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弃子 >

第150部分

三国之弃子-第15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弃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刘备不适合之类的话,陶谦转头就会说给刘备知道。

    琢磨了一会后,陈珪笑道:“刺史大人做任何决定,在下绝对服从。”

    “老夫就知道贤弟和我一条心,同僚那边就劳烦贤弟多多费心了。”陶谦见缝插针地说道,他可不会轻易放过陈珪这个徐州士族领袖。

    “大人放心,同僚方面就由在下前去走动。”陈珪知道自己上了陶谦的贼船,心想这老狐狸真是不简单啊,也罢,自己就摊这趟浑水。

    有了陈珪的支持,陶谦的算计才能够完美的实现。

    至于刘备愿不愿意接收徐州,陶谦是打一百个保证,刘备一定会愿意的。

第三百零七章 三让徐州() 
而刘备三兄弟在徐州过得相当滋润。

    特别是关羽张飞,两人在击退曹操和袁术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自己勇武,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关羽和张飞的名字响彻了整个徐州。两人觉得自己以前日子太过乏味了,还是这种征战沙场的感觉才是男儿想要的。

    刘备更加不用说了,作为三人中的老大,一切功劳都跟他有关。徐州百姓很感激刘备为他们击退外敌,使他们免于战乱之苦。可以说刘备在徐州的声望仅次于陶谦,甚至在某些城市还超过了陶谦。刘备很喜欢徐州,这里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人物也颇为俊秀。刘备在北方生活惯了苦日子,一来到这个花花世界,就不想走了。

    刘备对徐州也是有野心的,从他每日都去各世家、官员府上串门就知道他的想法。

    陶谦派人邀请刘备,刘备就穿戴整齐地带着两个兄弟前去刺史府。在路上,刘备就想着陶谦都快死了,这个时候邀请自己要干什么呢?难道是要让自己离开徐州?这个可不是不可能发生的,陶谦病卧在床的消息在徐州不是什么秘密。陶盛和陶商为继承刺史之位还大打出手,刘备很担心要是陶谦觉得自己在徐州会成为陶盛和陶商的竞争对手或者隐患,那么陶谦一定会让自己离开徐州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刘备就要好好准备一下说辞了,他可不想离开徐州。天下各州郡都是有主的了,除了徐州,刘玉还真的没地方去了。

    陶谦带着两个儿子亲自出门迎接,刘备急忙跑过去扶住他,亲切地说道:“陶使君身体抱恙,还亲自出来迎接在下,这让在下情何以堪啊。”

    陶谦摆摆手,说道:“老夫还没到那个时候,玄德请,今日咱们好好聊聊。”

    刘备恭敬扶着陶谦一同进入大门。

    在客厅内,陶谦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酒菜,只等刘备了。

    吃了点东西后,陶谦笑道:“老夫无能,让徐州百姓惨遭他人屠戮,幸得玄德挺身而出,拯救徐州百姓于水火。老夫以茶代酒,代徐州百姓多谢玄德的恩德。”

    “备乃是汉室宗亲,这是在下应该做的。”刘备感觉到了不对劲,陶谦这个架势好像要让他离开徐州。

    陶谦对着陶盛和陶商使了个眼色,陶盛和陶商急忙对着刘备敬酒,说道:“我等兄弟多谢玄德公大恩。”

    刘备脸色沉重地喝了一杯酒,心中已经肯定陶谦要赶走自己,大脑不断运转想着怎么应对。

    “玄德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没有?”陶谦笑眯眯地问道。

    刘备暗叫不好,这老东西要开始赶人了,自己不能陷入他的套路之中。

    “其实在下也是考虑过的。原本打算替陶大人解除危机后就打算离开,可是天下形势巨变,致使刘备没有地方可去。真是造化弄人啊。”刘备开始装可怜。

    刘备的态度正中陶谦下怀,陶谦露出为难之色,说道:“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玄德可否成全?”

    “陶大人请直说。”刘备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是陶谦赶自己走,自己已经找好了理由。

    “老夫垂垂老矣,且身子骨眼看着行将就木。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这徐州眼看着无人可以护卫百姓,老夫想请玄德接任徐州刺史一职。”陶谦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什么?!”刘备被镇住了,原以为陶谦要弄走他,居然是把徐州拱手相送。刘备很想掐一下自己,这不会是做梦吧。

    “玄德以为如何啊?老夫知道这有点强人所难,希望玄德看在徐州百姓的份上,勉为其难地接下吧。”陶谦也刘备找足了理由,就看刘备答不答应了。

    刘备的脑子一片空白,难道这是陶谦的试探,刘备觉得不管陶谦是真情还是假意,眼下都不能接受。

    “陶大人这是在讽刺在下么!在下前来,是为了拯救万千民众于水火,陶大人如此作为,可是想陷刘备于不仁不义乎?!在下还有事,就此告辞了。”刘备说完这话,不顾陶谦的反应,带着关羽张飞径直离开了刺史府。

    陶谦可没有想到刘备走得这么快,看来这事情没那么简单啊。

    刘备三兄弟回到府上,张飞就嚷嚷道:“大哥,为什么不接受呢?那可是徐州刺史啊。”

    “三弟啊,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馈赠。”刘备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这句话。

    关羽明白了刘备的意思,张飞就搞不懂,他还想问刘备,却被关羽拦住了。

    刘备需要时间计算一下得失,毕竟徐州的诱惑是在太大了,刘备又弄不清陶谦的套路。

    过了一段时间后,陶谦再次邀请刘备上门,刘备直接拒绝了。

    无奈之下陶谦派出陈珪前往游说。

    陈珪的到来,让刘备终于明白陶谦的意图了。陶谦是真的想要把徐州托付给他。

    陈珪与刘备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拍着胸脯保证徐州士族都会支持刘备。

    刘备按耐心中的欢喜,既然是别人求他了,那么他就要表现得品德高尚一点,还是委婉地拒绝了,语气没有上次那样坚决。

    陈珪是人精,看透了刘备的想法。不过他也不说破,在陶谦面前也没有说出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准备只要再有人过来诉说,他就答应下来。刺史府最后是来人了,可是带来了陶谦病故的消息。

    刘备暗骂自己之前摆了太多的架势,现在陶谦身死,徐州群龙无首,万一出现了变故,这煮熟的鸭子飞了,刘备就不知道往哪里哭了。

    刘备急忙带着两个兄弟,穿上白衣,前往刺史府。

    刺史府已经云集了整个徐州的文武,刘备在陶谦的灵位之前哭得伤心不已,眼泪不要钱地往下掉。

    借着这个机会,陈珪再次把陶谦生前的嘱托说了出来,希望刘备能勉强接任徐州刺史之位。

    “诸位诚意拳拳,陶使君也是对在下期望甚好,可是这让在下如何能做得了啊。”一般人的话,早就直接冠冕堂皇地诉说一番,然后接下这个大蛋糕,但刘备还是选择了不按套路。

    陈珪等人说了一大堆,刘备就是不同意。

    最后陈珪只能放大招了。

    刺史府门外聚集了一大堆“百姓”,他们哭着喊着希望刘备继任徐州刺史之位。

    刘备被镇住了,这个不就是他一直想要的么。刘备走出刺史府,把一个个跪在地上“百姓”扶了起来,说了一通让人激动万分的话语,最终在这些“百姓”热切的眼神中,刘备表示只要百姓们不嫌弃他能力低下,他愿意为徐州百姓奉献一生。

    “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刘备就任徐州刺史。

    而躲在背后的陈珪抚须而笑,刘备与之对视,彼此心照不宣。

    就此,刘备继任徐州刺史,成为一方诸侯,同时迎娶了糜家的嫡女为妻,踏上了人生的巅峰。

    三让徐州的故事广为人知,世人都称赞陶谦的高风亮节。

第三百零八章 剑指宛城() 
刘备得到徐州的消息,刘玉一点都不奇怪。刘玉知道刘备的运气很好,这次得到徐州应该是刘备前期最好的阶段,然后刘备就会陷入低谷。

    刘备得到了徐州后,开始拉拢人心。陈珪等徐州本土世家,很看好刘备,都支持刘备在徐州的统治,陈珪的儿子陈登更是成为刘备的幕僚。

    糜家的糜竺和糜芳两兄弟更是借着与刘备结亲的机会,直接投靠了刘备。

    糜家虽然在徐州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其财富却是徐州世家中最多的,糜竺为刘备倾尽所有,把家产都拿了出来,为刘备的崛起提供了物质保障。

    有了陈家和糜家的支持,刘备很迅速地接过了徐州的统治权。

    不过刘备在徐州不是没有人反对的。军中的实权人物,曹豹对刘备这个外来人十分抵制。刘备有陈家和糜家的支持,曹豹也不敢做得太过,只不过对刘备的命令阳奉阴违。

    这一点,刘备心知肚明。但是考虑到曹豹在军中的影响力,刘备暂时先隐忍了下来,准备日后才算帐。

    刘备这次优柔寡断的决定为日后失去徐州埋下了隐患。

    闭关锁国很长一段时间后,刘玉的实力积累到了很大的程度。安定许久的文臣武将开始烦躁起来,他们需要释放这么长时间里积压的闷气。

    天下的形势发生了改变,袁绍经过与公孙瓒的决战,虽然吞并幽州,但大伤元气,一时半会还没法恢复,而且公孙瓒的兄弟与旧部还在各地不断阻碍袁绍对幽州的统治,袁绍现在防守有余,但是进攻其他人就乏力了。

    曹操手握天子,可是被袁术背后捅一刀后,也有点进攻乏力的感觉。

    与刘玉接壤的两大诸侯都对刘玉进行了防备,刘玉想趁机占便宜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刘玉看着地图发呆了好久,他不知道接下来要往那一边进攻,扩张版图。

    刘玉叫来了几个军师过来商议,而对于向那里出兵,沮授和田丰这两个好基友却发生了分歧。

    田丰主张进攻袁绍,趁着袁绍忙于恢复实力的时候,大军出击,占据冀州,顺势一统北方。

    沮授反对了田丰的策略,原因很简单,袁绍现在虽然虚弱,但是其麾下还有巨大数量的军队,与之交战,必然旷日持久,这对刘玉来说十分不利。沮授认为现在最好的选择吞并一些小势力,充实自己,比方说汉中的张鲁,不就是一块大大的肥肉么。

    刘玉很是意动,张鲁虽然恭顺,但是汉中的富饶可是出了名的。

    田丰被沮授反驳得哑口无言,作为冀州人,他很想刘玉带领大军占据冀州,那么他才能衣锦还乡。

    在这点上,看似公正无私的田丰是动了私心。田丰除了这点小心思,其他的几乎无可挑剔,他还是认可了沮授的策略。

    三人中两个人达成了共识,而陈宫却看着地图发呆,一言不发。

    “公台,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刘玉感觉陈宫一定发现了什么。

    陈宫指着地图上的一处,说道:“主公,我们貌似把这里给遗忘了。这里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

    刘玉说着陈宫的手指,惊呼道:“宛城!?”

    “没错,就是宛城。宛城是荆州的门户,又卡在我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威胁曹操后方的最佳基地。攻下此地,既可南下荆州,又可以威慑曹操。主公只需派出一名大将镇守,南方诸侯必然不敢乱动。”

    “宛城现在张绣手中,他倒没有什么威胁。本王担忧的是张绣身边的一个谋士。上次就是因为这个人,张绣和他的叔叔张济才能从本王的手中逃脱。若要吞并宛城,此人就是最大的障碍。”刘玉担忧地说道。

    “何人有如此能耐,让主公如此忌惮?”沮授惊讶了,从他加入刘玉这边以来,还没有看到对一个谋士如此甚重。

    “贾诩,贾文和!”刘玉严肃地说道。

    “贾文和?此人有这么大的能耐?”陈宫等人没听说这个人。

    “此人出身西凉,早年投靠于董卓,在本王进入西凉的时候,就是此人说服当年的郭汜张济等人联合起来,对抗本王。在本王占据优势的时候,此人当机立断,说服张济从关中撤退,成功从本王的手中溜走。此人行事风格颇为诡异,用计不顾手段,需要小心谨慎啊。”刘玉将贾诩的过往都说了出来,并嘱咐陈宫、田丰和沮授三人小心防备。

    “主公不必忧虑。刚才从主公得知这个贾文和是个懂得审时度势之人,在下估计只要大军临境,在下想贾文和会建议张绣投降。”陈宫分析道。

    刘玉的觉得陈宫说的话很有道理,贾诩在历史上就让张绣投降了曹操,要不是曹操好色,睡了张济的妻子,张绣也不会造反。

    “公台,话不能这样说。要是张绣不投降呢。”田丰提出反对意见。

    “呵呵,张绣不投降的话,典将军他们会很高兴的。”陈宫自信一笑。

    沮授和田丰懂了,典韦吕布这些猛将,最近都快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