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罪州崛起 >

第149部分

大宋之罪州崛起-第149部分

小说: 大宋之罪州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璟点了点头,拉起旁边已经有些呆滞的李廌,正要离开酒肆,却忽然发现那小沙弥目光正好扭转过来。

    “不知道友来自何方?小僧邓元觉自行讨教。”

    一语落下,甚至不等孙寂然开口应和,小沙弥足脚一踏,罡烈的拳风就直接罩来!

    “武当山孙寂然!”获得吕璟目光应允,心中恼怒的孙寂然也尽数放开,抽剑直斩,每一击给有秋水望断之感。

    佛道两派子弟,一个拳脚刚猛,出手间大开大合,另一个剑法精妙,深得上清妙法奥义,打的可谓是旗鼓相当,来往不休。

    吕璟示意李廌径自落座,神色间没有丝毫急躁,只是安静的欣赏孙寂然和邓元觉的比斗。

    而此时随着时间的延续,临近得了通报的铺兵们也纷纷前来,就连官府衙役也被惊动,驱散人群之后,却都没有贸然上前,任由孙寂然二人继续在酒肆内打斗。

第240章 净土寺() 
自佛道两家在华夏大地传教以来,互相间的争斗和对抗就没有结束过。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最初无疑占据了极大优势地位,但是随着佛教不断发展吸纳华夏儒家文化,也获取了一大部分统治者的热爱,不断向道教的主宰地位发出挑战。

    在如今的大宋朝,被尊称为国教的道教虽然依旧兴盛,但在南方之地,反而是佛家更显昌盛。

    百姓们似乎也习惯了佛道两家的争斗,只是今日并非义理所辩,换成了真刀真枪的动手,反而吸引了更多人驻足观望。

    剑光幽寒,拳法罡烈,孙寂然身为武当山子弟被人骤然挑衅,含怒出手自然分毫不留情面。

    只是那自称邓元觉的小僧人却也是本事不凡,虽是空手,步履矫健,拳法大开大合,一时间竟然战的不分上下。

    原本繁华的大河酒肆已经近乎空无一人,周围衙役们神情紧张的操持着兵器,却始终未曾上前。

    在衙役们身后,成群的百姓们攒着头颅不断朝内观看,偶尔发出几声惊呼和赞叹。

    眼看着孙寂然和邓元觉一时半刻间分不出胜负,周围聚拢的百姓也越来越多,那长须老僧终于无奈的叹了口气,朝吕璟轻轻点了点头颅。

    “元觉(寂然子)停手吧。”

    吕璟和老僧同时发声,场中激斗正酣的邓元觉和孙寂然这才不甘愿的停下了争斗。

    “若是洒家禅杖在手,这小道士绝不是对手!”

    退回到老僧身边,邓元觉依旧有些不服气的开口嘟哝。

    “好了元觉,出家人在外无事生非,可不是我净土寺僧人所为。”

    老僧低声训斥了几句,目光忽然落在了吕璟身上。

    “这位小施主,若是方便,不如等老衲解决了外面的麻烦,来寺中一叙?”

    吕璟心中一动,正想开口拒绝,却发现身边的孙寂然不断朝自己打眼色,当下也就顺口应承下来。

    “如此甚好,阿弥陀佛。”老僧轻轻唱了个佛号,信步向那些衙役们走去。

    。。。。。。

    约莫半刻钟的功夫,也不知那老僧和衙役们说了什么,只见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衙役过来查看了一番酒肆内的尸体,随后很快就命手下放开了道路。

    “小施主,请跟老衲一行吧,那些人皆是太湖恶匪,元觉虽然性情刚烈,却绝非滥杀之人。”

    “可。”吕璟回身和李廌、孙寂然对视一眼,这才点头应允下来。

    一行人随着老僧避开衙役,很快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街道之上,小和尚邓元觉熟门熟路雇请了车架,悠悠蹄声中,众人纷纷向南而去。

    一路上吕璟更是好好见识了一番苏杭盛景,密集的水网沿着阡陌纵横,沿着田地四周青瓦白墙杂陈,偶尔有炊烟悠悠而上,好一副盛世田园图景!

    “小施主应是初次来杭州吧,可还习惯?”眼看着到了地头,老僧终于笑着开口。

    “苏杭富足,名不虚传。”吕璟抬头看了眼面前这座依山傍水的佛寺,点头回应。

    “富足不假,但没了北人的悍勇,不过是任人宰割罢了。”

    老僧忽然摇了摇头,径直带着众人向佛寺内行去。

    李廌神情有些动容,想要开口,却被吕璟拦阻下来,这个老僧看起来放荡不羁,却能有这种见识,绝非凡俗之辈。

    事实上,若是历史照着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当金人的铁蹄踏破汴梁,杭州也就将衍生出后世那个耳熟能详的临安府,承载宋人百年的伤痛与悲哀。

    。。。。。。

    寺名净土,内里的建筑格局也分外精妙,依山而建,来往僧侣不在少数,更有碧泉映衬,在阳光下更显出几分佛寺的禅意。

    吕璟一行人被老僧亲自请到了客院安置,负责照料他们的正是邓元觉。

    “尔等且在此处歇息,静等洒家来召。”匆匆言语完毕,邓元觉冷哼一声,直接从厢房离开。

    “大郎,我等不是要去拜访苏老相公,何故在此处逗留?”李廌神情里难掩疑惑。

    吕璟则将目光落在了孙寂然的身上,若非他接连示意,他也不会答应在这佛寺中逗留。

    “官人可知如今佛宗有哪几处最为兴盛?”

    “唐时兴律,到了我大宋,应以禅宗更为兴旺,少室山有寺名为少林,近年来改律为禅,已有几分祖庭气象。”李廌率先开口回应。

    “齐南先生果真博学多闻。”孙寂然点头称赞一番,见吕璟示意,这才继续言语。

    “禅宗兴盛不假,只是其余派别也各有所长,抛开律宗不提,天台、华严等宗也有不少信徒,而净土宗却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身为道家祖庭子弟,孙寂然对佛门的情况极为熟悉,一番言语下来,吕璟也终于明白了他为何让自己前来这净土寺。

    北宋佛教发展到如今天下僧尼已近四五十万人,净土宗强调称名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简单易行,所以论起佛门诸宗,反而是在民间影响力最大的一派。

    和这等宗门交好,无疑对于吕璟接下来在江浙的行程具有巨大好处。

    “苏老那里劳烦师兄先行拜访可好?”吕璟虽然心中认可了孙寂然的说法,但苏颂那里也不能耽搁,只能劳烦李廌先行前往。

    “在外行事切记小心。”李廌点了点头,能够拜访老相公苏颂,对他来说也是不错的机会。

    接下来吕璟等人简单用过斋饭,李廌就在寺内僧人护佑下离山而去,径直奔往州城杭州。

    而那长须老僧也在不久后终于请他们二人在佛堂相见。

    “老衲了空,如今忝为这净土寺僧正,却是有事相托,施主觉得我这弟子元觉如何?”

    出乎吕璟预料,老僧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功夫不俗,性格憨直。”

    孙寂然专修剑术,若要论这单对单的本事,就连吕方也要略逊一筹,邓元觉能够凭借一身外道功夫和他相争,自然本事非凡。

    听闻吕璟对邓元觉的评价,了空神情里更显露出几分满意神色,接着开口。

    “老衲观施主并非凡人,身边却少有人护佑,元觉虽已入佛门,但却难以脱离红尘,跟随施主,想必不会辱没一身本事。”

    “僧正的意思是?”大宋实行寺院二级体制,寺中设有僧正主管,以了空的地位来看,吕璟可不相信他会平白无故送自己这份大礼。

    “老衲要前往天竺寻佛门真理妙义,元觉这孩子虽然本事不凡,但心性中却有几分戾气,若是无人管教,恐日后涂炭一方,今日侥幸遇见施主,能得武当山嫡脉子弟跟随,想必身份非凡,有道之处,怎可无佛?”

    了空的神情很真诚,哪怕吕璟极力思索,依旧没有从他的话语中找寻出丝毫漏洞。

    而让他放弃邓元觉这等人物自然也不可能,当下也就开口应承下来,并且对于了空前往天竺的想法还进行了一番指正。

    在大宋如今的海运条件下,想要前往天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印尼群岛一带的三佛齐转渡,那里不仅海运发达,佛教同样兴盛,而且和大宋素有来往,以了空的身份,携带一份官方度牒前往不算难事。

    “如此多谢施主,等老衲交待元觉几句,就让他随同下山去吧。”

    一直到离开佛堂,吕璟都没有从了空身上察觉到任何问题,凭空得了邓元觉这等好手跟随,却不知是福是祸。

第241章 秦桧的家人() 
在净土寺短暂停留之后,吕璟一行人很快赶往宦塘河乘坐舟船,不过半日光景,宋代的杭州城已经遥遥在望。

    “杭州以仁和、钱塘二县最为兴盛,可论起佛寺,除了那灵隐寺占了地利,其余去处可丝毫比不得我们净土。”

    舟船之上,邓元觉话音里难掩对于净土寺的怀念,他虽然答应老僧跟随吕璟左右,其实心中多少还是不太服气。

    吕璟站在舟首,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刻意揭穿邓元觉此刻的傲娇。

    作为两浙路的核心,依仗着京杭大运河和大河的便利水运,更有临海优势,市舶司每年向汴梁输送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身处舟船之上,眼看着流淌的河水将自己慢慢送入这座大宋东南的明珠,吕璟口中不禁轻轻诵念。

    柳永一首望海潮写尽了苏杭繁华,长长的街市沿着视线慢慢铺开,勾栏瓦舍,星罗棋布的酒肆、茶楼,随处可见捕快、担夫、算命先生和卖艺人的身影,尚未进城,杭州就以一副富饶兴盛的姿态让吕璟心神触动。

    孙寂然此刻也是忍不住四处观望,杭州的繁华与汴梁不同,更加自然,也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

    有邓元觉引路,一行人顺利进入城中,来往人流交织,衣衫罗绮,小贩们的叫卖声和食物的香气让人彷佛坠入梦幻之中。

    “柳子巷?你确定要去这里?”邓元觉看了眼手上的纸卷,有些怀疑的开口询问。

    吕璟点了点头,没有计较邓元觉话语里的冒犯,苏颂那里既然托了师兄李廌先行前往,他去的太早反而不美,正好趁机拜访秦桧家的长辈。

    柳子巷在杭州城的西南角,从起初邓元觉的表情来看,吕璟就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好去处。

    只是当一行人穿街过巷来到这里,情况却与想象中孑然不同。

    到处是绵延的屋舍,彩纸装饰的欢楼一座接着一座,沿着河水递次铺开,浓浓的酒香和女子脂粉气,还未临近,就已经扑了个满怀。

    “柳子巷是杭州城里有名的风月场所,洒家身为出家人。。。。。。”

    邓元觉有些尴尬的垂着头颅,引得孙寂然在身后暗自偷笑。

    吕璟也自觉尴尬,径直支使邓元觉引路,绕过繁闹的酒楼市肆,来到街角一间约有两进左右的院子前。

    简简单单的南方宅院,古旧的木板门上雕刻了阀阅,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只是最上首的秦府二字却早已看不清。

    孙寂然上前敲动了门扉,约莫盏茶功夫,一个十四五岁的青衫童子才神色慌张的走出来。

    “你们不要吵闹爹爹可好,我们秦家虽出身微末,可绝不会向你们低头的!”

    童子稚嫩的脸上满是刚毅,与秦桧眼中时常闪烁的灵光不同,他的目中尽是沉稳之意。

    “这位小先生想必误会了,在下吕璟,乃是秦桧同窗,今次路过杭州,特来拜访。”

    “啊?”小童子神情一愣,脸上原本的刚毅瞬息不见,颇为尴尬的垂下了头。

    “我可当不起先生之名,小子秦梓,客人快进来吧,阿娘叮嘱过我好几次,没想到还是犯错。”

    秦梓表现的很是识礼,认错之后连忙将吕璟一行人向屋舍内迎去。

    吕璟笑着点头,随同秦梓进入院子,内里两侧都有菜蔬种植,可见主人家的勤劳,在正中厅堂之上,正有一个青年士子愁眉不展的诵读着什么。

    “阿爹,是二郎的同窗来咱家拜访。”秦梓走到那青年身前,恭敬开口。

    “同窗?”青年抬起了头,目中忽然有一道灵光闪过,看向吕璟的眼神也在刹那间发生改变。

    “大郎快去招呼你阿娘把咱家买的新茶拿来,为父要好生招待客人。”

    挥手支去了秦梓,青年紧接着就大步走到了吕璟面前。

    “下官秦敏学,曾为玉山县主簿,见过吕知州。”

    “小子和令子以平辈论交,伯父不必多礼,称呼我大郎就行。”

    吕璟话音落下,秦敏学眼中的喜色更浓,拉着他直接进入厅堂,互相攀谈起来,却仍是坚持以下官自称。

    片刻之后,秦梓带着一个体格魁梧的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