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船 >

第229部分

唐船-第229部分

小说: 唐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景看吴襄把肉干都给吃完了,白了他一眼,拿出一支千年老山参,在吴襄的眼前晃了晃,问道:“吴公子,你看看这值多十两银子?”

    吴襄撇了撇嘴,心道,这是人家努尔哈赤送给我们大家的,不管值多少钱,都应该四个人平分,你护得这么紧,好像属于你一个人似的,既然问我,那就多说点吧。

    “哎呦,这是仙物啊!怎么能用银子来衡量呢?我看,光包里的这些参,就能把你家那座老王府再买回来。”吴襄摇头晃脑地讲道。

    汤景瞪大了眼睛,装作很惊讶的样子,问道:“是吗?吴公子,那咱可得找个好买主,可不能让人家坑了。”

    吴襄微微一乐,答道:“那是当然!当年,大官人和陈掌柜坐拥两家钱庄,开着丝绸织坊,市舶司发给你们十几条海船的引票,富可敌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江南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汤大官人找这样的买主还不容易吗?”

    汤景的脸一红,赶忙低下了头,不再说话了。

    朱辉有些看不下去了,朝吴襄喊道:“简直胡说八道!几棵人参哪能值那么多银子。”

    “大舅哥,你还别不信!你瞧这千年老山参,也只有玉皇大帝才才有这口福,打开天辟地以来,估计连彭祖爷也没尝过,如果不是人家小罕子兄弟,冒着生命危险从那些悬崖上采下来,人世间哪能见得着?可惜啊!隆庆爷已经御驾槟天了,早遇上了这仙物……”吴襄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压低了声音继续讲道:“让那隆庆老儿夜御十女也不会有事,活成个千年老乌龟都可没准,哈哈、哈哈……”

    何氏夫人脸一红,把头扭到了一旁。

    汤景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似乎同意吴襄的说法,不由得感叹道:“是啊,新君是个十来岁的娃娃,哪儿懂得这个!唉,真可惜了这些千年老山参。”

    朱辉看他们俩越来越没谱,劝道:“别说这些没有的啦,既然到了扬州,没有不回南京看看的道理,我们在京城的时候就听说了,叔叔被抄家之后,有人火烧了翠花楼,相信沈琦不会忘了叔叔对他的救命之恩,也许二位妹妹就在沈府中。”

    何氏夫人听到这儿,再也忍不住了,大喊了一声“苍天保佑!”失声痛哭了起来。

    吴襄还在不依不饶地继续讲道:“我看还是汤大官人识货,真得赶紧给咱们这些老山参找个好买主,你说呢?汤大官人?”

    “几棵山参就想换人家一处宅子,你想什么呐!”朱辉说着,恨不得给这大舅哥一个嘴巴。

    吴襄看出了朱辉的意思,往后闪了闪身,心中暗骂汤景:当年,你还不是做了几年的乌龟,用人家徐鲲留在你家的银子,轻而易举的就把自己辛辛苦苦、刚刚建成的大宅院给买走了……

    一想起这些往事,吴襄又来劲了,把嘴一撇,讲道:“我说妹夫,你还别不信,这得看卖给谁了。”

    听何氏夫人哭声不止,朱辉也异常伤心,哪有闲心跟他斗嘴,揍他一顿,想想也不妥,不管怎么说,他是吴莲的哥哥,自己在京城落难,还是被他救出来的,便看了吴襄一眼,郁闷地问道:“吴公子,那你就说说,这山参到底能卖给谁,才能值那么多钱?”

    吴襄宛然一笑,答道:“那还用说吗?既然说能把汤大官人家那座老王府买下来,那自然得去问问那座老王府现在的主人,我说汤大官人,你说是不是?”

    信国公、襄武东瓯王汤和,是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的开国元勋,在金陵城给汤氏后人留下了一座王府,一百多年过去了,汤家不肖子孙汤景把那座王府抵押给了兴记钱庄,之后被汤家的世交、江南吴学政给买了去。

    汤景听懂了吴襄的意思,这是想让汤景到吴学政家去借钱,对汤景来讲,他不是开不了口,而是知道开了口之后,也借不到几个钱,心中不免一丝凄凉,急忙反驳道:“吴公子啊、吴公子!你还有脸说!当年我买下你那宅子的时候,你可是答应给人家吴学政十万两银子做佣钱,可是你居然短了人家四万两,后来人家吴学政追到我那儿,当时,看你那落魄的可怜相,这四万两银子可是我帮你还的。”

    吴襄一点也不觉得羞愧,笑了笑,叹道:“是啊,那时候,动不动都是几万两银子的花销,如今吃口肉包子都得算计,汤大官人,我吴襄没什么能耐,就是脑袋活络,如今给你指了一条明路,走不走随你了。”

    “唉!”汤景长叹一声,又低下了头,把玩起了一棵老山参。

    “怎么样?汤大官人。”吴襄说着,把汤景手中的老山参夺过来,低声叹道:“瞧这仙物,不用在皇后娘娘身上,那真是可惜了!唉,可叹隆庆老儿没福气,不过,汤大官人,你把老山参卖给老王府现在的主人,我敢保证,这仙参化作雨露,还得落到皇后娘娘的身上……”

    朱辉忍不住了,赶快拿手捂住了吴襄的嘴,怒道:“你真是作死!”

    汤景被充军发配三年了,一直呆在深山老林中,自然不明白吴襄话中的意思,懵懵懂懂地问道:“吴公子,你打得什么哑谜,有话明说吧。”

    吴襄张了张嘴,看了朱辉一眼。

    朱辉明白吴襄想说什么,低声讲道:“不要再胡说八道了,如今,咱们都是戴罪之身,讲那些大逆不道、以讹传讹的话,万一被人听见告了官府,恐怕我们都得斩立决了。”

    听朱辉这么说,汤景来了兴趣,盯着吴襄问道:“吴公子,到底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吴襄趴在汤景的耳边,低声说道:“兄弟我跟着杨公子到了京师,可真没白混!吴学政在江南贡院原地踏步很多年了,早有意思到京师活动、活动,像他这种资历,要不是海瑞压着,早就弄个侍郎、尚书什么的当当了,你把这些老山参卖给吴学政,我敢保证他会出大价钱!”

    听吴襄这么一说,汤景觉得有些道理,只是没有理解这和皇后娘娘有什么关系,便问道:“难道皇后娘娘看上吴学政了?”

    吴襄一听,鼻子都快气歪了,不屑地答道:“如今,咱们朝廷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当了小皇帝的老师,出入宫廷如入无人之境,呵呵,听说这位张大人的嗜好和先帝隆庆爷差不多,呵呵,剩下的你自己想去吧,我可什么都没说!”

    汤景听了一怕脑门,认真地点了点头,问道:“我说好兄弟,说正经的,你觉得这些老山参若是卖给吴学政的话,咱得要多少银子?”

    吴襄伸出了一只巴掌,朝汤景点点头。

    “五万两!”汤景惊讶地问道。

    “五万两,让他做梦去吧!”吴襄不屑地答道。

    朱辉觉得他们太过分了,有些生气地问道:“那你还想要人家多少?”

    吴襄也认真了起来,严肃地答道:“五十万两!只能多不能少,明白吗?”

    朱辉摇了摇头,觉得他们真是想钱想疯了,便不再搭理他们。

    吴襄讲道:“汤大官人,咱们回到南京之后,一定不能让熟人发现,你自己拿着一棵参,悄悄的去找吴学政,叫价就是五两一支,决不能松口,剩下的事情,你就交给我,什么都不要再管了,不过,你可别拿了钱跑了。”

    汤景明白了吴襄的意图了,问道:“难道你还跟张大学士有什么瓜葛,你能帮吴学政弄个尚书当当不成?”

    “说了你别管了,你就别管了好不好!”吴襄显得有些不耐烦了,矜持地讲道:“就凭咱这文采飞扬、风流倜傥,和杨公子在京城岂是白混的!如果不是为了救出我这好妹夫,哪能落到今天这一步!”

    汤景算是信了,答道:“那好!吴公子,我听你的。”

    “好!我相信你汤大官人是见过世面的,那就先小人后君子,把丑化说到前头,咱们这十二棵老山参,卖十棵给吴学政,要五十万两,留下两棵到福建再说,那么这五十万两银子,有四十万两是要通过杨公子花出去的,剩下十万两咱们四人平分,怎么样?”吴襄问道。

    朱辉听了,赶忙说道:“你们分吧,我不要。”

    吴襄倒也不客气,答道:“妹夫,我先替你保存着。”

    汤景也知道,就这十棵老山参,怎么卖也卖不出一万两银子来,吴襄这主意虽然够损,眼下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更何况真的能帮吴学政运作一个尚书干干,他这些银子就算没白花,拍着吴襄的肩膀,赞道:“好兄弟!那就看你的啦!”

    吴襄有意无意地,还想从汤景夫妇的那五万两银子里,再划拉一些,笑道:“大官人不要客气,这次回南京,我想把和沈家小姐的喜事办了,大官人虽然戴罪之身,不好抛头露面,给兄弟我添点箱就行,呵呵。”

    当年,应天巡抚蔡德忠倒台之后,沈家和吴襄退了婚,再次到沈府给吴襄提亲的时候,沈老员外和老夫人差点误会成汤景求亲来了,汤景也听说沈家小姐沈家的小姐那是风华绝代、沉鱼落雁、羞花闭月、风姿卓越、倾城倾国……

    当时,汤景把能想到的词全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恨不得马上就独占花魁,如果不是朱辉跟着捣乱,自己就答应了下来,事后,汤景曾经悔恨不已……

    听吴襄提起了沈家小姐,汤景眼珠一转,笑呵呵地说道:“给吴公子添箱,那是自然的事,我还想把这些虎皮、豹皮做礼物,全都送给沈家,用作沈月瑛小姐的嫁妆,不知吴公子意下如何?”

    吴襄知道汤景没憋什么好屁,转念一想,自己也不会吃亏,便答道:“是嫂夫人救了那小罕子努尔哈赤,这小子才送给嫂夫人这么些礼物,汤大官人想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呵呵,我算是跟着占便宜了。”

237。第237章 第四部 海上丝路 3、再续前缘() 
捻转到了南京城,四个人都触景生情、悲痛万分,因害怕遇到熟人,便直奔西安门外三条巷,去投奔沈琦。

    当年,吴襄被黄炳文骗得身无分文,汤景和吴襄都想借助沈家的财力,开一家钱庄,汤景便以搭救沈琦为名,前去拜访沈老员外,吧吴襄公子夸得像朵花一样。

    老员外绝没想到,这位被沈府退了婚的吴公子竟然不显山不露水的,于落难之际,寄居在栖霞寺的茅舍之中,悬梁刺股,写下了两部旷世奇书,还准备参加来年的秋闱。

    沈老员外念吴襄一手蝇头小楷,写得金陵城无人能比,认定这吴襄才高运蹇、不见圭角,又不失君子本色,将来必能成大器,便再次答应了老生女儿沈月瑛和吴襄的婚事。

    即便后来吴襄再次被人构陷获罪,沈老员外亲带爱女沈月瑛,前往大牢探监,月瑛姑娘答应吴襄,愿意等他一生一世……

    吴襄出狱之后,沈老员外准备给女儿办喜事,日子都已经选好了,但吴襄考虑到自己在南京城,身无立锥之地,不想把沈家千金小姐娶到栖霞寺那间茅舍里,找了个借口,便跟着杨公子跑京城去了。

    杨公子把这位风流倜傥的吴襄当作江南才子,介绍给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们,吴公子那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很快就把王公大臣们家那群公子哥哄得滴溜乱转,在京城混得是如鱼得水……

    吴莲把西便门外的那处小院给了哥哥,吴襄想把沈月英娶到京城来,选好了良辰吉日,下江南迎娶新人,恰遇沈老员外病故,就又把喜事耽搁了。

    老员外咽气前,对儿子沈琦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不要忘了祖宗沈万三的教训,沈琦也有了被东厂掌刑官黄炳文出卖的经历,含泪答应了老父亲,再也不敢结交官府了。

    沈琦本来就看不起吴襄,吴襄到底是什么货色,他心里是一清二楚,得知吴襄在京城整日无所事事,和一群权贵公子哥放荡不羁,再不敢把妹妹往火坑里送了。

    吴襄在京城虽然没能发财,也没考取什么功名,倒也风流快活,就这么着,和沈家的婚事拖了两、三年。

    吴襄不急不躁,倒是把沈琦给急坏了,跑到汤府,找过吴襄的妹夫、时任锦衣卫总旗的朱辉很多次,问这婚事到底该怎么办,朱辉拿这大舅哥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汤景知道后,有些不怀好意,极力劝沈琦退婚。

    无奈月瑛姑娘非吴公子不嫁,令神仙也无招可施。

    如今,吴襄再次落难,投奔沈家,见到沈琦的时候,把汤景推到前面,自己扮作一副无辜的样子,叫了沈琦一声哥哥,便红着脸,再也不说话了。

    沈琦对汤景和朱辉怀有感恩之心,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汤景夫妇本希望能在沈家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儿子汤庆,结果却是大失所望,也就没再多问。

    因汤景夫妇怕丢人,沈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