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山里那些事儿 >

第317部分

山里那些事儿-第317部分

小说: 山里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梁山是他的摇篮,也是他的成长的乐园。他想起了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生活。

    可现在,那种高高在上,俯首一切的霸气一点点消融殆尽。

    狼孩子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王海亮想把他饿死。

    因为十多天的时间,王海亮没有看过他,根本不给他任何吃的,也不让玉珠喂他。

    如意跟灵灵悄悄来看他,从铁笼的缝隙里给了他两块巧克力,还被王海亮大骂一通。

    对于父亲的残忍,灵灵很是不解,玉珠也不解。

    女人问:“海亮,你咋恁狠心,非要把这孩子饿死不可?”

    王海亮说:“你不懂,他是人,不是狼,我要利用饥饿,一点点磨掉他的狼性,把他拉回正常人的生活,将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人。”

    玉珠叹口气:“那……啥时候才能喂他吃东西?”

    海亮说:“等他的眼光看到我,显出祈求的眼神,就差不多了。”

    王海亮在等待,等待着狼孩子向他乞怜。

    一条狼,在人的面前,只有显出乞怜的神色,才会听话,才有可能被训教。

    显不出那种乞怜的眼神,根本没有训练他成人的可能。

    哪怕饿死他,也不能心软。

    王海亮的心肠就是这么硬。

    他遵循了祖上留下的训獒秘籍。训獒秘籍里就是这么说的。

    海亮的外公就是训獒训狼的高手,獒跟狼一样,是同宗同族,训练的方法也大同小异。

    到王海亮这一辈,那本训獒秘籍不知道流传几百年了,但仍然实用。

    王海亮把祖上的医术宝典流传了下去,也把外公那头的训獒宝典流传了下去。

    只可惜二十岁以后,他一脚踏入了商场,成为了农民企业家。

    如果不是为了完成二丫的心愿,如果不是想带着村民走出大山,脱离贫困,说不定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出色的中医跟一个出色的兽医了。

    他知道,外公留下的衣钵,父亲王庆祥的衣钵,到他这一代,恐怕就要失传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狼孩子终于奄奄一息了,在铁笼子里一动不动,眼神一天一变。

    从前的凶狠不见了,慢慢转为了焦躁,再后来焦躁也不见了,变为了平淡。

    平淡不见了,变为暗淡无光。最后,那暗淡无光的眼神,终于一点点变为了乞怜。

    他乞怜王海亮忽然出现,扔给他半根骨头,骨头渣子也行,只要能填饱肚子,他宁可终身做他的奴隶,他让自己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

    这种乞怜越来越严重,再后来升级为渴望,奢望,跟欲罢不能。

    他觉得自己能吃得下三只羊,外加一头牛,再吞下一头棕熊也没问题。

    十二天以后,他的身体只剩下了一丝温热,手臂抬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唯一能活动的,就是两颗黄黄的眼珠了。

    王海亮终于过来看他了,狼孩子的眼珠活动了一下,差点掉下眼泪。

    王海亮瞅瞅狼孩子,说:“差不多了,你小子,知道挨饿的滋味了吧?从今天起,不许咬人,不许冲人发脾气,不许再显出狼性,知道吗?要不然,再也没有东西吃。”

    王海亮端来了米汤,米汤里掺和了磨碎的肉丝。

    他利用汤匙,一点点将米汤喂进了他的嘴巴里。

    狼孩子的眼睛渐渐显出了活色。

    第一次只喂他吃了半碗米粥,保住他的性命为止,他担心把他撑着。

    米粥吃完,狼孩子恢复了一点力气,晃了晃脑袋,感激地看了海亮一眼。

    接下来的几天,王海亮每天来,每天喂他东西吃,有时候是米粥,有时候是米饭。

    无论是米粥还是米饭,都为他搀上了肉丝。

    他毕竟做了十多年的狼,从没有做过人,单单喂他米粥,他的体力是无法恢复的。

    可海亮每次都不让他吃饱,那种饥饿还是在延续。

    再后来的几天,只要王海亮靠近,狼孩在笼子里就非常渴望,上蹿下跳。

    他一天不来,狼孩就想得不行。

第401章 大山的变迁() 
第401章大山的变迁

    又过了半个月,狼孩子的眼神晶亮了,身上的皮毛也闪闪发亮。

    海亮给他的食物也在一天天增加。

    狼孩子是吃不惯杂粮的,可他只能忍受,每次吃饭,饭碗都舔的干干净净,吧嗒吧嗒有声。

    他不吃的后果,就是挨饿,挨饿的滋味让他根本无法承受。

    就这样,狼孩子跟海亮的关系一天天亲热起来。

    一旦狼孩子在铁笼里发脾气,目露凶光,张牙舞爪,王海亮就饿他一天。

    狼孩的狼性在一天天消除,一天天磨灭。

    海亮看到了曙光,他有信心把这条狼训练成一个人。

    他拭目以待……。

    再后来,海亮也允许灵灵跟如意靠近他了,两个孩子喂给他东西吃,王海亮也不介意。

    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放他出来。

    海亮告诉几个孩子,这条狼的狼性还是存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作。

    以后他出来,你们一般不要挑起他的极限。万一他的狼性发作,根本没有人能够降服。

    灵灵和如意跟狼孩子的感情非常好。

    每次两个孩子靠近铁笼,狼孩子就非常期待。

    灵灵和如意亲切地称呼狼孩子为狼哥哥。

    当初就是狼哥哥把他们两个从雪狼王的嘴巴里救出来的。

    一起陪着灵灵和如意过来看狼孩子的,还有张二狗的闺女天天,以及李老实的儿子大癞子。

    小天天也非常喜欢狼孩子,称呼狼孩子叫哥哥。

    狼哥哥同样救过小天天的性命。

    那一次,小天天无辜闯进深山,遇到了土豹子,是狼哥哥跟土豹子奋勇作战,击败了豹子,把她救出来的。

    那一次,小天天还伸手摸了狼哥哥脖子上的鬃毛,又硬又滑,不过非常舒服。

    四个孩子礼拜天的时候没事做,就跟狼孩子玩耍,狼孩在铁笼子里面,他们在铁笼的外面。

    天天老是喜欢用手去抚摸狼孩的一身狼毛,狼孩不但没反抗,闭着眼睛还很享受。

    他们丢食物给狼孩子,看着他在铁笼里翻腾跳跃。

    狼孩子把灵灵和天天当妹,把如意当弟弟。

    灵灵和如意的身上有跟他相同的味道,他早就把他们当做了亲人。

    至于那个大癞子,狼孩子也发觉他对灵灵不怀好意。所以每次见到大癞子,狼孩都不耐烦,冲着他吼叫,呲牙咧嘴。

    有一次,大癞子被狼孩狰狞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吓得尿湿了裤子。

    一个月以后,春暖花开河开雁来,狼孩子在铁笼子呆惯了。

    忽然一天,王海亮告诉灵灵:“闺女,你应该教狼哥哥说话,应该教会他用筷子吃饭。”

    灵灵一听笑了,问:“爹,狼哥哥可以说话吗?可以用筷子吃饭吗?”

    王海亮说:“会,他精得很,也非常聪明,要不然怎么会做狼王?明天开始,你有时间就陪着他说话,吃饭的时候,必须要他用筷子。”

    果然,第二天吃饭,王海亮端来了碗筷,示意狼孩用筷子吃。

    他还亲自示范,教会他如何用筷子扒拉饭。

    开始的时候,狼孩不会用筷子,十根手指跟握棍子一样。

    经过无数次的训教,他终于学会了用筷子吃饭。

    玲玲每天放学跟如意到家,第一件就是跟狼孩子说话。

    “狼哥哥,你好吗?俺教你说话吧,跟着俺喊,爹——娘——!”

    狼孩子不会说话,嘴巴里只能吼出一句:“嗷……。”

    事情的发展,是半年以后的夏末秋初,王海亮再次跟狼孩子送饭的时候,他终于张开嘴巴,憋半天憋出了第一个字:“爹……”

    王海亮吃了一惊,手里的碗筷差点掉地上:“你说啥?再喊一句。”

    狼孩子结结巴巴喊出一声:“爹……。”

    王海亮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欣喜若狂,冲着屋子里喊:“玉珠,你快出来,出来啊,这条狼会说话了,他喊我爹了。”

    玉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从屋子里跳出来,问:“咋了咋了?”

    狼孩子冲玉珠喊了一声:“娘……。”

    玉珠呆住了,浑身打个冷战,眼泪呼啦啦流出:“孩子,你喊俺啥?再喊一句。”

    狼孩又喊了一声:“娘……。”

    一声娘喊出,玉珠如沐春风,兴奋地又蹦又跳。

    “海亮,他喊俺娘了,他喊俺娘了……”

    王海亮微微一笑:“我早说了,他根本不是狼,的确是一个人,我快要成功了,这狼孩早晚会便成人。”

    王海亮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他的训教下,狼孩不但消除了一身的狼性,而且学会了说话,学会了用筷子吃饭。

    再后来,他还学会了直立行走。

    当然,这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狼孩子在一点点改变,那一声娘,唤起了玉珠天生的母爱。

    为了让孩子暖和一点,玉珠还为他做了一身衣服,秋衣秋裤,棉衣棉裤。

    可惜狼孩穿不惯衣服,衣服头天穿身上,第二天就被他撕成了碎片。

    他觉得衣服穿在身上缠得慌,也硌得慌。

    他一身厚厚的皮毛可以抵御大梁山的寒冷,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也感觉不到冷。

    他的皮毛像狼,脸像人,鼻子眼睛像人,手臂跟腿脚也像人。

    他就是个人!

    一年多的时间,王海亮没有将狼孩子放出铁笼,他知道他的狼性还没有彻底根除。

    他做了12年的狼,忽然让他做回人,根本就无法适应。

    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993年,发生了很多事,王海亮在训教狼孩的同时,依然在工厂里整日忙活。

    大梁山的工厂越来越喧闹了,工人越来越多,机器也越添越多。

    目前,单单饮料厂,工人就达到了二百多。

    制药厂大概有一百五十人。

    再加上柳编队,运输队,还有管理林场的人,跟矿场的工人,大山里的人口突破了一万。几乎是山里总人数的十倍。

    那些山外人都是进山打工的,全国各地的都有。

    其中还有技术师跟工程师,有博士,有硕士。

    为了留住人才,让那些山外人在山村里扎根,王海亮煞费苦心。

    他让村子里最漂亮,最美丽的女孩子去跟那些山外的技术师大学生们谈恋爱。

    那个女孩留住一个大学生,海亮给她加工资,村里配送一套房子,家具家电还有结婚的费用,厂子里也全部包揽。

    他也让山里的健壮小伙儿,跟山外来的女大学生,女博士,女工程师谈恋爱。

    只要留下一个女才人,同样配送一套房,家具家电跟结婚的费用,海亮也包揽了。

    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为什么大山里从前那么落后?为什么山里的姑娘从前留不住?就是一个字,穷。

    穷的根本,是教育的不发达,缺少可用的人才。

    他用尽一切办法,要让山外的能人在大山里扎根,繁衍生息。为大梁山注入新的血脉。

    这一年的冬天,海亮的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下辖一个制药厂,一个饮料厂,两个小型煤窑,一万一千亩的果林,还有一个五十多人的柳编队,外加一千多亩的药材养殖基地。

    另外,大梁山物流公司正式成立,增添了三十多辆卡车,近百名司机。

    大梁山的经济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终于翱翔在了蓝天上。

    王海亮顺理成章成为了董事长。

    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他还没有成功,距离成功的顶峰还非常遥远。

    走出大山,把村民领向幸福生活,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步,他要把大梁山的中药跟饮料销往全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大梁山。

    王海亮有钱了,身上的行头变了,衣服越来越名贵,皮鞋越来越程亮。

    这一天,他依然提着酒瓶子走上了大山,来到了二丫的坟前。

    摸着二丫的墓碑,海量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他说:“二丫,你睁开眼看看吧,大梁山变了,再也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海亮哥遵守了自己的若言,让村民脱离了贫困,咱们有厂子了,有了煤窑,山上的果子也熟透了。

    海亮哥穷尽一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你要是活着该多好,我多想跟你一起分享成果啊……

    你冷不冷,海亮哥给你拿来了最好吃的甜糕,还有咱们工厂的饮料,你陪着哥喝一杯吧。”

    王海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