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

第87部分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8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尖入体。

    浑身的力气迅速如同被抽空了一般。

    他再也没有了维持自己紧握手中战刀的力气,手一松开,便倒了下去。

    而对自己人出手的无赖显然也吓了一跳他哆哆嗦嗦的丢掉了手中染血的劣质短刀,看着周围忙于逃命和阻拦的一片混乱。

    这名无赖十分清楚如果此时不跑就算是接下来自己这边赢了那帮鞑子,自己也绝对没好果子吃被砍头示众都是好的。

    于是,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他的眼神便从开始单纯的混乱凶狠转变为了一种让人见之浑身发寒的森冷之色!

    他一把抓起这名年轻武官的宝刀,一猫腰,向着离自己最近的山林冲去

    面对被女真人打的措手不及,节节败退的颓势,铁了心要扳回一局的朝鲜人处心积虑的围攻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的随着一次冲锋便垮掉。

    作为曾经隔着鸭绿江,甚至有些地方都没有江水阻隔的“邻居”。

    朝鲜人曾经长期与当年还是生活在山林当中,分裂散碎成无数部落的女真人有过许多来往。

    或者是交易一些珍贵的皮毛、山参,好做给华夏王朝朝贡之物。

    或者是双方在江边来回冲突,引发的一些小规模的部族之间的打斗。

    也曾有几个时段是强大时期的朝鲜人尝试着对女真部落的抢掠所引发的战斗。

    因此,金敏十分清楚女真人骑兵的厉害。

    出于这份了解,他自然不可能让一小部分步兵就这样作为阻拦对抗女真人的所有底牌。

    当这支女真骑兵刚刚冲破朝鲜步兵的阵型,从其背后凿穿的瞬间,早已经准备就绪的朝鲜骑兵便冲了上去,与稍稍力竭的女真人冲杀在了一起!

第174章:骑兵差距() 
先是用廉价的步兵去用弩箭、长矛腰刀甚至他们自己去消耗对方骑兵的数量、体力和应变时间。等待对方骑兵凿穿己方作为“诱饵”的方阵后则让早已经养精蓄锐的骑兵一举冲出这样简单而实用的计策的确是十分好用的战术。

    然而,朝鲜一方从大将军金敏到下面的各级军官都发生了一个习惯性的常识错误——将自身的能力照搬着放在了敌人身上。

    他们错估不,应该是严重错估了女真骑兵的实力。

    尽管朝鲜骑兵也都是国内长期养马的马户、甚至是一些小贵族、富家子才能加入的精锐。

    在以往国内剿灭山贼、平定叛乱之类的战斗中往往也扮演着强大、无敌的角色。

    然而,当他们遇到这些真正是从小便随着部落迁徙、或是出外长途打猎中常年骑马的女真人之后双方在骑术、马匹品种饲养上的巨大落差顿时便展现了出来。

    在这个时代里,随着之前中原的连年战乱和随后蒙古人大规模入侵所导致的蒙古马种的泛滥,真正血统优良的许多马种已经随着断代的培养而逐渐失落绝迹了。

    因此,作为一国中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实朝鲜骑兵的战马本身也不会差对方太多。

    特别是在自己养精蓄锐,这些女真骑兵的战马却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的情况下。

    然而

    骑术上的巨大差距却不是随便可以弥补的。

    真正见过马匹,最好是骑过马的人其实都明白骑马这件事根本不像看上去那般简单。

    以为脚丫子蹬在马镫里,屁股往马鞍上一坐就是骑兵了?

    如果骑兵真的这么容易练成骑术,那么无论是后世的马术比赛,还是各个时代的骑兵强国也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毕竟,如果光是马匹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一些财力强大雄厚的帝国是很容易追赶上来的。

    骑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甚至是一个需要花费长期时间,精力,和一些天赋才能做到事情而若是放在后世,还需要一个现代人放弃大量奋斗、娱乐的时间,花费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菲的金钱长期泡在马场才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而,双方骑兵的这一次交锋,朝鲜一方并没有看到自己期待中的场面。

    在这次正面的、硬碰硬的、直截了当的对冲当中,女真骑兵们从小在生活中、军营中、围猎中培养出来的精良骑术顿时展露出了它应有的威力!

    所有这些一千两百多名骑兵在发现敌人之后迅速便做出了正确的反应——通过腿部的调整、打马的角度方向、呼喝声、甚至是一些每个人都略有不同,也适应着每匹马的小技巧让自己的战马迅速靠向队伍更中心处的那位同伴!

    也就是说这支刚刚因为冲过一支步兵阵列而有些略微松散一点的骑兵迅速便完成了集体相中心靠拢,将整个一千两百多人的队伍拉紧,形成了一道尖锐狭长的“箭矢”的过程。

    点比面强。

    结实完整的面比一盘散沙强。

    就好像松散的雨滴哪怕是具备从高空落下的巨大动能也无法穿透雨伞,仅仅凝聚的冰雹却能敲打的雨伞砰砰作响,而尖锐的冰棱却能刺穿人体的道理一样。

    在排队枪毙的强火力阵型和机枪这个“人类屠宰机”发明之前,密集的冲锋无论对于骑兵还是步兵都是极为重要的法则。

    在后世,许多国内拍摄战争片的导演都在为了自己拍摄出的“十几匹马”、“稀稀落落”的乱七八糟冲锋镜头而沾沾自喜的时候长期保存着骑马传统,有各项大赛和个人经济条件培养出来的民间骑手的欧美人却能拍摄真正的几百人冲锋,而且是每一匹马的速度、阵型都得到完美协调的冲锋不知道打肿了多少人的脸。

    在后世,这一点点因为底蕴不够的遐思注定随着中国发展中经济、文化、民生的全面腾飞而被逐渐追上,甚至是超越。

    但在现今。

    这样的差距却代表着生与死的差距!

    破碎了

    在面对面,硬碰硬的正面对冲中,队形较为松散的朝鲜骑兵在两者高速相撞的瞬间便注定了输掉的结局

    来不及做出任何调整。

    一名朝鲜骑兵突然发现自己面前的敌人有些“多”了!他面前至少有三匹马!而离他最近的一名同伴却在一米多之外!

    于是,这名朝鲜骑兵奋力挥刀,却被那名狡猾的女真骑兵熟练的用偏转的长刀荡开。

    借着马匹冲锋的力道,这名朝鲜骑兵甚至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用力就借助一个巧妙的角度完成了格挡。

    这样的动作正是他在军队操练中,军中资格最老的骑术高手曾经无数次强调过的。

    面对那些立在操场上的草人他也曾经做到过

    然而

    面对更加迅猛,技巧更强,更会利用马匹力道更有着他完全无法比拟的丰富经验的女真人。

    他却只能这样像是一个陪练的草人一般。

    下一秒,不到。

    人头飞起。

    他甚至没来得及调整视线去观察到底是这名骑兵身后的哪一个人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这样的场面,在整个过程中瞬间便被无数次重演。

    而更多的朝鲜骑兵却发现自己身前根本没有敌人!

    因为女真骑兵的阵型过于紧密的关系,大多数松散的朝鲜骑兵甚至根本触及不到对方。

    就好像一块石头从瀑布中穿过,能与石头接触的也不过是离石头表面最近的一层水珠罢了。

    而这还不是终结。

    在短暂而激烈的对撞当中,无论怎样的高手也不可能在高速对冲的战马和刀锋的洪流中完好无损。

    双方各有损失。

    但短暂的擦肩过后,朝鲜骑兵一方明显多空出了几倍的马背。

    而当这些在这残酷厮杀中或者惊恐战栗、或者热血沸腾、或者浑身僵硬的朝鲜骑兵在杂乱的呼喝声中拼命想要调转马头,去完成将领追击或者防备?敌人的意图之前

    时间回溯到两者刚刚擦肩而过后不到两秒

    这支身穿赤红色清军棉甲,八瓣铁盔高顶着无数避雷针的女真骑兵甲喇最首端的一骑便已经做出了单手向右平伸的手势。

    在十分短暂的反应时间后,这支女真骑兵瞬间便完成了向右机动的意图。

    在平坦而且没有障碍的右侧野地中,整个骑兵部队划过一道巨大的圆弧再次冲向了刚刚擦肩而过,正在拼命减慢马速或者勒紧缰绳想要集合的朝鲜骑兵。

    这一刻。

    这支朝鲜骑兵的统领,一位年轻却武艺精湛朝鲜贵族分明是看到了对方阵型锋矢之端,那位身穿赤色棉甲的女真将领扁平的脸上,露出的一抹充满讥讽的残忍笑意!

第175章:女真的天然优势() 
中国的人口很多——这一点无论是从后世去挤北京地铁还是在没有突破‘人口天花板’之前的大部分朝代时,中国内陆的人口数量都多到让周边国家望尘莫及的地步。

    自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原之后,这华夏王朝历来便是地大物博、黎民亿万的代表其他同时代的国家,除了少数几个人口大国之外极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但,即便是在这种人口、经济、科技、文化全部都占优的情况下,除了最强盛时期的秦、汉、唐之外,华夏王朝在大部分时期对于北方或者其他方向善于游牧异族总是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种被动更是在宋代靖康之耻和元蒙崖山之后达到了巅峰,并且即便是隔了一个三百年的煌煌大明,也最终敌不过北方一个人口不过百万尔尔的女真小族,生生是在进入了火器时代的情况下被灭了过,篡了天下!

    这自然不是毫无原因的。

    但

    且不论这许多方面可以用腐败、气候、饥荒、内乱、国力消耗、没有信仰之类的原因解释之外。

    一个很现实,也很主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北方民族,特别是那些善于骑马打仗的民族在于骑兵上的优势!

    这是毋庸置疑的。

    朝中从高官到小吏层层贪腐无能减弱自身。

    气候饥荒导致内乱不断进而消耗了国力。

    儒家统治阶层满口仁义,实际上在许多王朝末年都是人心涣散,小人当朝,世间既无大儒也无君子,儒家换谁做天子都要他们做官的习性又导致了统治的士大夫阶层和受其影响的民间对于外来入侵者的麻木,甚至是谄媚。

    但除了这些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实打实的两国战争中北方民族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

    这种即便是在人少,或者经常在边关冲突中落败,但仍然能靠着战马逃回去,待到日后卷土重来的能力便是中央王朝所不具备的优势。

    国家兴衰,王朝更迭。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影响其运转的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gdp或者军队的数量,白纸文件上的各种溢美文字!

    从微观上来看,这也与无数人的命运、作为甚至是信念、意外所息息相关!

    知道一些拿破仑故事的人都明白滑铁卢中可能导致胜败变化的种种“意外”。

    华夏王朝的更迭也与之相关。

    如果我们将视线微缩到任何一个华夏王朝的局部那么人们便不难看到这样的数据:xxx年边关冲突100次、我军(在吏治清明、良将指挥、国富民强)的情况下,连战连捷!100战全胜!只牺牲少量士兵,是敌人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

    然而

    这种种捷报并没有体现出一整个帝国在漫长时间中的所有变化也就是如同股票市场的电子显示板一样的波浪数据!

    第二年呢?

    第三年的?

    后面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呢?

    我军一直会胜利,永远不败?

    无论是历史还是智商都会告诉人们,没有永远的不败。

    独孤求败的故事也只是因为他没有碰上东邪西毒、金轮法王、扫地僧、中神通这些变态!

    再不和用剑的高手会会?

    西门吹雪、叶孤城、步惊云、无名、剑圣?

    总之,只要是人,特别是无数人组成的变数极大的战争就迟早会有失败。特别是在一个王朝有腐败、昏聩、天灾人祸各种作死的背景之下,失败似乎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跳回到前面。

    敌人,北方的游牧民族失败了一百次,每次死伤许多,然而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却是依靠战马、骑术和对于地形的熟悉逃掉了。

    作为强势一方的中央王朝则会因为路途遥远、穷寇莫追、甚至是文官朝廷们所接收的各种各样的协议、投降、纳贡、和谈之类的出于诡计或者真心的理由而阻止了显然不被世俗道德所接受的斩草除根的做法。

    而如果统治华夏的中央王朝,所谓的****上国败了呢?

    大汉王朝,内外交困,残喘苟且许多年最终败亡

    大唐帝国,强盛无比,无论是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