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弃子 >

第105部分

三国之弃子-第10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弃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的痛哭,是每一个男人都能体会的。没有了那个地方,男人就不能称为男人了。可以说韩遂比较悲催,命运不好,遇到了刘玉。

    韩遂现在都有点后悔去攻打刘玉了。

    在房间痛哭的韩遂,不知道他更加悲催的事情,也要降临了。

    马腾的大军已经杀到了金城,趁着韩遂兵败,士气低落的时候开始对金城进行攻击。

    马腾的大军来的十分突然,梁兴、杨秋、张横、程银四人准备不足,无法抵挡,急忙跑回韩遂的府上,四人把正在痛哭的韩遂抬着就走。

    经历断根之恨的韩遂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巢居然被马腾攻打,而且快要受不住了。

    心灵和肉体的双重伤害,让韩遂昏死了过去。

第二百一十六章 董承和伏完的小动作() 
马腾对韩遂的军事行动,让刘玉安心不少。刘玉知道韩遂是不会那么容易死的,他希望韩遂和马腾可以像历史上的一样,互相征伐,这样刘玉就可以放心了,而事态也是向着刘玉预想的那样发展。

    韩遂最后逃到了羌人那里寻求庇护。羌人们虽然恼怒韩遂让他们损失惨重,但是羌人对关中一直没有死心,他们很需要像韩遂这样的汉人,作为以后的带路党。所以羌人选择了保护韩遂,韩遂得以躲过一劫。

    马腾吞并了韩遂的势力,没有干掉韩遂也就无所谓了,他也对刘玉有了个交代。

    马腾还是高兴得太早了,韩遂可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

    过了一段日子,韩遂如同小强一般恢复的健康,只是脸上没有了胡子。

    韩遂深深地把刘玉给记恨上了,断根之仇可比杀人父母还深啊。韩遂这下半辈子活着最大的价值就是报复刘玉。可是刘玉现在实力强大,韩遂必须夺回自己的领地,并且独霸凉州,否则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报仇了。

    没有了胯下的那部分,韩遂整个人变得十分的阴险,甚至有点变态,连羌人都觉得有点不对劲了。韩遂为了掩人耳目,不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是阉人的身份,每天晚上都让人进贡美女,而到了第二日这个美女就被韩遂折磨致死。以至于,羌人都不再提供女人给韩遂了。

    韩遂不再以自己是汉人自居了,不断为羌人出谋划策,攻打凉州的马腾,马腾被羌人搞得火冒三丈。

    羌人们现在都知道韩遂是自己人了。

    经过一番的权谋,韩遂得到了羌人的认可,并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当然大部分是羌人组成的,开始和马腾争斗,甚至夺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金城。

    马腾不能容忍韩遂的重新崛起,双方开始了数年的大战。

    “暗部”每时每刻都把马腾和韩遂的相关信息交到刘玉手上,刘玉觉得他们两人继续争斗下去,只是白白浪费实力,根本就无法再对刘玉产生威胁了,只要在最后关键的时候,刘玉就可以出兵,轻轻松松把凉州划到自己的统治之下了。

    刘玉在长安算计着自己的敌人,而在洛阳,也有人在算计着刘玉。这些人就是朝中的大臣们,其中最重要的两人就是董承和伏完了。

    董承和伏完在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协后,一下子位极人臣,同时成为眼下最大的外戚。

    身份不同了,他们的想法也是开始发生变化。董承和伏完开始组织自己的势力,在朝中有个自己的小圈子,影响着朝政。

    可是由于刘玉一党独大,把持着洛阳的一切,让两人很无奈。

    刘玉击败韩遂并且坑杀俘虏事情传到洛阳后,董承和伏完各自都有了点小心思。

    因为洛阳现在是黄忠镇守,而且刘玉的探子遍布整个洛阳,董承和伏完不得不在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避开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心腹,开始了商议。

    董承说道:“伏大人,刘玉越来越残暴了,几万俘虏就这么被坑杀了,长此下去,恐怕对陛下不利啊。”

    “董大人说的是,陛下年幼,受刘玉迷惑,无法认清是非曲直,日后这天下之主,可能会被刘玉篡夺了。”伏完脸色凝重地说道。

    “你我二人都是陛下的岳父,陛下不明事理,我等有必要为陛下谋划一番,这样才能保证陛下大业不被刘玉篡夺。”董承直接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等虽然有心,却无能为力啊。”伏完虽然同意,但是很顾忌刘玉的实力,眼下朝中大臣都被刘玉控制,虽然刘玉不想董卓那么的残暴,动不动就杀人,但刘玉用的是软刀子,一步步地割大臣的肉,让伏完等朝中大臣无可奈何。

    刘玉为了减少开支,把这些个吃干饭不做事的大臣的俸禄都减少一半不止,有时候刘玉也只是提供了温饱的条件。这让享受惯的大臣们十分不满。刘玉握着刀把子,并严禁其他大臣拥有军权,所以没有一兵一卒的朝中大臣只能眼睁睁看着刘玉乱来。

    董承的主意显然比伏完多,他提出了一个想法。董承说道:“伏大人,我等虽然不能一举拨乱反正,但是却可以发动朝中大臣对刘玉进行弹劾,同时让咱们的女儿在陛下面前多多提醒,时日一久,陛下自然会幡然醒悟,知道刘玉的狼子野心,我等就可以为陛下铲除刘玉这个祸根了。”

    伏完也是有点心动了,说道:“此计甚好!可是我等二人身份特殊,不能出面,没有我等两人带领,朝中同僚必定有所顾忌,恐怕难以成功啊。”

    董承笑呵呵地说道:“伏大人好像忘记了,朝中有一位大佬一直默不作声,如果有他的出面,朝中同僚必定群起响应。”

    “难道董大人说的是司徒杨彪杨大人?”伏完终于明白董承说的是谁了。

    “没错,正是司徒杨大人!杨大人五世三公,声望最高,有他出面,刘玉也不会拿他怎么办,是最适合弹劾刘玉的人。”董承言而踌躇。

    伏完摸着胡子,考虑之后,说道:“就是不知道杨大人的想法,董大人可有把握?”

    “杨大人忠君爱国,肯定看出刘玉的狼子野心,只要我等义正言辞向杨大人表达了我等忠心,杨大人自然不会拒绝。”董承说道。

    “那么此事就拜托董大人了。”伏完开口说道。

    董承一阵语塞,这伏完简直就是老狐狸,原本董承想让伏完出头说动杨彪的,没想到伏完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这一下,董承不接下这个任务也不行了。

    伏完心中暗笑,董承的小心思,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啊,前去游说杨彪容易,可是架不住刘玉的眼线多啊,万一失败了,刘玉来个算总账,杨彪声望大,没什么危险,但是前去游说的人可是要顶着被刘玉报复的危险了。人老成精的伏完当然抢先求董承去做这些事情。

    董承心里把伏完骂了个体无完肤,面上却正气炳然地说道:“伏大人放心,为了陛下,董某自然不会推辞!”

    “董大人果然是朝廷的栋梁,为人高风亮节。老夫年事已高,垂垂老矣,以后朝中诸事,还需要董大人多多费心了。”伏完见机行事,吹捧了董承一番。

    董承微笑地点了点头。其实他知道伏完说的都是废话。两人同为国丈,在地位上是对等的,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只是竞争对手,此时有刘玉的威胁,他们才暂时的联合在一起。

    董承和伏完的双手握在了一起,异口同声地说道:“为陛下,万死不辞。”

    搞定计划后,董承和伏完也是离开了这里,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杨彪不是傻子() 
董承秘密来到了杨彪的府上。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五世三公,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名头比四世三公的袁家更加大。到了杨彪这一代,杨彪也是坐到了司徒的位置。杨彪一直以来就是忠直闻名,在灵帝在位的时候,就经常顶撞灵帝。董卓乱政的时候,也是他护着刘协,不让董卓伤害到了刘协。可以说杨彪尽了一个臣子改作的本分,而且刘协对杨彪的印象十分不错。这也是董承准备让杨彪出头弹劾刘玉的主要原因。

    不过一直以忠直敢谏闻名的杨彪,却在刘玉控制刘协后,就开始沉默了。这让部分大臣感到了不可思议,也有人猜测杨彪或者是在隐藏实力。

    刘玉本来就对这帮大臣不放心,掌握洛阳后,把“暗部”的探子都安插入了大臣们的家中。

    杨彪每天正常上朝,没有对朝事有任何的建议,像个木头人一样不发一言,待到下朝后,杨彪到自己的办公场所处理政务,因为大部分事情都是赵王府在处理,杨彪也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直到自己可以回家的时候,才开始动身回家,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般。

    杨彪按照往常那样回到自己的家中,坐在书房内看书。这时候,杨府的管家来到杨彪耳边悄悄地说了董承到来的事情。

    杨彪看似浑浊的老眼闪过一丝精光,说道:“让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不要打扰老爷我读书。”

    杨府的管家跟随杨彪多年,知道杨彪的意思,把所有侍候的人全部赶了出去,并亲自把守书房。而董承也是秘密进入了书房。

    董承对着双眼看书的杨彪说道:“在下冒昧前来,打扰杨大人读书了。”

    杨彪放下手中书简,对着下首的位置一指,高傲地说道:“董大人客气了,请坐。”

    杨彪的傲气没有让董承感受到一丝不适应,杨彪的身份摆在那里,就算杨彪骂他,董承也不敢反驳。

    董承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杨彪问道:“董大人今日前来有何贵干啊?”

    “杨大人明鉴,在下今日前来有一件关乎大汉社稷江山的事,特来向杨大人请教。”董承恭敬地说道。

    杨彪眉毛一动,气定神闲地说道:“自董卓授首,赵王救驾之后,陛下安稳下来,大汉每日蒸蒸日上,朝中也有像董大人这样的忠臣,可谓众正盈朝,还有什么别的大事?”

    董承发觉杨彪好像有点难入手,说话滴水不漏。

    “杨大人,在下所虑者正是赵王。”既然杨彪如此,董承也就有话直说了。

    “此话怎讲。”杨彪也是让董承继续说下去。

    董承清了清喉咙,说道:“杨大人明鉴。刘玉早年被先皇所恶,性格怪异,无恶不作,当年不知道多少忠臣之后,惨遭毒手,人称洛阳第一恶人,恶名可止小儿啼。此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杨彪知道刘玉只不过欺负了几个恶少,并没有为非作歹,不过杨彪不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

    董承继续说道:“刘玉出洛阳后,仿佛变了一个人样,不断收买人心,同时暗中招兵买马,笼络了一批打手鹰犬,趁着黄巾之乱,迅速崛起,先皇一时不察,被刘玉给独霸并州。家国不幸,先皇崩天后,何进与十常侍争斗,导致最后董卓乱政,陛下继位。多少忠臣惨遭陷害。”

    可能是想到当年自己被董卓欺负的日子,董承都有点咽唔了。

    杨彪还是不说话,心中大骂董承说了那么多都没有到重点。

    平复心情后,董承说道:“天佑大汉,有曹操袁绍等忠义之士奋起反抗董卓,与董卓对峙虎牢关,刘玉却趁着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发兵夺回了陛下,一举控制了洛阳。如今刘玉更是坑杀了几万俘虏,虽然都是异族居多,但是可见刘玉残暴比董卓更甚,陛下被刘玉迷惑,如果不再制止,恐怕会重现弘农王故事。我等身为朝中重臣,不能眼看如此动摇社稷的事情再次发生。”

    董承说得口干舌燥,拿起旁边的茶水一饮而尽。

    杨彪终于明白董承的意思了,他是想让自己出头与刘玉对抗了。杨彪虽然素来以忠直闻名,但不表示他是个傻子。眼下刘玉势大,控制洛阳与长安,这个时候和刘玉唱反调,不是傻子就是吃饱了撑着。

    杨彪悠悠地说道:“董大人严重了,据老夫所知,赵王虽然略有让人非语之举,那也是年轻气盛之时犯下的糊涂事,谁没有个年少无知的时候。赵王对陛下忠心耿耿,董大人你直呼赵王名讳,实在有失本份。赵王为国为民,我等作为大汉的臣子,应该与赵王同心协力共同辅佐陛下才是啊。”

    董承懵了,这杨彪不是历来是忠直闻名的吗?怎么变得这么畏手畏脚了。

    董承急忙说道:“杨大人,现在情势已经不容得我们多考虑了。眼下洛阳、关中、并州皆知赵王,而不知陛下。历朝历代没有哪个藩王有刘玉这样的强势,杨大人素来眼光独到,想必也是考虑到了。”

    “天家之事,不是我等臣子可以非议的。”杨彪下了一个定论,他是不会被董承说动的。

    董承暗骂杨彪老东西不识抬举。

    “杨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