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漫漫大唐路 >

第84部分

漫漫大唐路-第84部分

小说: 漫漫大唐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说无妨。”

    “你说将士们出生入死,为何却只得到这么少的奖励,这是否有些不妥?”王小麦歪着头说道。

    魏征摇摇头:“怎会不妥,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这已经是最大的奖赏了。”

    “但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现在天下未平,府兵们出征打仗的机会多,若是以后天下承平,很少再出现战争,那府兵的战斗力岂不是会陡然下降?”

    “这……”魏征皱着眉头思索了一番,“现在考虑此事,未免有些杞人忧天。”

    王小麦摇摇头:“我并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觉得一个制度既然创立下来,就要考虑到未来,这一代的老兵他们都是能征善战,那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会很少有机会再上战场,到再下一代的时候,可能连操练也荒废了。这样以来朝廷不仅损失了本来的税收,收获的也只是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农民,可谓是得不偿失。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是何隐患?”李二掀开帐篷进来了,一脚的泥,他正在巡察营帐,听到动静便进来了。

    两人起身向李二施了一礼:“殿下。”李二一个贵族子弟出身的家伙,最终能成为一代千古帝王,也是和他凡事亲力亲为分不开。该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时候从来都不假手他人,像巡营的事,又不是真正在打仗,根本不用他亲自出马,但是他却仍然乐此不疲,怪不得他带领的军队战斗力会这么高。

    李二跺了跺脚,冲两人摆摆手,王小麦倒了一碗热水递给他,该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时候就得表现,

    不能傻站着,这不是拍马屁,举手之劳的事,何乐而不为?

    李二捧着碗坐下:“接着说,我倒要听听你王小麦的高论。”

    王小麦笑了笑:“高论谈不上,说一点愚见。府兵制的好处显而易见,特别适用于今日的情况,但是这种亦农亦兵的制度却并非是长久之计。”府兵制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特别有效,政府分给这些府兵土地,免除他们的徭役,这对于无产者来说就是一份天大的饭碗,自然是卖力的上战场杀敌。但是这种制度的缺陷就是战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骤降,最后沦为鸡肋。

    李二点着头吹了吹碗上的热气:“战事一多起来,士卒们长期征战在外,思归心切,的确是一大问题。”

    尤其是这次征伐洛阳,自去年六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年初在洛阳城下相持的时候,士兵们怨言很大,李二差一点就坚持不住,险些答应了将士们班师的要求。

    隋炀帝的死也和关中的将士思念故土,思归心切有关。宇文化及等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发动了兵变。

    “可以预见的是,府兵的战斗力必然会随着太平时节的到来而衰退,这是不可避免的。”王小麦说道。

    两人闻言都是点点头,自西魏创立府兵制度以来,这种情况已经是一个规律。一个政权能够建立,往往和他初期的军事实力分不开,但是如何能够一直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这也成一个难题。军队的战斗力往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落,这其中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日久承平,士兵们很少真正上战场,兵将缺乏对阵经验;二是这种亦农亦兵的制度会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化而土崩瓦解。

    “但是募兵制所获的兵士战斗力不强,难当大任。”李二皱着眉头说道。

    当然不强,你一纸法令就想让人家给你卖命,哪有这么好的事?说难听点,募兵制就是抓壮丁,兵士得到的回报和付出的东西比起来太悬殊了。而且募兵制导致了军队鱼龙混杂,很多偷奸耍滑游手好闲之人混口饭吃就选择参军,到了战场上能发挥多大的战斗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宋朝,称几百万军队,但是掰开一看,很多都是流民,政府怕这些流民闹事,就全弄进军队里,导致兵力虽多,但是可用之兵却越来越少。

    魏征笑了笑:“继开既然提出此事,想必心中一定有所想法。”

    李二也是看着王小麦:“那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解决?”

    “佣兵制。”王小麦说道。

    “佣兵?”两人皱着眉头。

    “由朝廷招募,符合条件的年轻人自愿报名入伍,成立一支职业化强军。”

    “这和募兵制有何不同?”

    “当然不一样,募兵的条件低,兵士待遇也低,升迁困难。而佣兵是精兵,条件苛刻,但是可以开出让人眼红的条件,里面建立一套完备的升迁制度,这样的军队才是百战强军。玄甲军就是一支这样的部队,若是殿下手下有三万这样的强军,该有多大的威力?”

    李二摇摇头:“玄甲军一支所耗的军资就很庞大,这三万人……”

    “一步一步慢慢来,先在军中选拔出优秀的军人组成精兵,单独成军,实行奖罚制度,做一个实验。”

    “实验?”

    “就是试探,”王小麦解释说,“殿下也知道兵多而在于精的道理,战斗力平庸的百万大军和战斗力顶尖的五万精兵,殿下选哪一个?”

    李二微微一笑:“你是说与其把钱粮耗费在百万大军身上,倒不如建一只强军?”

    “以府兵制和募兵制戍守地方,朝廷控制一只强军,一旦有战事,便可以随时开赴疆场,不用再花时间集结,U看书(。uuanshom从反应速度上来讲,佣兵制度就远远好过其他。”

    “言之有理!”说到这,李二的心思被说动起来了。唐朝最大的敌人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要是能有一只这样反应的部队,那就能大大降低突厥人袭扰造成的困扰。

    “军队职业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钱粮,而是一套以军功为核心的升迁制度。”王小麦说道。

    “详细说来。”

    “在军中建立军衔制,每种军衔都有相应的待遇,而升迁只能凭借军功获得,这样的部队才是为战争而生的机器。”王小麦便又把军衔制度说了一遍,“军衔制的好处在于激励士兵奋勇杀敌,激发内心的荣誉感,而且一旦产生乱战,可以凭借军衔确定领导,避免混乱之下的溃败。”

    李二咽了一口唾沫,全靠军功升迁,那士卒还不拼了命的打仗?而且同一时期入伍的新兵会很快拉开差距,战功赫赫的人能够迅速脱颖而出,为军队输送更多的将领,的确是妙计!想到这不由自主的拍了拍手:“妙!”

    “军衔独立出去,不再授予官衔,也可以达到军政分离的目的,对于将领拥兵自重有一些限制作用。”王小麦接着说道。职业军人的粮饷全部来自政府,将领手里没有财政收入,就很难形成军阀,这是一支只听命于政府的军队。

    魏征闻言在旁边听得也是颇为动心,自古以来就很难解决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李二一拍大腿,对他的亲兵说道:“速速召集军中参事去本王帅帐之中议事!”

第7章 富贵当将军了() 
王小麦好奇的打量着杜如晦,这两天两人虽然见过面,但是毕竟是在行军途中,舟车劳顿,一直没有结识的机会。

    杜如晦看起来不到四十岁的年纪,脸型很是消瘦,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有些病怏怏的伙,却是李世民手下最的谋士。从平薛举开始,杜如晦始终跟在李二身边出谋划策,日后和房玄龄一起并称为唐初两大名相,合成“房谋杜断”。杜如晦见王小麦正在看自己,向他微微颌首致意。

    王小麦冲他笑了笑,刚要自我介绍,这时候富贵却进来了,在帐内扫视了一眼,跑到王小麦身边坐下。

    “你怎么也来了?”王小麦有些错愕,李二开会怎么会把一个军中的小喽啰也叫上?

    “俺也不知道,秦王叫俺来,俺就来了。”富贵也是一脸的茫然。

    不一会儿,人就差不多到齐了,王小麦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人都是李二的亲信,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都在此列。

    李二把王小麦那一番建议对诸人说了一遍,顿时引起一番好大的议论之声。

    杜如晦紧锁着眉头,瞥了一眼对面的王小麦,若有所思。

    王小麦对众人的反应早有准备,制度的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他转头看向座首的李二,不知道他把这事公布的用意何在。

    李二从容不迫的笑了笑:“看来诸将皆是对此提议颇有异议,抛开其他不说,但是其中所提的军衔一事本王却认为甚有意义。”

    “不错,”杜如晦开口道,“此事一旦施行,对军心的作用可谓不可估量,但是若要想在全军推行,恐怕非一日之功。”杜如晦何等聪慧,他立马就想明白了这套军政分离的系统对于武将的限制意义将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唐朝能够在乱世中占据半壁江山,靠的也是这些武将。

    如今要把武将手里的权利以削弱,未免有些兔死狗烹的嫌疑,况且,现在最大的实权武将就是李二,这岂不是等于搬起来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克明有何良策?”李二问道。

    “在下认为,还是先在一军中施行,观其后效再做打算。”杜如晦说道。

    王小麦暗自点点头,这和他的初衷一样,不愧是一代名相,果然是名不虚传。

    “那就先在军中选出三千带甲之士,交予……”李二看着帐内的诸将,脸色有些为难。

    诸将闻言都是低下了头,没人想接手这个差事,这支军队的统领权力比起其他军队来说太小了,听秦王的意思,未来这只部队的军官只负责打仗,没有机会走上朝堂,这差事谁爱干啊?就连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也是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怀里。

    “既然在座诸位都无意担此重任,那本王便将此军交予王富贵统领。”

    “啥?”富贵张着嘴不敢置信的看着座首的李二,他万万想不到,李二竟然选了他。这份差事对于别人来说就是块鸡肋,但是对于富贵来说,便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了。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个碌碌无名的玄甲军百夫长,而且年龄又小,虚岁只有十七,竟然就执掌一军的军权了?

    王小麦也是瞪着眼,上下打量着富贵,这小子除了块头大一些,还有啥优点?李二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怎么会选中这个傻大个?

    帐内的众人被这个消息震惊的一片寂静,只听李二接着说道:“王富贵奉命潜入洛阳一年之久,对于攻取东都可谓是劳苦功高,

    此次班师回朝,本王会专门向朝堂奏请他的功劳。他虽然年轻,但是深得全军上下肯定,乃是此事的不二人选。”

    王小麦顿时明白了,李二知道自己与富贵的关系,而这套建议又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其中的用意便不言而喻了,李二这是让自己全力富贵,带出一支忠心与他的军队,果然是一石二鸟之计啊。

    李二有一长串的头衔“太尉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一口气都念不完,班师回朝之后,还会加封“天策上将”,这是一个李渊为儿子独创的官职。但是此时李二的主要权力还是在军中,且不说忠于他的朝廷军队,他自己能持有的私人武装就可以达到近万人。

    这些人主要由他的亲卫和部曲组成,部曲实际上就是主人的奴隶,平日里为主人种田,作战时是兵,是亦农亦兵的无产者。李二是个大地主,每次得胜归来,都有土地的奖赏,乱世中最不缺的就是流民,仅仅他招募的部曲,就有数千人。

    李二的封秦王之后,食邑“万户”,这是李渊给儿子的实封,不是虚衔。封地里的这一万户人家实际上就是李二的私人财产。除此之外,李二还拥有经营盐铁、铸造货币的权利,他的秦王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朝廷,可以自己任命王府官员。

    此时的李二就是一个小军阀,手里有忠于他的私人武装和朝廷给予的王府亲卫,还掌握着财政大权。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弄一支万人的部队,这样摆明是图谋不轨,他老子不抽他才怪。但是一旦事情有变,他能迅速的召集起庞大的部队来,这一点都不困难。

    王小麦的建议一出,李二首先就想到了弄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武装,以试行新军制的名义来做,这样最好不过了。洛阳武牢一战打的如此漂亮,想必朝堂之上不会有反对的声音。虽然打定了主意要在一段时间内隐忍,但是后路却不能不考虑,这是他最后的保障。

    李二笑着看向瞠目结舌的二人,王富贵出身贫寒,没有背景,要说有背景,便是他身边的王小麦了。二人关系极好,富贵又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将领。让富贵统领这支部队,一则可以保证绝对的忠诚,二则凭借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