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漫漫大唐路 >

第70部分

漫漫大唐路-第70部分

小说: 漫漫大唐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王小麦瞬间懵了,“这是何意?”

    “不理你们了……”凝儿羞的捂着脸逃出了屋子。

    “你怎么好开这种玩笑。”王小麦埋怨道,“凝儿还是个未出阁的闺女,传出去对她多不好。”

    “郎君是装傻还是真傻?”柔娘一脸的狐疑。

    “唉……”王小麦叹了一口气,“你胡思乱想些什么?凝儿就和我妹子一般大,我一直拿她当小孩子看待的。”

    “郎君还有妹子?”柔娘问道,“怎么之前从未听郎君提起过?”

    “哦……我是打个比方,反正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就对了。”

    “当真没有?”

    “可昭明月!”

    “那就坏了……”柔娘说道,“我看凝儿八成是对你有意的,不过郎君也对奴家说过,感情可以慢慢培养……”

    “咦?”王小麦奇怪的看着柔娘,“说着说着怎么又提起我的事来了?”这女人真是怪了,还有为自己老公做媒的,真是奇葩极了。

    柔娘攀在他耳边说了几个字。

    “真的?”王小麦不敢置信的看着她的肚子,“我要当爹了?”

第94章 生命之花() 
王小麦两辈子加起来这还是第一次当父亲,抚摸着柔娘的小腹,他真切的感受到里面有一个小生命正在孕育,闭上眼甚至能听到有心跳声顺着他的手传到脑海里,那是孩子对父亲的声声呼唤,这一刻,他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郎君……”柔娘看着王小麦,她能感受到他的欣喜若狂。

    “我要当爹了……”王小麦轻吻柔娘的额头,“这是我们的孩子,谢谢你,娘子。”

    “这些日子,奴家还是第一次见郎君如此开心。”

    “当然了……”王小麦的笑容却突然止住了。现在朝不保夕,老天爷竟然在这个时候赐给了自己一个小生命,也真是……不管怎样,这条路已经开始,即便不是自己,柔娘他们母子三人也不许有失。

    “郎君怎么了?”柔娘不解的问,刚才还笑容满面,现在却又是一副心事满满的样子。

    “没事……”王小麦又恢复了笑容,“唯一对不起的是你,你现在有了孩子,我竟然还没有向你求婚,对不起。”

    “奴家……”柔娘低着头,“不碍事的,现在外面不安生……”

    “外面的事情你不用管,只要好好养好身子就好了。”王小麦灵机一动,“不如咱们尽快完婚可好?”

    “全凭郎君做主。”

    “那好,我这就给洛阳的朋友下帖他们来参加婚宴,只是委屈了你,事情太仓促了,祖父祖母又身边,洛阳的事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总不能到时候大着肚子成亲吧……”王小麦语无伦次的说,双喜临门,容不得他不激动。

    “没关系……”

    “你不用管了,我这就去操办……”

    刚出了门,就看到梁三慌慌张张的向后院跑来:“先生……”

    “怎么了?”王小麦问道。

    “前院来了一队官兵……”梁三气喘吁吁的说。

    两人来到前院,只见大厅门口伫立着二三十个皂衣黑靴的兵士,一个个都是孔武有力的模样,看到王小麦到来,纷纷面色不善的打量他。

    “不知张将军有何事造访寒舍?”进了厅,就看到张继正坐在里面端着一杯茶喝着,两人打的照面不多,大多是大朝会的时候互相点过几次头,不过对对方的情况却都不陌生。

    张继这个人恶名远播,这些年为王世充铲除异己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朝堂之上人人谈之色变,都是对此人敬而远之,王小麦上次入狱就是张继的宿卫营抓捕的他。

    “王少监,”张继放下茶杯,“贵府的香茗的确名不虚传人终身难忘。”

    “承蒙将军厚爱,既然如此,回头我叫人送些到将军府上。”

    “不必了,”张继说道,“本将此来并非是要专程品茶的,而是有一事要请王少监配合。”

    “好说,好说。”王小麦拱拱手。

    “那好!”张继站起身,“请王少监跟我去宿卫营走一趟吧,来人……”说着就有两个兵士提了枷锁过来,要给王小麦套上。

    “不知在下所犯何事?要劳烦张将军亲自前来锁拿?”王小麦静静的说。

    “阁下私通唐国,意图不轨……”

    “你说我私通唐国,在下不服,我要面见陛下,向他当面陈述。”王小麦一把推开面前的兵士,径直的走到张继面前和他对视。

    “证据已经确凿,阁下还要抵赖不成?”

    “证据何在?”

    “你府中藏有唐军细作……”话刚说到一半,

    就看到门口有两个兵士押解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过来。张继指着来人:“此人就是唐军细作,我宿卫营已经跟踪多日,不会有错!”

    “富贵,你是唐军细作?”王小麦说道。

    “俺不是……”

    “还敢狡辩?”张继阴冷的一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小麦说道,“此人乃是我的同乡,年前才来到府中投奔于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以去济州府历城县查证此事。”

    “王少监好算计,现在唐军围城,如何去济州府查证此事?”张继冷笑道。

    “那将军有何证据又确定富贵是唐军的细作?”王小麦反问道。

    “此人前几日打伤我手下十几人,经过多方查证才知道一直潜伏在阁下府中还能有假?”

    “原来是这样!”王小麦微微一笑,“但是我这个同乡虽然长相高大,却身体虚弱,有恙在身,乃是患了一种怪病名曰巨人症所致。身患此病者,面容粗陋,头痛乏力,多汗,腰酸背痛,手足增宽增大,想跑跳都困难,更不要说打伤将军手下十几人逃脱了。”

    “巨人症?”张继瞪着眼,“我怎么从未从说过此病?”

    “哼!”王小麦轻蔑的一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以现在去找一个郎中查证。”

    张继神色几番变化,又仔细看了一眼那名高大的不像话的大汉,的确是面部丑陋,而且还有严重的驼背。难道手下的人真的弄错了?王小麦此人刚刚制造完摆钟,深得陛下欢心,若是真冤枉了他……

    “好,我这就派人去找一名大夫前来辨认。”立刻就吩咐手下一个兵士去找大夫。

    过了约有半个时辰,兵士拉着一个气喘吁吁的大夫来到了厅内。

    王小麦一看,来人竟然是老道士孙思邈的徒孙夏侯玉,真是巧了。

    夏侯玉看到王小麦也是一阵惊讶,不过他一看到门外的兵丁便知道事情不简单,只是和他打了个招呼,便依言开始诊病。

    “怎么样?”张继看夏侯玉很快就完成了诊治,迫不及待的问。

    “的确是一种怪病,”夏侯玉摇摇头,“此人血脉紊乱,五行失调,体内多种病症迸发,怕是……”

    “真有病?”张继目瞪口呆的又问了一遍。

    “老夫祖师乃是孙思邈道长,阁下若是不信,大可以另请高明。”夏侯玉不满的说。

    “这……”张继脸色有些难看,转过来向王小麦拱了拱手,“在下刚才多有得罪,还望王少监勿要怪罪。”

    “不敢!”王小麦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此事我定当禀明陛下陛下为再下做主,阁下若是闲来无事,恕不招待了。”

    看着张继一行人灰头土脸的离开,王小麦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对夏侯玉施了一礼:“有劳夏侯大夫了……”

    “无妨,”夏侯玉摆摆手,走到他面前小声说道,“只是你这朋友是真的身患绝症,怕是无药石可医了……”

    王小麦点点头:“此事我自然知晓,有劳大夫操心了。”

    送走了夏侯玉,王小麦转身看着“富贵”:“你做的很好,放心吧,之前的承诺我一定办到,这段日子你就老老实实在府中养病,不会亏待了你。”

    “那俺就多谢官人了,”“富贵”费力的弯腰向王小麦行礼,“俺一生下来就不断的长个子,已经长了三十年,平日里看着高大,却是手不能抬肩不能挑,平白的为家里添累赘,如今能入府为官人效力,保我一家老小温饱,自然是求之不得。”

    王小麦点点头:“你这一门疾病是因为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子,现在是无法可治,唉……”

    这个人就是宋老三找来的一个混淆视听的人之一,名叫常瑞,王小麦第一眼见到他就知道此人患有罕见的“巨人症”,这种病的特征太明显了,后世媒体多有报道人过目不忘,于是便想了这个法子暂时蒙混过张继的耳目去。但是富贵毕竟在自己府里住了多日,难保以后不会被拆穿,不过现在能拖一天是一天,宋老三那边需要时间。

    “不瞒官人,(uukansh.)原来俺家也算是略有余财,家父我的病症四处求医,散尽了家财,却始终没有治好,俺早就已经想开了,能在世上多活一日就是老天的恩赐,如今残废之身还能为官人解忧,为老父尽孝,此生再也没有遗憾。”

    王小麦笑着握了握他的大手:“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听说你给自己治病,也是饱览医书。我与孙思邈道长有旧,他正在立志革新医理,不如等洛阳城围一解开,我为你修书一封他收你做徒弟,你去长安投奔于他,或许他可以找到办法治你的病。”

    “真的?”常瑞不可置信的看着王小麦。

    “当然,”王小麦点点头,“刚才那个大夫夏侯玉就是孙道长的徒孙。”

    “那就多谢官人了,俺也不奢望能治好自己的病,能和名动天下的药王前辈学医,这一辈子也值了。”

    常瑞这个人从小疾病缠身,却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遍访名医都没辙,他却自己开始钻研医书自治,这种强烈的求生意志,的确令人动容,王小麦也是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才决定帮他一把。不管生命之花绽放的如何短暂,至少,它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霎那芳华。

    就像自己决定起事,即便每一步都是充满了危险与困难,但是这些困难,不能成为坐以待毙的理由,困兽尚且尤斗,何况自己掌握着远比这个时代更多的历史经验,感谢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比以往时代的人都知道的更多。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自己,却站在巨人的头顶俯瞰一切。

第95章 城内城外() 
洛阳城外,唐军营地大帐正在进行一次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原因和洛阳城内传出一份情报有关。

    唐军总管刘弘基向坐在主帅位置的李二拱拱手:“我军只需依计划行事,逐步攻占洛阳周围郑军的据点即可,何必节外生枝?况且王世充困守孤城,现在巴不得要寻找与我军决战的机会,李玄邃前车之鉴不远殿下三思。”

    他这番话一说完,帐内的瓦岗旧将李世绩罗士信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是面有异色,这些人都是在那一战中失败的,虽然刘弘基说的是是事实,但他们心中却充满了不服。很多人私下讨论过,如果李密行事再稳妥一些,不要急功近利,骄兵自满,那一战的成败还两说。

    李世绩首先站了出来:“俗话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日虽然与今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那一战瓦岗军当时已经围困洛阳数月,再加上宇文化及北上之前围困洛阳的时日,实际上那时洛阳城已经被围了半年之久,城中大饥,这才导致王世充急于决战,当时瓦岗军占据着几大粮仓,并不缺粮,魏公若能采取稳妥之策,自然是上上之选。

    但我军不同,自七月从关中出兵以来,已经过去近半年时光,又赶上冬日黄河渭水等水路结冰,粮草已然出现短缺,士兵连番苦战,思归心切,拖得越久虽然拿下洛阳的机会越大,但我军损失必然也会加大。

    据说王世充已经派兵向河北窦建德求援,现在夏军虽然没有异动,但难保窦建德不会趁机出兵,坐收渔利,因此我军还当速战,不宜拖延。”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下首的杜如晦,杜如晦心领神会,起身说道:“若是真能如情报中所言,不失为一个趁机攻城的大好实际;若情报有误或是城内因故无法发动,此刻出兵与郑军交战,乃是下下之策。”

    “但是如何保证城内真能如情报所言,会对我军的攻城进行策应?听说那个王小麦只是一介书生,又无兵权,恐怕难以成事。”老帅屈突通担忧的说。他倒不是担心情报的真假,听说洛阳送这份情报出城,被捣毁了一个大联络点,损失很是惨重。

    这番话却也说到了李二的心坎上,他最不放心的也是这一点,虽然手下的瓦岗旧将对王小麦都很是推崇,但此人之前在瓦岗却基本上籍籍无名,并无单独领兵的经验,俗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