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淑嘉贵妃传 >

第157部分

淑嘉贵妃传-第157部分

小说: 淑嘉贵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瑶华殿的内殿,婆媳两人难得的静谧,都在思量自己的心事。

    过了半晌,还是泽王妃桑梓宸率先打破了沉默,“母妃今日所言,梓宸记下了,这事王爷就不必知道了。梓宸会一直对弟弟妹妹好,母妃放心。”

    十娘回过神来,看着看似娇憨实则聪慧的儿媳妇,微微笑了。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生不该有的人,愿意听取过来人的劝告和指点,可不让人不得不多疼些。

    “你做事向来越发稳妥,母妃有什么不放心的。”十娘想了想方接着道,“虽然遥儿身边,不会进人。但本宫也提醒你一句,最了解你的人,还是别让她往遥儿身边凑。坏了夫妻情分就不好了,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才最棘手不是?”

    “多谢母妃教诲,儿臣谨记。”泽王妃恭恭敬敬的起身行礼,婆婆真心待她,她自然也真心感谢。

    “宁德妃那边怎么样了?”十娘想起来前几日那边传来的消息,宁德妃怕是真熬不过去。

    说起来之前她就一直病着,这病说起来也是皇帝让病的。她知道的太多,又跟太后之死有关系,皇帝没有立时弄死她,原也是为了安四公主的心。

    她也是后来,听慕遥说起当初的情形,才反应过来,那位拖着二公主和南疆王一起去死的四公主,是皇帝陛下的人。是皇帝安插在南疆的一颗棋子,四公主为了她母妃也是真孝心。

    如果说之前宁德妃是不得不病,在得知四公主死后,就是真病了。她唯一的女人,远嫁不到一年即殇,还是那样被她父皇逼死的。宁德妃那股子坚持的劲儿真的散了,这段日子不过是在拖着罢了。

    年前几次凶险,都是用了百年人参吊着命。毕竟皇帝这边还病着,又要过年,她去了总归晦气。

    眼下年也过了,皇帝的情况也渐渐有了起色。她也是真的撑不住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即使快到了生命终结,也依然没有唤起皇帝的任何怜惜。

    慕家的男人啊,都是薄情又痴情,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但愿将来,他的三个儿子不像他们父皇一样,在情感上那么折腾。

    “太医说也就这几日了,油尽灯枯无药可救。”桑梓宸想到熬油般没有生气的宁德妃,也是唏嘘不已。

    “她一辈子也是可怜,派人跟遥儿说一声,把她母女两葬在一处吧。皇上那,本宫去说。”十娘想了想到底是准备做一回好人。

    宁德妃自打她入宫起,就跟她不对付。但这人也算不上过分,没有在不该动手的地方下手。如今这人都要去了,一旦去了,就是人死如灯灭。她也不愿意再让人说她是不容人的,帮着宁德妃求个恩典原也没什么。

    且四公主说到底也是为皇帝和皇家死的,想来皇帝对这个女儿是有愧疚的,成全她们母女二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母妃说道宁德妃,儿臣倒是想到了那位。今儿闹着要见皇上和八皇子,险些拦不住。”

    “不安分的东西,本宫愿意给她个体面,不想小八小小年纪就没有了亲娘,她倒是胆大。再闹腾,就报给母妃,到时让若敏去传个话。不想活就使劲闹,本宫不介意送她上路。”十娘这话中透着狠劲儿,倒是把桑梓宸吓了一跳。

    看来那位顺充容娘娘,在皇上心里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分量。随即就明白过来,是自己先前想左了。

    父皇是打算留着柳家为八弟造势,压一下自家王爷的气势。但这后宫中,皇帝想要悄无声息的弄死个把个女人,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尤其是柳家并不如前些年那样昌盛,自从四皇子犯事后,曦容华就被赐死了。至于四皇子犯了什么错,就不是她一个嫂子能够去打听的了。

    婆婆在后宫真在的是说一不二,皇后滞留感业寺不回,贵妃代掌凤印。宫里的事务大多是慧敏、端贤两位夫人在打理。但碰到大事,必以淑佳贵妃为尊。她这一年来,也跟在两位夫人身后打量宫务,想来她母妃也是存着历练她的心。

    “儿臣心里有数了,不劳烦若敏姑姑。”桑梓宸出来有些时间了,总把十皇子放在承乾宫也不好,是以打算告退。

    “你人年轻,压不住她。她闹腾起来,你慧母妃和贤母妃都头疼。独独怕本宫,也是当年刚入宫时,本宫下狠手整治过她的缘故。”十娘不放心的叮嘱道,“她在闹了,记得让你若敏姑姑去。”

    “儿臣记住了,儿臣出来也有些时候了,十弟在慧母妃那边,儿臣想去接他。”桑梓宸也不绕弯子,直言道。

    “你去忙你的,母妃这边不用你巴巴的跑来。晚上带着他们兄弟两来用膳,陪本宫说说话。”

    桑梓宸自然应声,而后行礼后离开。

    十娘看着儿媳妇离开的背影,不由得一笑。这宫里啊,人不成长是不成的。好在,她挑出来的人,还算用心。

    但愿诚心有好报,遥儿和她将来能得偿所愿,求子成功。

第74章 劝君早做晨和计() 
自熙嘉二十七年三月开始,将养了小半年的皇帝又开始日日上朝,处理政事。朱批上贵妃的笔迹渐渐少了,皇帝御笔亲批多了起来。佳贵妃慢慢的退出朝堂,打理后宫,准备今年的大选。

    朝中大臣也渐渐的发现,皇帝对于六皇子、八皇子等一众小皇子开始宠信有加,倒是一直以来得盛宠的泽王退避三舍。

    但作为年长皇子,泽王的文武双全也是有目共睹。所以皇帝的打算,以及太子的人选越发的叫人不敢猜测。

    皇帝身子好了开始上朝后,贵妃就不大出入养心殿伴驾,反倒是之前因为皇帝静养被贵妃禁足的顺充容有起复的架势,一个月里到也有几次伴驾的机会。宫里一贯是跟红顶白的,巴结顺充容的地位嫔妃倒也有不少。

    对于柳氏和皇帝的闹腾,十娘倒是觉得正常的不得了。皇帝的忌惮和有意无意的打压,她清楚的很。对于一个没几年好活的皇帝,十娘觉得得理解他不是。因此对于朝中的事,她干脆撩开了手。今时不同往日,大儿子在朝中立得住,又稳妥,她实在是没必要巴巴的抱着奏折不放,还使皇帝对她们一脉更加打压。

    后宫的事,十娘依旧不太乐意插手,有陈敏娴在,又因为皇帝的忌讳,她也乐得清闲。泽王五月就出宫建府了,泽王府在玄鸟大街上,修得富丽堂皇。泽王妃出宫了,十娘遂把十皇子接回了遥华宫。

    倒是六皇子和十皇子因为三哥的出宫,不高兴了好久。直到慕遥松口每旬接他们去王府住一日才哄住了两个小的。

    十娘这小半年就是在自己宫中,养养儿子,逗逗女儿,宣召秀女中悠闲的度过。六月里秀女大挑的时候,皇帝做意思的留下了几个新人,都是南边送来的姑娘。也给关在宗人府的三个儿子指了几个侧妃。

    被选中的无非是先前那些人的势力,也算是让他们全了主仆一场的情分。纳兰家和柳家的姑娘被选中的最大,两家对于这指婚的圣旨,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自个儿咽下。

    皇帝这是蓄意报复,但对上皇家他们初了任命,还能如何。黎家倒是反了,下场是什么?满门被灭。

    指婚过后,两家在朝中消停了下来,对着皇帝是又畏又怕。皇帝是个记仇且小心眼的人,谁让他不舒服,隔多久他都能记得,并且会在你放松的时候,狠狠的让你不舒服。

    对于皇帝的既要抬起柳家和杜家打擂台,又要恶心柳家的做法,十娘表示皇帝就是又抽了而已。

    今年杜家第三代的子弟中,到了成婚年龄的人不少。比起世家大族和京中勋贵,十娘给家中侄子们选的都是家世一般的嫡女。皇帝对她的做法很满意,大笔一挥,让慧敏夫人的幼侄尚了端贤夫人六皇女,又把陈松的女儿指给了杜子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两个小家伙就结成了娃娃亲)。

    新进宫的秀女一共四人,分位都不高,两人封为正七品选侍,两人封为正六品的常在。新秀女九月初一才进宫,宫里倒也没有因为这几个即将新进宫的秀女而引起大的动静。

    皇帝惯常是个念旧的人,高位嫔妃和有子的嫔妃倒是能时常见到他。地位嫔妃,身后没有势力的,被他忘在脑后的比比皆是。更何况皇帝这些日子忙着前朝,并不太到后宫去。

    八月的天,连着多日无雨,有些闷热。这日晚膳后,因着朝内事务许久没来后宫的泽王倒是来请安了。

    十娘看着神色不太好的大儿子,拉着儿子说话,只留下了若敏在一旁伺候。

    “这是怎么了?”十娘询问儿子,她这儿子这些日子练就的一副面无表情脸还是很能唬人的。

    “儿子的人传了消息过来,杜国公府的老太太身子怕是不行了。”慕遥也不兜圈子,直言不讳。

    听到杜国公府,十娘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娘家杜府。杜府作为世袭的子爵,五代后已经降位云骑尉府,直到她被封为贵妃,家中的子弟又以军功得封高位,家中大伯才又被封为国公。

    咋一听到老太太不好,十娘端着茶盏的手一抖。那是她的亲祖母,年少为着家族没少算计她,为了让她入宫,没少逼迫她;可是真听到老太太快不行的,她还是觉得心里堵的慌。

    老夫人今年已经是七十三高龄,作为老封君,子孙孝顺,生活和乐。两个孙女,一个嫁入宫做了正一品贵妃,一个嫁入八王府做了正一品王妃,她们的帮衬下,家族的爷们也争气,杜家是尽享鲜花锦簇,荣华富贵。

    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老太太寿数真到了,也拦不住。生老病死,无可阻拦。

    “这么突然?”十娘被这消息弄的有些无措,老太太这时候去了,杜家就有些麻烦,儿子身后的势力就要大打折扣。

    家中长辈过去,没有特殊情况,是要丁忧的。从她大伯父开始到她亲爹,都要守孝三年;下一辈的作为孙子的,也要守孝一年。

    作为在好不容易进入内阁的杜贤雨甚至慕遥来说,不是好事。杜家新书院的发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在读书人之间的影响力下降,也就意味着在民间给泽王慕遥造势有影响。

    而刚在京畿大营站稳脚跟的杜子田和被皇帝调到南冥捞政绩的杜子青,甚至是在南锣掌握军政大权的杜子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一旦老太太过世,杜家就得全面退出朝堂,泽王一派就只能靠着白家和纳兰家以及陈家分支支撑着。而纳兰家只是慕遥私下的势力,并未暴露于人前,做起事情来,自然会不方便很多。

    “今日午膳,老太太贪嘴,吃多藕蟹酥饼,人就一直不舒服。恶心、呕吐、腹泻,大夫开了方子,也没太大的起色。老人家上了年级了,怕是不好。三爷爷让您早做打算,他们现在都守着老太太。”

    “早做打算?这位子让本宫如何打算?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把咱们的损失降到最低。遥儿你可有什么主意?”十娘有些气急,老太太怕是真的不行了,一向行事乖张的三叔都这么说。

    “一旦老太太过世,杜家的人都要丁忧,全族守孝,包括母妃和八婶。儿子想,这虽然对咱们来说有些不便,但从好的方面看,这么一来就能极大的打消父皇的顾虑。”

    “白家那边,你有几成把握能拿捏住?”十娘以手指按压额头,别的倒是好说,南锣和南冥那边,杜家最好的牌,甚至说是慕遥最大的保障就会消失。

    “阿娘是想让白家从回凤城?这不成,先不说,慕云冥是否有野心,单是他曾经是凤阳王世子,父皇就会放他回去。咱们要的是南锣十三郡,既能保住咱们的势力,又能跟我岳父形成制衡,只有这样,父皇才放心。”慕遥顿了顿,方才慢慢道,“有个人倒是正合适,就算他忠于父皇,但也不会容不下我和南锣十三郡的势力。”

    “慕辛胤!他不成。”十娘一转念,就明白了儿子的顾虑。慕辛寅出自辛部,身为皇族得皇帝信任,又是大梁建朝百年来,第一个从暗卫转到明面上来的人。此人带兵也好,处理政事也好,都是一把好手。

    杜子诚离开后,由他接手南锣的军政,倒不失为最好的人选。但辛寅现为从一品镇南大将军,南冥初定,百废待兴,实在是离不开他。

    而辛寅的副手,作为布政使管理行政人事的杜子青,也会丁忧,从哪里去找一个能同时镇守边境和处理政务的人?

    “初了他之外,儿子想不出,还有谁能保证咱们的人脉不受牵连。”

    “南冥,镇南将军,文治武功,等等,有个人倒是可以!”十娘脑子里散过一个人,随即心脏不受控制的蹦蹦直跳。

    这个人,真要是能谋划如愿,将来倒也少了她许多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