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淑嘉贵妃传 >

第132部分

淑嘉贵妃传-第132部分

小说: 淑嘉贵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寅接手凤城后,按着皇帝和八王之前的计划,按兵不动,只围不剿,就是为了静待时机,一举分化凤城势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乙卯潜伏凤城好几载,不只是离间凤阳王和白家的关系,在关键时候撺掇凤阳王自密道出逃。

    他还取得了凤阳王世子的信任,甚至跟白家也有多番交涉。

    辛寅等待的时机,就是朝廷派兵能切断凤阳王后路,跟自己配合里外夹击,击杀凤阳王。

    辛寅一早就收归了那些凤城驻扎的人马,并一直想带着暗卫的人亲自潜入凤城。潜入内部一是再次探查消息,二就是逼迫凤阳白家表态,逼迫凤阳王世子跟凤阳王兵戎相见。

    只是让他现在潜入凤城容易,不易的是他离开中军后,中军各自为政,二皇子只怕再凤阳王突袭时,压不住阵。

    辛寅为难时,杜九带着部下回了凤城。原来他派小股势力渗透查访,还是一无所获,干脆当机立断的率领二千部下回了凤城。剩余的两千人马,留在原地驻扎,等着跟良郡王汇合。

    杜九回来没多久,昆桑派来的三千精骑也到了凤城。率军前来的是昆桑的莫库,杜九在中军帐中看到莫库,脱口而出的一声“六哥”,让莫库眼神阴沉的眯了眯眼。

    之后解释过后,杜九倒是对莫库产生了莫大的好感。莫库被就跟辛寅、良郡王相熟,跟良郡王的舅舅,到也说得几句话。

    杜九是年轻,可军中得那些老将,是看好杜家这个年轻人的。且杜九虚心,不似二皇子强横,倚势欺人,军中得人缘倒是比二皇子好上不少。

    且杜九在这半年中曾掌南锣十三郡,跟那些以探查消息为生的各郡联络人打交道良久,自然学会了面对形形□□的人。

    辛寅把中军托付给了二皇子、杜九和良郡王后,带着暗卫十二骑潜入了凤城。

    暗卫十二骑,出自暗卫十二部,是由身手最好的暗卫首领组成。每人都能以一敌百,在战场上打探、刺杀、护卫俱是一流。是慕家在打天下之初,跟在开国帝王身边的精锐势力。当年暗卫十二部出,敌人威风丧胆。暗卫十二部自大梁建国后,就失去踪影。

    民间传言,暗卫十二部被晚年猜忌心重的开国皇帝亲手诛杀。却不知道,皇帝把最好的底牌留给了每一代的继任者。

    每位继任帝王都会有暗卫十二部跟随。每代帝王并不直接训练暗卫,但对暗卫有决定支配权。真正训练暗卫的是每代留守京城又得皇帝信任的亲王。

    当年摄政王叔当政,皇帝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在皇后寝宫诛杀摄政王叔,就是因为摄政王叔就是上一代留京训练暗卫的人。暗卫的人被他所控制,不得已,皇帝才亲自动手。

    圣母皇太后临死前,把暗卫交给了只有九岁不到的八王。八王接过暗卫至今已经二十五年,新一代暗卫都是出自他手□□。

    暗卫十二部,每部十二人,每部每人都有自己拿手绝活。好比乙部的乙卯,擅长易容、谋算,丙部首领擅长追击,丙辰擅长诡辩,丁部擅长数字、打探消息。而被皇帝单独要求训练的辛部,则除了擅长易容外,还擅长打探、毒、医等。

    暗卫十二部,多为守在发源地的族人子嗣组成,对大梁皇室的忠心自不必说。历代皇家暗卫,皆不入朝,只暗卫总领为皇室亲王,掌管宗人府。

    睿帝一朝,却出了辛寅这个意外。辛寅本命辛胤,辛部就是由他名字中的辛字演化而来。辛部不归属于皇帝,不用对皇帝负责。

    辛寅自辛部建立,就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扶持淑佳夫人上位。待到二十五岁以后出宫,皇帝却把他放在了明面领兵。

    之后洛城内乱,辛寅本人归属暗部,负责听皇帝的调派。

    皇帝把辛寅放到了凤城,却给了辛寅很大的特权,允其调动暗卫十二部。

    辛寅带着暗卫十二人潜入凤城,密会了凤阳白家家主,谈论了什么无人得知。

    至于他能成功潜入凤城白家,则多亏了当年凤阳戒严后,被淑佳夫人遣回凤阳的小黑。

    在认出辛寅后,白家家主的九女,生母为南疆巫女的小黑,把白家家主的行踪泄露给了辛寅。

    辛寅在白家书房见到了白家家主。

    之后这两人谈论了什么,无人得知。但凤阳王世子和凤阳王府的那位白姑娘却夜访白府,祖孙三人密谋了整夜后,跟辛寅达成了新的合作。

    辛寅出凤城的时候,留下了一人,带走了二人。留下的是擅长易容的乙卯,带走的是白家九女和凤阳王世子慕云冥。

    而留下的乙卯,扮作了慕云冥,继续留在了凤城。

    熙嘉二十五年,一月末,凤阳王率部杀回凤城,跟驻扎在凤阳的两万朝廷人马对上。

    双方势均力敌,凤阳王吹响了北征的号角,跟凤城部下联络。准备前后夹击,包抄合围大梁的军队。

    谁知战场上,凤阳王世子和白家反水。上演了大义灭亲的戏码,凤阳王世子,白家那位白姑娘所出的世子,在凤城城墙上历数凤阳王谋反朝廷十大罪,并立誓要斩杀凤阳王势力,为大梁江山除害。

    辛寅指挥中军退入北荒山上,留下凤阳王世子慕云冥和凤阳王父子对上。

    凤阳城内并不太平,自凤阳王世子跟凤阳王撕破了脸,凤阳王留在凤阳的残部,就开始反击。白家和凤阳王世子的势力受到反噬,损伤严重。

    凤阳王世子更是被凤阳王射上城墙的一箭,伤了立誓时举起的手臂,予以警告。凤城刚立起的慕字大旗也被凤阳王亲手射倒。

    凤阳王当真是多疑善布局的,他当初出逃凤阳,就想到了凤阳城内的儿子和白家会趁乱被策反。是以他留在凤阳的精锐并未全部撤退,这下安静下来假装投靠凤阳王世子的潜藏的旧部,在关键时刻替他扳回了一局。

    凤城内部很快被凤阳王旧部清理,白家家主在逃出城时被击杀,临死前愤恨的怒号,“慕辛胤你个小人,慕云澜,你好狠的心!”

    白家被凤阳王旧部尽数斩杀,凤阳王世子在混乱中失去踪影。凤阳王府当了二十几年女主人,但实际上一辈子都是凤阳王房中人的白姑娘,一把火烧了凤城中那座困禁了她半辈子的凤阳王府。

    那个被天下女子羡慕的白姑娘,曾经让凤阳王不娶妻,不纳妾,只钟情于她一人的白姑娘,在那场大火中丧生。

    凤城内的势力肃清只是早晚问题,凤阳王看着城墙上倒下的旗子,轻蔑的一笑,“慕云澜,你父皇都未曾从本王手里讨点任何好处,就凭借你,还妄想剿灭凤城,除去本王,简直是痴心妄想!”

第52章 杀人如草不闻声() 
凤阳王破了侄子睿帝布下的骨肉相残的局,把兵力分为三路,分别开始跟朝廷军队正式开战。

    一路留在凤城,击杀凤城内反叛势力,务必全数肃清;一路回击良郡王沿途驻扎的郡县,挥师南下,占领南锣郡县;最后一路,由他本人亲自率领,追击退入北荒山的朝廷兵马。

    北荒山地势险要,当年杜子云在凤城一代被凤阳王伏击,就在躲入了北荒山,靠着山势和阴雨,逃出了凤阳王的势力。

    可现下却没有第二个杜子云,辛寅的运气也着实不够好。

    凤城白家当年借着宫中白婕妤产女,收拢了一批势力。之后过凤阳,淑佳夫人跟白家家主和白姑娘达成了一个协议,白家势力为皇帝所用。

    待到凤阳王势力铲除,立凤阳王世子为亲王,留京;白家可入朝为官,凤城会收归皇家。

    这么多年来,乙卯和小黑潜伏凤城,就是为了防止白家那个老狐狸反悔。他率领暗部十二卫潜入凤城,就是为了商量动手时机,顺带把真正的凤阳王世子换出来。

    原本一切都是按计划在进行,谁承想凤阳王那个老匹夫,一早就对白家和自己的亲儿子抱着杀心,留下了后手。

    皇帝布下的前后夹击,骨肉相残的局面,被他轻易的破除。现在他们还被逼入了北荒山躲藏。

    好在,他为了以防万一,在北荒山也布置了陷阱,当是能消耗凤阳王部分人马的。

    暗部六卫已经跟着杜九带着的四千人马,已经先行化整为零撤回了南锣,在暗中隐匿。凤阳王自大,必定不把良郡王慕遥的兵马放在眼里。到时候杜九携着暗部六卫及四千兵马和良郡王的三千人马前后夹击,加上北道口陈松那可调派的三千精锐。消灭凤阳王一路一万人马当不是难事。

    倒是北荒山分走了杜九的四千兵马后只剩下了二万,凤阳王的人马围困北荒山,却有四万之多。

    眼下就只能利用北荒山的地势,智取凤阳王。

    辛寅的中军人马中,是不包括昆桑的兵力的,昆桑多为草原,不擅长山上作战,并未跟着辛寅的中军的退入北荒山。再加上当初跟昆桑借兵就说好了,给昆桑在战场上发财的机会。

    眼下之凤阳城,正是凤阳王屯兵屯银的好地方。

    昆桑的人自然愿意入凤城分一杯羹。但辛寅不放心昆桑的人,担心他们不能遵守约法三章,故意杀害百姓,是以也有所防备。

    辛寅自己也一直对凤阳王不敢小窥,所以暗中也留下了五千人马,跟着昆桑的五千人马,一共一万人,留在了凤阳城外,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凤阳王被中军引入北荒山后,那边的一万人马也趁机杀入了凤城。

    凤城城内,凤阳王的旧部有八千之多,白家已经被血洗殆尽。凤阳王府也被烧毁了大半。

    昆桑的人马看到此行最大的目的地被毁,愤怒之下,勇猛异常,斩杀凤阳王旧部无数。

    凤城内,尸体遍布,血流成河,变成了一座杀城。

    而此时的北荒山,辛寅利用一线天的地势率先埋伏,命士兵在峰顶扔下巨石,砸伤了凤阳王一部分人马。

    之后凤阳王有所防备,倒是让辛寅的人马折损了不少。

    不到两万的人马在北荒山中躲藏,几次都险些被凤阳王诱入险境。辛寅更是付伤。

    跟着他的莫库,也在替他阻挡敌袭的时候,被大石块砸伤了脑袋。

    辛寅不放心昆桑,是以莫库为了族人,自请留在了中军,跟着中军入了北荒山。

    辛寅是知道莫库的身份的,是以多方试探,只希望能从莫库嘴里套出关于北荒山秘密通道的路线。

    可多番试探下来,辛寅发现,是他想多了。莫库或许多少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的,但他对于以前的事,是一点也没想起来。

    更别指望他能想起当年被人伏击,从北荒山密道带着盐税安全逃出凤城的事儿了。

    北荒山密道怕是真的无人可知了。

    既然不能智取,只能打游击战。

    但这也行不通,只因为他身边还带着一个处处得看顾的二皇子和凤阳王真在的世子。暗部六卫现在都以保护二皇子和凤阳王世子为先,腾不出手轻易出手护卫中军。

    他带着人逃跑的狼狈,还要顾及这二人的安危。

    如果把人分开,打游击,他要自保是没有问题,问题是,一旦分开,被人发现了二皇子,就坏了。

    凤阳王一定会诛杀了二皇子祭旗,给皇帝以痛击。

    而二皇子一死,不论此次战争他的功劳有多大,睿帝也一定会降罪与暗卫和自己。

    辛寅打有打不过,跑又跑不掉,只能边躲边退。

    好在一路上,且战且退,有小黑帮忙,凤阳王的人马也被折磨了一番。

    辛寅带着二皇子、凤阳王世子、伤了脑袋的莫库和中军一直在减少的人马,一路在北荒山山脉中东躲西藏。

    北荒山中一月,他们带的干粮只能省着吃,饿了吃野果野味还是好的。饿得再很了,草根树皮也是吃的的。

    比起辛寅这边的辛苦,凤城内的形势倒是一片大好。凤城旧部虽然人马不少,但对付白家和凤阳王世子的人马尚可,对上骁勇的草原骑兵,就有些不够看了。

    昆桑的人,好看凤阳王府的惨状后,像被人欺负了一样,奋起反抗,英勇杀敌。很快就控制了局势,把凤阳王旧部斩杀。

    更令那些昆桑汉子高兴的是,在凤城的密道内,他们发现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和粮食。

    辛寅留下的人马自然紧紧看着昆桑的人马,不敢回援北荒山。

    好在杜九和良郡王的人马前后夹击,加上良郡王慕遥及时调来的北道口陈松的人马及时援助,把凤阳王一路一万的人马消灭了大半。剩下的愿意投降的三千兵马,由慕遥和陈松控制,把这些人带到了北道口看押。

    杜九率部五千继续北山返回凤城回防,杜九来的正是时候,他入凤城了解情况后,留下了暗部三卫和三千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