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农家内掌柜 >

第230部分

农家内掌柜-第230部分

小说: 农家内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哟!我不会租出去啊?“萧邵恒挑眉道,”千万别告诉我没人租啊?你忘了,明年,不按阳历算,应该是今年了。这返城的大幕拉开,多少知青涌进城里,还怕这房子租不出去。“仿佛看到了,钱在招手,嘿嘿一笑道,”跟大杂院似的,能住多少,我就往外租多少。“

    如果华珺瑶听到,准赞一句,这小子,连群租都想的出来。

    萧靖恒闻言频频点头道,”那咱就买房。“

    ”那当然了。“萧邵恒摩挲着下巴道,”就给咱爹娘,一万好了。剩下的我们自己支配。“

    ”行!“

    定下来了,兄弟俩出萧楚东的房间,杨桃一看见他们哥俩来了,”你们都聚在你小婶的房间嘀咕什么呢?“

第464章 都带着() 
杨桃唠唠叨叨地说道,“你说你们回来竟瞎跑,快过年了也不说帮帮忙,别的干不了,跑跑腿,提提东西总可以吧!跟没尾巴的鹰似的,跑出去就看不见人影了。”

    “娘我们在忙正事!”萧邵恒一本正经严肃地说道,只不过总有点儿强装大人的样子。

    “噗嗤……正事?你能有什么正事。”杨桃轻笑道。

    “娘您不是想知道,我们在忙什么吗?”萧邵恒从怀里掏出报纸塞给了杨桃道,“看看?”

    “什么东西还用报纸裹着。”杨桃笑着将报纸拆开,刷的一下又合上,惊恐地看向萧楚东道,“他爹,他爹咋办啊?咱儿子干坏事了。”

    当家长的突然间见儿子拿着大笔钱回来,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担心儿子干了坏事,孩子安危总是放在第一位。

    “你说什么呢?”萧楚东看着她扣着的报纸,“这报纸里放的啥东西,瞧把你吓的。”

    “他爹你看看。”杨桃打开报纸道。

    “娘不就是钱吗?您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萧邵恒嘿嘿一笑道。

    “哪来的。”萧楚东板着脸道,“我可警告你们……?”

    “爹,这是挣来的,卖春联挣来的。”萧靖恒赶紧说道,“我们这些日子都在干这个,爹您这摊子上不也卖这个啊?还小赚了一笔。”

    “我知道春联好卖,可是恁咋挣这么多。”杨桃看着炕桌上的钱道,“这得几万块钱吧!”

    “是三万,我这里也有。”萧靖恒从棉袄里拿出自己的报纸放在了炕桌上。

    杨桃紧紧的抓着萧楚东地手道,“他爹,这可咋办啊?两个儿子都折了进去。”

    “娘?”萧邵恒哭笑不得地说道,“这是我们挣的,正大光明,清清白白的。”

    “胡说?我们也卖春联,咋没你们挣的多呢?”杨桃立马说道。

    “我们卖的方式不一样。”萧邵恒把情况详细的说明了一下道。

    听的萧楚东夫妻俩瞠目结舌的,“钱还能这样赚。”萧楚东自言自语道。

    “原来你们这些天在忙这个。”杨桃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接着抬眼道,“我说你们办的正事,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声。”

    “这不是太忙了。”萧邵恒视线看向萧靖恒道,“哥,我没说,你也没说吗”

    “我回来倒头就睡了,我以为你说了。”萧靖恒一脸无辜地说道。

    “行了,行了,现在争执这个也没有意义。”萧楚东看向两个儿子道,“你们拿来这个什么意思?”

    “我们要孝敬您的。”萧靖恒说道。

    “呀!”杨桃闻言立马心花怒放,“这钱娘给你们存起来,等你们结婚的时候再用。”说着卷起报纸道。

    “等一下,娘。”萧邵恒摁着杨桃地手道,“娘,我们拿出一万,孝敬您二老,剩下的钱,我要在京城买房子。”

    “啥子?”杨桃皱着眉头道,“干嘛要在京城买房。你们大学毕业不回来了。”

    “服从组织分配,估计回不来的多。”萧邵恒一本正经地说道。

    萧楚东闻言一愣,随即道,“那这钱你都拿着吧!出门在外不容易,有个钱好傍身。”

    “他爹。”显然杨桃不同意,“孩子们乱花钱了怎么办?”

    “娘,我不会乱花钱的。”萧邵恒赶紧说道,生怕他娘把这钱没收了,同时责怪的看着萧靖恒,这下子钱还没捂热呢!都没了。

    “咱家孩子不是乱花钱的孩子,没听说孩子在京城买房吗?都拿着,别不够了。”萧楚东瞪着杨桃道,“都给孩子们带着,这也是他们挣的。”

    萧邵恒的脸上立马阴转晴道,“谢谢爹,还是您英明,等我们买了房,咱把小卖部开到京城去。”

    “还到京城做买卖!娘可不敢想。”杨桃摇摇头道,“能守在家里挣钱就已经很好了,现在这日子娘做梦都能笑醒。”

    “娘咋不敢想?”萧邵恒立马说道,“我买个临街的房子,在墙上开个门,就能做生意,简单的很。”

    “跟在家里一样。”萧靖恒附和道。

    杨桃笑了笑道,“你们有心就好了。”摇摇头道,“不去,娘在家就中。”

    “为啥啊?”兄弟俩不明白了。

    “娘怕给你们丢人。”杨桃低垂着头不好意思道。

    两兄弟立马竖起眉毛,大喝道,“谁敢看不起您。”

    “别恼,别恼。”杨桃赶紧安抚俩孩子道,“你们听我说,娘在家里摆个摊子,没啥子。可在城里就不一样了,你们都是大学生了,看见娘做二道贩子,二流子,万一同学看见了可咋办?”

    “你娘说的对,我们就在家。”萧楚东嘿嘿一笑道,“在家啊?还能让村里人捧着我们。进了城可就没这优势了,在人家眼里,始终都是外乡人,农村出来的土包子。”

    “爹、娘,您才不是呢?”兄弟俩异口同声道。

    “您可是大学生的爹娘,谁敢看不起您。”萧邵恒微仰着下巴,傲娇地说道。

    “瞧你那嘚瑟样儿,行了,赶紧回去睡觉吧!明儿可就三十了。”萧楚东拍拍孩子们肩膀挥手让他们离开。

    待到兄弟俩都走了,杨桃摇头失笑道,“你说他婶子脑袋咋长的,一个不起眼的春联也让弟妹给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得好好谢谢他小婶还有亲家小叔,没有他们领着,就他俩孩子,能成啥事。”萧楚东很认真地说道。

    “那是当然了。”杨桃砸吧着嘴道,“我得勒给乖乖,那是六万块钱啊?”

    “这下子心底没有怨气了吧!”萧楚东调侃道。

    “俺啥时候有怨气了。”杨桃别过脸,不好意思地说道。

    “那是谁前些天,还说她娇气,不就是怀了孩子,又不是没生过。”萧楚东一本正经地说道。

    “行了,别说了。”杨桃被臊的满脸通红,“俺是嫉妒过,不过后来俺想通了。这命不同,谁让俺早生了十来年呢?俺要是嫉妒,这辈子嫉妒的完吗?”

    “很高兴你想开了。”萧楚东傻乎乎地说道,拍拍荞麦小枕头,“好了睡觉吧!”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其他家里,当听到孩子们要在京城买房,那是举双手赞成。既然孩子们主意正,长辈们放心的让他们支配自己赚来的钱。

第465章 过年()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华珺瑶看着已经贴在门框上的春联,不自觉想起几年前,革命化的春节,过春节贴对联时,刚上市出售、还馨着印刷墨香的的画像,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不可缺少的。

    “小婶,你在看什么?”萧靖恒看着她笑道,“这春联很熟悉吧!都看了又看了。”

    “‘立凌云壮志永绘宏图;让红色江山锦上添花。’这个写的最好,最贴近现在的时局了。”萧邵恒笑了笑道。

    而现在正值拨乱返正,百业待兴。今年的春联,大都围绕着这些写的,紧跟时代的大潮——特别让不少识字不多而又感情朴素的“贫下中农”传统家庭引发共呜,过年时兴致勃勃恭敬有加地贴在中堂、厅堂门或大门上。

    他们始终不忘教育后代,鞭策子孙,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更加强大。看来气呑山河的豪言壮语,还真能打动那个时代的人。

    “这春联的变化可真大。”华珺瑶感慨了句道。

    “对啊!前些年宁缺柴米油盐,也不缺像张贴在厅堂。”萧楚东说道,又笑道,“这对联啊?家家户户最多的也是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

    因为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寄托着大家的希望,寄托着大家的未来。

    “我记得张贴时,总会先把四张约巴掌大的小块红纸剪成“m”形状,再用浆糊粘在长方形像幅的那四个角,要露出“m”的两个红角角。有些人家担心四个角角太少,粘贴得不紧,还会在像幅边缘中间部分多粘几张红角角,少则六张,多则八张,要成双、对称的,既实用,也美观,更吉利。”夏静姝手里比划着道。

    “然后至少由两个人虔诚地恭恭正正地将像幅张贴在厅室正面墙上位置。画像的两侧则贴上对联“跟走,听话”。”萧邵恒嘿嘿一笑道。

    “政治掛帅”的年代,干什么事都“政治先行”,拟写对联也不例外,首先要突出“政治意义”。例如:“三面红旗万万岁;万里江山处处春”

    “社会主义花荣叶茂,人民江山本固根深”。

    那年代,由于条件限制,每年过春节,百姓家中那些破旧家什用具什么的宁可一件都不换,条件允许本应该买添新的,唯独春联一定要换!撕掉重贴,换上新鲜亮彩的。它寄托着主人来年的好运气。

    时代步入二十一世纪,不少百姓家庭又兴过年时张掛画像。而且由于各方面条件好了,张贴得更精致、更美观。他们认为,是“神”,能保佑家人平安,出入大吉,事业顺利。

    时代的烙印是难以擦拭的。该留的总是有人要挽留,该去的自然也会丢弃。

    而那些独具改革开放意识的一代新人,却从另一视域看到了改变国家和自己命运的良好机遇——“欲盼小康先上路;须行大步早兴邦”。他们要励精图治,引领时代,开拓创新,致富奔康。

    小小的春联折射着时代的变化,不变的则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腊月23,也就是小年儿那天开始,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就开始弥漫开来年的味道。这个时候,所有人家几乎都是根据这句春俗来过春节的,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能吃到平时很难吃到各种零食还可以领到珍贵的压岁钱。

    贯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77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体育演出,有了庙会,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春节演出也丰富起来。

    70年代后期,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来的亲友恢复往来,一色的蓝蚂蚁、绿军装到喇叭裤、西服,一色样板戏、革命歌曲到《乡恋》、流行歌曲,电影从《上甘岭》、《创业》到《追捕》、《巴黎圣母院》,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封闭到改革开放。禁锢下的生活形态的改变似乎是顷刻间发生的。

    70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

    70年代早期春节提出的口号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现在的春节人情味逐渐浓厚,就连着对联也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说的最多的还是“过年好”这样的传统话语。

    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代表着人情社会之最高传统的春节终于复归了。

    70年代,是票券的年代。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糖票、肉票等,所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而且还是限量供应。那会儿吃肉,就是人们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现在食品种类越多。关于吃,百货公司都可有看到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陆陆续续地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当然前提是你的荷包是满的。

    “贴完了吧!贴完了,洗洗手该吃午饭了。”楚美琴掀开帘子叫他们道。

    “哎!这就来。”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