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权道同谋 >

第648部分

权道同谋-第648部分

小说: 权道同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卡听到这儿,越发暗自心惊,因为刚才上半片那四句,可以说他是从未听过,包括这个诗人祖咏的名字,也没有印象。可是,为何这一句听上去,感觉有些耳熟呢?

    尤其是那一句“沙场烽火连胡月”,这一片沙场,既是己方的沙场,更是对方的沙场,双方生死相搏,虽然同一个月亮,但在他们那边,则把月亮称为胡月。

    听过的,绝对是听过的。

    是在哪儿听过呢?

    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正在这时,仲葳开始用一个非常清亮的声音结了尾,念出最后一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只这一句,还未念完,他已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禁不住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原来是这一首!”

    最后这一句,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

    忘了是在大学里教古文的老师提过,还是参加诗词社的时候讨论过,印象最是深刻的,就是这一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记得当时提及这一句的时候,还很有年轻人的热血豪情,壮怀激烈,义愤填膺的。

    这当中有一个典故。

    所谓“投笔吏”,其实指的是东汉名将班超。

    本书来自  /b/hl/31/31483/ndx。hl的!

第九百三十章 万里封侯之将() 
要说这位班超,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请大家看最全!更新最快的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现今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有好几个与他有关。

    第一,投笔从戎。

    这位班兄虽然出身名门,但初入仕途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刀笔吏。平时的工作,就是负责抄写文书。

    于是,这位老兄每每伏案挥毫之时,时常停下扔笔叹息:“我身为大丈夫,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却应该学学在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在此干这笔墨营生呢?”

    班超感叹时提到的这两位,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

    傅介子,汉昭帝时著名勇士与外交家。当时西域龟兹、楼兰等国联合匈奴作乱,傅介子主动要求出使大宛,平定楼兰、龟兹,并斩杀匈奴使者。再此之后,楼兰又叛,傅介子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设宴斩杀楼兰王,另立楼兰质子为王,最终以功封义阳侯。

    唐卡原先想到的那首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引用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位傅介子。

    而张骞,汉武帝时最著名的外交家,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最后仅剩自己和几名随从,带着在西域娶的媳妇,放牛牧马,吃尽苦头。

    可是,这位历经磨难却从未退缩的铁汉子,矢志不渝,凭借着惊人的忍耐力与超常的协调力,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最终以赫赫功绩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这位一身铮铮铁骨的张骞,也因为开拓丝绸之路,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强盛,就因为“武有卫青霍去病,文有张骞司马迁”,足见张骞在历史上的地位。

    班超以傅介子和张骞这两个人为榜样,立刻遭到了旁人的嘲笑,认为其不自量力,饿人眼大。可是,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于是,这位矢志向傅、张二人学习的班超,当即“投笔从戎”,弃文从武,当兵去了。

    第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投笔从戎后,很得汉明帝的器重,派其出使西域,前往鄯善国。

    班超不辱使命,带着三十多人,不怕山高路远,千里迢迢来到了鄯善国,见到了鄯善国王。鄯善国王听说汉使班超来了,亲自出城迎候,奉班超为上宾,好生款待,双方相谈甚欢。

    却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两边得罪不起,也热情款待了匈奴人。但匈奴人不怀好意,在鄯善国王面前,说了汉朝许多坏话。鄯善国王不明就里,以为汉使确实是来抢地盘的,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于是,只在第二天,鄯善国王就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感觉不对劲儿,立刻召集众人商量对策。最后达成一致,认定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鄯善国王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这次一共就带来三十多人,人马不多,可匈奴兵强马壮,有小一千人,防守又严密。要想除掉他们的头儿,比登天还难。

    值此紧要关头,班超说出了那句最出名的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天黑之后,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当时天上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战鼓藏在敌人驻地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驻地大门两边。

    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没想到会突然遇袭,顿时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将士,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包括那个领头的使者,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紧接着,班超请来了鄯善国王,不动声色地展示了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国王大惊失色,被班超的雄威所震慑。于是,经过班超一番好言抚慰之后,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质子。

    第三,千里封侯。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善于“以夷制夷”,联合各个小国的兵力,用以抗衡强大而且屡有反叛之心的龟兹、莎车等国,最后一步步做大做强,彻底平定了这些国家,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都归附了汉王朝。

    班超终于实现了当年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理想。朝廷也颁下诏令,令其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众国。而且表彰其功绩,封其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因此,班超也被后人称为“班定远”,成为万里封侯的楷模。

    第四,质朴箴言。

    班超统一西域,成为西域都护。后来因为岁数大了,被朝廷召还。朝廷为其选好了继任者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之职。

    在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在西域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接任,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

    班超却很是谦虚:“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你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如果实在让我说,那就说几句简单的话。”

    “第一,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大多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第二,西域这些国家,被称之为蛮夷,不少都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伏,而且容易坏事。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能过于严厉而产生急躁情绪。要想笼络住他们,应该宽容冷静,简易行事。出现一些小过失,要从宽处理,只须紧紧抓住的环节就行了!”

    说完这番后,班超就走了。任尚听了之后,却不以为然,私下对亲信说:“我还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现在他所说的这些,只不过平常言论罢了,没什么可以借鉴的!”

    却没想到,因为不把班超说的这番“质朴箴言”当回事,我行我素的任尚,因为过于严苛又容易急躁,只在到任数年后,就导致整个西域的反叛作乱。结果,任尚也因有罪被召还,就像班超当初所告诫的那样。

    ……

    因为这一句诗中的“投笔吏”,一下子点出了“班超”的典故所指。所以,唐卡才对此诗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对了,这首诗,其实称颂的就是“班超”!

    他一下子想起,刚刚仲葳背诵的第二句,除了“笳鼓喧喧”之外,提到了“汉将营”,这不就是指汉朝名将班超么?还有第三句,“万里寒光生积雪”,乍一听这万里是描写幅员广阔,大气磅礴,其实说的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万里封侯”的“班超”。

    哎呀呀,亏得自己还称“西京第一才子”,竟然没听出来,这样一首七律当中,竟然有三四处都提到了“班超”!

    这就说明,这个叫“祖咏”的,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班超迷”。既用雄壮大气的笔锋描写了塞外沙场,更用这些“暗指”的典故,表明了自己也希望能像千里封侯的“班定远”那样,建功立业,长缨得胜。

    想当年,自己在大学里念出最后这句诗的时候,也曾热血沸腾,心中油然而生与很是相同的感触。

    男子汉大丈夫,存于世上,就应当金戈铁马、万里封侯,这是何等的气吞山河,又是何等的畅快人生。

    可是,这几年过去,也不知道怎么的,在没看到这最后一句之前,竟然都不记得这首整诗了。就象几乎每个人都会背那句最为出名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对于前面的句子“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却几乎没有人记得一样。

    学艺不深,还是学艺不深!一直以来,都是路晴给自己上课,自己给其他众美们上课,成为众美心中的文才偶像。却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仲葳也好好上了一课。

    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看来还真是这样。这位胸大之美,都让自己脑洞大开,自己后来的日子,还真是得奉行“学海无涯”了。

    ……

    只在这一愣神之间,众人已经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即便是贵为市委书记之尊的王亦选,也不住地大声叫好。大老板这么一叫好,引得大家纷纷附和,使欢呼的气氛更为深厚。

    他不禁淡然一笑。

    在座的这些人,刨去自己之外,有一个算一个,相信没有第二人会真正知道,王亦选为何会为仲葳背诵的这首古诗如此叫好。

    这当中,除了仲葳确实表演得好,非常符合这首沙场诗词的气氛之外,更的还是因为这首诗颂扬的是“班定远”。

    如果真如这首诗所指,今儿在座的这些联合战队精英们,个个都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何愁西域不平,何愁犯上作乱的“林季张万联盟”不灭?

    而这个,大概就是王亦选如此兴致高昂的根本原因吧!

    想到这儿,他一下子站起身来,与众人一起热烈鼓掌,然后提高声音,问出一句:“咱们的仲主播,表演得怎么样?”

    本书来自  /b/hl/31/31483/ndx。hl的!

第九百三十一章 美人见龙卸甲() 
“好!真好!”众人异口同声地响应。请大家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唐卡重重点头:“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说得真是好啊!咱们这些人,也都不太喜欢舞文弄墨,一心征战沙场。正因为如此,才有我们此次请立长缨,象那位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班定远一样,立下这赫赫战功!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是!”众人虽然齐声答应,但相对有些勉强,不知道唐卡怎么好端端的会“借题发挥”到班超身上去了。

    不过,这些人对唐卡的文史才学,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他们也知道,这位唐总指挥不会随意发挥,肯定还是有所指向。要说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班超是谁,那肯定不可能。但是,他刚才提到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次深入特勤支队和黄金部队的驻地成功挖出宝贝,还真是有这“入虎穴,得虎子”的味道。

    而这时候,有两个人脸上露出了不一样的笑容。

    其中一个,就是仲葳。已经给大家带来无限惊喜的她,这时候听到他这么说,忍不住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而且微微低了低下巴,向他致了一个嫣然而笑的注目礼。

    这个注目礼的意思很明确,哎呀呀!还是你厉害!我好容易找了这么一首暗含班超典故的“冷门”诗,想着你没听过,给你一个惊喜呢?可是没想到,还是没爆成冷门,被你听出来了!看来,下次只能找更为生僻的,才能逃过你的火眼金睛啦!

    他当然会意,不禁微微而笑。

    亲,你这首“冷门”已经把我难倒了!要不是最后那句“投笔吏”我明确了这是班超,一下子想起来与其有关的典故,才知道自己也曾经背过这首诗。所以,只能算是撞大运而已,倒是你挺让我刮目相看的。再这么下去,我就该管你叫老师了!

    而还有一个人,也是略感惊异地冲他笑了笑。

    这人就是王亦选!

    很显然,大老板确实博学多才,对这首较为“冷僻”的诗也是熟读于心。但是这位大老板没想到的是,唐卡竟然一下子就说出了这首诗中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