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漫漫大唐路 >

第50部分

漫漫大唐路-第50部分

小说: 漫漫大唐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府外,刚要叫门,借着门下微弱的灯笼光,正看到国子助教陆德明从汉王府里出来。

    王世充称帝之后,陆德明就被命为汉王的老师,教导汉王诗书。本来陆德明齿于王家人谋朝篡位的行径,心中万般不愿,甚至吃了泻药卧床不起,王世充让王玄怨跪在陆德明床前,陆德明竟然当着他的面泻痢。徐文远和王小麦等人得知此事后,怕他把王世充得罪狠了没有好果子吃,劝了数次,终于勉强让他答应了下此事来。

    两人匆忙见了礼,王仁则便了府内。

    “二哥前来想必也是这国子监助教王小麦之事。”王玄怨说道。

    “不错,”王仁则点点头,“哥哥不瞒你,此人当日为官正是我一力举荐,平素里也与我交好。”

    “父皇平日里最信任二哥,为何不亲自求情?”

    “只恐以我一人之力难以为继,你与太子兄弟情深,哥哥此次前来,也是劳烦你明日一早务必请太子殿下相助,这样方才万无一失。”

    “刚才陆德明先生前来也是此人,如今哥哥也深夜前来,我倒是对此人好奇的很了。”

    “这个王小麦却是与常人不同,”王仁则笑道,“等了结了这件事,我带他来府上亲自拜谢,介绍给你认识。”

    “那好,我明日一早就入宫去见太子。”

    次日一早,宫门刚开,王玄怨就进了宫。

    太子王玄应刚起床,正在梳洗,闻听汉王求见,急忙让来人宣他进来。两人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却是王世充仅有的两个儿子,以前在家里,兄弟朝夕相处,关系就很和睦,王世充登基之后,王玄应搬进东宫居住,这才分开。王玄应被立为太子之后忙于政事,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面了。

    俩人叙过旧,王玄怨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王玄应闻言略一沉思说道:“王小麦此人如今倒是在洛阳城中大大有名,父皇对此人也颇有好感。他一向不理朝堂上的事物,只是忙于国子监的本职,此次受到罗士信投敌的牵连,想必也是无妄之灾,今日早朝后,我必当单独向父皇求情。”

    “如此最好了。”

    说完正事,王玄怨便离开了东宫,王玄应还要赶着上早朝,没时间招待他。

    早朝开始之后,站在百官之前的太子王玄应却发现父亲的脸色不太好,心中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候,国子祭酒孔颖达出列,拿着笏板奏告道:“国子助教王小麦昨日因受罗士信之事牵累入狱,但本身并无过错,还请陛下免他一罪。”

    御史左大夫苏良出列附议:“王小麦半年来勤勤恳恳,虽未见其功劳,但也有苦劳。罗士信投敌,王小麦并不知情,不该受到责罚。听闻昨日受此事的无辜牵连者数以千计,还请陛下勿要施行连坐之法,释放无辜之人。”

    御史台右大夫郑颋、太子舍人张蕴古、少吏部杜淹等三十余人出列附议,一致请求王世充免除连坐之法。

    王世充此时的脸色却更难看了,群臣此时才发现了情况不对,王世充平日里话很多,今天上朝之后,却是一言不发。事出反常必有妖,摄于王世充的手段,众人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再说话。

    “好一个无罪,”王世充冷笑道,“昨日已在他府中搜到罗士信出征前写给他的信件,信中的含义确实是在告别无疑,王小麦知情不报,罪责难逃。”

    按理说这种受牵连的罪,可大可小,百官一求情,皇帝就坡下驴,小惩大诫居多。但是众人一听王世充的语气明显不善,一个个都是大气也不敢出,不知道王世充到底因为何事,非要针对一个区区的国子助教。

    “虽然有罗士信的信件,但也不能说明王小麦就一定知情,还请陛下明鉴。”御史大夫郑颋硬着头皮说道。昨日御史台众人就闻听了此事,都觉得王世充牵连无辜搞连坐之法是倒行逆施,因此才在今日一起进谏。再加上曾经和王小麦一起在瓦岗共事,两人相交莫逆,于公于私,郑颋都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尽是狡辩之词,”王世充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指着郑颋,“信中虽然没有明言,但意思却清清楚楚。若要再多言,与王小麦等人视为同罪处罚。”

    郑颋叹了口气,仍说道:“王小麦此事不提,受此牵连的其他人大多都是无辜,还请陛下开恩。”

    “混帐老儿,你当朕的话是儿戏不成?来人,将郑颋打入大狱,听候发落。”王世充气的浑身发抖,直接开始在朝堂上骂娘。

    “请陛下开恩。”一帮臣子跪倒一片又为郑颋求情。众人万万想不到,今天进谏不成,反而把郑颋又搭了进去。

    “谁再多言,与此人同罪。”

    众人眼看着宫外的侍卫将郑颋押下,一个个都是悲愤莫名,敢怒不敢言。

    王世充一甩衣袖,连散朝都没宣布就转身走出了宫殿之外。

    太子王玄应一看父亲今日情绪反常,也跟着王世充来到了内廷。

    “父皇今日龙庭大怒,还请保重身体为重。”王玄应垂首向父亲问安。

    王世充余怒未消,一把将桌上的名贵瓷碗摔了个粉碎:“这帮老儿,朕迟早将他们一一枭首。”发了半天脾气,才渐渐平息下来,拿起案上的一封奏报递给太子。

    王玄应接过来一看,火漆的封口,还粘着几根羽毛,知道是军情,连忙抽出里面的纸张。

    “这是昨天深夜送来的前方紧急军情,”王世充说道,“左龙骧将军席辩和罗士信同一日投了唐。”

    王玄应看完信,脸色也是很难看,一日之间,竟然有两员大将叛逃,怪不得父亲发这么大的火。,、、,!

第六十八章 如果有天堂() 
“罗士信与席辩枉受君恩,叛国投敌,实在是辜负了父皇信任。”王玄应看着父亲的脸色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王世充皱着眉头,“吞吞吐吐的想说何事?”

    “只是王小麦此人一直为我大郑朝勤勤恳恳,近日操持的儒门盛事更是得到满朝的赞誉,因此而定罪,确实难以服众。”王玄应小心翼翼的说。

    “你是不是受了仁则的托付,为那王小麦做起说客来了。”王世充看着太子说道。

    “不敢欺瞒父皇,确有此事。”

    王世充见儿子坦然承认,并没有责怪他,沉思半响,开口道:“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他求情,朕就免除他的大罪。”

    “父皇心怀宽广,是我大郑朝之福。”

    “不过,就这样放了此人,也是难消朕的怒火。”王世充转念说道,“念在他有功于社稷,从轻处置,先关押一段时日,容后再议。”

    “还有一事,”王玄应又说道,“前线两员大将投敌,势必造成军心不稳,不如暂且收兵,以图后进。”

    王世充看着儿子,赞许的点点头:“你能想到这些,朕很欣慰,昨日我已经连夜将收兵的命令送往前线。”

    “父皇英明。”

    王世充叹了一口气:“只怕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果然不出王世充所料,没几日,前线的情报就传回了洛阳。受罗士信、席辩投敌的影响,郑军惶惶不可终日,被唐军杀的大败,部队被杀死、俘虏殆尽,几乎被全歼,就连主将郭世衡也葬身在了前线。

    消息传回洛阳朝堂,王世充再次大发雷霆,百官噤若寒蝉,没有人再敢多言。

    王世充又颁布了连坐之法,一人叛逃,全家无论老小全部处死,父子、兄弟、夫妻互相告发的可以免死。又令五家结为一保,一家举家逃亡,四邻未察觉,全部判死罪。

    一时之间,洛阳人心惶惶,就连再次召开的儒门盛会也受到此事的影响,没过多久,就宣告了提前解散。闭幕的那天,孔颖达上台宣读了一篇名为《论文字的文学性和工具性——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文章。文中提议,视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应严谨使用文字,尤其对于因果关系的对应上,提出了定义、推理、概念、结果等名词的含义。文章洋洋洒洒近万字,最后署名者为国子助教王小麦。

    此文受到多位当世大儒的推崇,就连其格式也被提议作为日后学术文章的典范。洛阳连日来的争辩不休,使很多人意识到,以前的常用词汇虽然在日常之中足够应付,但一旦学术争辩的范畴,却极容易产生歧义。此文的反对者也不少,但多为擅长诡辩之人,不足为虑。

    “两位娘子不必太挂念,小麦兄弟定当会平安无事,王世充只是因为最近战事吃力余怒未消,才没有放人,等过些时日,自然就平安无事的出来了。”这些日子以来,宋老三多次去王仁则府中打探消息,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王仁则只是告诉他不会有事,却没有说王小麦何时能出狱。

    没办法,宋老三也只能这样安慰柔娘和柳凝儿。

    二女送走了宋老三,脸上的神色却没有好转多少。王世充此人心狠手辣,又喜怒无常,尤其是柳凝儿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她父亲本是朝中的官员,只因为替人辩驳了几句,得罪了王世充,才落得今日的地步。

    “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这么多波折,不过姐姐不要太挂念,官人福大命大,定然会逢凶化吉。”柳凝儿看着日渐消瘦的柔娘说。

    “早知如此,我当日也不该那样对她。”柔娘喃喃自语道。

    “啊?”柳凝儿儿疑惑的看着柔娘,突然想起当日在后院中见到王小麦时,他的脸色很是难看,不过当时事情紧急也没有过问,如今想来定然是两人发生了什么不快。

    “如果官人真出了什么事,我……”柔娘说着话就哽咽了起来。

    柳凝儿被她一哭,想起自己的遭遇,心里是难受的很,也随着恸哭出声。

    柔娘听到她的哭声,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凝儿,不要再哭了,既然营救官人的事,我们帮不上什么忙,那便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了。”

    “做好自己的事?”柳凝儿含着泪不解的看着柔娘。

    “官人临走前将新开的十几处茶楼都托付给了我们,诺大的家业,也不能因为他就败了去。我们需对得起他的信任,哪一天他回来了,不能让他以为我们辜负了他的期望。倘若……真有什么不测,听说他在齐郡还有一对亲人在世,留着这些产业,也好替二老养老送终。”

    柳凝儿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姐姐说的对,官人对凝儿恩重如山,若不是他相救,清白之躯早晚……如今茶楼都是刚刚开业,不能因为他就荒废了正事。”

    俩人商议了一番计略,第二天就请了十几处茶楼的掌柜进府中议事。在宋老三的撑腰下,推举柔娘做了暂时的主事人,十几个掌柜早就听说柔娘和王小麦关系不一般,如今王小麦入狱,哪有不应允的道理。

    洛阳的盛会,使得“国士轩”名声在外,如今正好是趁余热占领市场的时机,王小麦早就做好了计划,只需依计行事即可。

    “郑大夫,没想到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也入狱。”隔着牢房的栅栏,王小麦面带歉意地说。

    “此事与你无关,”郑颋摇了摇头,“王世充倒行逆施,老夫也是因言获罪。”

    王小麦没想到,入狱第二天,熟人老郑竟然和他做了邻居,一问之下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心中对郑颋是百般的愧疚。

    他们所在的牢房并非普通的牢房,而是传说中关押高级官员的“诏狱”,即所谓的皇帝认定的钦犯。

    牢房的待遇还算不错,犯官的饮食起居都不是平常牢房可比。而且还都是单人单间,打扫的也算干净。以前听宋老三说过,关押普通罪犯的牢房简直是人间地狱,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里,恶臭横流,以至于疫疾横流,很多人等不到出狱就死在了里面。不仅如此,犯人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家属供应,若是无亲无故或家徒四壁者,多半要饿死。这里就不一样,枯黄的禾草褥,透亮的窗子,还有一个矮桌,每逢休沐日还能洗澡,除了没有自由,也还算过得去。

    狱卒也还算客气,打听些什么事,只要不涉及机密,都是好言相告。不过诏狱却不允许外人探视,尤其是这些还没定罪的人,更是不允许与外界接触。

    只是日子却有些无聊,除了与老郑每日聊会天儿之外,就只有枯坐着魂游天外。老郑倒是安详,他本来就好佛,如今清闲下来,早晚念经诵佛,活的悠然自得。

    这几日从狱卒口中得知,王世充亲自带兵出征了,估计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回不来。看来想出狱,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王小麦叹了一口气。】,、、,

第六十九章 众筹() 
郑颋闻言浑身一震,反复的品味着这句话。虽然他出身士族,但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