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农家内掌柜 >

第5部分

农家内掌柜-第5部分

小说: 农家内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颜见人是当年华珺瑶的真实写照,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雷满仓,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只不过不想见面而已。

    华珺瑶自嘲一笑,只能说雷满仓的爱的不够深,不能爱屋及乌,深到足以包容一切。

    事实上她为什么新婚之夜没有落红,她到港岛后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仔细回想自己的年少时经历。

    才想起来,是因为剧烈运动才导致,她在十六岁调皮地学骑生产队的枣红马来着,看书ww。uuanshu。)那段日子特迷恋。只不过那时候已经没有意义,只是给自己一个心安。

    &*&

    年菊瑛送走了雷满仓就转身进了华珺瑶的房间,拉开了灯,晕黄的灯光倾泻下来,照亮了房间。

    华珺瑶单手托腮,凝视着年菊瑛,果然江南出,快五十的人,依然是纤瘦。

    当然这有吃不饱的原因在里面,缺衣少食的年代,想吃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华珺瑶看着她,怎么都看不够,身上穿着老土、老土的斜襟衣服,却觉得那么的亲切。鼻头一酸,露往霜来,岁月迁移。她的眼角堆起了鱼尾纹,鬓角夹杂了银丝。岁月在她娘的身上刻下了印迹,却依然那么漂亮,巴掌脸,五官小巧精致,眉目清秀的。留下的反而是更多的豁达、谦逊、认真、和对生活的热情。

    年菊瑛脱鞋上炕,盘腿而坐,双手放在炕桌上,抬眼心疼地看着她,又叹口气道,“其实原先娘一直属意满仓这孩子,从小看着长大,知根知底的,为人还老实,勤快,人也不娇气,生产突击队队长,挣工分都是十分。学历不仅和你一样,同时又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不像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人一辈子不就图这个,吃穿不愁,日子平静。最的是他稀罕你。”重重地叹息一声,“现在这种情况,唉!就是嫁人也平白低人家一等,婚后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第八章 较劲儿() 
身为妇女主任的年菊瑛看的太多夫妻之间那些事了,光是经手调解的都数不清。

    别看天天嚷着妇女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有!可是很少,她看到了更多的是,女人是什么?为男人生儿育女,伺候他们一大家子,不打你不骂你,给你一口饭吃,有衣穿。女人你就该知足吧!还想着分男人头顶这片天,真是找死!

    越想年菊瑛越难过,越想越觉得自己的闺女前景渺茫!顿时眼圈就红了。

    “也不知道你爹在你大爷家怎么样了。”年菊瑛看着华珺瑶这气就不打一处来,“瑶瑶,你可真给你娘长脸,这下子我永远也别想大娘面前抬起头来了。”食指戳着她的脑袋道,“你说你,婚结不成,就结不成了呗!至于想不开吗?”

    华珺瑶闻言抿嘴一笑,对于她娘和麦香大娘那真是,从她娘嫁进华家大门,两个人就开始较劲!

    主要还是大爷爷偏心,可怜二弟留下华老实这根独苗,所以对于她爹和她娘诸多照顾。

    自然引起了麦香这个亲儿媳妇的不满。

    痛苦来自比较之中,起先也没什么,麦香比她娘年菊瑛早嫁进来十多年,那时正逢军阀混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乱的很,作为底层百姓,那就是无根的飘萍,能饿不死就不错了。

    华老实和年菊瑛结婚时,虽然也身处战乱,可毕竟两人的心思活泛,眼界开阔,信仰坚定,即便艰苦,这小日子过的自然是有滋有味儿。

    所以两人比过日子,大家都穷,没什么好比的。

    就比生孩子,这个她娘自然比不过人家,大娘麦香从一进门就开始生,生了七个,活了四个儿子。

    她娘生了五个,活了三个,有一样就是娘生了她,女儿独一份。

    都有丧子、丧女的伤痛,所以也不会揭彼此的伤疤。

    看着她娘有女儿那臭美样,麦香自己不能生了,就督促儿媳妇生,偏偏又都生的孙子。

    最终生了建党堂哥家的二丫和华珺瑶同岁,比她还大俩月,辈分可是低了一辈儿。

    总之在生孩子数量上,大娘可是完胜她娘。

    数量上比不过,那质量上一定不能输,这点她娘在眼界上明显高过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娘要高。

    她娘那是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孩子上学,想当年在妇救会,支前,可是羡慕死组织内的读书人了,还供出了一个大学生,

    那是村里的独一份。

    大娘就是不理解,读书有什么好,读那么多有什么用。

    你年菊瑛和二堂弟在村里算是‘知识分子’吧!不还和他们一样在村子里讨生活。

    解放后,村里也开设了扫盲班,麦香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不当睁眼瞎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男女,进城上茅房走不错就成。

    而华珺瑶如果不是这场运动闹的,她也会是大学生了,不过就这作为女生的华珺瑶高中毕业已经在村里,不整个公社独一份了。现在更不怕了,年底就要恢复高考,虽然没有正经的上过学,不过她的学识,考上大学没问题。

    村里像她这般大的姑娘,基本上也就混迹扫盲班,等到十七八岁家里就安排结婚生孩子了。

    华老实人家有底气,不说抚恤金,这一手的木匠手艺,人家供得起丫头、小子一起读书。

    麦香老一辈读书无用论,却挡不住孩子们也这么想,他们羡慕识字的读书人,羡慕城里背着书包上学的人。

    华建国他们四兄弟当然也想读书,可是四个孩子,吃都费尽心思了,家里怎么供得起呢?

    华老实出面据理力争,送侄子们上学,当然学费可不是白给的,打的借条,要还的。

    华珺瑶清晰的记得当时华老实看着侄子们道,“家里的情况都摆着呢?你们也看得见,就是砸锅卖铁,把爹娘买了也供不起你们。我只能替你们争取到上学的机会!钱可以借给你们,但是你们得还。怎么办?父母不是你们的长工,不要想着从家里获得多大的帮助,想想为家里你们该做些什么?学费,生活费完全可以自己挣出来的。想上学,就去城里,拾破烂、扛麻包、做苦力,临时工,总之十来岁的大小伙子,有一把子力气,还怕挣不到钱。想当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去木工学徒了,那日子可真是苦!”

    不得不说老爹眼光超前,不说自己家,单单说大爷家,建国堂哥初中毕业后来是一名赤脚医生,建党堂哥中专毕业在公社是一名干事,建军堂哥大学生分配在区政府工作办事员,国庆堂哥由于生在1949年,所以取名国庆。大学毕业后是省城百货公司的采购员,经常坐着火车、汽车跑南跑北出差采购商品,还没结婚,生活滋润的很。

    相当年两家人供这些读书的孩子可没少受苦,所以堂哥们打心眼儿里尊敬这个二叔,因为他的争取,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和固执的娘,才有了他们读书的机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华老实交给他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家里的就这么多,一眼可以看尽。想要跳出农门,就得自己朝外奋斗,而不是眼巴巴地盯着家里这巴掌大的地方,看书(w。)敲骨吸髓它抠不出‘金子’,反而争抢,伤了兄弟情!

    相反在勤工俭学的岁月里,大家相互吐吐苦水,彼此互相帮助,反而增进了感情。

    所以麦香就更气愤了,四个儿子有出息她高兴的做梦都能笑醒,可是却见不得她娘,说一丁点儿的二叔家一点不是。这……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嘛!

    生气也没办法,儿子们都大了,个个都有主意了,儿大不由娘。

    &*&

    麦香盘腿坐在炕上,拍着自己的大腿带着农村老娘们特有的嗓音嚎道,“俺没脸在村子里活下去了,你们去听听外面都说的什么?什么难听话都有,真是不堪入耳啊!”

    “你给俺闭嘴!”华老蔫拍着炕桌说道。

    吓得麦香赶紧闭上了嘴,怯怯地看着她,眼里一滴泪都没有。

    华老蔫挥手让孩子们离开,房间里只剩下他们夫妻两个。

    “一会儿我们男人家说话,女人不许插嘴。”华老蔫板着脸道,“有你这么当大娘的吗?不说想着怎么劝慰孩子别做傻事,只顾着自己的脸面。你还有个长辈样儿吗?”瞪着牛眼看着她道,“怎么外人闲言碎语逼不死瑶瑶,我们自己人反倒刻薄鄙视要逼死孩子不成。那才真是让外人看笑话。记住了,出去我们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华字。”

    “那村里人议论纷纷的。”麦香飞快地瞥了他一眼嘟囔道。

第九章 商量对策() 
“你管别人说啥咧?先管好自己,就你们老娘们儿成天没事干的,叨叨这家,嘀咕那家,嘴碎的比队上养的鸭子都吵!”华老蔫阴沉着脸道。

    老爷子大嗓门外面的孩子们听的分明。

    “爹,二叔和鹤年来了。”华建国看着华老实和提着马提灯进来的华鹤年道。

    “行了,给俺坐一边,老实的呆着。”华老蔫瞪着炕尾道。

    麦香撇撇嘴,不甘心的却也乖乖地爬到了炕尾。

    站在堂屋门口,华鹤年拍打了一下华老实身上落的雪花,华老实摆摆手跨进了堂哥的家门,摘下狗皮帽子,挑开破旧的毡帘子走了进去。

    “大哥,我来了。”华老实面无表情地说道,看向炕尾的麦香又道,“大嫂。”

    “嗯!”麦香简单地应了一声道,收到华老蔫警告的眼神,立马问道,“吃了吗?”

    “吃过了,刚放下碗筷。”华老实将帽子放在了炕桌上,脱了身上的军大衣放在了炕上。

    “坐!”华老蔫指着炕桌对面道。

    华老实一欠身,坐在了炕沿上。

    “瑶瑶没事了吧!不会再……”华老蔫深吸一口气问道。

    “应该没事了,刚才承认错误来着。”华老实轻抚额头道,“对不起,大哥,是我没教育好孩子。”

    “说什么傻话,我们瑶瑶不乖吗?从小就乖巧听话,可村里打听打听,学习好,人又漂亮,家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十里八乡的谁不夸一声好啊!”华老蔫夸奖道。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回家来种地了。”麦香插嘴道,“乡下妞,下地干活咱家瑶瑶不中吧!她要是专心的,安心的,踏踏实实的做她的乡下妮儿。老老实实的嫁人,做好这男人屋里的女人,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吗?读书读的心大,去妄想不该是自己的,结果呢?就是让她嫁不出去。”

    “说什么呢?咱家的男孩子不都是因为成分好,又识字,才吃上了商品粮了,成了城里人了。”华老蔫非常自豪地说道,“华家的家训自食其力,不向父母伸手,咱家瑶瑶上学的时候,可花过家里一分钱。”

    自食其力的家训是从建国他们这一代订下来的,战乱年月父辈们不自食其力也不行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解放后,上学是奢侈的,想上学也得自食其力。

    他和老实,华家这一枝虽然是人丁单薄,却是在族里说话最有分量的,

    为啥?就是因为儿子个个出息了,村里人也高看一眼。

    还有一点惠及族里,谁家孩子想上学的,两人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再加上有出息的也能开始回馈家里。

    最的是人脉,帮着想勤工俭学的找个临时工的工作是熟门熟路。不至于乡下的孩子进城两眼一抹黑的。

    可是现在也不行了,大环境不允许了,高中毕业卷铺盖回家种田。制上大学,一个指标挤破头也轮不到啊!还不如早早的挣工分,家里也轻省些。

    “这男人和女人的命能一样吗?”麦香不怕死地又说道。

    读书,是让人心高气傲人不安分,不知足。在麦香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在华珺瑶身上得到了印证。

    “胡咧咧啥呢?”华老蔫瞪着她道,“这事和读书有关心吗?是那个男人没良心,不是瑶瑶的错。”怕这个不着调的女人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他看向老实赶紧说道,“俺刚才仔细想了想,这事闹得人尽皆知,明儿不知道还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来。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这些伤不了我们。可瑶瑶还小,姑娘家面皮又薄,这唾沫能淹死人的。要不让瑶瑶去城里避避风头。”

    “老头子这话说的太对了,最好嫁得远远的。”麦香拍着大腿附和道。

    “你给我闭嘴。”华老蔫腾的一下直起身子,一副要杀人的样子,瞪着她道。

    麦香小声地嘀咕道,“俺又没说错,瑶瑶的事情,十里八乡都知道,嫁过去能过的好吗?只有嫁得远远的,没人知道她的事。”

    “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华老蔫指着她道,“还不去倒杯水过来。”干脆把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给支了出去,虎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