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霸王孙策 >

第212部分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212部分

小说: 三国之霸王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武被孙策撸下去,又拉上来,好好打磨了一段时间。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武的性子事实上并没有多少改变。

    徐盛笑了笑说道:“不是他胆子不够大,而是他要求稳。”

    顿了一下,徐盛又说道:“作为一军统帅,他不仅要考虑胜败,还要考虑后续的影响。一万后军压上来,胜负也很难说。可若是把这一万后军撤到襄阳城里,对我们就是个大麻烦。”

    陈武撇了撇嘴,没有再说下去。

    “给主公传捷报,我军兵锋直指襄阳!”徐盛开口说道,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一仗整整打了多半天,太阳也往西偏了。一丝淡淡的微风吹过,带着浓浓的血腥气味,却让人感到一丝清爽。

    “命令高顺和李术为大军先锋,先行前往襄阳!”徐盛淡淡的说着,他需要让大军修整一下,却又不能给襄阳收拢溃卒的机会,襄阳城里的力量每增强一分,接下来的战争对于吴军来说就要难一分。所以,派出高顺和李术二人,在背后追着,不给王威收拢溃卒的机会。

    当徐盛和甘宁的捷报传到孙策手中的时候,王威和蔡瑁终于率领残兵回到了襄阳城中。

    襄阳城里,荆州牧刘表,早就得到了消息。

    刘表看上去似乎更加苍老了,只有浑浊的双眼中不时闪现的精光,才能证明,他还没有老到糊涂的地步。

    王威兵败,刘表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此非战之罪。

    刘表虽然尚文,却并不代表他不懂军事。一半新兵,如果赢了,是天意。如果败了,也是自然。

    州牧府中,大堂之上,刘表靠在椅背上,额头的皱纹又更深了几分。

    王威和蔡瑁跪在地上,已经差不多一炷香时间了。

    王威还好,可蔡瑁养尊处优惯了,已经难忍到两鬓冒汗了。

    刘表终于睁开了朦胧的双眼,用有些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起来吧!”

    看着颤颤巍巍站起来的两人,刘表心中也有些不忍,随即又说道:“看座!”

    很快,在刘表的吩咐下,几个侍女抱着两个凳子走了进来。蔡瑁一屁股坐下去,总算舒服了许多。

    “人来齐了嘛?”刘表头也不扭的说着。

    刘琦咽了一口唾沫,站在刘表身后,小心的说道:“父亲,人已经齐了,都在堂外等候!”

    刘表点了点头,轻声道:“让他们都进来!”

    很快,堂外的荆州重臣纷纷鱼贯而入。

    很显然,众人的神色都不怎么好看。打头的别驾刘先一脸忧虑,而主簿蒯良也是黑着脸。

    众人左右分立,气氛有些低沉。

    看着堂中沉默一片,刘表不由得有些生气的说道:“一个个都哑巴了吗?”

    眼看着刘表生气,众人更加的诺诺无言。

    “别驾,有什么想法?”刘表无奈的看向打头的刘先。

    刘先避无可避,只得说道:“主公,请移驾江陵!”

    刘先此话一出,顿时让整个堂中议论纷纷!

    江陵,那是什么地方?南郡郡治,位于长江北岸,也是荆州少有的大城。如今逃亡江陵,是放弃襄阳吗?或者说,完全放弃了荆州北部?

    刘表皱着眉头,轻咳一声,说道:“别驾以为,襄阳守不住吗?”

    刘先面带尴尬,却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属下只是为主公的安全考虑!”

    刘表摇了摇头,轻哼一声,浑浊的双眼中蓦地爆发出精光,看向了坐着的王威问道:“王威,你以为襄阳能否守住?”

    王威起身躬立,抱拳说道:“属下誓与襄阳共存亡!”

    刘表听着王威沉重的声音,心下感动,暗道,自己还是有忠臣的!

    不过,刘表倒也听出了王威的意思,不外乎是他也没把握守住襄阳,只能选择和襄阳城共存亡了!毕竟,吴军攻坚还是有一手的。

    想一想沙羡县城烈焰焚天的样子,刘表就头皮发麻。他知道吴军得到了一种新式武器,这火焰根本无法用水熄灭,只有沙土覆盖才能将其熄灭。

    “子柔,你有什么计策?”刘表将目光看向蒯良,开口问道。

    蒯良思索片刻,沉声说道:“臣请主公放弃襄阳以北,命文聘将军自新野撤军南下,以加强襄阳城中的兵力。”

    刘表闻言,微微点了点头,新野暂时是顾不上了,如若文聘南下,又可以增加两万生力军,倒是不错。

    白白把新野让给孙策,刘表心中又颇为不甘。

    这时,却听蒯良又开口说道:“主公可以命文聘将军联系驻守宛城的曹洪,把新野让给曹军!”

    刘表闻言,双眼就是一亮。

    “此计甚妙啊!”刘表毫不吝惜的夸赞道。虽然要把新野白白送出去,可是能够让曹操和孙策反目,给孙策和曹操这两个混蛋心里添点堵,也不错!

    以刘表对孙策的了解来看,若是新野被曹军给占了,孙策肯定会动兵夺回来,如此也算是给自己减小压力!

    至于曹洪会不会答应文聘,收下新野这份大礼。刘表一点也不担心。

    曹洪在宛城已经驻扎了有一段时间,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虽然刘表没想着和曹操打,可是总要弄清楚驻扎在家门口的曹洪的性格。

    以刘表所看,曹洪这个人实在是太贪婪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曾经救过曹操的命,恐怕曹操不会让此人跃居高位。当然,从其他角度讲,曹洪也算是有些能力的。

    这样一个人,新野城送上门来,曹洪肯定不会推辞。

    刘表和蒯良在那里说着,堂下的庞季听着,心下也是暗跳。一定要把这些情报,送到吴侯那里。庞季在心中想着,不由的暗赞还是庞统这小子技高一筹,荆州已然是无力回天了!

    襄阳城中,已经开始了动员。

    襄阳都尉庞季,手握5000郡兵,驻守北门。而王威带回来的一万大军,则分成了四部分。其中5000精锐由王威亲率,驻守东门。西门和南门则各有2000士卒驻守,分别由蔡瑁和刘先率领。

    襄阳南门外的水军大寨,张允和蔡和各自率军5000,严密防守。

    一千骑兵日夜守卫着刘表,以保证事有不谐,可以立马保护刘表难逃。

    在这一点上,刘表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小命。

    而襄阳城外,在高顺和李术率领本部士卒为先锋率先到达之后,徐盛率领的大军也很快赶到。十里连营,看起来颇为壮观,无数的旌旗在微风中飘舞。

    襄阳内外,气氛越来越凝重。

    虽然是阳春天气,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阴寒的肃杀感!

79、薄雾() 
肃杀之意,在这阳春季节里越发明显。

    天气也连续多日,变得阴沉起来。太阳依旧高高挂在天上,可是整个襄阳内外,却显得雾蒙蒙的。

    本就是江边南国,这等天气也是正常,可合着城外的气氛,由不得让人浮想联翩。

    朝阳初升,薄雾又淡了几分,虽然依旧是雾气腾腾,可总归不影响视线了。城外的军营里,已然冒起了炊烟。笔直的青烟直上云霄,竟然连一丝风也没有。

    庞季披甲挎剑,站在城门楼子上,遥望远方。

    也许,文聘南撤,就是在这几日了。消息已经通过城中密碟传了出去,想必吴侯也接到了消息,如此也是功劳一件。

    庞统轻手轻脚的走到叔父身旁,没有说话,也只是站在那里,看着远方,仿佛真的能通过蒙蒙雾气看到什么似的。

    庞氏叔侄在城头上静气远观之时,王威也做着相同的事。

    只是,心境大不相同罢了。

    东门外,要比北门的雾气淡很多,也许是日出东方的缘故。

    襄阳城是一座坚固的雄城,条石为基,夯土为骨,青砖为皮。条石乃是采自山中的石头,经匠人千锤百炼打磨的棱角。条石之间是以糯米为主料调制的粘合物,堪比后世水泥。夯土以版筑之法坚实,百米之外以箭射之不能入寸毫,方位合格。青砖也是窑里烧纸的上等精品,要比平日盖房用的红砖更加宽大厚重。

    王威双手抚在城头女墙上,那厚重的青砖传来一股淡淡的水气,想来是薄雾遇砖而化。王威没有戴铁盔,身上套着一袭皮甲,束起的黑发在薄雾中也有些湿了。皱着眉头,看着城外的十里连营,王威心中可谓是愁闷如水。

    景升公厚恩,无以为报,只愿和襄阳城共存亡!

    叹了口气,王威转过身子,正要下城,却忽的听闻一阵马蹄声,大地仿佛在震动一般。以王威从军多年的经验来看,必是有大股骑兵出没其间。

    回首望去,只见远处烟尘滚滚,数千骑兵为先驱,仿佛是黄龙出水一般,惹人心寒。无数面高举的旗帜,明确的告诉王威,孙策大军已然到了。

    没错,来的正是孙策。

    孙策缀马而行,脸上的神色还算可以,不过他的心情可不算好。刘表这个老混蛋,竟然宁肯把新野让给曹操,也不肯给自己,看来是积怨颇深了。

    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杀父之仇本就不共戴天。虽说黄祖这个杀父仇人已经授首,可刘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况且,刘表盘踞荆州,已经挡住了孙策前进的脚步,这才是你死我活的仇怨。

    在徐盛诸将的引领下,孙策领着太史慈和黄忠,缓缓入营。

    孙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了几句了事。

    对于孙策来说,襄阳城已经是自己碗里的肉,跑不了。他更关心的是新野的情况,相比于襄阳这里,新野的情况,可不怎么好。

    文聘南撤,将新野让给曹洪,本就是为了离间孙曹之间的关系。

    不得不说,刘表这一手,当真算得上是有些狠辣。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此时孙策还真的不愿意和曹操闹翻。虽然自己在河北中原布局已久,就是为了官渡的这场大战。然而结果如何,根本无法保证。尤其是官渡之战,这宗牵动着天下局势的战争,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孙策穿越而来,也没有把握就真的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让滚滚的历史车轮换一条路。

    不过,孙策的性格,本就是强硬霸道,桀骜不驯。

    如若曹洪不接刘表这摆明是挑拨离间的一招还好,孙策也乐得安稳。

    可若是曹洪不改其贪婪本性,孙策只能是让他好看了!

    对于孙策来讲,新野的位置太重要了。新野就是日后孙策觊觎南阳的桥头堡,是孙策往中原大地的腹部捅上一刀的前提准备。

    同样的道理,新野若落在了曹操手中,就是他有朝一日南下荆州的据点。而孙策,可没有那么宽宏大量,给自己留下祸患。

    孙策静静的靠在椅背上,闭上了双眼,抬起双手,轻轻的按摩着太阳穴,想要缓解一番疲劳。

    孙策率大军到了,这消息很快便在襄阳城中蔓延开来。

    这等消息,瞒是瞒不住的。

    孙策威名赫赫,荆襄之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算是乡间白发老妪,阡陌黄毛垂髫,也都晓得,那江东孙郎的美名!

    襄阳城里的百姓还好,因为从没听过孙策有什么屠城的不良嗜好。倒是去年夺了江夏之后,把黄氏的大好田地分给了黄家的佃户。

    孙策之所以如此,当然是有原因的。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自耕农越多,收取的赋税也就越多,这个政权也就越稳固。

    更别提,仅此一举,孙策便多了不少忠心耿耿的士卒。对于农耕文明来说,田地太重要了!

    而城中的世族豪门,则是各有思量。备下了后路的,少不得暗自高兴。还赌在刘表身上的,也自然是人心惶惶。

    王璨和庞季早就投靠了孙策,他们两个心中自然安定。可事到临头,多少还是有些顾虑。城头上,王璨斜倚着城墙,面上带有一丝郁郁。

    庞季见好友如此,心下一叹,便出言安慰道:“仲宣放心,吴侯可不一样,你必有重用之时!”

    原来,王璨是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毕竟王璨出身豪门,如今虽在荆州,可还是山阳豪族,高祖和祖父均位列三公之位,家父也曾为大将军长史,堪称是代代高官。如今,王璨在荆州混的不如意,自然会想要改换门庭,强势的孙策,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王璨长相并不好看,个头不高,身材瘦小,倒是和庞统有的一比。

    “但愿如此!”王璨轻声说了句。

    庞季摇了摇头,也不再相劝。

    至于庞统,他可没有哪个闲情逸致来开解王璨。据说当年刘表爱惜王璨文采,意欲招其为婿,可惜王璨长相不好,因而再无下文。想必,此事对王璨也是不小的打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