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第85部分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第85部分

小说: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张远是负责拉钱,负责整部戏的拍摄的CEO,那如今王大伦就是CFO,主要就负责花钱。剧组中的每项开支,都需要他签字过目,花多少、怎么花,需要严格把控。除此以外,作为副导演,他还要协助张远,保证拍摄进度、处理演员关系。

    这不今天演员进组,他还得负责报销路费啥的。瞅着桌上那堆乱糟糟的发票、单据,王大伦不由皱眉道:“你说,你报销就报销呗,但你总得把这些发票都理清楚,粘在一起,填个报销单吧。你这么弄,让我怎么签?”

    “哼,你不是能嘛,什么事都要管嘛,反正你说的这些我不会弄,你帮我弄一下不就得了。行了,不跟你扯了,反正我把票据都给你了,明天找你要钱啊!”这个江德花直接就把他当助理使唤了,说完就拍拍屁股走了。

    要是换别人,王大伦早就把这些乱糟糟的单据扔他脸上了,但谁叫她是刘玲呢?没办法,被使唤就被使唤呗,他只能一张一张帮她整理、粘起来,什么出租车发票、长途汽车票,居然还有被套床单啥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得好几百。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好几百的,来剧组这几天,他已经深刻感受到,维持一个剧组的正常运作还真心不容易。每天花出去的钱跟流水似的,这还不包括演员的片酬,胶片费用这些大头。

    这部戏总投资两百万,而且资金是实打实的到帐上,但除去先期购买的胶片,添置了一些设备,这都还没开机呢,就几十万已经出去了。光是王大伦就这几天经手的款子差不多又已经小十万了。

    而且他对张远十分了解,张远虽然不象老贾那样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想到哪儿就拍哪儿,但这货喜欢死扣细节,一场戏要是不满意,他就能拍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别看导演在现场牛皮哄哄,动不动就“卡,再来一条”,可你要知道,这每拍一条可都是钱啊!

    所以这胶片以及后期制作的费用,王大伦估摸着最起码得上百万,除去拍摄前已经购买了二十万的胶片,剩下八十万无论如何得帮他留着。

    这样,帐上剩余的资金就除去一大半了,剩下还有六十多万,不但要支付演员片酬、工作人员的工钱,还得负责这六十多号人在以后两个月里面的吃喝拉撒睡。

    来剧组的第一天他就和会计把这账粗略的估算了一遍,发现这钱实在是捉襟见肘。没办法,只能节流。比如目前剧组住的这个小宾馆,四十间房,每间房八十一天,当初还是张远自己订的。光每天的房钱就是三千二,一个月小十万,两个月就是二十万,快要占到总费用的三分之一了。

    他对张远这种大手大脚的冤大头做派相当深恶痛绝。别看这种小宾馆挂牌什么一百五十八、一百二十八啥的,其实平时有个50%的入住率,老板就已经偷着乐了。四十间房间差不多占全部的房间的80%,八十一间,貌似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但绝对还有让利的空间。

    于是他亲自找老板谈判,要求降价,一句话,房价再降百分之二十,另外再包一顿早饭,要不然立马就搬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经过两轮谈判,宾馆老板不得不妥协,而且当天晚上还偷偷的跑到他的房间,塞了两千块的红包。足以能说明,哪怕就是六十一间,老板都有大把的钱可以赚。

    还有就是吃,原先在外面订盒饭,算下来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差不多得十五块一天,而且这饭菜的质量还不怎么的。

    为此他亲自走访了几家盒饭店,发现基本上都是价高质次,而且卫生问题也得不到保障。正巧宾馆有个小餐厅,平时就是做做早餐啥的,没什么生意。他和老板商议了一番,以每人每天十块钱伙食费的标准给剧组提供饭菜。

    由于厨师、设备都是现成的,六十多人的盒饭,每月折合下来近二万块钱的营业额,最起码能养活餐厅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折旧,老板何乐而不为。而且王大伦充分借鉴了荣欣达的做法,每天熬上一大锅骨头汤,当然不会搞什么三六九等,剧组人人有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能够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汤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其实一般剧组都会分成五个小组,比如导演组,有导演、副导演、动作导演和场记啥的;摄影组,有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美工组,又分美工师、美工设计、服装、道具、化妆等;录音组,有录音师和录音助理。

    剩下的就是王大伦所在的制片组,原本还应该分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人员、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当初张远为了节省开支,极大的缩减了剧组的人员配置,尤其是制片组,王大伦身兼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和外联制片于一身,手底下就是两个财务、三个剧务外加两个跑腿的后勤保障人员。

    原本剧组还没有茶水,即便每天喝矿泉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冬天,又加上剧组80%都是大老爷们,他从批发市场给每人买了个保温杯,每个杯子上贴上名字,又买了十几个热水瓶,打电话让老家寄来一百多斤茶叶过来,专门指定一个场工负责端茶送水。

    就这样,王大伦来到剧组不到一个星期,剧组的生活条件就上了个一层,得到了剧组工作人员的一致拥护,关键还省钱,让张远颇有些老怀宽慰。

    但这仅仅还是生活制片的活,作为副导演和制片主任,他还得干统筹的活。啥是统筹?还记得华罗庚的那篇课文《统筹方法》么?一边做开水一边做功课,怎么算下来才是最节省时间的。

    实际上,剧组的统筹就是每天给全剧组派活儿的人。每个工作人员“几点起,几点睡,几点干活,几点喂”基本都要听从统筹的安排。

    说实话,统筹的这个活儿真心不好干,因为你得考虑到制片组的进度,又得考虑到摄制组的疲劳程度,还得结合演员的脾气,才能制定详细的计划,拟定通告单。

    总之王大伦在剧组名义上是二号人物,但干的活最苦逼。尤其是刚到剧组的第一个星期,一切都要熟悉,一切都要考虑,很多需要改变,很多都要亲力亲为,搞的他都快要神经衰弱了。这还没完,张远居然还要求在戏里客串一个角色。

    哎哟喂,大哥,我好歹是你的兄弟,是个人,不是特么的什么人形机器啊!

第一百十章 摩的司机和女警察() 
“啥,让我客串?不行,不行,我哪有空呀!”

    王大伦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他指着桌上堆的老高的账册,各类的资料,道:“我说大哥,你看我都忙成啥样了?明天的通告还都没弄完呢,哪有时间客串呀?”

    张远搓着手嘿嘿笑道:“是,我是知道你忙,在剧组里你是最辛苦的一个。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昨天我还在电话里跟宁黛说,大伦这小子真不错,不但演戏没的话说,就是打理整个剧组都是井井有条,还能花小钱办大事,就一全才……”

    “得得得,你甭又给我来这一套,不就是一摩的司机嘛,几句话的台词,难道你就找不到一客串的?再说了,这满街都是摩的司机,你随便上街上拉一个也行啊,这样更有真实感。”

    作为制片主任兼副导演,王大伦当然知道现在剧组还缺什么角色,他不想客串这个摩的司机,一方面确实如他所说的,忙,实在没时间去凑这个热闹。另一方面他觉得戏里摩的司机这个角色写的太假了,客串这种角色一点心情都没有。

    “那哪行呀!你以为拍电影是过家家呢,不行。”

    张远和老贾是两个极端,老贾喜欢用没有表演经验的普通老百姓,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真实,他要的就是真实的电影。而张远虽然拍戏也强调真实,但他的概念,角色必须是通过演员来塑造的,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的。

    “之前见过几个演员都不合适,你说现在要是再回京城去找,这来回折腾,这费用,不但影响拍摄进程,还浪费钱不是。所以我就想剧组自我消化得了,看来看去还是你最合适。”张远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话说的特别诚恳。

    张远对王大伦同样非常了解,别看这小子咋咋呼呼的,其实心特软,还知恩图报,张远之所以这么信任他,就是看重他这一点。

    果然,王大伦不吭声,他知道张远在挑选演员方面特别矫情,有时你可能觉得他特别草率,如同当年张远把他从大街上捡回来演男一号一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感觉,感觉对了就行。但有时他又要求非常严格,哪怕就是一个小配角,他都很郑重其事。

    但他主要考虑的还是费用,回京城挑演员,这路费、房费,再加上片酬啥的,肯定又得上万。如今他手上的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一个不小心就要超支。让他挤出一点时间来客串也不是不行。

    “你让我客串也行,不过你得把台词给我改了。”他道。

    张远一听,顿时就笑了,道:“你是不是也觉得那摩的司机的台词忒假,感觉整个儿就是个活雷锋?”

    “可不是嘛!”王大伦一瞧张远这副模样,心里就很明白了,这种台词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他的电影里,不用问,肯定是跟有关部门妥协的结果,要不然这剧本怎么可能反反复复审了七个月,修改了无数遍。这都快面目全非了。

    你说一摩的司机,这大年三十晚上出来揽活,为的不就是想多挣两个钱嘛!大晚上的,都没有公交车了,而且还是大年三十,就他一辆摩的,典型的旺季、春运、卖方市场。加价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景区到了旺季门票就要涨,为什么一到春运火车票也要涨价,这都是一个道理。不狠狠宰你一刀就算很客气了,居然车费还收半价,敢情你是大年三十晚上出来学雷锋的吧?!

    而且戏里那个队长还穿着警服。摩的司机自称是下岗的,为了养家糊口才开的摩的,这年头像他们这种社会底层的摩的司机,各类苛捐杂税,交警罚款更是家常便饭,最恨的恐怕就是那些戴大盖帽的,怎么可能还给她们半价?套句业内的俗话,这就叫一点儿都不生活。

    “所以啊,我打算拍两个版本。”

    “这能行吗?你现在可是刚刚解禁。”王大伦不由有些担心道。他知道张远说的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送审的时候用修改的版本,国外版本一切照旧。

    “没事!”张远一脸了然道,“这种事情干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没人举报,一切都OK!”

    “那行,反正就一场戏。对了,那个演警察的演员什么时候到?照目前的拍摄进度,不到一个星期就得轮到她的戏了。”王大伦点点头,接着又问道。

    这部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部双女主的戏,刘玲演犯人陶兰,演警察的那个女演员据说是圈内如今颇有名气的经纪人花姐旗下的艺人,迟迟没来剧组报到,是因为正在拍一部电视剧。张远也只是看过照片,之所以这么草率就定了她,一方面是花姐的面子,但最主要的用还是他的那句话,就是感觉对了,所以就用了。

    但现在张远也有些挠头,当初已经跟花姐说好了档期,但由于这个女演员的电视剧拍摄进度不快,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你打个电话再催一催,最好能提前两天来剧组报到。”

    ……

    首都。机场。

    一辆大巴在国际及港澳出发的门口停下来,车门打开,一群带着红色太阳帽的人群鱼贯而下,领头的挥舞着手里的小旗子招呼大家走进候机大厅。

    队伍中有个年轻姑娘,梳着一条马尾,厚厚的嘴唇,脸上似乎还带着两团高原红,咋一看可能有点面熟,但这种典型北方长相的姑娘,满大街都是,可能是相对稍微漂亮点,倒是偶尔也能引来几个男人的注目礼。

    李兵兵有些小兴奋,她早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去开开眼界。以前家里穷,当初上大学时一万多块钱的学费差点夭折了她的演员梦想。

    好在她一向很努力,在校期间自编自演的小品获得全国一等奖。她利用一切休息时间拍广告,在剧组客串无名无词的小角色赚钱,除了要偿付母亲高额医药费,家里为她上学欠下的债务,还要资助妹妹学费和生活费。

    刚开始生活的压力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后来经过她的努力奋斗,生活总算有了起色,家里不再为债务和母亲的医药费发愁,妹妹也顺利大学毕业当了记者。

    如今的她尽管名声还不显,好在去年大学毕业后签了一个靠谱的经纪人,花姐给她联系了不少的工作,除了在史诗大剧《大明宫词》中客串了安乐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