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第230部分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第230部分

小说: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有钱,拍电影的钱几乎全是借的。”

    这是李阳和副导演鲍震江见面时说的话,同时奉上自己刚刚改编完成的剧本。

    看完剧本后的鲍震江既震惊又感动,用他的话说:“在电影圈几乎没有人用自己的钱拍电影,只有李阳!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又是这么好的本子,没有钱就没有钱,拍了再说。”

    然后李阳又用同样的方式忽悠了另一位圈内的理想人士——刚刚凭借《海鲜》成名的摄影师刘勇红。他在德国看过《海鲜》,非常欣赏《海鲜》中那些近乎凝结的镜头,冷静又残酷地旁观着一切。

    眼下李阳正在考虑是不是用同样理由去忽悠一位演员。如今他和鲍震江、刘勇红组成的草台班子正在攒组和遴选演员。

    从一开始选择演员就两条标准,合适和便宜,但就目前他们的经济情况似乎便宜更加重要。

    他所改编的剧本,就三个重要的角色,两个杀人犯和一个未成年的打工者。一个杀人犯的角色已经确定,李阳的老乡,京剧武生出身的演员汪双宝,是鲍震江推荐的,当李阳看完前两年国内热播的纪实题材电视剧《12。1枪杀大案》,对剧中汪双宝所饰演的头号反派董雷,不由拍案叫绝,狠毒、凶恶、杀人不眨眼,非常符合他现在剧本中唐朝阳这个人物。

    更重要的是,中年改行,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汪双宝非常便宜,片酬完全符合他的预期。

    未成年打工者元凤鸣的扮演者也确定下来了,是一位来自河南艺校的学生。李阳看过那孩子的表演,因为是艺校生表演基础不错,而且一口标准的河南话非常符合剧本中的人设。

    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戏份最重的另一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角色还没有最后确定。倒不是没有人选,鲍震江推荐了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跑过很多龙套,李阳看过他演的角色的录像带,不得不说这名演员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可能是限于外貌条件又或者没有合适的机遇,并不出名,片酬也很低,倒是很符合他们这个草台班子遴选演员的标准。

    但是问题就出在刘勇红推荐的人选上,这个人的演技对于李阳来说简直就是惊艳,而且他也演过不少反派人物,尤其是《刑警本色》中那个能和王志闻、李又斌飙戏不落下风的杀手罗阳,同样良心未泯,和他剧本中那个唐朝阳的同伙宋金明如同一辙。

    要是有选择的余地,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名演员。可人家现在刚刚凭借《海鲜》加冕南特三大洲影帝的桂冠,前两天还被媒体吹捧为国内新生代演员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演员对于李阳来说片酬绝对是天价,如果说要是在他没有获得影帝之前,李阳还可以一咬牙硬着头皮勉强一试的话,现在据他所在的经纪公司报出来的最新电影片酬价格,李阳恐怕连跟他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大伦人不错,只要本子好,他肯定会演的。我建议你还是找他坐在来好好谈一次。”刘勇红对李阳道。

    刘勇红,如果用官方的常用词汇来形容,就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对电影事业充满梦想的摄影师。他之所以加入李阳这个草台班子,除了李阳的忽悠,最主要的还是他喜欢这个剧本,如同当初他喜欢朱纹的《海鲜》剧本一样,有钱没钱不谈,先拍了再说。

    正是因为喜欢这个本子,他才和李阳、鲍震江一样都想把这部电影拍好。所以在他看来只有王大伦才能撑起宋金明这个角色,而不是为了省钱去将就。

    “我知道,我知道。”

    李阳满脸苦涩,双手一摊道:“但是我们没钱,压根就请不起他。”

    接着又反问道:“你知道现在新宝源公司对外的报价是多少吗?”

    “多少?”

    李阳比划一个六的手势,夸张道:“六十万!都快赶上我们全部制作费的三分之二了,你说怎么请他?”

    对于这个价格刘勇红并不意外,他拍《海鲜》的时候刚刚从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毕业,当初朱纹请他的时候开的酬金才五千块,但当《海鲜》入围戛纳之后,他的身价马上水涨船高,之后他拍了三部主旋律题材的片子,酬金都是两三万起价。这次加盟李阳的草台班子,只收了个友情价,那也得一万多。更何况人家王大伦获得了南特三大洲的影帝,自然当得起如此高昂的片酬。

    “要不然你学学朱纹的模式?”刘勇红也清楚李阳的难处,犹豫了一下道。

    “什么模式?”

    “呃,朱纹当初拍《海鲜》的时候也没钱,他当时请大伦拍的时候压根就没提片酬这事,还想请他帮忙拉投资。当然他们之前关系就很好。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海鲜》的本子好,要不然就是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这么帮。所以我觉得吧,我们其实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不谈片酬,谈……”

    刘勇红的话还未说完,李阳马上接道:“谈票房分成!”

    刘勇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其实这话不该他说,毕竟在这部戏里只有李阳是老板。虽然票房分成这个词在国内很少见,但在国外是相当流行的,很多制片方因为投资不足,用票房分成的形式吸引大明星加盟,他不相信在德国待了十几年的李阳不会没想到这个办法。

    不过,这年头在国内票房分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比如冯小钢,他和华谊的合作模式就是票房分成,但他拍的是贺岁片,是商业片,之前的经验是部部都有票房保障,部部都赚钱,所以他有这个底气,而且每部电影的收益也远比单单算片酬高得多。

    同样以艺术片见长的张大导就没有这个底气,他拍戏都是按导演片酬来计算,不管票房高还是低,他都收取固定的导演片酬。当然他这个导演片酬在国内绝对是天价,能请得起他的只有大制作。

    李阳呢,正如刘勇红想的那样,他不是没有想到票房分城这个办法,可他的投资毕竟不大,一共才一百万左右,王大伦的片酬则高达六十万,如果按投资比例来算的话,他几乎要占到三成还多。

    尽管刘青邦用承担社会责任来褒奖李阳,但是他投入全部身家还为此负债累累,可不单单是为了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他想做这件事,不但能实现他的理想,同时还能从中获得名和利。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一个人说为了自己理想会牺牲一切甚至还不惜把帮助他的朋友拖下水,这种绝不是高尚而是自私。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理想。

    所以说光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理想,没有收益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长久的,除非你是钱多的没地方花。要不然方力也不会为了《百鸟朝凤》在网上公开跪求排片。

    李阳是个很聪明的人,从一开始他就不奢求这种题材的本子能通过有关方面的审查。毕竟在出国之前他也曾在体制内混过一段时间。

    十几年国外的生活,尤其是在柏林生活。他曾亲眼目睹了有那么几部国产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的风光。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以张远、楼烨、贾璋珂为代表的所谓的第六代导演,凭借着他们拍摄的所谓的地下电影在国外各大电影节上成名,遭受热捧的时期。

    其实那个时代的老外对于中国的印象,大部分人都停留在封闭、贫穷、落后、专制的概念上。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就象我们现在看北边的大金国的心理差不多。

    而第六代导演的那些地下电影,恰恰向这些老外展示了这个时代的中国,更确切地说是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生态的一面。

    再用句不太恰当的比喻,这些地下电影就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形象宣传片。

    当然这种真实的展现也可以片面的解读为用中国的愚昧、贫穷、落后甚至小偷小摸去取悦老外,甚至上升到攻击社会制度和抹黑执政党的高度。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地下电影所展现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们这个国家和国人都比较爱面子罢了。

    如果换位思考,北边的大金国如果也拍出这样的地下电影,相信不光是那些黄头发绿眼睛的老外,恐怕就连我们都会去追捧,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其实这种情况说到底都是贫穷闹的,十几年后当中国真正发展起来,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满世界都在传说中国有钱的时候,这种电影还有市场吗?而在某个时代风起云涌的第六代导演还能剩下几个?

    似乎又扯远了,言归正传。

    李阳恰恰是看到这种血淋淋的反应社会阴暗面,反应人性丑恶题材的电影一旦拍好,在国外一定会有市场。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象《小武》、《海鲜》那样爆个冷门,入围欧洲三大节啥的。

    按照李阳现在改编的本子,宋金明绝对是戏里的灵魂人物,能够请到王大伦这样的大咖,肯定是更有把握把这部电影拍好,同时王大伦如今在欧洲也算是熟面孔,对将来影片的推广肯定也能引来更多的关注度。

    但是三成多的收益分成,这不得不让李阳慎重考虑。毕竟如果用另一位鲍震江推荐的演员,只要付出几万块钱的片酬就够了,而且这位演员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这年头能够在欧洲混个脸熟的内地演员真的不多,女的大概只有巩丽和章紫怡,周逊似乎还差点;男的除了姜闻,扳扳手指头算一算,还就只有王大伦。

    至于两位曾经获得三大节影帝的演员,葛大爷自《活着》之后就在各大影展上消失了,而夏宇如今都快混成电视咖了。

    李阳现在矛盾之处就在于用不出名演员成本很低,且不影响自己将来的收益。用王大伦,固然影片的质量有保证,将来更容易推广,但成本高,将来还要狠狠挖掉一大块肉。

    利弊都有,就看他敢不敢下这个赌注!

第二百六十八章 铁达尼() 
“叮铃铃,叮铃铃……”

    李阳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是副导演鲍震江的电话。这些日子鲍震江都在忙着攒组,因为经费的有限,需要找的人不但水平要过得去,还得便宜,不得不说难度很高。

    好在鲍震江在圈内摸爬滚打十几年,当过演员也做过副导演,圈内的人脉还是相当不错的,才使得这个草台班子得以成形。

    “导演,那孩子不演了。”李阳接起电话,鲍震江第一句就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不演了,怎么回事?”李阳顿时急道。

    要知道李阳为了找元凤鸣这个角色,可是花了老大的功夫。当初刚开始面试的时候,虽然报名的人挺多,但是这戏小演员基本上都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演一个农村小孩,怎么演都不象,就好比一个人气质渗透到了骨子里是很难改变的。

    好不容易近鲍震江朋友的介绍找到一个河南戏校的孩子,长相淳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很符合元凤鸣的人设,没想到这都快开机了,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撂挑子。

    鲍震江在电话中为难道:“我朋友说那孩子学校要考试,老师说什么都不肯放。”

    考试?老师不肯放?

    李阳压根就不相信这种托词,那孩子又不是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读的不过就是戏校,戏校的老师会因为寒假期末考试,让班上孩子放弃演电影的机会?一个地方戏校难道比电影学院和中戏都牛b不成?

    说到底就两个原因,要么钱太少,要么就是要下井拍摄担心安全问题。

    “多加点钱不行吗?”

    多加点钱倒不是难事,顶多也就万把块钱的事,李阳最担心的就是家长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那就没辙了。

    “那孩子的家长不知道从哪儿打听的,说咱这电影是部许可证的黑戏,而且他们还觉得下井拍摄太危险了,所以就……”

    “靠!”

    儒雅如李阳这个时候还是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这边他还在为宋金明的角色苦恼,那边元凤鸣的角色又泡汤了。

    电话那头的鲍震江吓了一跳,忙道:“导演,要不我到北影门口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既然城里的孩子演不好农村孩子,索性咱们就找农村来的孩子。”

    “行吧。”李阳稍稍沉吟道,其实他对鲍震江的提议并不抱什么希望,北影门口能有什么人?都是那些碰运气的群众演员,跑跑龙套或许还行,演元凤鸣这样的角色,没有一点表演基础那怎么能行。

    “哦,老鲍,不好意思,刚才我不是冲你。”接着他不忘为自己刚才的失态跟鲍震江打声招呼。

    “我知道,我知道。导演,到时候我都录下来,晚上您看看?”

    “嗯,辛苦了,老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