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商女传 >

第200部分

商女传-第200部分

小说: 商女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人们自是端了黄酒一边喝着一边吃着菜,女人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还得看着孩子,一时间整个正院里人声鼎沸,倒是比过年还热闹。

    酒过三巡,李老族长便端了杯子,走过来到李默等人的席上。

    虽说是李默的身份并未得到公开的承认,但当初皇上让他守陵三年的时候也是有过明令。

    哪怕李默并不肯坐到首席,李老族长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公子!老朽敬你一杯!"

    "不敢!默乃是晚辈,应由默敬前辈才是!"李默端起面前酒盏。

    虽说他并不碰酒,但是李鹤乃是李氏宗族现任族长,哪怕是李治在此也得客客气气相待,他又岂能不给这个面子?

    两人相对一饮而尽,李鹤这才道:"公子在庐舍一守三年,老朽十分感佩,平日对公子怠慢之处,还望公子莫要同老朽计较。"

    "李默不敢!"放下酒盏,李默微微欠身笑道。

    李鹤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李默坐下不用管他,看了看席上李彦等人,心知肚明这些人身份特殊不得饮酒,便也不继续相敬,只冲着商商和武媚娘点头致意,便转身去了。

    热热闹闹吃过了饭,孩子们是最先撤下桌的人。男人们还在喝酒叙话,女人们便已慢慢开始收拾,将桌上的残菜数盘并成一盘,因天气渐凉,这些菜倒还可以热过再吃。

    商商和武媚娘这时倒是想帮手,却被一群围着围裙的仆妇们笑着赶了开去,两人无奈之下,只得回了住的院子,去取早些天制好的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习俗,到天擦黑时祭了麻姑,庄子里的男男女女们便打着灯笼出了门,因是中元鬼节,老人和孩子是不许出门的,只有青壮年男女才能结伴出行。

    九嵕山下河流并不多,距李家庄最近的一条河名叫"二道沟",又名"石公岔",乃是从山上沿山道而下,水流清冽,弯道也不甚多,河灯大多都能顺水流出颇远一段,很是吉利,因此每年的河灯皆是在此处投放。

    李默走在商商和武媚娘两人身前,手中的灯笼在渐黑的夜色里渐渐显得明亮起来,照着商商脚下的路,李彦带了四名护卫,提着灯笼随侍在几人身后。

    听着前后男女们轻声的谈笑,吹着清凉的夜风,那一眼看去长长的一串红灯笼象是一块流动着的红绸布,在这夜色里静静的摆动。

    商商手中端着的是自己亲手制的六层莲瓣的荷花灯,每一片莲瓣上都写着一个人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名讳,另两个便是商商在这一世的父母的名讳。

    武媚娘手中所端的那个也是一个荷花灯,却不知上面写了谁的名字。

    待到月华渐亮的时候,一行人终于行到了河边。

    在灯笼的映照下,寻了个近水的斜坎,商商将荷花灯中的短烛在李默手中的灯笼里点燃,小心的放进花灯中,蹲下身将灯轻轻放入了水中。

    武媚娘如法炮制,跟在她后面也将花灯放进了水里,商商闪眼间看去时,竟愕然发现居中的那一片莲瓣上赫然写着武媚娘三字。

    几人站在岸边看着两盏火苗闪动的花灯随着潺潺水流愈飘愈远,渐渐汇入了那一河各式各样的河灯闪烁着的光华里,再也分辨不清。

    转头看去时,左右庄子上的男女们皆双手合十口中低声念诵,轻声的祈祷着往生的亲人们早登极乐。

    默默的看了半晌,直到满河的辉光越来越远,渐渐变成了星星点点的萤光,象是同月下的河水融在了一处,武媚娘方才转过头来道:"走吧!"

    商商看着她的眼睛,笑道:"该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尽管周遭的男女们皆在热烈的讨论着哪家的河灯做得好,哪家的河灯漂得远,李默一行人却始终无话。

    武媚娘脸上恬静的微笑和眼中平和的光华,使她象是脱胎换骨一般,从里到外透着温润的气息。

    商商几次想开口同武媚娘说些什么,最终却没能出声,只余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

    而那个写着武媚娘名字的河灯静静的在这条名叫石公岔的河里顺水飘流,直至没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六章 快意() 
过完了中元节,庄子上的男人们便开始下地收谷子,看着一仓仓堆满的谷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心里都格外有成就感。

    趁着庄子里农忙,武媚娘只随意收拾了几件衣裳,打了个小包袱,便向商商和李默两人辞行了。

    她来的时候孑然一身,走的时候也不过是多了两件衣裳,就连头上挽发的那支七宝莲花簪子也是商商送她的。

    李彦换了身不显眼的粗布短打衣裳,坐在一辆深青色围幔车子的车辕上,在庄子后门处等着,拉车的马儿不时的打着响鼻,似在催促着后门处告别的两人。

    "你这一走,便只得你一人,凡事自己多当心,若有什么难处,只管遣人来与我说。"商商有些不舍的拉着武媚娘的手。

    跟着她在庄子上住了几个月,平日里打点衣食住行,这原本不沾阳春水的十指竟也有了些劳作后的粗糙。

    "能有什么难处?他既然替我安排了去处,还能亏待我不成?"武媚娘倒比商商显得开朗。

    也许是与商商的赌约让她放下了心头最后那一丝犹豫,此时的武媚娘倒显出一种磊落爽快的气质,眼中的神色也显得明快了许多。

    "倒也是!"商商失笑道:"看我!净是白担心!"

    然而想了想,商商却总归有些不放心,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不过,话是这么说,可你在洛阳这一呆怎么也得到明年,虽说是为了让你在本地混个脸熟,但这段时间皇上倒真是不好管你!"

    武媚娘看着商商微蹙着眉头为她担忧的模样,心头不禁泛起一层暖意。

    与商商相识虽久,但真正相交也不过是这几个月的事情,然而这个妙龄的女子却能够真心为她打算,这让她枯竭已久的心也不免有些动容。

    "这样吧!万一真有事,你便遣人去云水坊寻如意,只要不是什么大事,以她现在洛阳的身份总能帮上你些。"商商想了片刻,终于道。

    这个法子也是她能想到的最两全其美的办法,洛阳距九嵕山怎么也得几天路程,若是武媚娘在洛阳真有什么事,待得她赶到,只怕黄花菜都凉了,还不如就近找人帮忙,也许还能及时一些。

    如意当年得商商的支持继位云水坊坊主,这个人情她一直记着,如今云水坊在洛阳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坊,洛阳官场上谁不给她三分薄面?将武媚娘交给她照顾无疑是个最好的办法。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最多也不过是一年,能出什么事?"武媚娘拍拍商商的手,好笑的摇头。

    商商现在担心的模样十足象是送女儿出嫁的母亲,那关切的样子着实让人看着哭笑不得。

    "回去吧!我得走了!"看了看头顶上渐高的秋阳,武媚娘轻声道。

    抬起头最后看了一眼眼前矗立着的九嵕山,武媚娘拢了拢肩上的小包袱,将手从商商手中轻轻抽出,转身头也不回的上了马车。

    哪怕是这里千般好!可这里终究不属于她,她也无法在这里安身立命。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决然离开,也免去了一场神伤!

    商商眼看着眼前的马车渐渐去远,喉间不觉微有些哽咽。

    直到马车走得不见了踪影,那碧云纱罩着的车窗也始终不曾掀起,那个陪伴了她数月的人便这样彻底的走出了她的视线,走向了她自己的人生!

    "回去吧!"

    良久,商商忽然听到背后传来李默轻柔的低唤。

    回头看时,一身鸦青色箭袖滚银边胡服的李默正站在她身后不远处,浅笑着看着她。身后高耸的九嵕山似乎也成了一片模糊的背景,只余阳光里一个带着笑的清晰剪影,向她伸出了手。

    "嗯!"

    商商忽然笑了,轻快的跑上前,将手交到李默掌心,任由他牵着往庄内走去。

    作为朋友的人,也许终有一日会分别,走上各自不同的未来。但是李默不同,他会是陪伴在她身边一世的伴侣,是与她有着相同未来的人!

    "殿试的消息出来了。"李默的神情中带着些不经心,随口说着早上信鸽传来的消息。

    牵着商商的手,走在庄子里铺着碎石的小径上,空气中飘浮着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越过房角屋檐洒下来的阳光里飞舞着细小的轻尘,只要一伸出手,仿佛就会停留在你的手心里,与你靠近亲昵。

    "结果如何?"商商抬起头看着李默的侧脸。

    从她这边看过去,那半面没有刀痕的脸几近完美,与远在千里之外太极宫中的那张惊人的相似。

    "一甲中没有世家之人,苏兄中了二甲第七,已经算是极高的名次了。"李默淡笑着道:"这次共取了二百一十八名,除了一甲三人,二甲前十由皇上御赐官位,其余人等皆要经过吏部释羯试,世家子弟在这十三人中一个也无,只怕王仁祐要气断肝肠了!"

    商商稍愣了愣,随即便也笑开了脸。

    对于苏敏之能够考中进士出身,她其实一点也不担心,能作为太子少傅的父亲,家学渊源自是不必说的,只是对于苏敏之的名次,她倒是没想过会这么靠前,毕竟苏敏之遭逢大变,扔下课业也已经很久了。

    "这样也好,大哥总算是能安心了,不知皇上赐了二哥何职?"

    "十三人全分往秘书省为校书郎,正九品。不过相比还要经过吏部释羯试的那些人已经好多了。"

    李默拉着商商的手,指尖在掌心轻轻摩挲,心中一阵怜惜之情上涌。

    若说武媚娘这几个月下来,一双玉手只是稍有粗糙的话,那么商商陪着他在山下待了这两年,日夜操劳,那双手早已不复当初在宫中时那般柔嫩了。

    掌心那一层薄茧微微有些发硬,而手背上因为常年清洗衣物,拣洗菜蔬而造成的干燥更是一入秋便极其明显,浅浅的裂纹遍布双手肌肤,纤长的十指也因干燥而显得有些苍老。

    "怎么了?"

    正沉浸在苏敏之当官的喜悦中的商商,后知后觉的看着细细揉捏着自己双手的李默。

    "没什么!"

    朝身边走过的妇人微微点了个头,李默转过头来对着商商温柔一笑,不再刻意拉着她的手。

    一场没有硝烟的科举之争终于在李治大获全胜之下缓缓的落幕,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太极殿退出来,王仁祐花白的头发似乎又更白了几分。

    扭头看着那间散发着无尽威严气息的巍峨宫殿,王仁祐不禁恨恨的啐了一声。原本的打算到了这时竟是全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巨大的落差着实是让他难以接受。

    一甲之中一个世家子弟都没有本也是在他意料之内,但是二甲前十中也一个都无却是让他脸上有些难看。尤其是听到前十三人都由皇帝御口亲封正九品官即日上任的时候,这样的愠怒更是达到了顶峰。

    与这十三个立即上任的人相比,待到二甲和三甲中那些甩到末尾的世家子弟过了吏部释羯试再去遴选上任的时候,时间早就过了大半年,而在这大半年中,这些早上任的人只怕早就已经填塞到了各部的重要职位当中,哪里还会有世家的半分立足之地?

    "魏国公缘何还未曾离开?"看着站在太极殿外阶下脸上风云变幻的王仁祐,长孙无忌的心情一时大好。

    这次的成功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以后的路必然会平坦许多了!

    "长孙大人!"王仁祐转过脸来,待看清身边的人时,不得不强挤出一个笑脸,亲切的冲着长孙无忌拱了拱手。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这站了半日,竟是腿有些酸麻,长孙大人不妨先行。"

    长孙无忌看了看周围早已散去的百官,笑眯眯的拱了拱手,客气道:"那在下就先行一步,老国公慢慢来。"

    "好说!好说!"王仁祐打点起笑脸送走了长孙无忌,再一转脸,笑意已消失无踪。

    小成子远远的站在殿门前,看着王仁祐与长孙无忌一番虚与委蛇,不禁冷冷一笑,待王仁祐紫袍的身影渐渐走远,这才转身退回了太极殿。

    侍候着李治坐肩辇回了甘露殿,又召来甘露殿伺候的宫女服侍着李治换下了上朝的冠服,安排上了一应点心茶水,小成子这才静静的伺立一旁,等待皇上的再次召唤。

    "小成子!你方才在殿门外看到何事?怎么过了那许久才进殿?"李治半躺在软榻上,手中拿了一册奏折,若无其事的问道。

    武媚娘已经由李彦送往洛阳,科举殿试也已经全都依他的计划完结,这让李治的心情格外的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