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六宫凤华 >

第346部分

六宫凤华-第346部分

小说: 六宫凤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明曦十分坚持:“师父,你答应我,不可在母后面前为梅太妃说情!”

    顾山长将头扭到了一旁。像个固执的孩童一般。

    谢明曦再睿智聪慧,再计谋百出,也拿顾山长没法子。苦笑着叹了口气:“这其中的道理,师父不会不明白。”

    “情谊再深厚,也禁不住一再的疏远淡漠和猜疑。”

    “母后如今是大齐太后,权柄滔天,帝后皆俯首听令。唯一能令母后心软的人,只有师父。此次盛鸿得以顺利就藩,有大半都是因为师父之故。”

    “正因如此,师父便不能再张口了。否则,引得母后心中恼怒不快,便是眼下不发作,日后也是一桩麻烦。”

    “倒不如徐徐图之,日后再寻机会接梅太妃出宫。”

    顾山长呼出胸口的浊气,闷闷地点了点头。

    ……

    隔日,顾山长进宫,向俞太后辞别。

    看着发间斑驳银丝额上满是皱纹的俞太后,顾山长既唏嘘又心酸,一时间,倒将心中汇聚的不满忘了大半。张口便道:“芷兰玉乔是怎么伺候的?娘娘为何看着苍老了许多?”

    俞太后闻言轻笑不已:“娴之,我本来就已经老了。”

    短短两句话,仿佛打破了数年的心结和隔阂。

    两人似又回到了往日无话不说的岁月。

    “你就是心思太重了。”顾山长忍不住出言嗔责:“人的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活得畅快恣意些多好,什么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累才是怪事。”

    是啊!她的迅速苍老,一半是因建文帝的离世,另一半却是生生累出来的。

    只是,她唯一能紧紧抓在手心的,也只有这两个字罢了。

    她如何能放手?

    俞太后对顾山长宽厚得近乎纵容,听到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也不生气,只笑道:“娴之,你这大半生因无欲,所以无求,方能活得从容随性。可惜,我不及你。”

    我想要的太多。

    我失去的也太多了。

    所以,我能抓紧的东西,只能属于我。我绝不放手!

    顾山长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罢了!我都快走了,就不絮叨你了。免得你日后想起我这个好友的时候,只有厌烦没有挂念。”

    俞太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什么时候厌烦你了?分明是你不愿进宫,这几年来,进宫来见我的次数加起来也没几回。”

    顾山长轻哼一声,咕哝道:“我就是见不得你口不对心的样子,更不乐见你强颜欢笑。”

    俞太后眼眶微热。

    这世间,唯有一个顾娴之,会这般在意她的喜乐。会“恨铁不成钢”地怨她气她。而现在,她唯一的好友,也要离开她了。

    藩王无昭不得回京。盛鸿这一走,便是数载。

    或许,她们有生之年,再无相见的机会了……

    “娴之,你多珍重。”俞太后声音有些低哑,神色还算平静沉稳:“今日一别后,不知何日才是再会之期。我盼着你健康平安,寿元绵长。”

    顾山长是性情中人,没俞太后这般隐忍克制,想笑便笑,伤感时便落泪。此时红着眼眶道:“莲娘,你也要多保重。过几年,我再回京来看你。”

    这一声莲娘,听得俞太后心弦颤栗,酸涩不已。

    顾山长走后,再无人会这般叫她的闺名了。

    泪眼模糊中,顾山长走上前来,用力搂住俞太后。俞太后终于克制不住,和顾山长相拥恸哭了一回。

    “娴之,是我对不住你。当年若不是我执意要女扮男装去松竹书院,就不会害死自己的兄长。你也不会孤身一人,终生不嫁了……”

    “都一把年岁了,还说这些做什么。莲池死了这么多年,可在我心中,他从未离开过,一直陪伴着我。我有好友,有学生,从未寂寞过。如今,我又有弟子奉养我终老,还要忙着照顾阿萝,哪里还有闲心去唏嘘当年旧事。”

    “……你就别炫耀自己的弟子了行不行?”

    “当然不行!不在你面前,我还要冲谁炫耀去?”

    “……好好好,你想说只管说就是,我听着还不行么?日后在蜀地有什么不便之处,便让人送信进宫。有我在,谁也不敢慢待了你。”

    “这倒不必你担心。明曦待我极好,盛鸿也对我好得很。你可别再想着寻他们的麻烦了。”

    “……”

    skbshge

第691章 告别(二)() 
顾山长走了之后,俞太后情绪久久难以平复。

    芷兰和玉乔识趣地候在门外,未曾进去打扰。

    “这世上,也唯有顾山长才能令太后娘娘动容了。”玉乔轻声唏嘘。

    芷兰也轻叹一声:“是啊!自先帝离世,太后娘娘便极少流露情绪。也很久没这般哭过了。”

    人有血有肉有感情,不是木桩,也不是冰雕。

    俞太后这半年来少言少笑少怒,威严日隆,愈发没了世俗之人应有的情绪波动……便是贴身伺候的芷兰和玉乔,也越来越觉压抑沉闷,当着俞皇后的面,根本没勇气大声说话。

    顾山长一来,俞太后才鲜活起来。

    可惜,过几日,顾山长就要随蜀王和蜀王妃离开京城了。

    玉乔抬眼看了芷兰一眼,忽地低声问道:“卢公公似有些日子没来找你了。”

    芷兰目中露出一抹苦涩无奈:“他如今在移清殿里当值,不便随意来走动。”

    卢公公是先帝心腹。先帝一死,新帝即位,自要提拔任用自己的心腹内侍。卢公公立刻便尴尬起来。

    好在有俞太后撑着,新帝也没做得太过分,只将卢公公放在移清殿里当值。看着也算风光,内里如何,便只有卢公公自己清楚了。

    往日卢公公日日随着先帝来椒房殿,和芷兰时时见面。如今却是十天半月难寻一次见面的机会。

    玉乔又看了芷兰一眼,若有所指地说道:“这般下去,这对食岂不是就只剩了个名头。”

    芷兰当日和卢公公结为对食,皆是因俞太后之命。卢公公可比芷兰大了二十岁,如今芷兰未至三旬,又是俞太后身边最得脸的女官。

    而卢公公,却是江河日下。没了圣眷,新帝对他忌惮,处处提防,处境艰难。

    芷兰何必再和卢公公纠缠下去。索性求俞太后做个主,和卢公公拆伙便是。

    在宫中,没人在意什么有情有义。倒是芷兰,和卢公公依旧做着对食,背地里不知被多少人说嘴取笑。

    芷兰不愿再说下去,迅速扯开话题:“太后娘娘已经独处许久,我们两个一直在这儿守着也不成,还是进去看一看吧!”

    玉乔微不可见地撇撇嘴,还是点头应了。

    推门而入后,两人恭敬上前行礼。一个道“奴婢伺候太后娘娘梳洗更衣”,一个道“时候不早了奴婢去御膳房传膳”。

    俞太后目光掠过玉乔的脸:“你去传膳。”

    玉乔微微一怔,很快应下,退了出去。

    俞太后又看向芷兰,淡淡道:“寒香宫的衣食用度,都提一等。你再去一趟太医院,向赵院使传哀家口谕。”

    “梅太妃体弱多病,需静养半年。”

    盛鸿和谢明曦安分守己,梅太妃很快便能“病愈”。只是,这藩地梅太妃是别想去了。还是安分留在宫中吧!

    芷兰敛容,低声应是。

    ……

    当晚,盛鸿便收到宫中送来的消息。

    “母后将母妃的衣食用度都提了一等。”盛鸿目中露出些许讥削:“看来,只要我安分老实,母妃在宫中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

    谢明曦没有出言安抚。

    遇到这等糟心事,盛鸿心情阴郁也是难免的。说什么都无用。

    盛鸿深呼吸一口气,挤出笑容道:“此事我该去谢一谢山长才是。”

    只凭他,在俞太后面前还没这个颜面。

    谢明曦轻声道:“我叮嘱过师父,进了椒房殿后,万万不可提起母妃。你也不必去谢师父了,她回来之后,便一个人待在书房里,一直都没出来。”

    和俞太后告别,顾山长的心情也久久难以平复。

    这等时候,还是别去打扰顾山长了。

    盛鸿点点头,转而说道:“再过几日,我们就得启程了。我们也该挑个日子,去一趟谢府。和岳父等人道别才是。”

    谢明曦和娘家人并不亲近,平日来往不多。

    不过,做做样子总还是要的。

    谢明曦嗯了一声:“我这就让从玉送个口信回去,过两日,我们回一趟谢家。”

    ……

    两日后,盛鸿陪着谢明曦回了谢府。

    五岁的谢灵曦和四岁的谢元楼都被领了出来。

    “灵曦见过蜀王殿下,见过蜀王妃。”谢灵曦生得容貌清秀,一直被严格教导,颇懂礼数。

    白净秀气的谢元楼行礼时也有模有样:“元楼见过蜀王和蜀王妃。”

    谢钧在谢元亭的身上吃了不少闷亏,对这一双儿女管束教养堪称严厉。

    谢明曦微微一笑:“自家人无需多礼,快些起身吧!”

    谢钧立刻笑道:“礼不可废。”然后板着脸孔道:“灵娘,你和元楼站到祖父身侧去。”

    盛鸿坚持坐下首。谢老太爷辈分尊长,坐了上首。盛鸿这等姿态,令谢家上下无不心情舒畅。

    众人的话题,自然围着就藩之事打转。

    年前成了亲的谢元舟,亦在蜀王随行名单之列。年轻人对远行并无忐忑,反而充满了豪情壮志。笑着插嘴道:“我和姐夫一同前去,三弟看着眼热得很,嘀咕着过几年也要去蜀地。”

    盛鸿失笑,看了过去:“你也想去蜀地?”

    十三岁的谢元蔚嫩脸一红,却点了点头。

    “你还是留在京城好好读书吧!”谢明曦淡淡笑道:“五年之内,考一个进士功名出来,撑一撑谢家的门面。”

    谢元舟于读书上天分不算高,考了秀才之后,连个举子也未考中。去蜀地可以打理庶务,或是谋个低等官职。

    谢元蔚却又不同。虽然年少,已是博裕书院里有名的才子。如此人才,理应读书考取进士功名,谋个正经出身。

    谢元蔚对谢明曦十分信服,闻言乖乖点头:“好,我一定用功苦读,争取五年内考取进士。”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就像叶长史那样。”

    寒门学子,能如叶景知者,已是人生赢家。

    徐氏和谢铭夫妻心中的感激之意,就不必细述了。

    如今三个儿女,皆有了前程。当年从临安忐忑不安地来京城时,只求衣食富足,何曾敢奢望过会有这样的一天?

    skbshge

第692章 临别(一)() 
离别在即,父女两个总有些不欲为外人知的体己话要说。

    谢钧先叮嘱谢明曦:“去了蜀地后,无人再压着蜀王殿下,你也能跟着过些舒心日子。不过,殿下绝不能疏忽了朝堂动向。日后多写家书回来。”

    他这个礼部侍郎,能耐虽不大,和蜀王通个消息总没问题。

    谢明曦微微一笑:“父亲不必忧心。陆迟和赵奇定会时常和家中通消息,殿下也早已安排人留在朝中。朝堂动向,瞒不过殿下。”

    谢钧:“……”

    对于蜀王能顺利拐走陆状元赵榜眼叶探花之事,朝中上下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谢钧也未例外。

    一想到陆阁老和赵阁老,谢钧心中底气陡然足实了不少,点点头说道:“你们心中有数就好。”

    “孝期里不得有孕生子。待过了这两年,你趁着年轻,还是早些为蜀王生个子嗣才好。为父心里也方能踏实。”

    女子再优秀再出众,也比不上肚皮争气会生儿子。

    这不是偏见,而是事实。

    也因此,谢钧说得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自己叮嘱的话有何处不妥:“殿下现在还年轻,你也正年少,真是恩爱情浓之时。不过,女子总有年老色衰爱弛的一日。丈夫的宠爱,远不及儿子重要。待过上几年,你就懂得这个道理了。”

    谢明曦深深看了谢钧一眼,冷不丁说了句:“丁姨娘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谢钧:“……”

    谢钧修炼多年,脸皮又老又厚,只尴尬了片刻,便自己给自己打圆场:“元亭被养歪了,也是意外,不能一改论之。”

    提起丁姨娘母子,谢钧又多说了几句:“元亭一直被关在临安老宅读书。待再过几年,他的心性彻底被磨平了,再为他娶一房媳妇。让他安生在老宅里过日子便是。”

    “这两年,丁姨娘也老实安分了,每日在院子里吃斋念佛。”

    “明娘,你这一去蜀地,不知何年才能归来。临走前,你去看一眼丁姨娘吧!不管她做了多少对不住你的事,到底熬着十月怀胎之苦生了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