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淑嘉贵妃传 >

第124部分

淑嘉贵妃传-第124部分

小说: 淑嘉贵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哥!”八王在危急时,总是换自己皇兄为六哥的习惯一点没变。

    “阿弟,莫慌。”皇帝把自己面前的点心碟子推倒八王面前的糕点盘子旁边,“黎家和杜家,阿弟以为谁在上风?”

    “当然是……”八王嘴里的“杜家”二字在皇帝扣手点着折子的时候,咽了下去。

    西北军,陆家在驻扎,暗地里皇兄的人在渐渐蚕食。杜家的家将和旧部都被调到了南疆。

    南锣十三郡的人手和势力,现下明面是在杜九手里,可杜家和皇家都心知肚明。这一十三郡的势力,从今而后,就只能听命良郡王慕遥了。

    “皇兄……”八王嗓子有些干涩,这是把三皇子慕遥当作了磨刀石推了出去,跟二皇子二人互磨,“杜、陈两家联姻势在必行么?”

    “这是杜家唯一能在吾儿长成前自保的退路了,抓不抓得住全看杜家的本事。”

    “皇兄,您还记得我臣弟曾经暗中帮过他?”八王到底不忍,这皇家在他看来,适合做暗卫统领的小辈唯他合适。真的折在了这皇位争斗中,就太可惜了。

    “放心,三儿要是连这点都应付不来,你的打算就该趁早收起来了。”皇帝这话就是默许了八王先前的打算,但他的计划也不容许八王破坏。

    看是打趣的话,却含着淡淡的警告,警告八王不得插手自己的布局,不得插手皇子的相争,不得插手皇位角逐之战。

    “臣弟……臣弟知道分寸,皇兄放心。”八王艰涩的吐出这话,才感到周围围绕着的威压减缓。

    伴君如伴虎,既然这君王是自己一早认定追谁的。八王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可惜了。

    “皇弟一向很让朕放心,朕当然信任阿弟。”皇帝这话恩威并施,看着八王低下头,满意的笑了。

    “臣弟明白了,但凭皇兄吩咐。”八王说完此话,沉默了下来。

    “阿弟放心,皇兄知你为难不舍。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派人把感业寺给皇兄守好即可。”皇帝摆摆手,“下去吧,王妃该在家里等着阿弟了。”

    八王握紧的手抖了抖,行礼,“臣弟告退。”

    “阿弟记得皇兄的话,回吧。”

    目送着八王倒退着的身影出了殿门,皇帝自嘲的一笑,“哼,朕的亲弟弟,畏朕如毒蝎。”

    被皇家兄弟两谈论许久的瑶华宫主位,此刻却坐在了承乾宫的正殿里,吃着慧敏夫人身边的大宫人送来的点心,赞不绝口。

    慧敏夫人递上了一盏用玻璃器皿盛放着赣南贡橘,金黄的橘瓣颗粒饱满,在透明玻璃的折射下,显得熠熠生辉。

    “今儿赚到了,慧姐姐宫里的好东西,可要都被本宫吃净了。”十娘用小叉子叉起一小块贡橘笑着道,“这赣南的橘子,满宫里也不过得了几筐。”

    “有好吃的都堵住妹妹的嘴。”慧敏夫人打趣道。

    随即陈敏娴好笑的叉起一块橘子送去杜十娘嘴里。

    “你自个儿宫里的贡橘吃完了,这是上我这来讨的吧?”陈敏娴放下小叉子,“这东西酸的紧,也就你怀着孩子爱吃这一口。”

    “还是慧姐姐贴心,知道我想着东西想的紧,巴巴的上门来都不好意思讨。”

    “得了,你不来,我也是要让人给你宫里送去的。”陈敏娴摆摆手,“既然你亲自来讨,也省了她们麻烦了。让你的人跟着去,把那框酸橘子收拾下带走吧。”

    若敏看向十娘,得十娘首肯,跟着慧敏夫人身边伺候的人退下去。

    待到殿内只剩下二人,十娘坐直了身子,拿帕子擦去手里沾上的汁水。

    “妹妹不必客气,凡是姐姐有的,只要你要,我必双手奉上。”陈敏娴抬起头,打量着今日的杜氏。

    她料得准,杜氏今日来,是跟她谈条件的。

    “是姐姐双手奉上,还是陈家双上奉上?”十娘也任陈敏娴打量,闲闲的开口。

    “陈敏娴出身玉京陈家,家主自小教导,为了家族奉献一切,陈家永远是陈敏娴的娘家。妹妹大可放心。”陈敏娴不慌不忙的答道,但话里的坚定让人不由得信任几分。

    “啪啪啪”十娘鼓掌,“好一个陈家的陈敏娴,那么请问姐姐,你是以陈家人的身份跟我做交易,还是以戍部首领的身份跟我做交易?”

    “那么敢问佳妹妹,是以杜家人的身份跟我陈家谈买卖,还是以淑佳夫人、辛部首领的身份来谈?”

    “跟姐姐一样,妹妹出身开国武将之家杜家,杜家祖训,还兵权于皇家,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有时候全身而退需要的是智慧和帮手。只靠智慧,没有同盟,怕是危险上很多。”陈敏娴一笑,“不知杜家需要帮衬么?陈家很乐意提供帮助。”

    “以你女之亲事为契,陈家要的太简单了。本宫不信。”十娘摇摇头,“慧姐姐你聪明,别人也不是傻子。”

    “吾女亲事只为契机,不是契约。”陈敏娴反而稳了下来,“既然我们两家有些一样的目的,联手互助不是难事。小五的亲事,不过是让两家都安定罢了。”

    “好一个为女打算的母妃,你这么做不怕五丫头心寒么?”十娘问道。

    “妹妹和杜家不会过河拆桥,我信,陈家也信。嫁给皇帝的外家,没有什么不好,嫁给皇帝的外家,没有什么不好,亲上加亲不是。”

    “亲上加亲,也得有命享才是。”十娘转而说起杜家,“杜家第三代无一人入仕,就是为了保命。”

    “陈家第三代全部入仕,也是为了保命。妹妹何必逼人太甚。这合作需得心平气和不是?”陈敏娴面对逼问依然镇定。

    “既然都是保命,本宫又怎能确定,为着保命能背叛主子的家族不会背叛盟友?”

    “陈家历来只效忠皇家。不站队不偏帮,恨只恨被人拖入世家相争的漩涡,妄想灭全族。昨日萧家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不想覆灭,唯有另寻出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十娘给出了答案,却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慧姐姐该知道,杜家已经卷入皇位之争,不动也得动,那么陈家,想跟杜家联姻的陈家,能给杜家什么帮助?”

    “陈家愿阖全族之力推妹妹之子上位,事成之时,陈家不求显赫,只求活着。”

    “姐姐和陈家如此示弱,本宫是不信。待事成之后,陈家女可入宫,至于以后,就看你陈家的本事了。本宫给的多了,怕是你们也不信。”

    “妹妹这诚意对陈家来说,足矣。”陈敏娴但是一愣,原本就是为了借着杜家保存自家,能有这意外之诺,倒是件好事。

    “姐姐不问问五丫头的将来?”见事情向着自己遇见的方向走,十娘也不介意给陈氏个明白。

    这才是慧敏夫人嫁女的真相,为着皇女逼着杜家求娶,根本就是做出来跟其他人看的。

    陈家真正要的,不过是保全自身后,还贪恋那从龙之功罢了。

    杜家现在不适宜在发展势力,等着家族这一辈的崛起还要些年头,联姻就成了志在必行的。即便陈家不出手,陆家也会盯上。端贤夫人也不是没有借着六皇女的婚事试探过。

    至于在继母陈氏和六姐面前的为难,不过是作戏罢了。只有把这二人推出去,家中的祖母才会放手。

    而他的好大伯和三叔,才能不用顾虑后院婆媳相争,跟陈家尽快合谋。

    这一切说来简单,可当中的每一步怎么走,到底也是经过的无数次推演,走到了这一步,十娘心里才是真正的一清。

    但没有成定局前,还不可掉以轻心。是以她看似漫不经心地一问,才是这最后收局的临门一脚。

    成了,皆大欢喜;不成,少不得许诺其他的,助陈家心甘情愿入局。

    只听陈敏娴想了想,问道,“杜家第三代,三房无嗣,与吾女年龄相合、身份相配的只有大房的杜润哲和二房杜润槿,左右不过这两人。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配我的五儿不亏。”

    “哲哥儿是长房长孙,尚公主后不能参政。”十娘有些缓慢的抛出这句话。

    家族的宗妇,承担这家族祭祀、生育、管理家族内务、联系家中的长辈和平辈,处理好家族内部妯娌间的关系等。但作为皇族娇生惯养的公主来说,并不合适也不一定能胜任。

    “杜润槿?”陈敏娴皱眉,“他大母可不是个好相与的。杜子青外放柳州,媳妇定然在杜家伺候婆婆。上头两层婆婆压着,小五倒是委屈了。”

    “五丫头是大梁的公主,一座公主府还是起得的。”十娘早已经想好了对策,公主嫁入玉京居公主府。

    “慕静宁当然可是入住萧家的。”陈敏娴心动,但出嫁公主嫁入玉京的少之又少,没有先例可寻,皇帝那是个麻烦。

    “姐姐难道忘了,那位够皇帝陛下头疼了。”十娘一指颐华宫方向,“无非是夫妻感情太深,走不出来罢了。当然,驸马随住公主府是必然的。”

    “妹妹既然有此良策,本宫就谢了。”这话是说,同意了这门亲事。

    其实打从一开始,陈家和陈氏所求,也不过是跟杜家联姻搭上关系,富贵险中求,嫁给杜子诚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比起贵妃亲弟,她倒是更看好杜家的杜润槿,八王妃的亲侄子,二房的长孙,大房长子长孙看好之人。虽说有拿女人亲事做赌注,但在能力范围内,还是想跟孩子找寻一个如意郎君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能两全自然好。再跟着皇帝走下去,难保萧家不是陈家的前车之鉴。先动手,总好过将来鸟尽弓藏,全族被过河拆桥。

    “本宫也祝姐姐马到功成,为五丫头觅得良缘。”十娘笑着伸出手,跟陈敏娴在空中交握。

    《大梁·睿帝本纪》记载:熙嘉二十四年十二月,睿帝得慧敏夫人所求,把帝之五女指婚杜家杜润槿,起公主府一座。陈、杜两家联姻。从此睿帝后宫开启了两夫人共治的局面,长达六年之久,直到新皇继位。

第44章 今朝暗算当时事() 
熙嘉二十四年十二月,帝之五女指婚杜家杜润槿,陈、杜两家联姻。后宫之中两夫人共治,德庄夫人黎氏一脉受到打压。

    二皇子陷在凤阳已有半年之久,八王回京后,前线最高军事指挥权一度捏在了二皇子手中。除了皇帝銮驾在凤城逗留的时期,可以说,在凤城一战中,二皇子一直大权在握。

    皇帝的长期围城策略使得凤阳王不得不弃城而逃,凤城只留下凤阳王世子和白家苦守。

    杜九奉命在南锣一带打探消息,在凤阳王屠杀三城的情况下,成功派人潜入凤阳王占领的三城之一,获取了有利的情报。

    二皇子利用杜九打探来的情报,出兵讨伐,成功收复一城。按理说,有杜家的情报和杜九的人马,收复南锣失守城池应是不难得。

    坏就坏在,二皇子一方贪功抢功,杜九忍了多次后,发现对方不但自大,而且处处要再战场上置人于死地。遂传递消息给凤城驻守的二皇子时不在那么毫无保留。

    三皇子得睿帝密旨南下,直接取道南锣,南锣十三郡的杜家势力才是他的任务。是以并未先去凤阳跟二皇子汇合。

    慕遥到南锣后,听闻二皇子的作法,当机立断截获了杜九给二皇子的消息,二皇子没有情报,不敢贸然进攻。

    之后战事进入胶着阶段,跟着慕遥南下的辛寅,看慕遥在南锣的布置,得慕遥的保证后,转道北上再次回到凤城驻地。

    辛寅有军功,且得皇帝信任,一入凤阳驻地,就取出皇帝的密旨,凤城驻军被他全数收编。

    二皇子失去最高军事指挥权,挑衅辛寅不成功的情况,只好窝在凤城听之任之。

    辛寅接手凤城驻军后,并未做任何调动,只是把带来的侍卫二十人归入军中,一起操练。

    这二十人都是皇家暗卫出身,到了出宫的年龄,被辛寅带着来了凤城。皇帝允诺他们,此战得胜,可退出玉京回旧都雅安萧家分支去守护龙脉之地。

    这对这些在刀口上舔血过日子的皇族子弟来说,是最大的庆幸了。毕竟皇家暗卫一代代传承,折损在暗杀和刺探中的不计其数。

    这二十人都是有真本事的,层层渗入各个营地。辛寅等同于在军中安插了他的眼睛,之后二皇子麾下的各人都不敢在轻易私下搞些小动作。

    凤城这边依然采取只堵不攻的战略,凤阳王世子和白家龟缩在城内,靠着剩余的粮草度日。

    凤城成为了一座孤城,但凤阳王早有反意,凤城也炖了不少粮食和兵器,一时间,凤阳还能支撑。

    凤阳王之前打得是声东击西,里应外合的主意。但被杜九的人盯着,一时间倒是不能轻易回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