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弃子 >

第738部分

三国之弃子-第73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弃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势陷入了对峙。

    在这样的对峙状态下,李异带领的巴西郡兵马在这个时候杀到,对张任、严颜、张肃的联合军进行了突袭。事发突然,张任、严颜、张肃三军联合军被打得大败,狂退五十里地。

    这场大胜传到刘备的耳中,刘备立刻就对李异和娄发进行了赏赐,同时表示日后平定三人的叛乱再论功行赏。李异和娄发更加卖力地去干了。

    这场胜利让刘备有了稳住根基的时间,徐庶马上就开始对了另外几个郡县的守将进行了劝说。这次的劝说同样是用书信的方式,但比之前的客客气气不一样。这一次,刘备在书信之中就有点强硬的架势。有了一场大胜,刘备说话也有底气了。

    内容还是重新表达了刘备的正义性,希望让这些守将要回成都述职。还加上了刘备对李异和娄发的赏赐和官职加封。这两人已经被刘备当成是劝说的榜样了,向这些守将隐晦地表示,你们跟着本皇叔,好处绝对是大大的。

    最后一点就是,刘备去看望了守将的家人们,家人们向仁义的刘皇叔表达了对守将们的思念,希望可以一家团聚。

    这里面的意思就有点耐人寻味。

    大家绝对不要误会了,仁义的刘皇叔是不会做那种用家人威胁对方的缺德事。刘皇叔只是带着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几百兄弟,去到人家家里好好地慰问了一番,嘘寒问暖,聊聊家常而已。作为正人君子,刘皇叔想到了这乱世的治安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还亲自安排了对各郡县守将家属的安全守卫问题,体贴之心可昭日月。另外说一下,家属的情绪稳定。

    如果有人误会了,那就是那个人自己的问题了。君子坦荡荡,刘皇叔怎么自然是不担心其他误会的。

    各郡县的守将也有误会的。他们的误会极深!

    刘备这是在用他们的家人来威胁他们啊。这是时代讲究孝道,很多守将一听到自己的家人被刘备所持,心乱如麻。有些守将十分干脆地选择了服软。他们的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家人。如果没有了家人,他们奋斗得再好,又有什么好的呢。汶山郡、蜀郡、广汉郡的守将都选择了仁义的刘皇叔,投入了刘皇叔的光辉怀抱。

    这样一来,刘备就得到了三个郡的服从。刘备立刻对三个新加入的郡县守将进行了赏赐,让他们原职待命,镇守地方。

    刘备现在对武将是很重视的,对于地方的文官,刘备现在就没有什么心思去注意了。徐庶也提议刘备不能厚此薄彼,免得文官心寒。刘备是知道其中的轻重,地方上的武将,才是刘备最需要的力量,在益州,你拥有了军权才能够稳住局面。至于文官,刘备就觉得无所谓了,等大局已定,再对这些文人进行补偿就好了。

    这么多年过来,刘备知道手里握着刀子就是爷的道理。

    刘备现在的实力已经拥有了五个郡,在益州算是立足了脚跟。

    而刘备以为其他郡县的守将都会紧跟着之前三个守将的脚步的时候,另外的一些郡县的举动就让刘备傻眼了。

    梓潼郡的主事人是太守傅仪,守将是一个无能之辈。刘备重武轻文的举动惹恼了傅仪,导致傅仪公开反对刘备。若不是傅仪的兵马还要防范汉中郡,此时都有可能对成都发起了进攻。

    汶山郡、阴平郡的守将对刘备的所有文书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也不表态,选择了沉默。

    这已经算对刘备比较好的了。

    最让刘备震惊的就是犍为郡的守将庞羲了。

    刘备派人过去传达政令,庞羲二话不说就将刘备派过来的人给宰了,将人头和庞羲自己写给刘备的书信送到了成都。

    庞羲在书信中把刘备大骂了一顿,气得刘备都想把庞羲的家人杀了泄愤。

    庞羲做这样的举动,难道就不怕自己的家人遭受到刘备的报复?

    庞羲真的不怕!反而他还有点期待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被家人所束缚,庞羲还要做什么大事。以前汉高祖刘邦的父母妻儿都被项羽抓住了,还不是说出了“分我杯羹”这句震惊天下的话来。

    妻妾没有了,没什么事,不是有句话就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么。家里的黄脸婆,庞羲早就想休了,刘备要是动手的话,庞羲还感激他省了庞羲休妻的功夫。儿子没了也没啥大不了的,庞羲还年轻,可以多生几个。父母没了,庞羲还可以省一大笔的丧葬费用,划得来。至于什么叔伯兄弟,庞羲就更加不在乎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亲戚,庞羲还懒得去管。

    庞羲可以一直都以汉高祖刘邦为榜样的,学的十足。

    对于庞羲这种不要脸的行为,刘备是无可奈何。刘备以前是不要脸的,换做他在庞羲的位置上,也会这样做,还会做的更加彻底。可惜啊,现在刘备身份不同了,想法也不同,庞羲的做法让刘备感受到愤怒之外,刘备还真的奈何不了庞羲。

    拿庞羲的家人泄愤,刘备是想要这么做。可杀了之后,除了一时的爽快之外,还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么?根本就没有!

    还会引起其他人的担忧。

    所以刘备就忍了下来,等他将张任、严颜、张肃的联合军给灭了之后,再把庞羲碎尸万段。

    目前看来,刘备的情况十分理想,张任、严颜、张肃的联合军暂时没有办法继续进军,刘备可以有安稳的日子可以过了。

    

第一千九十六章 江东新南向计划() 
刘备在篡夺益州之前,江东的孙策和周瑜也没有闲着。

    由于孙策果断地放了曹操鸽子,导致刘玉采取先把曹操给灭的计策,给了孙策和周瑜巨大的喘息时间。

    可这个喘息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足,孙策和周瑜都不知道曹操能不能抵抗刘玉久一点。曹操必然是失败,可孙策和周瑜希望曹操能够抵抗激烈一点,最好就是让刘玉损失惨重,那么江东的安全就大了一些。

    把希望放在其他人的身上,特别是放在曹操这样的奸雄身上,根本就不靠谱。孙策和周瑜必须采取一些方法,让江东增长实力。

    方向是正确的,但要用什么方法,孙策和周瑜就是一筹莫展了。

    江东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险要,有着长江天险作为屏障。只是现在合格屏障已经被诸葛亮给打破,江东如今只能龟缩在一角了。

    孙策和周瑜都愁死了。江东两大帅哥,现在每天的脸色都是不好看的,导致仰慕他们的女子一个个都心碎不已。

    连带着孙策和周瑜的老婆都心情不好了。为何会这样?孙策和周瑜两人整天都呆在一起谋划着什么,有时候连续好几天都在处理公务。回到家中,两人都是身心疲惫,对于自己的老婆就冷落了。女子都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疼爱自己的,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孙策和周瑜回家之后倒头便睡,两人的老婆慢慢地就有了怨气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怨妇。

    孙策和周瑜知道眼下不是讲儿女情长的时候,该以大事为重。

    孙策和周瑜两人闭门造车了很久,都没有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就召集了所有的文臣过来开会,孙策表示必须要打破目前的情况,免得日后无力抵抗刘玉。

    江东的人才很多,像张昭、张纮、诸葛瑾等人都是内政高手,他们的意见就很多了。

    张昭提出要鼓励民众垦荒、生育,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官府支持百姓垦荒,开垦的荒地归个人所有,开垦之后前两年不用交赋税。但是不允许私自买卖开垦出来的荒地,就算要卖,也只能卖给官府。这点就防止土地兼并的意思在里头的,预防的就是江东的本土世家。鼓励生育这个提议就有点老生常谈了。大汉无论哪个官府都是鼓励生育的,人口的增长算是地方官员的一个政绩。现在就是要加大力度了。现在这个时代是要收人头税的,只要人口众多,税收就跟着多了起来。兵员是从百姓中找来的,没有充足的人口是不行的。张昭认为以前对于多生子女的百姓进行物质的奖励有点老套了,却不能取消了。他提议对于超过三个孩子的夫妻,当即减免他们夫妻二人的人头税,直到他们的孩子达到十三岁。之后的话,那么人头税之类的就照旧了。按照张昭的估计,届时江东的赋税和人口将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这个办法是好的,可见效太慢了,但张昭说得在理,孙策是同意的。

    张纮比张昭实在得多,没有说什么长远的计划,而是针对孙策现在的情况提出对策。张纮认为孙策日后要想与刘玉交战,这骑兵部队是绝对不能少的。可如今的战马资源都集中在了刘玉的手中,江东想要囤积战马就必须另外找办法了。张纮提出修建可以航海的船只,走海路躲过刘玉的地盘,到达最北方的辽东之地,从外族的手中购买马匹,从而得到战马的资源。当然了,这样的办法是杯水车薪。张纮建议孙策在会稽山附近选择一片区域作为养马场,而海路购买回来的战马就可以在那里繁殖,江东就有用不完的战马了。

    说句实在话,张纮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也是难为他了。江东现在的战马质量实在不行,根本无法和刘玉那边耐力和爆发力极强的战马相比。只有从外族那里购买良种战马回到江东自行繁殖才是正道。这种办法在前期的投入会很大,加上外族也不是好相处的,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这个计策也是不符合现在的实际,单单建造可以航海的船只就是一个大大的负担。孙策让张纮负责此事,可以做点东西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周瑜听得眉头直皱,这些办法他之前是想过的,不是江东现在需要的。周瑜就知道张昭和张纮两人是内政好手,但就目前看来,周瑜估计张昭和张纮也是一筹莫展吧。

    实际上,张昭和张纮两个老家伙对江东目前的情况十分担忧,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江东就注定要完蛋了。可他们即便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可以让江东快速发展的计策。

    两个老头这段时间头发都愁白了好多。

    张昭和张纮说完之后,就没有其他的声音了。

    孙策也明白具体情况,于是就吩咐麾下众人按照张纮和张昭去做。

    其他人都散去之后,孙策很是无奈地对周瑜说道:“公瑾,眼下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

    “江东之前损失太大,如今只能谋求自保,的确是很艰难。”周瑜明白孙策的无奈。

    其实孙策心中有个计划,但是太过冒险,如今的情况让他难以抉择。

    周瑜也有一个计划,同样很是冒险,但实行起来很艰难,一旦成功的话,江东的潜力就变得很大。

    “伯符,昨夜吾思索之下,有一个计策,但太过冒险,不知当讲不当讲。”周瑜还是选择了说出来。

    孙策不解地说道:“伯符,你为何如此迟疑啊,有计策是好事啊,你我参详一二。”

    周瑜准备要开口的时候,门外传来陆逊求见。

    陆续这个年轻人在周瑜的手下做事十分厉害,能够帮到周瑜很多,周瑜对陆逊十分看好,有意培养陆逊。而陆逊经常表达自己的见解,周瑜感觉陆逊的见解除了欠缺一点火候之外,其余都有建设性。

    一听陆逊前来,周瑜就没有继续说,孙策也传令陆逊进来,他认定陆逊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的。

    “卑职参见主公、都督。”陆逊踏步而进,相比于之前,陆逊现在的精气神更加干练了。

    “伯言,你何事求见?”孙策问道。

    陆逊拱手说道:“刚才卑职由于公务,没有参加主公的会议,听子瑜先生说,主公让卑职等人若有对江东有利之策大可说出。卑职这段时间苦思冥想,想要一个计划,特来向主公汇报,请主公明示!”

    “大可直说!”孙策来了兴致,刚才陆逊真的没有在场,如今特意赶来,证明陆逊的想法他自己认为十分重要。

    陆逊从袖口之中拿出一份书简,恭敬地递给了孙策。

    孙策定睛一看,顿时被里面内容给吓到了,直接站了起来,震惊地说道:“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周瑜没有靠近过去看,在外人面前,周瑜不会贸然和孙策太过亲近。所以周瑜不知道孙策为何反应那么大。

    “正是!”陆逊不卑不亢地说道。

    孙策将陆逊给的书简递给了周瑜,周瑜不解地一看,他脸上也是充满了震惊。

    “伯言,请细说!”周瑜没有轻视陆逊的这份计划了。

    “主公,都督,此乃卑职对于我江东如今的情势而制定的计划,名曰南向!”陆逊正色说道:“自赤壁之战与柴桑庐江之战,我江东采用防御之策,迫使刘军无法寸进。江东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