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碧游宫老中医 >

第29部分

碧游宫老中医-第29部分

小说: 碧游宫老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了恻隐之心,留驻于此。至于苗疆的五毒教弟子,多半独往独来,虽然见到须得救助之人,亦会加以援手,但与中原武林的隔阂,依旧还是在的。

    当时同出入的,都是些与他一样出于大唐云集风雅之地的年轻人,多文人意气、更有为这些往日的风雅熏陶出来的种种绮思,可以说他们依旧残留着满怀酷烈的世事亦无法抹消的天赋中的烂漫之情。行走于涌入长安的流民组成的巷陌之间,入目生民流离患难,见多了沉沉一片死气,竟也突发异想,试图在这一层上头为他们纾解一二。

    已经想不起来是谁一开始的提议了,便是到后来升平之际,在长安的市井之中,也出没着称自己是个四海漂泊之人的无名歌者,时不时地停驻下脚步,为人奏演一曲,在曲中描画各地山河风色。这歌者显是武林人士,并不太受官府布控之下宵禁之类的限制,倏忽而来,倏忽而去,行踪无定,颇有传奇之色。

    那是云游歌者迹天涯。

    “迹天涯”便是诞生于山河初初陷落之际,这些滞留于长安的年轻人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他从一开始,便并不是确切的哪一个人,无论是谁,带上乐器出去走一圈,为人奏乐以愉其心,他便是云游歌者迹天涯。之所以如此行事,不过是想携四海旧景幽情,以慰流民千疮百孔的一颗心而已,蒿里经行,心开天籁。

    其实多数时候他们所表演的,都颇有阳春白雪之嫌,好在也没人说不喜欢,便也一日日地这样轮替着下来了,空闲下来想起了便出去,有事了就又急匆匆地奏完这一曲赶回去。在众人的口耳相传之中,这云游歌者或负琴,或横笛,或吹箫,为人演奏之时,手里的乐器并不常用一样的,其实便是他们的各自所长有别而已。

    ……

    这一日,穿了一身短打的迹天涯负着琴,足下生风地冲入流民巷尾几间并连起来的小小的棚屋之中,再出来的时候,就又是一个墨衣散发的杏林弟子了。

    这里便是青岩万花门下弟子暂驻长安的居所,设在京畿,虽简陋一些,也不是没法住人,无作功夫行迹而已,既然秉悬壶之心来了这里,便是从前再讲究的,也没抱怨过一句。他正守在棚屋中间空地上设的小药炉,照料火候,见先前的“迹天涯”从屋里换了衣服出来,对他笑道:“这里有我守着,竟是何事,教叶师兄赶得这般急?”

    那人匆匆地嗯了一声,又进了另一间屋子里翻找,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个粗布包袱,方去了些焦虑神色,答道:“先前答应阿顾,送去她那里的烈酒,我那时忙昏了头口中浑答应下来,竟是忘了先前为治箭疮,早都给用完了。今日她来找我才记起来,好在还有些西市腔存着,拿去给她,凑合着用。”

    这姓叶的万花弟子,长了他几岁,自幼便浸在医道之中的。他后来转入杏林道的时候,这人便已经出师在外行医了,虽然没有多少同窗交集的情谊,还是称呼一句叶师兄。在长安待的时间,叶师兄也更久,他来的时候便在了,也多蒙照顾。叶师兄平日里就是有点丢三落四的,除了病人别的都不太上心,这样的事儿也不是第一回了。

    阿顾是七秀坊寄在菡秀名下的弟子,和他算起来是同出苏雨鸾门下的,却不是什么温柔的性子。叶师兄话里是语焉不详地说阿顾来找,他已经很能想象迹天涯刚才奏完一曲,便被突然冒出的七秀弟子提着罗扇一路追打逃窜的情形了,好悬才没在叶师兄面前笑出声来。

    那叶师兄神色无奈地转头对他道:“要笑便笑罢,憋着难过又伤身。”停了停又道,“我记得你从前是跟着琴圣的罢,我刚才那一曲,怎么都弹不对味儿,回来之后想请你指正一下。”

    他冷不防被提到这一出,微微一愣便应了下来。其实他偶尔顶着迹天涯的名头的时候,并不带琴,而是用的一管竹笛,还被同伴骇笑说在商羽弟子面前用琴,真是颇有班门弄斧之嫌,一定要选他忙得不可开交无法旁听的时候才敢出去耍大刀。

    譬如这叶师兄就是择选的琴,他叹息一声,待会儿若是叶师兄琴曲中所诉,是自己没待过的地儿,就直说没去过。实在并没有甚么好卖弄的地方。

    叶师兄从阿顾那儿逃回来的时候已是暮色四起,长安的天色总是沉沉的。落日余晖已销,朱紫之色环合于不远处的城楼之上,倒像是将天穹点得亮了些。

    他正将熬好的药送去,一一分发给左近的流民,再回来就看到叶师兄端坐在已然熄了火的药炉前头,膝上横着琴,净过了手在等他。

    这样仓皇的世道下,一切从简就是,焚香净手什么的,也都省了,他不太愿意再开琴匣,这未尝不是其中缘故。眼下他坐到叶师兄对过,隔着犹烘着暖热的温度、清苦的药气未散的小炉,连他自己身上也沾着散不去的气味,便这样点一点头示意他可开始了。

    琴声渐止。

    他沉吟片刻试探着问道:“是华山论剑台?”

    叶师兄眼前一亮,手还按在弦丝上,稍有不慎就要为之所伤,他高兴道:“能听得出?”

    他顿了一下,才道:“若是当日与师兄同去之人,当然便听得出。”论剑台是什么样的,他说不好,但也不是没去过。技法之类,都不必指摘,叶师兄这一曲全是春意融融,非说是仙迹岩他都能信。

    叶师兄颇失望道:“论剑台细雪,云间鹤唳,玉璧照影,看来还差许多。”

    他笑了笑,叶师兄又迟疑着问:“这样的情况,你曾遇到过没有?”

    他轻轻道:“自是也有的。”

    叶师兄看着他,他却没有替人再一解好奇之心的意思,微微一笑,拍了拍叶师兄的肩,便起身进去收拾明天要用的九针等物了。

    算起来那也是一段颇轻狂的岁月,便是有一层沉沉的底,亦是不改在回忆之中的呈色。后来他路过长安城,竟也偶遇过云游歌者,他匿于于人群之后,听了好一会儿,方才离去。

    却说他常用竹笛吹奏的,是枫华谷红叶湖的景致。

    秋枫落叶,常会寄以哀情,用来宽慰人心的效果通常不好,但奏便奏了,也不会有人过来置噱什么,便由得他这般任性下去。

    他确是去过红叶湖的,莫约是天宝十三年的初春,他还暂借于纯阳宫中的时候,临时起意,说是为寻访青莲剑仙的踪迹,便连陆浮黎也一并拐带下山了。奈何虽有说法青莲剑仙曾居隐于红叶湖畔,等到他们来到那里,其时斯人已飘然远去,唯留湖畔亭台,枫华谷中的林叶四季均是红的,这样的异状传言是数次武林变故中,流淌于此的鲜血所染,意味森冷的传言丝毫未曾阻挡两个少年人的兴致。

    探寻青莲剑仙不过是个由头,比之他,陆浮黎似还要更当真一些,也有纯阳门下主修剑道的缘故。既然见不到人,便也抛到一边了,泛舟游湖,又登水中沙渚,或运了轻功,踏湖面红枫之影,至尽兴方去。其实陆浮黎望之倒也真似是个剑仙之属,他颇有玩笑之意地这般照实与他说,被调侃的人对此却并不置可否。

    陆浮黎淡淡道:“安能摧眉折腰……?玄门中人,或成仙、神、人三道,竟从未有闻,有需听候人皇所遣者。”

    陆浮黎看了他一眼,映于两人衣上的湖光亦带秋枫哀戚艳色,“然而今之时势,终究并非往昔。”

    他忽然便想起了数月前他初上纯阳观,便在京畿,三清殿中香火鼎盛,未必便无傍国朝之势的意思在,陆浮黎对此也似乎颇有微词。这却是他一个游学至此的万花谷门人不便说的了,便就笑而不言,不再接口了。

    到此便意兴萧索,打道回府了。

    所谓的,故人纷纷已离去,秋枫瑟瑟催人泪。

第42章 水月第三环() 
天人之属,其实极少会有梦境。在南海太清处住下的第一夜,少见的,通天从入定中惊起,发现他适才做了一个梦。或者说,原本确是在静坐入定,却在中途,变作了一个久远的梦境。往日之事的种种蛛丝马迹,今时今日再又回想起来,均都明明白白地昭示着一个隐秘的猜想。但他茫茫然地,立在自己斩念之时一并立于心上的壁障之旁,如隔水,复又隔着无数个元会、无数的生死别离风流苦楚,想要再看清楚那一头是什么样子,却终是不能了。

    通天睁开眼,下意识地扶了一扶依旧悬于腰间的雪凤笛,推门而出,南海之上有极好的月色,太阴星恍作下弦,在云层之间穿梭,在平静的海面上落下瞬息分合的光与影,又在起伏的波涛之中被打碎了。通天恍然想起了不久前在九阙的时候,那个晚上与日月星辰相去几近,甚至可以看清楚有美丽的月中天僊,正羞怯地窥视着世间种种。

    四下里静寂异常,此地本处海上,但在禁制之中,连涛声也几乎传不入耳。他轻轻叹了口气,今月何曾照古人。

    往云烟,鹤衔笛。

    ……

    到得第二日上,通天依旧兴致很好地,打算亲自跑一趟隔海遍生茶树的那座岛,想要亲自挑拣些茶叶回去。待到太清来寻他的时候,人早已去得远了,走的时候并没有触动禁制,是以一开始太清亦并未察觉。通天倒是宽心得很,好像一直卡在境界上无法突破的并不是他一样,见猎心喜地,又去胡闹了。

    大约是真在胡闹,前面也说了的,通天并不擅于调制茶叶这活计,摘采择选的时候还好一些,不过循着以前精熟的神农之术,依样施为罢了。至于真的到将其调弄到得能入口的这一段儿过程,在他手下就要坎坷许多了。先前太清送到东昆仑的那一些,大多数都是被通天糟蹋完,而不是喝干净的。

    通天并不以为意,回来之后还颇肃然地同太清讲解这样茶和那样茶的区别,手里托着两团物事,逐个细细地解说:譬如这一种,就适宜取山中泉水,用普通的也行,俱都佳美。哦这一种我没弄好,先不算了,便是用了活水也能给沏成了井月茶,实在是暴殄天物。如此云云。

    太清坐在对过,居然还颇有耐心地听他分说,通天忽然停了下,转了话头问他道:“对了,长兄——你这边可有暂且搁置不用的丹房?”

    太清终于扶住了额头,对他道:“左近竹林的那一间,座于地脉孑余,你要弄便去那一间,也不至于一下子都给烤焦了。”

    通天笑吟吟地应是,太清摆了摆手,不想替人操闲心了,想这里虽然以后不太会再用,还是不愿意看到丹房被通天给折腾炸了,便说:“玄都这几日无事,让他跟着看,也免得你以后多麻烦。”

    通天咦了一声道:“师侄也对烹茶之道有兴趣吗?”

    太清默然无语地挥了挥拂塵,实在不想再看这幼弟在面前装傻充愣当有趣了,道:“他有无兴趣,随你学了才知,现在问我作甚么?”

    通天点头似模似样地赞同道:“说得很是。”他又问,“回头这茶能饮了,长兄可要试试?”

    而他雪发皓眉的长兄太清,倒也未因通天的话再动分毫神色,淡淡道:“有何不可。”

    倒是通天随之笑了笑,没有再往下说什么不靠谱的了。他们之间的相处向来也就是如此,玉央被他作弄了,还会就这事来寻他,譬如上次送去小遥峰的井月茶,两边就折腾了好些时日;换做太清,通天做的些什么促刻坏事,他均都一并接了下来,也不作理会处,反倒惹得人讪讪的,不好意思再闹了。

    眼下便又是如此,通天自己觉得没意思,换下了刚才故作认真的语气,对太清道:“我想着,往后门下,要加设一个茶之试。自己沏出来的茶,都由自己喝了。”

    从前万花谷中有七试,当时的名山大派多有这样的惯例,是以他前往纯阳,看到他们的勤修名目的时候,并不甚惊讶。万花七试为谷中七圣各出一题,是用作弟子勤修之用的,是以无论是随谷中哪位门下的字号,对于琴、棋、书、画、医道、天工、茶道诸般学说,均是有所通晓的。七试之中的前六种,各自对应谷中六圣的名号,最后一样茶之试,却是杏林与芳主门下在一同备下诸般器具在管着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通天会沏茶是没错,别的可就不熟了。

    但通天觉得这样的惯例也挺好的,准备一并沿袭下去,上清门下弟子当然得有文化。那就从茶之试开始好了,他最近对茶的兴致还浓得很,哪怕是屡次失败也并未因之而有所消减。

    太清不轻不重地提醒他:“而今之时,单以你我,所传道统并不足以久立于世。”他明了通天此话隐含的意思,这段时间里他的行事多少都有些端倪,但眼下之时,并不是三清将其道传于世间合宜的时候,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