片刻,点头答应了。

    横竖自己快要回九嵕了,在走之前看着辩机安全的离开长安,也算是彻底的放了心,不枉自己一番计算。

    给玄奘大师写了封简短的回信,告知当日自己会前往,便将厨道的素点打包了两份,交由来人带回。

    到了相送那日,天气倒放了晴,虽说仍是寒气逼人,但灞桥十里亭处却仍是人头攒动。

    皇上此次安排的随行人员甚众,而且吐蕃山长水远,这一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回转,再者,去往吐蕃途中也颇多变数,一个不好便是埋骨他乡。因此,送行之人,都是眼中含泪、殷殷叮嘱,更有家中女眷哭着来送行者,依依别情,令人闻之心酸。

    商商一早便穿了身箭袖胡服出了门。

    回长安的这段日子,因诸多原因,倒是有些日子没有再骑过马,正好这日天气好,商商一时兴起,便将自己从九嵕骑回的马儿牵了出来,亲手打理干净,骑在马上便出了马。

    好在长安骑射之风盛行,她这般打扮倒也并不引人注意,只是那容貌着实太出挑,还是惹来不少人惊艳。

    待到得灞桥,见到人头攒动,商商倒是着实吃了一惊,但回心一想,这出使之难,便也释然。自顾自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寻找着辩机的所在。

    不过是扫了一圈,辩机那显眼的红色僧衣便跳进了商商眼中。

    不知为何,辩机自从事后,便尤爱红色僧衣,原本温文儒雅的白衣僧现在竟有了些凛然之气,便是眉目间也多了一分往日没有的坚毅。

    商商扯过马头,小心的从送行的人群中穿过,在辩机的面前停了下来。

    “辩机师傅!”

    “商商姑娘!”辩机眼含笑意看着商商,似是毫不意外她的出现。

    “玄奘大师还没来么?”商商跳下马,将马儿颈上的毛发顺了顺,随口问道。

    “师父该是坐着马车,倒没有施主这般快捷。”辩机单掌竖立,向商商打了个稽首。

    “嗯!”商商低头答应了一声,忽然发现无话可讲,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若是施主方便,辩机有一事相托!”辩机似是看透了她的不自在,脸上的笑容渐渐扩大起来,透着些洞悉世情的宽容和理解。

    “但说无妨,只要商商力所能及,定会竭尽全力。”商商暗暗松了口气。

    她虽然同情辩机,可这并不意味着她会与他有太多话讲。尤其是佛理,对她来说,其难度不亚于天书,即便是唱经,也总是拣简单些的来,那些深奥的却是半分也不通了。

    “施主身份超然,辩机所托施主定能办到。”辩机不以为意,接着说道:“辩机此去,山遥路远,也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回转,她……却是个执拗的,以前贫僧在,还能劝上一二,日后……贫僧不在,只有请施主多多看顾了。”

    辩机的笑容里泛起了苦涩的味道,原本清如朗月的眸子,此时也象是蒙上了一层雾气。

    他将头昂起,似乎是尽力的克制着什么,过了好半天,才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商商怔怔看了他半晌,末了,也只能是轻叹了一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商商尽力而为吧!”

    两人身边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起来,就在商商绞尽脑汁,想着该怎么转移话题的时候,只听着身边的人一阵喧哗,便听得有人高叫道:“慈恩寺的玄奘大师来了!”

    “快请玄奘大师为大人们祈福吧!也好保佑众位大人们平安归来!”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不过片刻,玄奘坐着的马车便被人们围了起来,让原本还打算上前见礼的商商和辩机也只能远远站着苦笑。

    赶车的小和尚与有荣焉的挺着胸口,撩开了帘子。

    在玄奘大师一番劝慰,又以佛法慈悲,多番抚慰,众人这才渐渐散开了来,让出了路。

    商商和辩机这才能凑上前来,两人向玄奘见了礼,玄奘又嘱咐了辩机一番弘扬佛法的主旨。

    随着日头渐高,十里亭中的高香也燃了起来,由奉旨钦差在香案前宣读了大唐皇帝命刘大人等一众出使吐蕃的圣旨,一众出使人等便排成了一列长长的车队,由羽林军护卫着在送行众人殷切的目光中缓缓的启了程。

    辩机骑在马上回头望来,眼中对商商充满了祈求,直到见商商肯定的点了点头,这才转过了身,一打马股,那马向前冲了两步,超过了落在身后送行的诸人,混入了前行的车队中。

    玄奘轻叹一声,这个弟子可说是最可他心意的,原本他是有心让他历练一番,于世情上通达一些,将来好领慈恩寺住持之位,可哪曾想……

    商商见辩机行得远了,便回过头来,向玄奘拱手告辞,她骑着马,来去倒也方便。

    只是谁也不曾发现,在离十里亭不远的一处岔路上,一辆没有任何纹饰的马车在路边停了很久,直到远去的人再也看不到一点踪影,送行的人们全都散去,这才慢慢的移动着,在城门关闭之前,静静的隐入了长安城长长的街巷之中

    随着玄奘大师到城外送了辩机随出使官员出发去往吐蕃,商商便彻底的闲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平静又安逸,没有了前些日子的费心筹谋,便是看着阴霾的天和间或飘飞的雪花也让商商的心里透着些喜乐。

    看着天气不利出行,商商便也索性安下了心来,每日里只同绿袖和宋妈妈研究菜谱,不时的突发奇想,弄出来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来。

    只是苦了在家中苦读的苏敏之,每到午饭时都要被迫去替几人尝那些还未通过检验的新品,苏睿之因担起了看店的差使,不时会有长安商圈的掌柜、老板们宴请来往,倒是逃过了这些变相的惩罚。

    不过,好在商商的手艺还算不错,到现在也没有一次吃坏肚子,偶尔有了做得好的菜色,商商便让宋妈妈将材料作法记了下来,补充到厨道的菜单子上。

    隔三差五的便用装了热水的食盒子,将做得的药膳隔水温着,让人送去卫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