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帆 >

第52部分

宋帆-第52部分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八章 登徒子() 
女孩的心思的确不好猜,莫说别人,便是自己也未必明白自己心里到底渴望一些什么东西。茂德帝姬退出会宁殿后,便沿着宫内石子铺成的小路,随便地走着。其实,刚才她找赵佶,本想是说:杨帆这厮非礼了我。

    当然,十四岁不算大,但也不算小,已经过了会相信“亲亲嘴会怀孕、拉拉手会怀孕、甚至瞪一眼也会怀孕”的年纪。她心里明白,这“非礼”之说,其实无从谈起,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恼得很,就是想去父皇那儿告状。

    然而,到了赵佶跟前,话刚要出嘴,却又鬼使神差地说成了“那小火车跑不起来”这件事情。之后便又是一阵气恼,也不知是针对谁。

    沿着宫内的小路,走了一会,大概感觉有点累了,她便在一个亭子内坐下,亭子下方是个小水池,池内的水很清澈。茂德低头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喃喃自语道:“你这是怎么了?”

    茂德帝姬怎么了?其实,这种情况放在千年之后,被唤作“青春叛逆”,或许茂德还严重一点,外加“婚前焦虑”。

    十四岁,此时被认为是跨入成人的年纪,茂德自己应该也是如此想法。然而这个年纪,第二性征刚刚出现,生理上还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心理上更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然。这个年纪的孩子,突然要成婚,突然要接受大人的生活模式,其情绪如何能不起波澜?当然,若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也就在夜里暗自惶惑一番或者偷偷流些眼泪,这事便过去了。可是茂德帝姬却是赵佶最宠爱的女儿,有发泄一番、胡闹一番的资本。于是,她可以在定婚之前玩失踪,可以在无聊之时跑去看看自己的“火车”玩具,可以在明知杨帆拉他的手只是无心之失,甚至事后还微微有点温暖的感觉的情况下,依然呵斥他“登徒子”。这些行为没什么道理,不爽而已。

    这么胡闹了一通,茂德心情平静了很多。坐在亭子内,看到服侍自己的小宫女和小太监,远远地躲着怕自己看到,便又觉得好笑。她挥挥手,示意他们跟上来,然后回宫休息。

    然而,关于杨帆是不是登徒子的讨论,还没有停止。

    这日从辟雍回府,恰在晚饭之前,杨帆照例到卧房里换衣服。刚换好了衣服,周若英敲门进来,手里拿了一个请柬,似笑非笑地递给杨帆:“美女相邀!”

    “嗯?”

    “李师师、唐盼兮两位姑娘,邀请大人明日醉杏楼一聚。”

    “这俩小妞?不知又有什么事情要麻烦我。”

    “大概是看上大人了罢?”

    “怎么,吃醋了?”

    “妾身才没有呢。”

    “那好,明日我便同那两位姑娘好好亲热亲热。”

    “啊?大人,真是,真是。。。。。。登陡子!”

    “哈!今天这是第二个人如此说本大人了。”

    “什么?你轻薄了谁家姑娘?”

    “什么轻薄!一个小屁孩而已。”

    “小屁孩你都轻薄,果然是登徒子!”

    “。。。。。。”

    两人调笑打闹一番,杨帆才正经道:“看来醉杏楼又缺节目了,那两位姑娘现在被一个至尊登徒子包着,那个至尊登徒子咱们得罪不起,明日真得去一趟。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从本大人这里讨到节目,也得付出些东西。嗯,咱们神工楼都有哪些东西可以卖给他们,明日列个名单,以后这些东西,便让他们从咱们神工楼采购。”

    周若英格格一笑,她知道李师师与赵佶的关系,自然知道杨帆口中的至尊登徒子便是当今皇上,不过现如今也已经习惯了杨帆调侃的说话方式,所以只感到好笑,倒不再大惊小怪。

    “一会我拟个单子。”

    “嗯!”

    。。。。。。

    九月初十,朝庭例行休沐。

    巳时时分,杨帆来到醉杏楼。这次接待他的地点却是放在了唐盼兮的漱玉阁。上午是青楼营业的淡季,所以,唐盼兮、李师师早就等在那儿。杨帆进门之后,两人施礼拜见,然后三人寒暄入座。

    两个月的时间未见,李师师与唐盼兮的风采依旧。李师师清丽之中带些娇艳,唐盼兮端庄之中略显柔媚。两人久经风月,自然极会讨好男人,不过这些媚功对杨帆作用不大,当她们故技重施向杨帆讨要曲子的时候,便被杨帆讹了几单生意。

    当然,醉杏楼这样的销金窟,日入金银无数,不差钱,能用几单生意换得杨帆的曲子,于双方而讲算得上是皆大欢喜。生意谈毕,杨帆清清嗓子,准备授曲。

    这时,唐盼兮却又笑着制止道:“大人且稍等一会,醉杏楼前些天刚来了一个妹妹,这曲子却是为她讨的,奴家这便叫她进来。”

    杨帆点头,略一琢磨,心下便已了然:看来唐盼兮的确被赵佶看中,这李妈妈,正在为醉杏楼培养新的台柱,便如李师师之后,醉杏楼捧红了唐盼兮一样。

    不一会儿,唐盼兮便领了一个姑娘进来。这姑娘明显要比李师师两人年轻许多,也就刚刚及笄,身材玲珑,一身淡绿色的衣裙,给人一种清爽纯洁的感觉。此女子面容稍显清瘦,也没有多少光彩,但她头上黑发如丝、脸上五官端正,却可预见,再成长两年,定是一个如李师师、唐盼兮一般的美人。

    “这李妈妈的确眼光不错,若是举办个选美比赛,可得请她去当评委。”杨帆心里乱想着。

    正胡琢磨间,便听唐盼兮朝那姑娘道:“还不快快参见大人!”

    这小姑娘方才讷讷地走到杨帆跟前,福礼道:“奴婢李青青,参见大人。”

    杨帆抬抬手,道声免礼,然后示意各人入座。

    关于教授的曲子,杨帆昨晚便已想好。这个时代,后世那些情爱直白流行歌曲很难被接受,即便有人喜欢,估计也会被归入《****之类的淫邪之列,私下流传。所以杨帆只得选那些有着古韵并且情意婉转的歌曲来教授他们,这样的歌曲,歌词放在此时虽然不算精彩,但韵律却是此时其他词作那些单调的唱腔无法比拟的,算得上雅俗共赏,各阶层均能接受。

    《烟花易冷》,杨帆清唱几遍,三人记下歌词曲谱,自弹自唱,轮流练习。

    时间很快临近中午,李妈妈照例安排了酒宴。四人入了一个雅间,酒菜尚未端上。

    “此间时候,照例是弹唱一曲才好,不知大人可还有雅兴欣赏。”唐盼兮一边为杨帆斟茶一边问道。

    “哈哈,说实话,倒想静一静。”杨帆笑道。

    李师师此时却是起身施礼道:“奴家三人愚钝,怕是刚才只顾练习,忘记丝竹乱耳,扰了大人清静,实在罪过。”

    听了此话,唐盼兮、秦萦柔也慌忙向杨帆谢罪。

    “这是哪里的话,才这么短时间不见,姑娘便例如此见外了?”杨帆微笑道。

    听了此话,李师师格格一笑,唐盼兮也举袖掩口。

    三人重新落座,唐盼兮莞尔道:“那奴家便不与大人见外了,奴家有一事相求,还望大人答应。”

    “噢?”

    “记得大人教奴家那《笑傲江湖》的曲子时,讲了一个并于此曲的故事,上次大人好像讲到那令狐公子身受重伤,负气出走。。。。。。却不知后话如何?奴家这两个月一直被这故事吊着胃口,奴家冒昧,还请大人说说后事如何,否则奴家可就吃什么都食之无味了。”

    “奴家也是呢。。。。。。”李师师也道。

    “哈!我当什么事呢。”杨帆笑道。

    “话说令狐冲。。。。。。”

第六十九章 潘训班() 
对于想听《笑傲江湖》的故事,杨帆不觉得有什么奇怪。自己大学时期,读这小说之时,也是废寝忘食、欲罢不能。

    不过,唐盼兮自然是用了些心机的。

    杨帆讲完一段,端茶润喉之时,她便将现实中有关魔教的问题楔了进去道:“听说大人前段时间被皇上封为神霄宫护法右使,前去泰山,参加除魔卫道的英雄大会,岂不是也过了把笑傲江湖的瘾?”

    “呵!不过是开了一天的会,看了几天的武术表演而已,俗的很,哪谈得上笑傲两个字?”

    “啊?难道就没有几个魔教之人前去捣乱,故事里但凡这样的大会,对头可是不会放过的噢。”唐盼兮一边为杨帆斟茶,一边娇声问道。

    “这个倒是有,不过当地官兵戒备森严,他们没能翻起多大的波浪。”

    “噢?可曾擒到一些魔教教徒?”

    “这个——”杨帆笑笑道,“曾有两个魔教妖人行刺本官,被我擒下,可是后来他们的同伙胁持了人质,所以只好又将这两人放了。其他的,本官倒不知情,呵,我本就是去看热闹的。”

    关于这个问题,杨帆回避了邓元觉被擒这一环节。这件事,本来就是秘密进行的,至今神霄宫都未公开,自己更不会随处乱说。

    唐盼兮听后,心下失望,却也不动声色,笑道:“大人过谦了,最近醉杏楼常来些外地的豪客,听他们说当地魔教已被剪除,这应是泰山英雄大会之功,大人与会岂是看看热闹那么简单。”

    杨帆打个哈哈,也不去否认。李师师此时接话道:“唉!最近楼上尽来些这样的客人,满口打打杀杀的。。。。。。这魔教看来要完了。。。。。。不过奴家听了刚才的故事,倒觉得魔教中人,也不是那么的坏啊。”

    杨帆点点头,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用好和坏去判定一个人的,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好人和坏人的标准也不同。”

    李师师微微低头,琢磨着杨帆这话的意思,而后便笑道:“哈,不管它了,还是听大人的故事有意思。”

    话题重新被拉回原来的轨迹。

    日光洒在地上,秋风撩动帷幔,在这个清爽的午后,有关正邪、有关魔教的故事,从杨帆口中娓娓道出。。。。。。

    而在千里之外,现实中的魔教也在谱写着自己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杨帆的故事那么跌宕起伏,却也充满了肃杀之气。

    睦州,青溪县帮源洞。此地山高林密、地势峻险,一道蜿蜒曲折的山路隐没在灌木丛中,山路之上,一队农民打扮的人,扛着大大小小的麻袋攀援而上,他们披荆斩棘,最后来到山腰之上的一个洞前。

    听到有人到来的声音,洞内迎出三人,为首的四十左右,身材魁梧,须发戟张,全身上下透出一种豪迈之气,此人名叫方腊。

    “方大哥,这是最后一批了。”队伍最前边的那人,见到方腊,将肩上的麻袋放到地上,说道。

    “王兄弟辛苦!大伙将这些兵器搬入洞内吧。”

    “好,好,加把劲。。。。。。”众人忍住劳累,相互鼓励着,把那些麻袋扛到了洞里。

    不一会儿,众人出来,方腊又指挥着他们找了些石头、树枝将洞口封住、隐藏起来。做完这些,他向山下望了望,道:“大伙休息一下,我们今晚便离开睦州。”

    众人点点头,有的也忍不住问道:“那漆园咱们就这么扔了,岂不便宜方家寨?”

    方腊摆摆手,笑道:“大丈夫当志存千里,区区一个漆园有什么好稀罕的。至于方家寨,便让他们先占些便宜,哼!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我们杀回此地之时,便是他们全家人的忌日!”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晚风吹过,几片红叶落到众人脚下。秋日的大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然而在这红彤彤的美景里,众人却隐隐嗅到了血腥的气息。。。。。。

    。。。。。。

    我们的目光重新回到汴京,然后跟随杨帆的身影稍稍北移。

    潘镇,位于汴京北面的封丘县,并不出名。然而与它相邻的陈桥镇,却广为人知,宋太祖赵匡胤便是在此地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陈桥镇,此时也是大宋禁军的一个兵营所在地。

    杨帆把第一期“军事特务培训班”的地点,选在了潘镇。之所以选在这里,却是因为此地南邻陈桥镇,那里的兵营距离河北较近,杨帆可以同时准备接下来的两件事情。

    潘镇并不大,之所以称之为镇,主要是因为此地是附近村庄的一个商品集散地。潘镇南郊一处荒废的院子如今已被修葺一新,院子并不很大,不过周围并无人家,是大片的空地。原先这里曾是一家位于官道旁边的客栈,后来官道改建在了别的地方,这个院子便荒废下来。而现在,院子围墙已被扩展了很大的一圈,周围有军士站岗,神神秘秘的。

    院子里北面正屋被改建成了一个教室和两间办公室,东西厢则是宿舍和食堂。

    北面办公室内,杨帆正坐在上首与人商议着些什么,下面分别是京城禁军虞侯林冲、枢密院河西房刘参、教阅房狄牧之、书吏方怀远。院子里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