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小李飞刀之棋局 >

第110部分

小李飞刀之棋局-第110部分

小说: 小李飞刀之棋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媳妇的脸,是真的。

    这张脸,真地是小媳妇的本来容貌。

    “你还不把手拿开?”小媳妇红着脸说道。她明明侧一侧头就可以避开叶开的手,她却偏偏要站在那里,等着叶开将手从她的脸上拿开。

    “你赢了。”叶开叹了一口气,将手放了下来。

    “你这个人,不愿意相信别人的话,不好。”小媳妇笑道。

    “你若是泡了这么多天的澡,也不会相信别人的话了。”叶开苦笑道。

    “你真地没事了?”说到泡澡,小媳妇的神色似乎有些紧张。

    “你看呢?”叶开笑道。

    “你最好确认,你身上的女儿醉已经完全解了。”小媳妇说道。她的神色,很严肃。

    “我的女儿醉若是完全解了,你们岂不是留不住我了?”叶开笑道。

    “谁要留住你了?你以为你是谁?”小媳妇嗔道。她的脸,又红了。

    “那我走了。”叶开笑道。

    “你的女儿醉若是还没完全解,最好不要出去。”小媳妇说道。

    “怕人杀我?”叶开笑道。

    “你若是一出去就被人杀了,我不是白白辛苦服侍你泡了这么多天的澡?”小媳妇道。

    “外面有很多人想杀我?”叶开笑道。

    “你说呢?”小媳妇笑道。

    “想杀我的人,不一定多。想抢我的人,一定不少。”叶开叹气道。

    “你的女儿醉若是完全解了,你就能去抢别人了。”小媳妇笑道。

    “告辞。”叶开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朝门口走去。

    “这就走了?”小媳妇倏地飘到叶开的面前,将他拦住。

    “我出去抢别人。”叶开笑道。

    “没有什么想问的?”小媳妇的样子很狡黠。

    “你有什么想说的?”叶开反问道。

    “没有。不过,你要走了,我们总得送一送。”小媳妇笑道。

    笑罢,小媳妇朝门外喊道:“叶公子要走了。大家都来送一送。”

    小媳妇的话音刚落,门外呼啦啦涌进来一大群姑娘。

    叶开又怔住了。

    这一大群姑娘,每一个都和小媳妇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装束,一模一样的相貌。

    一大群小媳妇。连脸上的酒窝都是一样的。

    “叶公子,这就走了啊?”一个小媳妇走过来,揪着自己的衣角,羞答答的问道。看她的样子,似乎万分不舍。

    “叶公子,出去可要小心啊。”一个小媳妇走过来,轻轻地整了整叶开的衣衫,就像一个小媳妇在整理她即将出门的丈夫的衣衫一样。

    “叶公子,你若是想我们,可要回来看我们啊。”一个小媳妇走上来,泪汪汪地对叶开说道。

    “叶公子……”

    “叶公子……”

    “叶公子……”

    一个一个的小媳妇走上来,殷殷话别。

    叶开还能说什么?叶开还能做什么?

    叶开只能落荒而逃。

    叶开使出了比当年他做风郎君的时候更快的身法,飘出了门。

    其中的一个小媳妇跟着飘了出来,喊道:“叶公子,我送你。”

    叶开不知道,这个小媳妇,究竟是不是这些天一直在服侍他泡澡的那个小媳妇。

    叶开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个小媳妇,这些天曾经服侍过他泡澡。

    不过,叶开还是停了下来。

    因为,他不知道该朝哪里走。

    泡澡的房间外面,有很多个房间。还有一个大大的荷花池。荷花池的中间,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亭子。

    围着这很多个房间和荷花池的,是一圈高高的围墙。

    叶开当然可以到处乱飘。

    叶开甚至可以直接飘过这一圈围墙。围墙虽高,却高不过风郎君的身法。

    但是,叶开不敢。

    叶开不是怕有人在等着杀他。

    叶开更不是怕有人在等着抢他。

    叶开是怕,又碰到更多的小媳妇。

    “我送你。”飘出门来的小媳妇轻轻地拉住叶开的袖子,红着脸说道。

    “你放心,不会碰到别人了。”小媳妇似乎知道叶开在怕什么。她轻轻地拉了拉叶开的袖子。

    那一大群小媳妇都涌出了门。微笑着,不舍着,泪汪汪着,羞答答着,看着叶开。

    走!逃!

    叶开果断地跟着拉住他袖子的小媳妇,朝前走去,朝前逃去。

    一拐,两拐,三拐之后,叶开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角门。

    “泡澡的地方,不方便开大门。”小媳妇松开了叶开的袖子,红着脸说道。

    “你究竟……”叶开才问了半句,就闭上了嘴。小媳妇的脸上,瞬间变换出了好几个表情。微笑的,不舍的,泪汪汪的,羞答答的。

    “出了这个门,你就会忘了我们了。”小媳妇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口气,直叹进了叶开的心里。

    “告辞!”叶开二话不说,拉开了角门。

    然后,叶开再一次怔住了。

    他在短短的一天之中,第三次怔住了。

    (第三卷终)

第一章 大善之家() 
    京师九门屯,谁都知道,沈老爷是个非常吃得开的人。

    沈老爷不是官老爷。

    沈老爷是个商老爷。一个十分成功的商老爷。

    沈老爷的生意很多。衣、食、住、行、钱、粮、兵,沈老爷每一样都做,而且每一样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沈老爷做生意,有个原则。沈老爷做生意的原则是,生意可以做,但不可以做得太深。赚钱可以,但是不可以赚得太多。不可以赚得多到同行都没有钱赚。尤其不可以赚得多到给沈家和自己带来危险。

    沈老爷知道,衣、食、住、行、钱、粮、兵这七样,每一样都是民之根本,每一样都是国之根本。生意若是做得太深了,钱若是赚得太多了,就有可能因为一己之动而影响民本,甚至是影响到国本。

    生意若是做成这样了,那么,生意做得越深,赚钱赚得越多,沈家便会越危险。因为,没有哪一个君王,或者哪一个朝廷,希望看到一位商人将生意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沈老爷做这七样生意,只是做其中的一部分。准确地说,沈老爷做的,都是这七样东西之中的极奢品。

    衣的生意,沈老爷只用最好的布料。衣料不仅要好,而且一定要贵。

    食的生意,沈老爷只用最好的食材。食材不仅要好,而且一定要贵。

    住的生意,沈老爷只用最好的建材。建材不仅要好,而且一定要贵。

    行的生意,沈老爷只用最好的车材。车材不仅要好,而且一定要贵。

    这四样生意,沈老爷不仅用最好最贵的材料,也用最熟练、最老道、最有天赋、最有经验的师傅。这样的材料,这样的师傅,保证了沈老爷做出来的衣、食、住、行之物,又好又贵。

    钱的生意,沈老爷只做古钱。古钱不仅要真,而且年代一定要够久。够真,够久,才能够雅。古钱之物,越雅,价钱便越高,利润便越丰厚。

    粮的生意,沈老爷只做精粮。精粮的品质不仅要高,而且产地一定要非常稀少。质高,物稀,这样的精粮,不仅吃起来可口,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兵的生意,沈老爷只做饰兵。饰兵不一定要好用,但一定要足够华美。京师之中那些个连剑该怎么拿都没摸透的翩翩贵公子,若是不在腰间悬一柄沈老爷家做的饰剑,都不好意思跟朋友一起出门。

    沈老爷做的这些东西,价格虽然高得吓人,但生意更是好得吓人。因为,京师之中,从来就不缺大富大贵之人。大富大贵之人,从来就不缺大把大把的银子。

    大富大贵之人缺的,是能够彰显他们的大富或大贵的东西。而沈老爷做的这些东西,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所以,沈老爷家做的东西,虽然极贵,但那些富贵之家却趋之若鹜。

    常年做这些富贵之家的生意,常年与达官贵人打交道,沈老爷自然就吃得开了。

    不过,沈老爷知道,仅仅只是在达官贵人之中吃得开,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吃得开,甚至可以说是吃不开。

    因为,沈老爷想要的,不只是沈家一代人、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富足与安宁。

    沈老爷希望,沈家的富足与安宁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哪怕不能传个千秋万代,至少也得传上个十代八代。

    沈老爷好读经史。所以,沈老爷知道,若是想要将沈家的富足与安宁至少传上个十代八代,沈家便得在平民百姓之中也吃得开。而且必须在平民百姓之中吃得开。

    民,才是本。

    达官贵人,帝王将相,一茬一茬地来,一茬一茬地走,一茬一茬地起,一茬一茬地倒。唯有万民,如一永在。

    万民不动时,卑微如草。万民动时,便是天,也能掀得翻。

    沈老爷熟读经史,自然明白,历朝历代,万民动时,最先倒霉的是哪些人。沈家,绝对不能成为那些人之中的一个。

    所以,沈老爷行善。

    沈老爷在沈家先祖传下来的家规之中增加的一条铁律是,日行一善。

    沈家,每日至少必行一善。

    从沈老爷将这条铁律写进沈家家规至今,已有近二十个年头。这近二十个年头里,沈家做的善事,没有十万件,至少也有八万件。

    毫不夸张地说,京师九门屯这一片的所有老百姓,没有哪一家是没有受过沈家所行的善的。京师九门屯这一块地方,路之所以更平,桥之所以更稳,水之所以更清,树之所以更密,是因为其中至少有一大半儿的钱,是沈家出的。

    而且,沈老爷行善,也有一些原则。沈老爷行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大灾之年施施粥,更不是随随便便地朝那些穷苦人家家里扔上一包银子。

    沈老爷行善,第一个原则是,不能让受善之人感到难堪。

    扔一包银子固然省事,但极容易伤到受善之人的自尊心。若是伤了受善之人的自尊心,在沈老爷看来,行善,尤恶于行恶。

    所以,沈老爷行善很有讲究。

    比方说,沈老爷的一个善举便是,在九门屯最有名的回春堂之中,每天会有十个到此就诊的病人的诊金和药费会自动记到沈家的账上。

    富贵人家,即使家中有人生病,也极少有让病人带着病体前来回春堂的。所以,沈老爷的这一项善举,受惠的基本都是贫苦人家。

    只这一项,沈家不仅解了许多身患疾病的老百姓的急难,又免去了面对面施恩于人的尴尬。

    再比方说,九门屯的那条河上要修建一座新桥了。沈老爷除了捐献银子,还主动担下了为力工们管饭的事儿。

    沈家每餐给力工们送去的饭菜,不仅油水多,味道好,而且分量足。足到那些力工们即使放开了肚皮吃也不可能吃得完。足到每一个力工在吃得打着饱嗝儿之余,还能本着粒粒皆辛苦的原则,让自家的娃来拿一些回家去。

    沈老爷行善的另一个原则是,该沈家行的善,沈家行。不该沈家行的善,沈家绝对不行。

    善无大小,善自然也无该行不可该行之分。但沈老爷坚持,有些善,沈家不能行。或者说,有些善,沈家不能自己行,也不能行得太大。

    比方说,前年闹白灾时,即使是京师之地,也是饿殍遍地。

    京师之中,但凡是有些恻隐之心的富贵之家,几乎都搭起了粥棚,施粥救民。

    沈家也搭了。沈家不仅搭了粥棚,还搭了一些供灾民避寒的棚子。

    顺天府自然也搭了。而且,在所有施粥的粥棚之中,顺天府的粥棚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顺天府施的粥之中,米也是最多的。

    一场白灾下来,顺天府尹不仅没有受到朝廷的诘难,反而因为救灾有力,大受朝廷的褒奖。

    顺天府不仅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大灾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灾民一边喝着热热乎乎、粘粘稠稠的白粥,一边求神拜佛地让满天神佛都保佑顺天府尹这个青天大老爷。

    只有顺天府尹才知道,白灾来临之前,顺天府的府库之中,早已没有了多少存粮。也只有顺天府尹知道,在白灾来临之前,沈老爷曾亲自进了他的书房,将一大沓善款亲手捐献给了他。

    沈老爷如此乐善好施,九门屯这一片儿的老百姓自然都记住了沈老爷的好。沈家偶尔需要办个什么事,这一片儿的老百姓都会主动上门,前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帮一把手。

    不仅是九门屯这一片儿的老百姓知道沈老爷是个大善人,即使九门屯这一片儿的狗,也知道沈老爷是个大善人。

    沈老爷偶尔在九门屯这一片儿溜达一圈,老百姓家里那些见人就汪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