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船 >

第151部分

唐船-第151部分

小说: 唐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春,许灵儿和努尔哈赤一起逃出了总兵府,离开抚顺城二人分了手,努尔哈赤遥望着灵儿的背影,高声喊道:“姐姐,女真人不会忘记你的恩德,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

    灵儿穿越这白山黑水之间,经辽东、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

    七年前,带着父亲和朱家父子从堺町乘商船归国,途径朝鲜的旧王京,遭遇林风海盗集团的洗劫,四人失散,许仪后和朱均旺又被海盗挟持到了日本,朱辉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了大明,灵儿则被一位朝鲜的年轻人李舜臣所救。

    今日又路过朝鲜古王都开城,灵儿再次寻觅当年的那家饭馆和客栈,早已经物是人非了,如今林风海盗集团在大明沿海和朝鲜的窝点都已肃清,只待到从日本国救出父亲,便可以回到吉安县桐坪乡,陪老父亲安度晚年了……

    从开城来到了全罗道,又路过了那片茂密的小树林,灵儿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位英武洒脱的后生,正在慷慨激昂的历数那些千古名将:孙膑、白起、李牧、韩信、卫青、关云长、李靖、郭子仪、岳飞、戚继光、李成梁……

    耳边又听他如数家珍般地讲道:如松大人嘉靖四十三年武举,高中武状元,初为指挥同知,立下赫赫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今为神机营右副将,驻防山西,嘉靖四十四年娶妻夫人马氏、嘉靖四十五年纳吴氏夫人为侧室……

    想到这儿,灵儿的脸红了,也许如松现在已经回到了辽东,等着和自己成亲呢,也许义父李成梁大人正在对素儿大发脾气,也许荣儿此刻正在埋怨自己不辞而别……

    想着、想着,便不由自主的下了路,穿过了那片小树林,来到了李舜臣家的农舍门口,只见院门紧闭,铁将军把门,找邻居一打听,原来李舜臣进京赶考去了。

    也许他真的以如松为楷模,希望他能在朝鲜国武科及第,将来成为一代名将,灵儿默默的为李舜臣祝福,离开了小村庄,朝京畿道方向而去。

    武举大比之年,朝鲜王京热闹非凡,灵儿进了城,在武科场附近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希望能看到李舜臣武科场夺冠。

    次日一早,灵儿来到武科场门前,只见赶考的人们挤在门口,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武科场地势宽阔,周围有一丈多高的围墙,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只留南门出入。

    南门两旁有数百名披挂整齐、手执刀枪的将官把守,卯时一到,场内号角齐鸣,咚、咚、咚三声炮响,科场南门大开。

    主考官传令:“各位赶考的举子听着,时辰已到,请各位列队进场。各道府县的举子进场之后,站到本县旗号下候考,违令者重责不贷!”

    灵儿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在这群列队等候着入场的举子们中间寻找,只见举子们个个催坐骑,人人抖嚼环,如同潮水一般涌进武科场。

    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李舜臣,头戴黑缎子扎巾,胯下枣红马,穿一身黑缎子紧袄裤,腰扎大红丝鸾带,外罩一件黑缎子英雄氅,脚踏薄底快靴,手握一柄亮银枪,催马走在武举的队列里,显得气势轩昂。

    灵儿朝李舜臣招了招手,李舜臣却没有看到,举子们全都鱼贯入场。

    这时,场内远处又传来三声炮响,随着一声“主上驾到!”

    霎时间,密密匝匝摆了一条人胡同,灵儿也赶忙往后闪身,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步入场内彩山厅,一百多名手持大刀、长矛的卫队紧随其后入场。

    宽阔的彩山厅上立有四扇屏风,屏风前有一张御案,御案上摆有有一颗状元印,还有一对金花和一条红绸子。

    国王李昖端坐在御案后面的团龙靠椅,左右各有一张桌子,后面安放着金漆太师椅,这是主考和副主考的座位;彩山厅前边,设有丹埠、品级台,是文武百官站立的之处,文官都是纱帽圆领,武将个个盔明甲亮,肋下悬挂宝剑。

    彩山厅东台下设有下场比武之人标名处,举子们已经在这里挂号登记,写上家乡住处,姓氏名谁;西台下摆着两排刀枪架,上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棒、铎、轮,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场中央有一块大空场,周围用白灰画了一个大圈,这是比武的地方;场子的东、西、南三面插着各府县的号旗,赴考的举子们都站在号旗的下面,就等辰时一到,比武夺魁。

    御林军在东、西、南三面立起了一道人墙,这时,科场院门敞开,观摩比武的百姓也涌入场内,灵儿夹杂在人群中,在全罗道的号旗下,找到了李舜臣。

    国王李昖传旨:“鸣炮开考!”

    咚!咚!咚!三声炮响,主考传令:“举子们听真,宣祖加恩科,开考场,不分贵贱,不论老少,今科状元只凭武艺。愿考者彩棚标名,战五杰为状元,代挂帅印。”

    话音刚落,京畿道号旗下跑出一匹战马,马上之人十分威武,身高八尺开外,头戴一顶紫金盔,身穿紫金甲,内衬一件大红袍,脚踏虎头战靴,坐下一匹黄骠马,掌中擎一柄长刀,来到标名处挂上了号。

    紧接着,李舜臣也从全罗道号旗下催马出来挂了号,也这位京畿道的举子在场内战在了一起,一时间,二人刀枪并举,好似蛟龙翻舞,大战了十多个回合,李舜臣占了上风。

    接下来,李舜臣又连续挑战了四名举子,连战连捷,听到场外的阵阵喝彩声,似乎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李舜臣战胜第五个挑战者,催马围着场地转了一圈,场外沸腾了,激动的民众齐呼李舜臣的名字,这时,李舜臣在人群中也发现了灵儿,便勒住了马缰,兴奋的朝灵儿招了招手……

    天近午时,又有了第六位挑战者,李舜臣觉得有两栋总兵李成梁的干女儿为自己加油助威,真是越战越勇,还不时地往人群中招手示意……

    灵儿担心影响李舜臣的注意力,便往人群后退了几步,突然,就觉得轻飘飘的,一下子失去了知觉,感觉天旋地转……

    似乎是被人拉着,退到了人群的最外面,一个人从后面用布堵住了灵儿的嘴,令一个人则拉起灵儿就往外走,全场的观众全被李舜臣精彩的武艺吸引住了,被没人注意到灵儿被人劫持。

    那两个人一左一右夹着灵儿,灵儿昏昏沉沉的想也叫不出声来,眼看着就要出了武科场……

    李舜臣正和对手二马一错蹬,抖动虎头亮银枪,要杀一个回马枪,朝武科场南门望去,突然发现,许灵儿被人挟持了,便大叫一声不好!催马便朝观众人群冲去……

    事发突然,除了李舜臣,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枣红马受惊奔向人群,人群中一片骚动,除了最前面的几个人被马冲倒下,受了些轻伤,众人呼叫着闪出了一条过道,李舜臣快马加鞭冲出了武科场,拦截住了挟持灵儿的两个人。

    那两个人没想到,新科武状元会冲出来救人,马上释放了两枚烟幕弹,从围过来看热闹的人群中消失了。

    主考官都愣住了,国王李昖在彩山厅上大发雷霆……

    一队御林军冲了出来,把李舜臣从马上拽了下来,李舜臣挣扎着在人群中寻找灵儿,直到看见灵儿安全了,才束手就擒……

    摆脱了那两个劫持者,这时候,灵儿也受到了刺激,强打精神,睁开了双眼,把塞在嘴里的布,掏了出来,想上前去给那些官兵们做出解释,腿却像灌了铅一样,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李舜臣被绑进了武科场……

160。第160章 暗战 2、他乡遇故知() 
朝鲜明宗二十年(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国王李崱∈牛蚴雷永顣犜缤觯紫喾钜沤逃逅甑暮映蔷顣V即位,成为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庙号宣宗。

    虽然宣宗已经执政了十年,始终没有摆脱朝中的党争,朝中的大臣及士大夫依照他们在王城居住的区域不同,分为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朋党之间角逐名利、互相攻击,利用权势打击和迫害对方。

    朋党以私利而勾结在一起,历来便是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唐文宗曾叹曰:去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面对北方女真部落不时骚扰边境,掠夺人口,隔海相望的倭寇的侵袭,血气方刚的宣宗李昖力排众议,开春闱武科,亲临武科场彩山厅观摩取士,没想到举子李舜臣中途退场,马踏围观的民众,造成了一场大乱。

    李舜臣被从马背上拽下来之前,眼望着灵儿虽然摆脱了挟持,但依然神志不清,却也不敢大声喊叫,直到灵儿消失在人群中,才停止了挣扎,被五花大绑带到了彩山厅的台下。

    宣宗李昖面色愠怒,端坐在彩山厅的团龙靠椅上,台下东人党人和西人党人身穿红袍,头戴纱帽的大臣位列两旁。

    两位主考官先来追问李舜臣,李舜臣便将刚才的突发事件详述了一遍,御林军也来作证,说是有倭寇趁机绑架民间女子,只是没能抓到倭寇,那名被救下的女子也不知去了哪里。

    台下的东人党人和西人党人彼此之间接头接耳,都在关注对方的表情,似乎对李舜臣冲出武科场救人的事件并无多大的兴趣,只待对方有什么样的表态,自己一方准备好充分的论据反驳也就是了。

    还没等宣宗李昖表态,左边的一个大臣出班上奏,讲道:“陛下,微臣以为,科举是国家取士的大事,岂能如此儿戏!李舜臣目无尊长、桀骜不驯,将来是一大害,必须割除李舜臣的举子功名,方可端正朝纲,臣建议把李舜臣充军发配永不叙用。”

    宣宗李昖知道了实情,已经消了心中的怨气,知道台下必有一番纷争,便面无表情的站了起来,漫步踱到彩山厅前。

    右面走出来一位大臣,出班奏道:“微臣不以为然,李舜臣凭武艺,战胜五杰,本该为状元,代挂帅印,在接受第六名举子的挑战中,也占了上风,明知此举有可能断送自己的前程,却义无反顾的追击倭寇,营救一个平民女子,实乃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管子(管仲)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微臣以为,李舜臣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将来必堪大用,请主上明鉴。”

    这时,左面又一位大臣赶忙出班跪倒,着急地奏道:“主上圣明,圣人云……”

    紧接着,右面又出来一位大臣,跪倒奏道,“主上圣明,圣人云……”

    一会儿的功夫,台下的东人党人和西人党人全都跪倒了,相互谴责,吵成了一团……

    宣宗李昖笑了笑,没有说一句话,又坐回到了团龙靠椅上……

    与此同时,灵儿神情依然恍惚,似乎又被什么人搀扶着,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客栈,感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倒头便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灵儿醒来了,睁开了眼睛,四周漆黑一团,活动了一下手脚,似乎好了,头脑也清晰了,半坐了起来,摸了摸自己的行囊还在,知道自己中了迷药,倘若不是李舜臣再次出手相救,可真是不敢想象……

    感觉一阵口干舌燥,也饿了,灵儿想出去吃点东西,便摸着黑走出了客房。

    客栈内有两盏昏暗的灯笼,却没有一个人影,也不知什么时辰,灵儿顺着灯光走到了客栈的门房,连叫了几声,值守的伙计出来了,但却听不懂灵儿的语言。

    二人比手画脚的说了半天,灵儿才明白,现在已经是四更天了,肯定没有地方吃饭了,便准备返回客房。

    刚一转身,灵儿突然发现客栈小院的灯笼下,站着一位一身黑衣的人,便下意识的往腰间摸了摸,宝剑却没有带在身边,便往后退了一步,做好了格斗的准备……

    “灵儿姑娘,是我。”黑衣说道。

    灵儿睁大了眼睛,惊讶地发现眼前的黑衣人竟是林文涛,如今自称南光坊。

    急急忙忙地走向前去,灵儿大叫了一声“文涛……”,便声音呜咽的说不出话来了。

    文涛似乎在埋怨灵儿,念道:“阿弥陀佛,真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大意。”说着,便领着灵儿往客房走去。

    灵儿紧跟其后,激动地说道:“文涛,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

    文涛答道:“今早我也去武科场观看比武,人太多了,没有发现你,直到李舜臣冲出武科场,追击挟持你的两名倭寇,我才知道你也到了朝鲜,阿弥陀佛,真是天意啊,看来,你和李舜臣的缘分未尽……”

    如今已经是二十五岁的大姑娘了,灵儿听到这儿,感觉脸上一直发烫,便低声说道:“你不要再说了……”

    文涛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