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

第79部分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79部分

小说: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第安人的土豆地瓜,甘蔗烟叶

    小岛上傻乎乎的渡渡鸟!

    肚皮上长着口袋的袋狼!

    布莱克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带到这里换钱!

    奴隶?

    这更容易!

    也许去非洲那边抢掠黑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如果不限种族呢?哈哈!——布莱克几乎立刻便想到了伦敦巴黎那些贫民窟里脏兮兮的孤儿和无数洗衣女工!

    只要把这些人骗上了船,拉到这里还不是白赚?

    至于火枪大炮

    尽管欧洲人绝不会轻易将火枪和大炮卖给黑人或者印第安人但对于这个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和纸,并且自己便能制造相当不错的火器的东方帝国?禁止哪里有一点点的意义?

    来路更不是问题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航海家还是商人,或者那些股份制的殖民开发公司哪个不需要火器去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去掠夺土著人的财富?

    加上欧洲国家十分之多,就算是一段时期某个国家暂时禁止了枪支流通,其他国家也一样愿意卖出自家的武器!

    贩运武器更不是什么难事!

    在布莱克眼中,自己就如同发现了美洲的哥伦布一样英雄了得在这被人看做已经是完全封闭的东方又找到了一处巨大的宝藏!

    但介绍更多的欧洲商人?

    布莱克才不会这么傻呢!

    这种找人来分吃肥肉的事情布莱克才不会去做!即便是要做,也要等他发展成一个大船队,甚至是公司才行啊

    只是估计到那个时候,都已经是几年后,其他商人也都发现这里的时候了!

第158章:民以食为天() 
。半个月后,回到了马尼拉港的布莱克一下子便成了风云人物——作为在某些傻瓜与大明帝国冲突导致对方禁海之后第一个从北面拉回货物的商人那一船jing美的瓷器技术高超的铜器和占满了半个船舱的丝绸都让无数挤压了一堆欧洲货的商人眼红无比

    但怎奈这个经验丰富的混蛋滴水不漏,死活不肯松口事情的真相于是,事情几乎拖到布莱克再次补充完货物的头一天,才有人在一名水手口中买来了东方渤哄附近出现了一个新兴势力的消息

    而当这位西班牙商人兴奋的拉上了满满一船货物准备离港去寻找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和布莱克都不知道的是这个消息早已经被几十个不同的水手分别贩卖给了上百个马尼拉港内的各国商人!

    于是

    当布莱克满怀欣喜的再次踏上旅途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整个马尼拉港内无数货船全部向着东方赶去!

    愤怒的布莱克这才注意到水手们的新靴子衬衫以及身上那一股ji女的香粉味

    ‘我xx!我以后一定将这帮吃里扒外的蠢猪丢下海喂鲨鱼!’愤怒的布莱克在心底狂吼着

    且不说布莱克的小算盘没有打成

    但在这一番折腾之后,望海城的名声却是随着这第一批蜂拥而至的欧洲商人而开始在南亚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传开

    港口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朝鲜商人和ri本走私商人

    尽管刚刚度过战国时代,好不容易战败诸多强敌而坐上天下的德川幕府对于后贸易对其他大名的补充十分jing惕

    但ri本毕竟是一个岛屿系统,此时尽管天下归服,但毕竟ri本如今还存在着无数大小势力

    那些宛如du li存在一般的家族大名表面顺从,私下自然不会放弃衡贸易这样一块肥肉!所以,很多有条件的沿海地区的商人几乎是立刻便前来打通望海城的路子,试图为那些大名铺好一个新的商路

    无数商船的陆续交易也迅速推动了望海城的发展

    以许多大规模发展农业的村庄作为后盾,望海城最具竞争力的货物显然便是粮食——特别是小麦水稻两种各自针对东西方市场的作物更是因为大批产出而早就堆爆了无数粮仓

    此时有了倾销渠道自然是以让无数欧洲ri本和朝鲜的商人疯狂的底价开始贩卖

    相比较起那些一年才能种植三次的热带,甚至是只能种植一茬或者两茬的温带寒带地区来说

    系统的特殊田地最少数天,最多不过几十天的生产周期简直是开了外挂+“金坷垃”一般的神速!

    虽然作物品种并非是后世那种变态的动辄亩产数千斤,甚至一些特殊转基因品种已经突破万斤的高产作物

    但每次一亩地能打上百十斤或者更多的小麦稻谷仍然在足够一户人吃饭的同时为市场和粮仓填补进大量的库存粮食

    而此时已经走出了山区,占领了较大面积平原地区的情况也更加适合大面积发展农业

    在整个势力旗下,如今大部分村庄都是以游戏中产量最高的中国丘陵式水稻田和希腊麦田为主

    配合着一部分果园蔬菜地和其他杂粮,足以为整个势力提供充足的粮食蔬菜乃至于水果肉类的供给

    因为大量开辟田地和其他农牧业的关系,整个势力如今粮食每一季收货都会瞬间挤爆粮仓

    这让唐业不得不经常奔走于势力范围内,给那些村庄新建粮仓

    而如今,有了倾销渠道

    唐业乃至下面的任何一个普通农夫都十分欢迎

    大批的税粮民间富余粮食被牛车马车驴车甚至是人力运动到望海城,交易给那些外来的商人

    为了储存这些粮食和其他货物,如今管理望海城的市zhèng fu人员不得不专门请唐业在望海城以及城外码头新建了两批数目巨大的粮仓货栈

    而对于那些外来商人来说,尽管他们每一次都用船拉走满仓的粮食,但粮仓内高高堆积的粮食却是似乎永远也没有消减

    每一次再来,那一排排整齐的新建粮仓都在说明着望海城的富庶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拥有了粮食这种优势极大的主力产品,整个望海城的贸易活动才会如此蓬勃发展

    尽管大航罕代已经开始了许多年,但在工业革命,乃至几百年后高效的化学化肥被发现普及之前,人类的粮食产量实际上都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数字当中

    后世有点生活品质的人便“谈虎sè变”的转基因食品如果出现在这个时代,不要说对身体的损害不明显不确定

    就算是告诉那些饥民百姓们吃了以后少活十年也有大把不,应该是所有人都会去种植!

    尽管经历了许多年代的发展积累,人类——特别是那些底蕴较厚的国家已经掌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

    但没有化肥更高产的作物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这些未来的重要基船人类对于农业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

    一场大饥荒会夺走多少人的xing命?

    一场上下伸手捞取油水的皇粮国税会逼的多少人家破人亡?

    导致中国乃至许多大帝国每过数百年便会改朝换代一次的所谓“人口天花板”,其实最主要的成分并非暴政,而是粮食的不足!

    别看一个国家疆域万里

    其实能够达到耕种条件,并且能够产出足够一个人劳作所吃粮食的土地十分有限!

    没有后世那些先进发达的农业作为基船一些大国每过一些年月便会因为人口的逐渐增长而进入所谓的顶峰时期

    土地产出的粮食不够吃,平时还不明显

    但当同时代的朝廷昏庸**连年大旱会大量死亡青壮年的大战接连发生饥荒就会接踵而至

    普通下层人民不甘心饿死被杀,自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揭竿而起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什么黄巢张角朱元璋都不重要重要的便是能吃饱饭,能活下去

    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其实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便是一场巨大的杀戮

    有的王朝挺不过去,就如同大汉——哪怕根基雄厚,也终究是要在战乱后被人替代

    有的王朝——诸如后世的满清,得天下因为玉米土豆和地瓜的传入和广泛种植给了明末饥民一个活路,所以坐稳了

    后来太平天国,又混战杀戮了无数饥民,没了动荡的因素自然也平息了

    这即是运气好,但归咎其原因却还是因为粮食够吃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连天都塌了,老百姓管你是什么狗屁真龙天子?君权天授?!

第159章:殖民大明() 
。粮食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以此作为主要产品的望海城不可能在贸易上面临大的风险固然黄金宝石更加值钱,少量便能与几百上千吨的粮食价值相等

    但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是永恒z

    在工业时代需要黄金作为一些特殊工业原料值钱,黄金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货币金属,没有人使用就是一堆石头

    就如同美洲的印第安人一般——第一波欧洲殖民者们惊讶的发现许多印第安人甚至用整块的狗头金压帐篷脚

    宝石更是虚荣,尽管那些极品的宝石被频繁的镶嵌在王冠权杖名贵的首饰上但实际上这些东西什么也不代表

    没有交易对于一个饥民来说,甚至比不上一个馒头

    当然了

    托经济市场的福和人类的贪yu,这些东西在人类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候都具有着相当的购买力

    即便是如今大明这种情况,也许一地干旱饥荒,但毕竟拿着黄金和珠宝还是能从其他地方购买到粮食的

    因而,这些其实与石头也区别不大的“财富”才得以长久的保持着它们自身的价值,在市场中流通下去

    时处小冰河纪

    这个在前后一段时间内全球低温较低,干旱频发的时代里,粮食除了少数热带地区之外,几乎大部分文明国度的粮食产量都有所下降

    区别只是一些国家人口较少,富余的耕地或者濒临大海的丰富渔场也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食物供应,从而没有引发打乱

    而有一些国家——诸如大明

    在这种气候不佳的时代又恰恰自身吏治**,内外纷争不断,正应了那句话:“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大明这架巨大的战车轰隆隆的冲上高山,又以残破**之身吱嘎嘎的向着深渊滑落越来越快,而车上少有清醒之人,即便是出现了张居正戚继光等中兴之臣,但仍然难掩整体国立向下滑落的趋势

    天启四年

    因为双方贸易停止而损失惨重,红了眼的欧洲人纠集兵力悍然进攻厦门

    无数来自西班牙荷兰英国的帆船出现在合,以在火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彻底压制住明军,成功登陆破城

    只有葡萄牙人因为与西班牙的灭国仇恨而未参加

    多年未有正规大战的明军不但反应迟缓,而且当好不容易组织起反击之后,面临欧洲人猛烈的炮火却是临阵愧

    虽然欧洲人因为身处大明而十分小心,没有过度追击,但双方的这一番接触却是让这些打着商人士兵水手名义的殖民者兼海盗们看穿了大明外强内虚的本质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名经理在此时向国内寄出的一封信中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亲爱的弟弟:

    我来到神秘的东方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在这五年里,我无时不刻不在想念着父亲母亲和你们你一定还记得我在以往的几十封信件中对你们无数次抱怨南亚闷热的天气蜘蛛大的毒蚊子还有本地土著恶心的习俗以及明国官员的贪婪

    也因此,我不想也不愿意让你们来到这里,来到这个难以感受到上帝光辉的地方

    然而

    事情在最近出现了转机

    在一次冒险的战争中,我们打败了一部分明军,还占领了一座明国人的城市——你没有看错,是大明,那个传说中东方的黄金古国!那个马可波罗到过的地方

    尽管据一些与明国人打过更多交道的商人描述,我们所击败的明军不过是这个庞大帝**队的百分不,也许是千分之一

    占领的地方虽然已经比欧洲一些小公国还要大上许多了,但却还不到这个帝国的千万分之一

    但你知道吗?

    当我们荷兰人的旗帜插在了城头的时候,我坚信——这场战争,必然迎来胜利

    相信我,明国虽大,但其实空虚木讷

    明国人虽多,但他们内部也并不太平,从一部分投靠我们的明jiān(这是西班牙人对那些背叛自己人给我们做向导的明国人的称呼)那里,我们知道了此时的明国,在繁盛的外表下,其实在北方的作战已经连连失利!

    最近两年,一群疯狂的异教徒更是占领了北方大片地区,甚至差点便将这个帝国的首都包围起来

    在更寒冷,很难描述的东北方,一伙鞑靼人——我不确定这是个什么民族,但他们似乎比哥萨克人更加强大,以至于明国不得不将数十万大军堆砌在北方抵御他们

    这种种迹象都在显示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似乎已经千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