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六宫凤华 >

第438部分

六宫凤华-第438部分

小说: 六宫凤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浸在思绪中的俞太后,也被彻底惊醒。她迅疾擦拭眼角边的泪痕,疾声厉色的问道:“是谁?”

    门外响起芷兰的声音:“启禀太后娘娘,蜀地有信送进慈宁宫。”

    蜀地?

    莫非是娴之来了信?

    明知此事可能性微乎其微,俞太后还是难以抑制地激动了一回,张口让芷兰进来。待芷兰将信呈上,俞太后眼里的亮光迅速熄灭。

    这是夏郡守的来信!

    要在蜀地藏住顾山长,绝不是易事!俞太后暗中命人找到了蜀地三郡守之一的夏郡守。

    这个夏郡守,当年曾是俞掌院的门生。十余年前便去了蜀地为官,在俞家人的暗中提携下,做到了一郡之守。

    夏郡守和俞家关系密切之事,知晓之人寥寥可数。

    俞太后动用了这颗暗棋,将顾山长藏进了夏郡守府中的密室里。也因此,不管林微微如何情急,不管有多少暗卫四处搜寻,也未能找到顾山长的下落。

    半个月前,俞太后命人秘密送信给夏郡守,命他放了顾山长。现在顾山长既已安然至蜀王府,夏郡守写信来还有何事?

    莫非是想要邀功?

    俞太后皱着眉头,拆了信,迅速浏览了一遍。很快,眉头皱得更紧了。

    顾娴之安然回了蜀王府。护送顾娴之的十数个侍卫,也被蜀王府“留”下了。只要严刑拷问,不难问出幕后主使之人。

    夏郡守唯恐被帝后记恨,这是特意向她求救来了。

    俞太后压根没将区区一个夏郡守放在心上,冷哼一声,将信烧为灰烬。如同抛弃一个轻飘飘的棋子。

    ……

    当日晚上,盛鸿回了福临宫,见到的是双眸泛红面上满是喜悦的谢明曦。

    没等盛鸿追问,谢明曦已扑进他的怀里,喜不自胜地说道:“盛鸿,今日蜀王府终于送了信进宫。师父终于安然回来了。”

    盛鸿心头一块巨石落了地,用力搂紧谢明曦:“太好了!山长没事就好。”

    怀中熟悉温软的娇躯,微微颤抖。

    近三个月来,她食不下咽睡不安寝。似一根绷紧了的弓弦。现在,这张弓弦总算松懈下来。

    在温暖熟悉的怀抱里,谢明曦放纵自己,痛快地哭了一回。

    盛鸿满心酸楚,疼惜不已,默默地拥着她的身子。待谢明曦情绪渐渐平定,盛鸿才在她的耳边轻声道:“明曦,山长已经回来了。我们再无后顾之忧。”

    “你放心,你受的所有委屈,我都会替你讨回来。”

    “过几日,我便暗中授意御史上奏折,弹劾俞太后。这一回,我们要连本带利地算回这笔账。”

    谢明曦抬起头,除了眼眶微红,面容已恢复冷静:“好!”

    盛鸿将她搂得更紧了些,目中闪过一丝决绝。

    ……

    隔日,病了多日的谢明曦,终于在椒房殿里露了面。

    俞太后今日敷了不少脂粉,遮掩住彻夜未眠的暗淡。

    美人迟暮,风华不再。坐在凤椅上的俞太后,头发白了大半,额间俱是皱纹。威严肃穆中,透出了垂垂老矣之态。

    不过,人都有自欺欺人的毛病。

    便如俞太后,平日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便是“哀家老了”。心里却固执又坚定地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几十年。

    既然还要长长久久地活下去,便不能失了权势。否则,便如李太皇太后一般,可怜复可悲地仰人鼻息过日子。

    “儿媳见过母后。”隔了多日,谢明曦似已忘了发生过的一切,微笑着行礼问安。

    俞太后也毫无芥蒂隔阂,亲切地询问谢明曦的身体如何:“谢氏,你的身子可曾大好了?”

    谢明曦抿唇笑道:“儿媳已经痊愈,让母后忧心了。”

    俞太后笑道:“你既是好了,快些去慈宁宫瞧瞧。你皇祖母是真的疼你,这些日子没了你在身边陪着,日日忧心牵挂。”

    谢明曦笑着应是。

    到了慈宁宫,李太皇太后果然分外激动,一把攥住谢明曦的手:“明曦,你的病总算是好了。”

    还是有谢明曦在身边,心里才更踏实啊!

    谢明曦微微一笑,扶着激动不已的李太皇太后坐下:“劳皇祖母牵挂,孙媳已经彻底好了。”

    好得不能再好!

    她早已为俞太后挖好了深坑!

    等待俞太后的,将会是一场暴雨狂风!

    ……

    skbshge

第878章 弹劾() 
后宫不得干政,是先祖建朝时便立下的规矩。

    可事实上,后宫和朝堂动向密切相关。建文帝在世时,独宠椒房殿。俞家因出了中宫皇后,享尽荣光。

    建文帝离世,建安帝继位。建安帝最大的把柄被捏在俞太后手中,兼且是因为俞太后的支持才得了皇位,建安帝对俞太后敬畏兼有。直至临死,也未能达成压制俞太后的心愿。

    有俞太后在,俞家便是一棵坚实的大树,周围环绕着顾家等姻亲故旧门生,结党成势。在朝堂中的影响力绝不容小觑。

    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新帝盛鸿,和俞太后却是面和心不和。

    身为庶子,碍于孝道,盛鸿不便亲自出手对付俞太后,便在朝堂里削弱俞顾两家的势力,进而削弱俞太后对朝堂的影响力。

    身为皇后的谢明曦,和俞太后各施手段,明争暗斗不休。宫中的风向,在半年多里悄然地发生变化。

    此消彼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俞太后早已落了下风。退后避让,是迟早的事。

    或许,只有身在局中的俞太后一叶障目自以为是了。

    俞太后还沉浸在彻底压制住谢明曦的自得中,浑然不知,帝后已在暗中布局,即将亮出锋利的獠牙。

    谢明曦病愈后的第六日,正是大朝会。

    林御史的奏折,是刺向俞太后的第一把利刃!

    奏折洋洋洒洒近千言,归纳起来就是这么几句。

    身为皇后,理当掌凤印掌六宫,令太后娘娘享享清福颐养天年。岂能令太后娘娘整日操心忙碌?

    李太皇太后病症已颇见好转,谢皇后不必再日日伺疾,也该是时候接受宫务,执掌六宫了!

    俞大人已逝,俞光德失了官职,其余的俞家人或被降了官职,或受族人家人牵连被夺职。如今有资格站在大朝会上的,不过三两人。

    好在还有刘御史和顾大人。

    顾大人立刻上前一步反驳:“林御史这份奏折所言,微臣以为不妥。”

    “太后娘娘正当壮年,执掌后宫数十载。后宫素来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差错。先帝登基三年之久,对太后娘娘敬爱有加。萧皇后娘娘也对太后娘娘孝顺恭敬,从无忤逆之处。这才是为人子为人媳之道。”

    也就是说,逼俞太后交出凤印和宫务,就是帝后忤逆不孝!

    林御史有备而来,不疾不徐地应了回去:“正因皇上和皇后娘娘孝顺,所以才更不忍令太后娘娘操劳忙碌忧心。更不能令太后娘娘担下后宫专权弄权的恶名。”

    “顾大人若真心为太后娘娘的声名贤名考虑,便该知道这才是真正为太后娘娘着想。”

    御史的嘴,胜过杀人的刀!

    刘御史说道:“在普通百姓之家,儿媳进门后,皆需伺候公婆,奉养长辈。官宦勋贵之家,也是如此。到了天家,理应一样。”

    “刘御史此言委实可笑。”林御史反唇相讥:“天家岂能和普通百姓家相提并论!中宫执凤印掌六宫,是高祖立朝时便定下的规矩。”

    “皇后娘娘年轻康健,精力充足,兼之才学过人,区区宫务,想来也难不倒皇后娘娘。”

    ……

    很快,众臣纷纷出言。

    有夸赞谢皇后伺疾有功的,有夸赞谢皇后才学满腹的,有暗喻俞太后抓紧凤印不肯松手的,也有讥讽谢皇后对俞太后忤逆不孝的。

    当然,有胆量说最后一条的人,着实不多。

    这两三个月来,盛鸿接连出手,对付俞家毫不手软。俞家败落之势,已十分明显。眼睛亮堂心思活络的,哪里还肯站在俞家这艘即将沉溺的破船上。

    有小半倒向了圣明天子,有小半持观望态度,俞顾两党的忠实党羽没剩几个。

    站在帝后这一边的官员人数众多,齐声张口,声势浩荡,无可抵挡。

    一众阁老重臣,皆缄默不语。

    虽未说话,其实已经表面态度了。

    这是皇上的天下。后宫理当是皇后娘娘做主。如果皇上格外孝顺太后,执意令太后掌六宫,也就罢了。偏偏皇上毫无此意,一心站在媳妇这一边……

    俞太后想不认输也不行了!

    一直未曾出言的谢钧,终于张口道:“微臣是皇后娘娘的父亲。此事本该避嫌,不应多言。只是,今日大朝会,众臣为了后宫之事纠缠不休,反倒耽搁了朝堂正事。”

    “恳请皇上,做出明断!”

    萧尚书也上前一步,沉声道:“老臣也有一言。天子无家事,后宫一日不宁,朝堂也随之不安。”

    “老臣请皇上下旨,请太后娘娘搬出椒房殿,请皇后娘娘入住椒房殿,执掌六宫。”

    坐在龙椅上的盛鸿,叹口气说道:“众爱卿所言,不无道理。”

    “母后日渐老迈,体力精力皆不如前。朕和皇后应该好好奉养母后,岂忍母后继续操劳忧心?”

    “如今皇祖母病症有所好转,皇后确实该接掌宫务,让母后享享清福了。”

    “朕今日便下旨!”

    此言一出,顾大人刘御史等人的脸色都变了。大势已去!他们无力回天了。

    俞太后再厉害,也只囿于后宫。

    天子一旦下旨,此事便成定局。

    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盛鸿顿了顿,又缓缓道:“母后在椒房殿里住了三十年。这座宫殿,于母后而言,绝不仅是居处,更是和父皇夫妻二十余载的美好回忆。”

    “当日,皇后也曾当众说过,这座宫殿,永远属于母后。这是朕和皇后的一片赤诚孝心。永不更改。”

    “只是,中宫皇后不住椒房殿,名不正言不顺,无法令众人诚服。”

    “朕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母后依旧住在原来的宫殿,只将椒房殿的匾额取下,和皇后的寝宫匾额互换便可。”

    “如此一来,母后依然住在熟悉的宫殿里,无需搬出,不会伤心感怀。皇后住在‘椒房殿’,打理六宫。正是两全其美之策!”

    解决了这个棘手难题,盛鸿一脸欣慰:“朕想出的妙法,诸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

    skbshge

第879章 重击(一)() 
盛鸿口中的“妙法”,实在是太损太刻薄了!

    将两座寝宫的匾额调换,让椒房殿变为福临宫,将福临宫变成椒房殿……

    此事一出,俞太后顿时就会沦为笑柄。

    无疑于当着天下人,扇了俞太后重重两记耳光。

    顾大人面色陡然一变,扑通一声跪下:“此事万万不可。皇宫建成一百余年,椒房殿是后宫中心,岂能随意更改。请皇上收回成命!”

    刘御史等人也一一跪下,一个个慷慨激昂:“是啊,皇上可万万不能这么做啊!这么一来,将太后娘娘置于何地?”

    “请皇上收回旨意!”

    盛鸿半点不恼,和颜悦色地解释:“顾大人刘御史,诸位爱卿,都请起身。”

    “朕这么做,也是为了母后着想。母后在这座宫殿里住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了。朕岂忍心让母后搬出宫殿?”

    “换个匾额,换个寝宫的名字而已,对母后无丝毫妨碍。你们何必这般情急!”

    呸!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怎么会没有妨碍?

    这等事一传出去,俞太后可就彻底成了笑话!

    顾大人和刘御史正待继续张口恳求,盛鸿已沉声吩咐:“中书令拟旨,魏公公现在便去椒房殿和福临殿宣旨!顺便领人去换匾额。朕散朝后,便去福临宫给母后请安。”

    ……

    宫中消息,比风传得还快。

    魏公公捧着圣旨,领着一众内侍去椒房殿宣旨。

    卢公公比魏公公还快了一步,先一步至椒房殿送信:“芷兰何在?快些让她出来见我!”

    此时的卢公公,亦是心急如焚。

    他甘愿为俞太后收集消息,私下传信。以他的身份之便,在魏公公身边安一两个眼线不是难事。所以,金銮殿里发生的事,他立刻便知晓。情急之下,他亲自跑来送信。

    此事俞太后要如何应对?

    卢公公等了片刻,芷兰便出来了。

    见卢公公神色晦暗,芷兰心里一个咯噔,低声问道:“出什么事了?”

    卢公公苦笑一声,低声叹道:“出大事了!今儿个大朝会,众臣闹腾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