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漫漫大唐路 >

第98部分

漫漫大唐路-第98部分

小说: 漫漫大唐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叫人去打探状况,不一会儿打探情况的人就汇报给了他结果。李渊闻言一阵沉默,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感受到了百姓对大唐的深切爱戴,忧的是李二如今的声望一时无两,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快看,快看……”朱雀大街的人群指着最后的俘虏队伍,“到底哪个是窦建德?”

    “瓜皮,当然是第一个咯,窦建德是个王,还能走在别人后头?”

    “啥王?王还不是被咱们秦王抓到长安来?”

    窦建德面红耳赤的听着人群对他的议论,早知如此,倒还不如战死沙场来得痛快,免得在此受这个屈辱。

    河北漳南县一处农田内,一个中年老农打扮的人正牵着耕牛耕地。农田北侧的林子里突然窜出几个头戴斗笠的大汉来。老农一皱眉头,把手伸向牛背上的袋子,握紧了里面的刀柄。

    “汉东公莫慌,”其中一人开口道,“我们今日前来是送上一份大礼的。”

    老农冷笑了一声:“我只是一个乡下田舍汉,不认识什么汉东公,诸位来错了地方。”

    “刘黑闼!”一个高声喊道,“你以为躲在这里唐军就找不到你了?你去外面看看,多少弟兄惨死在唐军的酷刑之下?恐怕你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刘黑达闻言“嘿嘿”一笑:“那又如何,夏王都被捉到长安了,我们这些残兵败将难道还有别的出路?”

    “洛阳城破,王世充身死,他手下的大将都被押赴长安受死,你我都是夏王的部将,有朝一日被抓住肯定也是难逃一死。自从大业十年起兵以来,我们这些人身经百战,在战场上数次死里逃生,现在还有什么吝惜余生的?况且夏王当日捉了唐朝的淮安王李神通,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唐朝却抓住夏王要马上杀了他。我等受尽夏王恩惠,此时不为他报仇,以后有何颜面再见天下人?”

    刘黑闼闻言一阵沉默,他早年嗜酒好赌,不治产业,当时同乡的窦建德时常给以资助。日后窦建德也对他厚礼相待,不曾怠慢,如今想到夏王被唐朝处死,心头确实有些愤恨。

    “你不想知道我们今日为你带来了什么厚礼?”

    “什么厚礼?”刘黑闼皱着眉头问道。

    “接着!”那人说话间便扔过来一个包袱。

    刘黑闼稳稳接住,心往下一沉,便知道里面是一颗人头,只是不知道这里面是谁的首级。打开包袱皮一看,刘黑闼顿时一惊,这人不是旁人,正是为漳南同乡的刘雅。

    “刘雅不识抬举,我等本欲推举他做首领,谁知道他竟然拒绝……”那人冷冷的说道。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找刘雅是因为行动前占卜了一卦,卦象上说姓刘的人为首领吉利。没想到刘雅竟然一口拒绝了他们的提议,防止事情泄露,只好斩草除根,杀人灭口。

    随即便有人想到了同在漳南的刘黑闼,不过刘黑闼这人有些反复无常,最开始并没有跟从夏王起兵,而是投奔的瓦岗军李密。李密战败之后,又投降了王世充,后来在王世充手底下过得不开心,才投了窦建德。不过既然卦象上显示姓刘的人当首领吉利,自然是以卦为准,便来这里试探一下刘黑闼的口风。如果他识时务还好,若是不识抬举,刘雅就是他的下场。

    刘黑闼看到刘雅的人头,自然明白了众人的心中所想,他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如今又被逼到了墙角,当下不再犹豫,拔出牛背上的宝刀就捅进了牛脖子。

    那耕牛一声哀鸣,不一会儿就扑倒在地。刘黑闼与众人一起杀了牛,架上大锅便煮起了牛肉,边吃边和众人一齐商议起兵大计,很快编制定好了方略,攻打漳南县城。,**,:

第三十五章 老李的小聪明() 
告祭完太庙之后,凯旋的队伍奏着礼乐向太极宫的方向前行,走了约有两刻钟,才看到壮阔的朝阳门城楼。朝阳门与洛阳的则天门颇为一致,都是三出阙的设置。不同的是,洛阳则天门外面的护城之用的洛水,而朝阳门外则是一条宽达数百步的横街,说是横街,实际上算是一处广场了。朝阳门作为太极宫正门,隋唐两代的仪式都在此举行,类似于后世的**广场了。

    凯旋队伍在朝阳门前停住,李二带着王小麦等二十五员战将单膝跪地,大声向城门上坐着的皇帝李渊禀告德胜归来的消息,并双手呈上此次的战报。露布被一个黄门接过,开始宣布上面的,打下了多少地盘,抢了多少金银财宝,俘虏了多少奴隶等等等等。

    一身白练捆着的俘虏被一排彪形大汉的提上城门楼子,每上去一个,旁边的侍官便对皇帝介绍其姓名。李渊饶有兴趣的看着窦建德,昔日英雄盖世的夏王就像失去了骨头一般,不住的捣着头,嘴里发出“呜呜”的响声,他是在像李渊告饶,但是嘴里早就勒紧了一根白色的丝带,这是防止俘虏冒犯皇帝。李渊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大概是觉得大唐在北方的这个强敌太不堪一击了,摆了摆手,押送俘虏的兵士便把窦建德压了下去。

    刑部尚书窦诞上奏了对俘虏的处置意见,窦建德等首要战犯均处以死刑,其余人等或流放,或没入奴籍,并请求赦免了单雄信等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重犯。单雄信都已经在李二麾下担任军职了,这个赦免只是走了个过场,李渊象征性的看了一眼,提起笔来写了一个“准”字。

    窦建德、王世恽、段达、云定兴等人被押赴闹市处死,李渊随即带着百官检阅了富贵带领的三千新军,新军齐整的步伐着实给文武百官留下了不小的震撼。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富贵那彪悍的身躯,看的李渊频频点头,如此勇将,怪不得能带出一支这样的雄兵,当下让人赏了王富贵布帛千匹。

    裴寂笑呵呵的说道:“秦王属下尽是些精兵猛将,实乃大唐之福。”

    李渊闻言一阵沉默,裴寂的这是在提醒他老二的势力现在太大了,不过李二刚刚德胜回朝,若是处置不公,会让这些将士寒了心,此事还得到以后慢慢考虑。

    阅兵式完成,便有太监捧着一卷厚厚的圣旨来到了朝阳门下,开始宣读对众将士的封赏。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李二,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三万户,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

    王小麦暗暗咋舌,这老李对李二也算是不薄了,司徒那些都是虚衔,真正厉害是天策府。自置官属一直是太子东宫的权利,李二除了名义上在太子之下,实际上掌握的权力已经全面超过了李大。

    李渊看着城门下抱拳而立的二儿子,他也没办法,老二立的功劳太大了,能给的官已经给了,翻烂了史书,也找不到再能赏的官位,只好临时杜撰了一个天策上将出来。

    百官之首的李建成听到李二的封赏脸色终于难看了起来,封天策上将他倒是没意见,但是这自置官署可就触碰到了他的底线。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东宫虽然一向有自置官署的权利,但是他都是在很小心的使用这个权利,以免引起老爹的不满。但是如今李二竟然也有了这项权利,以后东宫和天策府的政令若是相悖,下面的官员该听从谁的令?

    李二却不像众人想的那样欣喜,相反,他的内心还隐隐约约的有些失望。老爹的封赏的确是还过得去,但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看向大哥所站的位置。李大这时候也在看他,两人对视了一眼,李大终于还是先笑了笑,两人又同时把目光转移到了旁处。

    “王氏继开……”李二之后就是王小麦的名字了,众人都是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王小麦的封赏。

    “……封上柱国、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加授特进……”一番云山雾绕的辞藻再次把王小麦绕晕了,不过大致听明白了自己被封了开国郡公,是个二品爵位,手底下有两千户人家每年给交税,其他的就不太懂了。

    明显感觉身后的众将有些许的动静,开国郡公,老实说这个官位不低,但是唐初的勋贵多如狗,一个开国郡公显然配不上王小麦的功绩,因此诸人都对这个封赏觉得有些不满。尤其是程咬金,信誓旦旦的向王小麦保证他最少得是个国公,没想到却只是个郡公,王小麦如此功劳都只是个郡公,那剩下的诸将说不定封赏也被降了一格。

    不过王小麦却很知足,二品官也不小了,放在后世也是个省部级的待遇,就算躺在家里不干活,也不用担心饿死了。封赏宣读完,王小麦谢完恩就要起身退回,那太监却往下宣读道:“王氏元庆……封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领光禄大夫……”

    李渊看着楼下的王小麦错愕的表情微微一笑,毕竟是年轻人,表情全都写在了脸上。王小麦的封赏着实废了他不少心思,按理说以他的功绩,就算封个异姓王也不为过,但是此人与老二交情不浅,若是封赏的太厚,只会助长老二的羽翼。但是如果赏的薄了,也会招来百官的不满。于是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听说他的祖父七十高龄了如今依然健在,便给老头儿封了开国公,等过些年老人家仙逝,到时候再让他继承国公的爵位,按照惯例,继承爵位就要降一级,依然是个郡公,就不用担心李二羽翼太盛的问题了。

    我靠,王小麦暗骂了一句,这老李还真是有点小聪明,竟然想了这么个办法平衡,真是个老狐狸里,算盘打得“噼啪”响。不过老爷子这番算是爷凭孙贵了,还加封了光禄大夫,虽然都是闲职,但是也算是荣宠一身。,**,:

第三十六章 加官进爵() 
不光老爷子,就连老太太和柔娘都有份,都是赐予了诰命,两个都是二品夫人。又赐了王小麦良田五十倾,上等宅一座,以示恩宠。

    其后各将的封赏总算是中规中矩,既没有太出阁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遗漏,算得上是比较公允,众将这才松了一口气。罗士信封了郯国公;秦琼封了翼国公;程咬金封了宿国公;就连降将单雄信也封了济阴候,食邑千户,和他在王世充手底下时受到的待遇差不多,做了亲王府的马军总管,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富贵加封了男爵,当初的乡下傻小子摇身一变也成了贵族。封赏的诏书念了足足近一个时辰才完成,唐军诸将皆有封赏,自然是一番欢呼庆祝。

    一群人熙熙攘攘的挤在一起,李二脸上已经挂满了笑意,太子之位如今只是奢望,老大没有什么过错是不会被轻易废立的,他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老秦,这谭国是个什么国家?”王小麦拉着秦琼悄悄的问道。老爷子的封是谭国公,王小麦想破了脑袋也没弄明白谭国是个什么国家。

    “蹦”秦琼没好气的弹了王小麦一个脑瓜崩:“亏你还在国子监任过职,谭国都不知道?”他被封翼国公,心情自然是很高兴,便与王小麦又开起了玩笑来。

    王小麦这回终于体会到盔甲的好处了,秦琼弹在这熟铜盔上一点都没事,急忙挤出一副笑脸:“我那个国子助教都是虚的,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史书我看着就打瞌睡,谁知道谭国在什么地方?”

    秦琼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始给他解释谭国的来历。原来谭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就在齐州,而且离历城不远,后来被齐国攻灭,老爷子的封地在谭国,就是济州府一带。

    原来古代的谭国就是现在的济州府啊,王小麦恍然大悟,秦琼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也是喝惯了墨水的,只是父亲早亡,又赶上天下大乱,生计才入伍参了军,不过本身的学问还是很硬的。

    “俺只是一介武夫,哪里敢称得上有什么学问?”秦琼谦虚的说道,“只是谭国乃是咱们济州一代的古国,从前有些耳闻罢了。”

    “那特进是什么官?”王小麦眨着眼又问。老爷子的光禄大夫他知道,算是皇帝的高级的顾问,实际上就是个荣衔,真正的职权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但是这个“特进”他听都没听过,好歹也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了,从来没见过谁被封过这个官。

    “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李二早就听到身后诸将的嘀咕声,有些好笑的向王小麦解释了“特进”的地位。“特进”说白了一点职责也没有,纯粹就是一介散官,历朝历代只颁给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大唐这还是第一次赐给臣子这个官位。老爹的心思李二猜了个**不离十,不想让王小麦担任实职,以免再次扩大他的势力。但是李二却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王小麦此人才学渊博,智勇双全,老爹不欣赏此人正好把他收入天策府供职。

    一行人闹闹哄哄的进了太极殿坐下,几百个侍女侍从端着酒食飘身而入。李二拉着王小麦在他身边坐下,对面是一脸笑意的李大,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