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淑嘉贵妃传 >

第147部分

淑嘉贵妃传-第147部分

小说: 淑嘉贵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样,声线不稳定,容易被人注意到。”慕靖倒是不在追问这暗卫声音如何伪装的,换了话题,“哥哥身边跟着的人,还是稳妥些好。”

    被兄弟两个当着面否定的小暗卫,眼睛瞪得通红,这六皇子太可恶了,竟然在挑拨王爷把自己调离身边。

    他就是在变声,才会声线不稳,平日里他都很少说话了,也有注意不给主子添麻烦。

    “主子……”小暗卫不等慕遥开口回答,就有些委屈的开口,“小戊平时很注意,没有耽误过事情被人发现的。”

    “三哥,不可心软。还是换了稳妥之人为好。”

    “靖儿说的有道理,到底平日里注意本王的人不少。是要多谨慎些为好。”看着弟弟放下心来的样子,又看了眼委屈的小暗卫,不由得笑道,“不过,小戊平时是办事干脆利落,人也激灵,这无错把人打发了也不是个事。”

    这回成了小暗卫得意洋洋,而小弟弟担忧不已了。

    慕遥看了二人的表情,忍不住笑道,“本王倒是有个主意,小戊本事不错。但年纪小,跟着本王,到底因为声线有些不妥。不如这样,跟着六弟吧。六弟身边也该添个贴身太监,这满了六岁就该独立住在皇子所了。身边没个自己人也不成,靖儿看如何?”

    “多谢哥哥为靖儿考虑周全。”慕靖转眼就明白了三哥的意图,这小太监身份不简单,身手应该不错,办事也得三哥夸赞。说不得是三哥特意训练出来,给他备着的。

    三哥亲自带着又□□了些日子,不过是怕人不得自己喜欢。

    “小戊遵命。”小暗卫这会也意识到了王爷的真在用意。虽然有些不高兴不能保护王爷,报答王爷的救命之恩,但照顾王爷的弟弟,也是王爷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倒是没有不愿意的反驳,恭敬的给六皇子行礼叩头。

    慕靖从哥哥怀里下来,亲自走到小暗卫身边,把人扶起来,“嗓子很重要,今后注意。”

    一句关心的话,把小暗卫之前小不高兴都驱散了。

    “好了,靖儿去歇会儿,醒了哥哥带你去父皇那。”慕遥摆摆手,让慕靖去午休。

    “小戊留下,把方才的讯息仔细告知本王。”

    “是。”两个声音都乖乖的回答道。

    慕靖听话的行礼后告退,还贴心的把门帮哥哥合上。门外早有候着的小太监,负责把这位小主子带到他的屋子去歇息。

    而屋内的慕遥,在弟弟走后,也弄明白了南边的一些消息。

    南疆开战,世子妃和红丹不知所踪,大公主曾在南锣珈县附近出现。

    在来说南疆那边,南疆王去后,大王子嫡子被害,世子妃却身怀六甲。大祭司为南疆国运,暂时稳住的局面,被一个女人打破了。

    大王子妃自从嫡子去后,一门心思调查儿子被害的真相,终于被她找到了害她儿子的人。

    那个人不是别人,是大王子身边的一个妾侍,而这个妾侍在临死前,曾经传信给世子府中的一个妾侍求救。

    南疆大王子当即要捉拿那加害自己嫡子的人,大祭司多番劝阻,改为要求世子交出此人为儿子偿命。

    不料却被世子一口咬定大王子血口喷人,言说自己不会让自己的女人白白送命,拒不交出此女。

    大王子一怒之下,发兵讨伐,世子一方早有准备,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而引起两方争斗的女人,来自大梁,闺名红丹,是大梁睿帝身边妙顺华的大宫女。

    说起来这红丹也是本事,被睿帝在四公主指婚前就指给了世子,世子对此女向来宠爱。连王妃过门后,都未有收敛。这红丹也是个有手段,愣是让世子为了她能不轻易登世子妃的门。世子妃对上红丹却是屡屡败退,除了一个名分外,在世子府上过得还不如稍微得宠的侍妾。

    世子妃虽然身为大梁的公主,母妃身份也算高贵,但就是没有皇家公主应有的气势,还不如宫女出身的红丹有法子。嫁入南疆后,这位体弱多病的四公主,跟南疆人言语不通,管教不了世子府的下人;加上远离故国,身边的亲信又跟她不是一条心,日子过得是越发的不如意。待到红丹收拾了世子身边的那些张狂的妾侍,把握了世子府内的管家权,世子妃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世子妃好歹也是皇家的公主,自然知道这种境况,自己不争就是死路一条。因此仔细谋划,趁着世子一次酒醉,留住了世子,成功怀上了子嗣。

    按理说红丹比世子妃早入门,世子又处处留恋,在子嗣上应该比世子妃来的容易。孰不知,这个红丹确实货真价实的二公主。当年萧家被诛时,她刚坐完月子。此后经逢大乱,身子多有亏损;之后又处心积虑的要害佳贵妃母子,更是调养的不精。

    后来阴差阳错的跟了世子,回南疆后更是因为水土不适宜,折腾了一阵子。加上来南疆后她处处留心,打压侍妾,收拢世子后院势力,因此身子倒是得好一番将养才能恢复。

    无意间倒叫世子妃趁机钻了空子,拔得头筹。说起来,这位二公主幼年时得偶尔皇后教导,倒也算是聪明机敏。世子妃有孕后,她并未亲自动手,而是挑拨着嫉妒的侍妾出手,把一个不知道后院手段的世子妃弄的小产。

    世子自然知道她的手段,因此大怒,但她抛出了自己怀有身孕的消息后,世子反而计上心头。

    当时南疆王身死,大位悬而未决,世子不想多生波折,故而斟酌后放出了侍妾小产,世子妃孕子的消息。

    同时,在红丹的提醒下,派人秘密的把大王子的嫡子暗害。世子多年隐忍不动,任由大王子一派嚣张,一是大祭司多番维护大王子;二是南疆王对世子多番防备,对大王子多加扶持。世子自然不愿意背上弑父弑兄的名头登位,因此私下发展势力,同时不动声色的暗中给南疆王下毒。

    借助迎娶大梁公主的机会,在民间赢得了一定的民心,万事俱备,自然不会留南疆王。南疆王病逝,临死前甚至来不及留下遗照。之后大祭司多番阻拦,看似稳定了局势,实则一切都在世子算计当中。

    加害大王子嫡子一事,世子虽然借助了红丹的手,但不如蠢笨到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之所以被大王子发现,不过是世子懒得在隐忍,想要结束大王子的野心。

    更何况有孕的不是世子妃,而是红丹本人呢。世子喜欢红丹,也是在红丹能为他所用的基础上。至于孩子,记在世子妃的名下,不是不可。就看红丹能为了南疆做出什么贡献了,毕竟世子盯着的从来不是南疆本国这么点地方。

    霸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世子在国内放手收拾大王子一派。而世子身边的红丹,却出现在了边境线附近,等待着合作之人的到来。

第67章 谋国定知有长算() 
南锣珈县,卫府。

    杜九娘看了眼手上的信笺,把信放在了烛台上烧掉。盯着手里发着蓝光的火苗,在炽热触碰到手指的时候松手,任由信笺烧成灰落地。

    自从杜九到南锣后,杜家很少在传递消息到她手上。杜家据点和旧部被泽王收拢后,就进行了大调整。她跟杜家暗中的势力渐渐脱离了联系,求仁得仁,原也应当。

    当年卫三为皇家卖命,走内海差点殒命在海上后,夫妻两人就有了隐退的打算。

    之后碍于凤城之战兵荒马乱过后的荒凉,手中的南锣产业也不好轻易出手转卖。

    等一切归于平静后,杜九娘淡出了杜家势力,卫三也放出消息收手。夫妻二人商量好了,不在掺和皇家的事情,安稳的过日子。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无奈。皇帝感念凤城之战中卫家的一心为国,把皇商的差事给了卫家。

    夫妻俩无奈之下,只好继续留在南锣珈县。原本父母带着孩子准备从玉京回来,也生了变故。

    佳贵妃在宣召在京的姊妹叙话时,听闻杜九娘的两个孩子在京,但并未就学一事,就好心的把杜九娘的大儿子安排到了泽王身边做事。杜九娘的小儿子,却被定了下来,等着六皇子就学

    杜九娘的公婆放心不下孩子,只好在玉京继续逗留。并来信叮嘱夫妻二人,办好差事,不用担心京里,有杜家照顾,他们一切都好。

    杜九娘多精明的一个人,一番思量后就明白了杜家和佳贵妃的意思。杜家是想借着她原先的人手,稍微牵制泽王,关键时刻念着家族传递消息;而佳贵妃则是为了儿子埋下自己这颗棋。如若家族和她儿子产生矛盾,她必定是帮助儿子的,先做好打算,也不至于太过被动。

    杜九娘作为平衡两方势力的人物,自然要留在珈县。杜九掌握着南锣十三郡军政,南锣盐运使则是泽王得岳父,加上身为大盐煮的卫家,三方保持着诡异的平衡。

    杜九娘平日行事转变了不少,不在抛头露面,但并不是对南锣的情况一无所知,想她原先表现出来的那样与世无争。

    她统领南锣十三郡暗中势力的时候,也有一些心腹可以信任。虽说这些人因为势力更迭被排挤出最中心的位置,但打探一些消息还是不难的。

    南锣边境那边的南疆动乱,也是第一时间就送到了杜九娘手里。

    南锣的大祭司在南疆大王子和世子开战没多久,就离奇死亡。南锣人流传大祭司背离名主,被天罚而死。

    而大祭司生前,因为跟世子不对付,支持的一直是南疆的大王子。这下子,大王子即使嚷着嫡子被世子所害,也无法挽回失去的民心。

    杜九娘对于南锣的内乱是没多大兴趣的,真正让她在意的是,杜家和佳贵妃的人都传来要她帮着堵截南疆世子侍妾的消息。

    杜家在传来的消息中语焉不详,让杜九娘心生警惕,并未急着动手。而佳贵妃的信中,用秘密的女书,交代了南疆世子侍妾红丹的身份,以及皇帝对于此事的在意。

    杜九娘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后,就秘密派人探查珈县最近入城的人,以及南疆那边越过边境的人。

    杜家和佳贵妃以及泽王势力的暗中相帮,使的这次追查便宜不少。不久之后,就发现了这些人联络的痕迹,但杜九娘的人并未急着动手,反而开始跟着这拨人,看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而被盯着的这拨人,在密切的监视下,终于敲定了跟另一拨势力相见的时刻。

    朝中对于南疆内乱,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不想惹事,主张固守边疆,不参与的态度;主战派想趁机打压南疆,分一杯羹。两方争执不小,皇帝大手一挥,把三个儿子以及京畿大营带兵的辛寅都派了出去。

    英王、泽王和五贝子随着此次将兵的辛寅一道出玉京。皇帝明言如若南疆不扰大梁边境,派兵镇守即可,关键时刻也可帮助南疆世子一把。如果南疆趁着内乱却想在大梁境内作妖,南疆即可踏平。

    而此次带兵压境的领导权依然在慕辛胤手里。

    大军轻点人数后即可开拔。皇帝又给留守南疆的陈家传了密旨,着其全力配合辛寅做好防卫工作。

    现如今守着南疆的是陈家,本家大多数人在玉京身居要职,一部分人留守在南疆与南锣交叉处镇守。陈家军中的本家族人,一代代下来,大多不愿意放弃玉京锦衣玉食的生活,来南疆的子弟渐渐稀少。

    而分家的人,因为本家的压制,不得不镇守南疆。是以陈家分家在陈家军中所占数量不少,说话分量自然也不小。

    虽说现如今陈家军的首领是陈家本家的三爷,慧敏夫人的亲哥,正二品的总兵,但他毕竟年岁有些大了,少了些血性。对于南疆那边偶有的挑衅都不放在心上,万事以和为贵的和稀泥,这做法倒是令军中一众小将不服。

    陈松之前作为陈家分支当代留守的人选,一直在玉京练兵。从御前统领到京畿大营统领,在到从三品游击将军,亲身经历了凤城之战的洗礼,身上的血性和抱负自然令军中小将们折服。

    他在军中得人气和威望很高,跟陈家分家的众多叔伯兄弟不同,他不是容易妥协和避让的人,身上的血性也因为经历过战争让人不容忽视。因此陈家主家一派对他也是多番为难打压,可越是打压越激发了他的斗志。尤其在带兵压境的慕辛胤来了后,陈家军的状况更是热闹。

    慕辛胤在凤城一站后,就入京畿大营代练新兵,本身又是暗卫出身,经过过睿帝年间最大的两次战役,对于此次借着南疆内乱趁火打劫一事自然有他的谋算。

    皇帝自登基亲政起,就致力于打压世家,开疆扩土,收拢手上的势力,把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辛寅作为替皇帝征战的一把利剑,自然知道皇帝的所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