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漫漫大唐路 >

第18部分

漫漫大唐路-第18部分

小说: 漫漫大唐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原来的班底没有什么良将,他早晚要用你们的,到时候你们带兵出战,便是天高海阔,鱼入大海了。”王小麦说道。

    “就这么办!”程咬金转头看着秦琼,“叔宝你还犹豫啥,现在的情况这不是明摆着吗?到时候咱们一块投唐,以你在军中的名声,这李世民绝对会重用的。总比在这小小的洛阳城中憋死好。”

    “好!”秦琼举起手中的酒碗,一饮而尽。

    “那小麦哥你呢?”富贵在一旁问道。

    ”我本就无心仕途,家里的祖父祖母年纪大了,有机会我想辞官回历城照顾二老。”

    “小麦兄弟你是个读过书,又聪明,不如和俺俩一起投唐,混个出身……”

    “程大哥,谢谢你的好意。我哪算什么聪明人,“王小麦自嘲的说,”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又不知道仕途的险恶,不像你们是靠军功。估计做了官就像魏玄成一样整天被人呼来喝去的,心里也不舒服,还不如不做。”

    二人闻言叹息了一声,就此作罢。

    “我在故乡,以后你们回历城,还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事情就这么定了,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王小麦站起身来,拍了拍富贵的肩膀,“你在程大哥这里不要老耍些强棒的功夫,多认些字,和程大哥学习些兵法,不要一辈子只当个大头兵。”

    “我记下了,你放心吧,小麦哥。”

    宋老三早在王小麦解禁前就帮他在南市的道化坊买了一栋小院,本来还要帮他买几个奴仆,被王小麦拒绝了。他现在孑然一身,自己能照顾过自己来。如果不是知道王世充早晚完蛋,或许现在把老家的老爷子老太太都接过来也不错,也不知道二老在历城怎么样了。自己这个便宜孙子,刚认了亲就离家半年之久,大不孝啊。

    王小麦穿越而来的第一个春节就这样来临了,除夕一大早,窗外绵延不断的爆竹声就把他吵了起来,倒不是爆竹声音太响,一截竹子爆开比起后世的开天雷差远了,而是因为窗户的隔音效果太差,真是无比怀念后世的双层真空隔音玻璃。躺在床上发呆十分钟,才不情不愿的从暖和的被窝里爬了出来。提起煤炉上的水壶才发现昨天把炉口封的太死,里面的煤球已经熄灭了,怪不得晚上觉得冷。王小麦度过这个没有暖气的冬天着实想了不少办法,厚厚的羊皮褥子铺了两层,被子特意买了最厚的,但除了重的能压死人,保暖性和后世的棉被简直没法比。棉花这东西好像是西域传入进来的,到时候找胡商问问弄点种子来,怎么也得给自己弄条棉被盖,要不然冬天太折磨人了。

    幸好壶里的水还是温热的,倒进盆子洗手洗脸,王小麦看着自己的水里的倒影,除了头上多了个发髻,和初来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变化。用手指沾了点青盐清理了下口腔,口中的咸味终于让头脑清醒了过来。制盐貌似是穿越者啊,可惜中原一带没什么出盐的地方,发挥不了这个技能。如果没有官方允许,这个时代私自贩卖的后果和后世的贩毒一样。自己虽然和王仁则关系不错,但是盐引这种红头文件估计还没有这么大面子能弄来。

    漱了好几遍口,嘴里才没了那股咸味。先把炉子生上,屋里太冷了。这个时代取火也很麻烦,一块弯弯的铁板,称之为火镰,一块火石,碰撞出来的火星引燃易燃的引火物。废了半天劲才把炉子升起来,此时屋里上空漂浮着一股呛人的白烟,那是引燃煤而方入的柴火冒出的烟气,赶紧开门开窗通风。过了好半天,白烟才散尽,不过屋子里却还是充斥着一股燃烧过后的焦糊味。煮了一锅小米粥喝下,王小麦又躺在了床上开始发呆。

    躺了没一会儿,宋老三的声音就从院子外传来。裹着被子就冲到门口打开门,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新回到床上,羊皮褥子还有温度,不错。

    “几天不见,你这身手倒是又敏捷了不少,准备投笔从戎了?”宋老三一就坐在了床边。

    “大过年的好不容易放回假,家陪老婆孩子,往这里跑啥?”王小麦把自己裹得紧紧地。

    “你嫂子知道你是一个人过年,叫我喊你过去。”宋老三一把把王小麦固若金汤的堡垒掀开,“快点,家里煮好了汤饼了都。”

    “不太好吧,除夕你们一家团聚我这个外人……哎哎……我这身衣服刚做的你慢点扔。”过冬的棉衣是件羊皮袄,外面缝着一层青色的绸缎。

    王小麦在宋老三的再三催促下,终于穿好了衣服,哈着气走出了家门。、;;,,!!

第二十五章 大朝会() 
别看宋老三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他老婆倒是生的眉清目秀,如今虽然已是人到中年,但依稀能辨出年轻时肯定是个。这小子真是走了****运,取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刚进门宋嫂就递过来碗热气腾腾的面汤:“本想让我家相公早点叫你过来,又怕你还没起来,还没吃饭吧?”

    “谢谢嫂嫂。”王小麦双手接过汤碗,“刚吃过了,本想再睡一会儿的,刚躺下,三哥就来了。孩子们呢?”宋老三夫妇有一对儿女,闺女稍大一些,过了年刚满十岁,儿子比老大小三岁。

    “吃过饭就出去耍了你宋大哥先陪你,我再去做些汤饼。”说着话就退了出去。基本上这个时代的人把煮食的面类食物都叫汤饼,没有后世面汤、片汤、饺子、馄饨的细分。宋嫂所言的这一种便是带馅的汤饼了,很接近后世所吃的饺子。

    “我已经帮你租好了一匹马,走的时候牵回去,明天一早的大朝会骑着去。”宋老三说道,“知道你不善骑马,特意挑了一匹性子好的母马。”

    “我正想着这事呢,没想到你却做在了前面,如此就不必再费脑筋了。”王小麦笑道。

    “你那个小院连个仆役都没有,喂马都得自己来,官老爷做到这个份上的,我只见过你一个。”宋老三调笑道。

    “以前独来独往惯了,不习惯别人伺候。再说这个官我是真不想当,哪天就辞了。”王小麦吹着碗上的热气。

    “要我说不用仆役也罢,你这个年纪倒是该娶个娘子照顾你。要不是家里闺女年龄还小点,我就把萍儿许给你,要不你现在领回家也行,养两年再办亲事。”萍儿就是宋老三的大闺女宋萍儿。

    “去你的,说着话就来占便宜,想当我的便宜岳丈,没门。”王小麦笑骂道。娶个十岁的小女孩回家,是我照顾她还是她照顾我啊。

    “我今年三十五了,要不是前两年老当兵在外,像我这岁数的这孩子都快娶亲了。你现在要钱有钱,长得还凑合,大小还是个官,也该到了找个娘子的时候了。”宋老三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

    “你说的对,”王小麦想了想,“家里二老到时候也得有人服侍,不能老指着下人。要不是今年入了瓦岗,说不定老爷子已经给我找好了亲事了。”

    “回头让你嫂子打听打听……”

    正说着话,宋嫂进来了:“打听啥啊?”

    “小麦年纪不小了,该是娶娘子的时候了。我整日家,你有时间帮着打听打听左邻右舍有没有合适的闺女,要性子好的,家世清白。”宋老三道。

    “这王兄弟是个当官的,寻常的乡下闺女哪能配得上。”宋嫂想了想,“我娘舅家的有个闺女好像还没出阁,我娘舅好歹算是个衙门里混饭吃的,勉强能配的上王兄弟吧。”

    王小麦算是看出来了,敢情这对夫妻是早就想好了要给自己说亲。看来这宋老三是觉得自己是个潜力股,往自己这投资呢。不过话又说回来,怎么说也是自己着想,也是一桩好事。

    “不知这位小娘子芳龄几何?”王小麦问道。

    “过了年就十三了。”宋嫂笑道。

    “十三……”王小麦捂着额头,“年纪小了些。”岂止小了些,小太多了吧。后世自己的堂妹今年也是十三岁,天天抱着电视看动画片呢。

    “不小了,大闺女了。”

    “有没有再大些的?”

    宋嫂想了想:“北市表哥家的闺女年龄倒是大些,他家开了间米面铺,虽说家资颇厚,但这商贾之家……”

    “商贾不商贾的倒是没干系,”王小麦摆摆手,“年龄呢?”

    “到年十五了。”

    王小麦低着头一阵无语:“有没有再大一些的?”

    “十五就已经是大闺女了,正好嫁娶,再晚了谁家肯要。”宋老三在一旁说道,“年纪再大的要么就是长相粗陋身有残疾的,要么就是死了男人的寡妇。好人家的儿女那个不是十四五就娶亲了?”

    正说着话,萍儿领着弟弟大宝回来了。俩孩子看到王小麦开心的不得了,一人叫一声叔叔就跑到王小麦跟前:“上次哪吒闹海的故事还没讲完就被爹爹拉走了,今天叔叔要给萍儿和大宝讲完。”

    “好,今天啥也不干,专给你俩将故事。”王小麦拿起桌上的抹布给大宝擦了擦鼻涕,拉的老长,都快掉地上了。又从怀里抓了一把铜钱塞给俩人,“自己拿去买点些糖糕果子吃。”

    “小麦兄弟你何故给孩子铜钱?小孩子拿了乱花。”宋嫂埋怨道。

    “压岁钱啊。”王小麦想来现在可能还不兴给小孩子压碎钱,便又解释道,“我们济州府的风俗,过年给小孩子些铜钱,能驱邪避祟。”

    “原来如此。”夫妻二人点点头。

    “……却说哪吒因一时激愤,将那龙三太子剥皮抽筋,最后落了个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下场。这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救哪吒,便用莲藕为他重塑了肉身,哪吒就这样又复活了。”

    “好啊……”俩孩子都跳着拍起手来。

    王小麦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屋外的跳动的篝火映在屋子里的墙壁上,或明或暗。俩孩子听完故事便把爆竹扔进火堆里,不一会就想起了竹子爆裂的声音。

    “饭也吃完了,我该回去了,一会儿别过了宵禁的时间。”王小麦站起身来伸着懒腰。

    “今日除夕,没有宵禁的。”宋老三提醒道,“在家里坐了一天了,不如去街上走走,现在跳傩应该也开始了。”

    跳傩戏,起源于远古的部落时期,本来是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后来慢慢成了一种习俗文化,直到后世还有很多地区依然有傩戏的遗存。

    “好啊。”王小麦还从来没见过跳傩是什么样呢。

    一家人兴高采烈的出了门,宋老三牵着那匹租来的马,马背上驮着一些干草料。

    出了里坊门,就看到一队长长的火把队伍自北往南徐徐前进,队伍很长,看不到头尾。王小麦离得近了一瞧,这不就是万圣节大游行吗?每人脸上都带着鬼怪的面具,边走边跳,嘴上还念念有词的吟诵着什么东西。

    看了一会儿,王小麦就觉得浑身冷了下来,像他们夫妻告了别,独自牵着马往回走了,明日一早的封诰大典可不敢迟到了。

    一晚上没睡踏实,耳朵里听着曲巷外的打更声,咬牙从床上爬起来。先给马喂了些草料,洗漱完就跨上马小跑着出了坊门。摸着黑一直往西跑了有一刻钟,终于看到了壮观了上朝队伍,呜呜泱泱的,丝毫不比不比昨晚的跳傩队伍少,怕是得有几百人。交通工具也是五花八门,骑马的,坐车的,甚至还有坐牛车的。步行也不再少数,看不清衣服的颜色,不过推断应该是些低级官吏。

    到了洛水桥下就不允许骑马了,把马交给宫外的侍卫,穿过应天门,又跟着人群一路步行了近一刻钟,才看见紫微宫的飞檐斗拱。又沿着长长的台阶爬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殿下。

    气喘吁吁的在殿外站好,这才打量起文武百官来。此时还没到时辰,人群闹闹哄哄的,很多相熟的就在殿内殿外交头接耳的说着话。这时候天色开始渐渐的有些光亮了,依稀可以看见殿内殿外泾渭分明的朝服颜色。能内殿的都是五品以上,紫色冕服;殿外的都是五品以下的,红的绿的都有,王小麦不幸就是一身的绿衣。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就得带点绿,王小麦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终于,大殿内响起了尖锐“上朝”的声音,应该就是司礼的太监喊的了,皇帝要来了。

    众人急忙归位站定。

    王小麦努力伸着脖子想看清皇帝长啥样,可是这时候天色还是暗着,大殿又长,只看到一个黄色的人影走到龙位坐下。

    百官稽首祝皇帝陛下新年快乐,再次稽首,祝大隋江山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这时候就乱了起来,众人张开手,开始转着圈跳舞。要不是徐文远徐老头再三告诉自己,这确实是大朝会的礼节,他都以为老头这是在开玩笑。王小麦无奈的随着人群开始转圈,刚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