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霸王孙策 >

第11部分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1部分

小说: 三国之霸王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恒阶摇了摇头,却见秦松一笑,说道:“主公勿忧,江都县令乃是松之好友,姓陈,名端,字子正,当年是乌程侯举其为孝廉,因此被任命为江都县令!他若是知道主公前来,必然是极为欣喜的!”

    孙策笑了笑,大喜,这陈端可不就是另一个谋主嘛,于是缓缓说道:“如此,甚好!”心中对于孙坚当年的谋划也深感倾佩,江都有万亩良田,并有恩于县令,这江都县难不成是自己那便宜老爹专门留给自己的基业?

    恒阶轻轻颔首,说道:“乌程侯果然深谋远虑,这江都城岂不是将军发展的大好时机!”缓了一下,恒阶继续说道:“江都县乃是广陵郡治下,广陵郡与寿春迫近,今袁公割据淮南,正屯兵与寿春,将军可前往拜见!”

    孙策想了想说道:“是应该去见见袁伯父!”

    三人在船头谈着,却听一个军士来报。

    原来,作为先锋的黄盖已经进了港口,说来也巧,这港口便是孙氏的私家港口,港口不远处,便是孙氏和吴氏的田庄。

    正午时分,几艘楼船都进了港。

    孙策还在船头,便看见黄盖带着数百军士在港口迎接,数十面孙字大旗迎风招展。

    下了船,黄盖便迎了上来说道:“主公,盖幸不辱命!”

    孙策笑了笑说道:“黄将军辛苦了!”

    孙策话音刚落,却见不远处,一个身穿皮甲,腰背双钩的年轻人大步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青衣家丁。

    那年轻人一边跑,还一边喊:“主公,主公,我是孙海啊!”

    只见孙海,跪倒在孙策身前,抱着孙策,说道:“主公,你可想死我了!”

    孙策看着这熟悉的面容,哈哈大笑道:“阿海,你怎么还是老样子啊!”一边笑,一边拍着孙海的肩膀。

    孙海憨厚一笑说道:“主公,我已经派人通知了陈县令,想必他正在赶往田庄,吴家田庄,我也派人过去了!”

    “你这小子,倒是有心了!”孙策笑了笑,又问道:“阿海,我们孙家田庄里可有人能造船?”

    孙海想了想说道:“造船的人倒是不缺,只是场地有限,这些年只造了些先登船,蒙冲船和赤马船,楼船却是造不了!”

    孙策点了点头,虽然不是很满意,却聊胜于无。

    孙策指着港口,看向众人,说道:“诸位,以这港口为中心,建起水寨,从这边引一条水渠直通田庄,田庄里的造船作坊直接建在水渠边。如此布局,可好?”

    众人微微一想,便明白了过来。心中不免同时感叹,主公所图非小啊!

    “如此,这建立水寨和挖通水渠之事便先由黄盖将军和文表来做!”孙策微笑着看向二人。

    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必不负主公所托!”

    说罢,众人向孙氏庄园行去。

    孙策看着远处犹如邬堡一般的田庄围墙,心中微微有些震惊。这田庄,怕是数千人也难以攻破!走进了看,城墙是夯土包砖而成,看上去极为坚固厚实!

    进了田庄大厅,孙策高坐其上,看向众人说道:“诸位,如今先父猝亡,蒙诸位不离不弃,他日孙策有成,必不负诸君!”

    众人听得此言,一齐躬身道:“必不负主公!”

    孙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程普,朱治二位将军,建造军营之事便交给二位了,务必要建一座可容纳万人的军营,军营要建在孙吴两家庄园之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可互为依靠!”

    二人出列抱拳道:“必不负主公所托!”

    孙策点点头,继续说道:“孙海,从这2500名士兵里,挑500人出来,由我亲自训练!”

    “是,主公!”孙海言简意赅道。

    “韩当将军,辛苦一些,这剩下2000士兵的训练就交给你了!这些士兵就是我们以后征战江东的底子!”孙策看向韩当说道。

    韩当一笑,抱拳躬身,声若雷鸣:“必不负主公所托!”

    “吴越,一会儿吴家田庄里有人过来,便把田庄接手过来,户口、田册、仓库都好好整理检查下!”

    “是,主公!”吴越低头说道。

    最后,孙策看向秦松说道:“文表,父亲的丧事便交给你打理了,三天之后,让父亲入土为安吧!”

    孙策这边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的颁布下去。

    一众人等很快便散去各忙,大厅中,只剩下孙策和秦松二人。

    却说江都县城内,县令陈端听到孙氏家丁前来报信,欣喜异常,从后院拉了一匹马,便向城外的孙氏田庄行去。

    县城距离孙氏田庄并不算远,陈端骑马而行,不过片刻便至。

    陈端当年蒙孙坚举为孝廉,得以担任江都县令,并长期照顾孙吴两家在江都的田产。孙家田庄里的家丁仆役对江都县令陈老爷熟悉的很,见到是陈端,也无人阻拦,只是派人先往庄中大厅报信。

    得知陈端马上就到,孙策大喜,便拉着笑眯眯的秦松一同出去迎接。

    陈端进了田庄,跳下马,早有家丁牵过了马,还有家丁在前带路。

    隔得尚远,孙策便看到一名二十余岁的青年文士,穿着官服,大步走来,行走之间,颇有一股儒雅风流的气度,孙策看了也不禁在心中暗赞。

    只见孙策向前几步,笑着说道:“这位想必就是陈县令了!”

    陈端朗声而笑,道:“少将军太见外了,叫我子正即可!”

    “子正,这些年多亏你照料孙吴两家的田庄,策在这里谢过了!”孙策微微躬身,说道。

    陈端浑不在意的说道:“少将军,何须见外?昔日乌程侯有恩于我,我岂是知恩不报之人?”

    孙策听陈端这样一说,知道有戏,直接开口道:“子正,先父猝亡,策如今颇需人杰相助,子正可愿助我?”

    陈端微微一笑,仿佛早有所料一般,缓声说道:“端早有此意,今日前来,愿为主公驱使!”

    “哈哈,子正可有言教我?”孙策笑着问道。

    陈端微一捋须,说道:“端正要进言!”

    “子正请讲!”

    “主公,为今之计首先乃是继承乌程侯的官爵,端听闻乌程侯与袁公路关系颇好,主公可从此处着手。其次,主公为乌程侯守孝之事,可以此宣扬,使主公仁孝之名传于淮扬。其三,主公在守孝期间,招揽谋士武将,训练兵马,万万不可懈怠。其四,江东乃乌程侯起家之地,乌程侯在江东颇有威名,主公若要一飞冲天,便要从江东起家!”

    孙策点了点头,心中对于陈端的认识又多了几分,此人的确不愧是史书记载的孙策谋主之一。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6、青山有幸埋英雄() 
三天很快过去了,这一日,便是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下葬的日子。

    江都城西三十里处有座山,名字很简单,就叫做青山。

    青山不高,却很陡。

    很陡的青山,仿佛是一把笔直的长剑插在大地上!险峻而陡峭,似乎是唯一能够形容这座山的词语。

    青山脚下,便是青溪。

    青溪的源头是青山上的一股泉水,叫做青泉,青泉顺山而下,便化成了青溪。青溪往南流,最终又汇入了长江。

    大汉讨逆将军,乌程侯孙坚,最后的归宿便是这里。

    青山脚下,青溪水边,坐北朝南,看着江东,看向吴郡,看向富春。那里是他的家乡,也是孙策的家乡。

    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女,还有他唯一的弟弟。

    孙策对于风水堪舆之术并不懂多少,前世作为特工,曾经假扮过风水先生,对于易经看相,五行风水略有涉猎。

    孙坚的墓,是一处好穴。

    前世的孙策曾经看过贾平凹先生的《**地》,究竟看没看懂,只有孙策自己知道,不过,孙策知道,孙坚如今下葬的地方,是个**地!

    或许,这处**地,能够保佑自己在这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争霸天下吧!

    孙策的墓很简单,一个坟包,一块墓碑,边上是一片竹林,竹林中是一片竹屋。

    坟包上盖着新土,还很湿润。

    墓碑上的字也很简单:大汉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之墓。子孙策立。

    此时的孙策一个人站在墓碑前,面无表情。年仅十六,尚未加冠成年的孙策,一头乌黑的长发自然的束在身后,背影高大而挺拔。

    孙策的身后,是他目前所拥有的全部属下,当然,远在曲阿县的孙河除外。

    程普黄盖,韩当朱治,是孙坚留给孙策的四名大将。四人像是孙氏的家将一般,忠诚!曾经的祖茂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不幸战死在讨董战争中!

    恒阶,曾经是孙坚军中主簿,如今,依旧是孙策的主簿。也算是孙策的属下吧,虽然有三年之约,不过孙策自信,三年时间,足以让恒阶真心效忠。

    秦松陈端,或许也算是孙坚留给孙策的谋士。当然,孙坚只是有恩于二人,对于孙氏,两人心怀感激。孙策的招揽,或许是对孙坚的报恩,或许是对孙策的看好,此时,尚不得而知。不过,孙策同样自信,他不会让二人后悔。

    孙河孙海,孙江孙湖,这四人算是陪孙策从小长大的亲随。他们是孙策最忠诚的亲信和卫士。对于这四人,孙策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最适合的位置。

    这些人,便是孙策目前的班底。他们,将会陪自己度过这最困难的时期。

    孙策很沉默,周围十分寂静。

    原本盛夏季节,该是烈阳高照,蝉鸣声声的季节。此刻的青山脚下,青溪水边,却很安静,安静的能听见缓缓的流水声。天上的骄阳似乎也消失不见了,躲进了云中。

    若是有人愿意抬头看,或许能够看到天空中的异象。只是此时孙坚墓前的众人,正被悲痛的情感围绕着,又有哪个会抬头?

    数千将士,犹如雕塑般站的笔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低头颔首,不少人的脸颊都似有道道泪痕划过。只有孙策一人,平视前方,目光很温柔,很和煦,有似野心勃勃,雄心万丈!

    “放心的走吧,我会完成你未完成的事业!”孙策喃喃的说着,用只有他自己能听得到的声音,或许孙坚也可以听得到。

    孙策话音刚落,天空中异象已现。

    乌云越聚越多,天空竞好似暗了下来,黑色的天空,仿佛如铅铁一般浓重!如此剧烈的异象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众人纷纷抬头,向天空看去。

    孙策有些诧异的抬起头,只见他刚刚抬头,一声巨响,仿若龙吟一般。似乎一道金色的光影从乌云中掠过。

    那声龙吟过后,便是雷鸣不断,闪电不停,豆大的雨点终于落了下来。

    “老天爷也在为你鸣不平嘛?”孙策喃喃自语。

    没有孙策的命令,众人丝毫不动,依然站在雨中!

    雨水打湿了孙策的长发,打湿了他的衣服,打湿了他的脸,孙策舔了舔嘴边的雨水,似有一股清冽的味道,嘴角挂起一丝微微的笑意。

    “我明白,这雨该停了!”孙策再次喃喃自语。

    说来也怪,孙策声音刚落,豆大的雨点满满变小,细若牛毛,满满若有若无,最后终于不见了。黑压压的乌云也被风吹散,似火的骄阳又升了出来,整个世界仿佛又喧闹了起来,蝉鸣鸟叫不绝。

    孙策转过身子,缓缓开口道:“诸位请回吧,若有大事,可来竹林之中与我商议!”

    “谨遵主公之意!”众人抱拳躬身说道。

    众人很快离开了青山,各自处理自己该做的事。

    黄盖和秦松已经开始营造水寨,开挖水渠。程普和朱治则开始在孙吴田庄之间营造军营。韩当继续训练着2000士兵。陈端还是继续做自己的江都县令。

    孙坚坟旁,是一片青翠的竹林。

    竹林占地颇广,整个山脚下都掩映在竹林中,一条人为的小道通向竹林中央。

    竹林中央是一片高脚竹屋,孙策初见这片竹屋时,还以为这里是前世云南傣族人生活的地方。

    竹楼修建的典雅别致,高脚楼下被孙策当做了马厩,几匹骏马正静静地在楼下吃草,不时的摇摇尾巴,撩起蹄子。孙策居住的竹楼最是高大雄伟,立在最中央,周围被数十座其他各式竹楼所环绕。最外面则是一层竹墙,竹木结构的瞭望塔立起四座在竹墙的四角。

    这里,便是孙策即将要生活较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竹墙外,被清理出了很大的一片空地,各种训练设施齐全,石锁,木桩,草人等,这便是训练营。一座高台,是点将台,在空地的最中央,站在上面,整个训练营的一切都能尽收眼底。

    被孙海精心挑选出来的五百名士兵正在空地上热火朝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