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

第58部分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5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这些便是古代百姓的一种古老的意yin方式本质上和未来的网络小说的“爽点”以及美国佬孤胆救地球再救地球再再救地球不过瘾再救救宇宙的美国大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充分满足了台下众多听众的求知yu和虚荣心之后,故事也终于说到了末尾

    “咱天朝上国天家是多么的宽宏大度?哪里是这些番邦小民所能想象?皇帝陛下和朝中诸公不仅没有苛责这一支番邦小族,反而宽仁无比的将一大片丰饶山野水泽划给他们暂赚直到他们找到家乡的船只离开”

    “哈,咱们大明疆域万里,岂是这些番邦小国所能想象?怕是那一片无用的荒山便差不多和他们一国之地差不多了?”一名三十许岁的听众不屑的笑道

    这一处小小的茶楼便是整个人口多达百万的京师的缩影

    而这些被百万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实际上只有那些短驻在京师中的“番邦使者”们知道这一切根本就是一个编排好的故事

    除了希腊波斯雅典斯巴达这些名字和一些基本的风俗以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

    海难是假的!远方的国家是假的!就连所谓三分北宋遗民之类的所有托词都是假的!

    但就算任由这明廷诸公如何猜想,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三个相貌迥异,风俗迥异,甚至连语言也完全不同的种族会真的完全团结在1个人的手下,从而形成了一个他们认为是一盘散沙,实际上却是十分紧密的势力

    但实际上,如果只有这些一面之词还显然不够

    可以说,这个谎言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如今山东的乱局——白莲教本身已经控制了山东大部的事实让明廷愿意相信“恰好”有一支番邦部落临时落难,并且“仰慕”天朝上国,愿意以借住之由站在朝廷这一边

    对于明廷高层来说反正山东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有一支不算强大的番邦夷人帮忙岂不是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如果是以往,朝廷自然不可能允许有外族人大规模的住在帝国境内,甚至还不受官府管辖,du li治理

    但此时如果将这帮番邦使者推出去,岂不是往白莲教那边推?

    到时候别说增加一支对抗白莲教的力量了,就是自己这边要对付这些据说兵力数千的夷人不也得耗费上许多钱粮?

    聪明的选择当然是允许这帮夷人暂赚如果将来他们被白莲教杀光自然最好——两败俱伤什么都不用付出

    如果没死,这帮人口一共也不到万人的夷人不也只是“暂住”而已么?迟早是要离开

    退一万步说,就算敢这帮人走遥遥无期了,但就不到万人还分成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民族来源的夷人来说,没了白莲教这个祸根,朝廷还不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明廷高层将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怎么都不吃亏”的算盘让他们错误的将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势力放入了大明

    也正是因为如今明廷高层给予了这支被暂称为‘三夷’的部落的合法身份,唐业等人在山东的战略环境这才瞬间宽广起来

    半月不到,明廷如今还未像崇祯朝那般被裁撤的驿站系统再次发挥作用,将一封封邸报送达天下各地

    其中,兵患最为严重的山东虽然驿路受阻,但凭借着多年的发展和对大部分城市的掌控,一些邸报信件还是陆续送达各县

    而也就此时,山东各地上至巡抚,下至县令师爷也都知道了朝廷允许了一支番邦难民在山东居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事出匆忙,更是因为如今山东糜烂,所以朝廷并没有限定唐业这支势力的居住范围,在邸报中也只是模糊的叙述为“在山东荒山之中自行结庐垦种为生,如无违法乱纪之事,各地官员均不得sāo扰”

    这件事情在这个白莲风起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多么有分量的消息而在后世许多历史学家眼中,这却成了后世大明局势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多人认为,正是此时的明廷草率的在完全不了解这个衡部落的规模习俗甚至是统治者是谁的情况下便草率的给予了这个由三个种族组成的部落在山东合法生活的身份

    这才导致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明军这一方的压力,从而外部形势好转,进而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最终尾大不掉的结局

    同年,天气转暖

    第一场雨刚过,白莲教一路香的白莲士兵们便踩着初遍地的烂泥向山中的夷人部落发动了进攻

    进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来,这衡夷人部落投靠明廷,朝廷发布邸报中已经述说此事,对于探子甚至jiān细无数的白莲教来说自然不是什么秘密

    对于这样一个勉强归为“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白莲教主徐鸿儒随手批复,让白莲教就近的几个香谁有时间谁去灭了这个夷人部落——显然,这位徐教主根本没有将这所谓的衡夷人看在眼里

    毕竟,唐业等人的编排中,对外宣称也不过数千人

    这样小的一个势力在如今手底下教徒数百万的徐鸿儒来说还不到一个零头,自然不放在心上

    第二个原因则是之前吃了败仗,甚至将家底都陪进入大半的董老汉

    自从势力遭到重大损失不得不退兵之后,与蔡姓老者和其他高层心生间隙的董老汉自然无法再继续在蔡姓老者这支白莲队伍中呆下去于是便带着亲信和仅剩的数百人马脱离了队伍,重新靠着劫掠一些小村小庄发展起来

    而在冬季行军打仗都是苦差事,而且如今除了县城外,大部分野外的村庄乡镇也都被各支白莲所把控,几乎没有什么适合劫掠的对象他们也只能靠劫掠吞并那些偏远的村庄扩张,所以一直到开化冻也不过是将将恢复了队伍而已

    所以,为了报仇的董老汉便四处联络,许下种种好处,最终这才勉强说动了一个离这片地区不算太远的香主起兵前来

第115章:春雨之战()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时候看似万物复苏的季也并不比凛冽的寒冬柔和多少,而且更加让人难受

    例如今天

    双方战于荒野,天公却不作美,一片乌云压顶,冷风森森的天气

    山中想来较冷,哪怕这里也仅仅是重重山岭最外围的山脚下,但当刚刚暖和了没多少的时候下起了中雨之后更是让所有站在野地中列阵营地的士兵们感觉到了彻骨的寒冷冰冷的雨水不似枯干的冬季,只能靠着寒冷一点点沁透人们的棉袄雨水很快便打透了铠甲外面的罩衫和白袍,将双方士兵浑身淋的湿透冰冷

    旷野决战,没有半点庇护,双方又都兵力近万,匆忙之下自然不可能找来如此之多的遮蔽物

    即便是此番亲自前来督军观摩的唐业也只能和一众高层一起站在山坡高处,在大雨中等待一切就绪

    人被冰冷的雨水淋的像是落汤鸡,弓箭腹弩却都用蓑衣帆布甚至是放在大树下避开雨水

    穿越到古代已经近一年多了,唐业自然知道在这个时代怕水的绝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老式火枪,甚至还包括很多人认为不怕水的弓箭

    弓箭怕水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里制造弓箭的材料可不是后世那些钵纤维片钢铁或者其他复合材料

    弓身使用木材制造,本身虽然并不怕少量的雨水甚至也不怕短时间的浸

    但毕竟这也是用木材制造

    特别是一些层压木弓——因为使用了多层薄的木材,加以使用天然鱼鳔胶或者其他胶水粘合压制,所以一旦有水分浸透了弓身表面的油漆很可能便会对弓箭本身内部的构造产生影响

    而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还好

    毕竟弓箭本身使用的都是弹xing密度都上好的木材,又有上漆浸蜡yin干等工序,其实只要在战后好好兵到也不会让弓箭变成烧火棍

    否则别的不说——那些多雨地区的原始人难道还不用弓箭了?至少远在南美洲此时还没有被灭绝的南美土著就无法每时每刻的躲开热带雨林中随时可能降临的雨水?

    真正的问题在于弓弦!

    如果说水分破坏弓身需要超长的时间战后丝毫不做兵的低劣后勤和许多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一小部分弓箭xing能受损,极少一部分弓才会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的话那么弓弦的软肋便是许多北方善用弓马战术的民族多年来一直难以南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去早期在中国人发明马镫马蹄铁之前因为战马关系无法发挥全力的时代之外,在早期蒙古金人甚至如今的女真人中都有受到南方yin雨cháo湿天气影响了弓箭xing能的关系在其中

    在这个时代,弓弦多以自然材料制造

    植物纤维搓成的绳子动物脚筋鞣质出的弓弦在少雨干燥的地区xing能良好,可一旦到了南方那种yin雨绵绵,气候cháo湿的地区便会被水分影响弓弦本身的xing能,导致弓箭无法发挥威力,最严重时甚至可能弦断弓翻!

    古语有言:翻弓打死牛

    若是在这其中一个不小心,被那些动辄上百斤甚至更高的弓箭打到不要说损失一套弓箭,就是人也可能受伤

    说起来,每当北方民族想要南下之前,也必须有大量的汉jiān为其铺路才能让一切顺利

    就拿当今来说

    且不说那营前剃发的吴三桂还有那无数明朝官员书生乡绅氏族的汉jiān行为,就是这女真人南下所需要更换的弓弦材料便是原来只有南方汉人所会的生丝弓弦若是无人做那汉jiān包衣将这方面的技术透漏给了女真人,又有无数商人将大批生丝和相关材料贩卖过去

    这女真人入关之后,在南方地界至少要多死个几千人,也能少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少死在女真人的弓箭下

    唐业在这方面很是无奈

    因为长期练习shè箭搏斗和骑马的关系,在系统士兵的教导下,唐业对于这些东西也早已经有了许多了解

    几次在雨中练箭发现弓弦不给力的他早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

    不过,很快便发现,在此时的村庄当中,竟还没有生产生丝的能力特别是希腊和波斯这两个文明更是没有这方面的积累

    所幸,村庄发展如今,倒也有建设了一座养蜂超就设在梨园桃园旁边,不但为村庄提供罕见的甜食,更是提供了大量蜂蜡为弓弦做简单的兵

    对面在雨中淋湿,身上的白袍已经不那么白的白莲教徒们在闷闷的鼓声和号令中踏着地面上的泥泞和积水向前逼来

    唐业看到后抬了抬手,说道:“弓箭手可以动了”

    自有传令士兵通过早已经熟练的旗号鼓声将命令传递下去

    远处,山下的许多军官看到旗号之后迅速下达命令,无数希腊弓箭手和一部分客串腹弩手的雅典卫兵开始上弦搭箭

    嗖嗖嗖嗖

    一连串箭羽被涂成大红sè的箭矢在雨幕中向前抛shè出去,划过道道漂亮的弧线后钉在了远处泥泞的地面上

    有一两根shè在了泥泞中,贴着地面滑了出去,但大部分还是斜斜的钉在了地面上

    白莲一方

    占了人群大部分的新兵完全茫然,并不明白对方这是在做什么

    一些老兵和这一香的高层却是心中微微一沉——没想到这帮夷人竟然懂得shè住阵脚!如此一来,对方的弓箭手便能很好的判定距离,从而避免了许多箭矢落空

    这样的事情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但有过于明君多次战斗经验的白莲教高层们自然明白,这样一来,敌人第一波shè击的命中率便会大增

    看似不起眼,实际上的影响却是几百条甚至更多的人命!

    其实从他们看到这支被那董老汉描述为“土鸡瓦狗”就是靠着地形抵抗的夷人那齐全的武器铠甲的时候他们便知道这次是踢到了铁板上

    不过,他们多少还抱着对方只不过是有些武器铠甲,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一冲便散了的侥幸想法

    而如今,显然已经无法退出了

    此时对于白莲教众人来说已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要么迅速杀溃对方,还能取得大量武器铠甲,到时候再抓一些村民便能补充兵力但要是败了要武器没武器,要人没人想要在如今局面已经稳定下来的山东发展起来可就难了!

第116章:箭矢打击,波斯长矛步兵() 
。    当白莲教众进入刚刚抛shè的红羽箭矢所划定的shè程之内,负责弓箭队统领的希腊军官大吼着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早已经将箭搭在弦上调好角度,但并未开弓的希腊弓手们此时得令,迅速以三指钩住弓弦,向后一拉z

    吱吱嘎嘎一片密集的木材变形的声音顿时压过了雨水落地之声

    不得不说的是,所谓弓箭手放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