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帝业 >

第15部分

汉末帝业-第15部分

小说: 汉末帝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臧旻示意吕布免礼,道:“无妨,此番并州黄巾大败,大局已定,奉先英勇,大破黄巾,老夫必具表朝廷,以表功劳。”

    吕布连忙拜道:“多谢太守大人!”

第二十六章 率众南下() 
王翊仔细打量了番吕布,一表人才,英姿勃发,对臧旻道:“太守大人,翊所求之人便是吕布将军,早有耳闻,奉先将军箭术无双,骁勇善战,还望大人割爱。”

    臧旻一愣,哈哈大笑:“公子果真慧眼识人,这便将吾麾下最善战之将看上了呀。”

    王翊不语,只是盯着臧旻,看他回复。臧旻见状,转头问堂中吕布道:“奉先,此乃祁县王氏嫡子王翊,此番正要率众南下靖平黄巾,汝可愿随之南下,再建大功。”

    吕布闻言,眼神闪过一丝火热,当即抱拳答到:“布愿意!”

    掷地有声,王翊主意到了吕布的表情的变化,透露出的信息只有两个字,野心!

    吕布入座,很快场面又热闹起来了,宾主尽欢。

    第二日臧旻便将吕布与二千步卒派与王翊指挥,一并还有五百骑卒,都是亲历过沙场的健卒。

    王翊心中狂喜,自己能轻易募集上万流民佃户青壮,然此众勇卒当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那五百骑卒,臧旻也当真舍得,并上自己的选锋义从,足有上千骑军可用,由不得王翊不兴奋。

    步卒统领名为毋丘兴,二十五岁左右,沉稳干练,有干将之才,以假司马之职领兵随王翊南下。

    王翊对二人道:“吕将军,毋丘将军,此行南下击贼,望二位鼎力相助。”

    毋丘兴一个假司马,吕布不过一军候,见王翊呼将军。

    毋丘兴连忙谦逊称愿听从王翊吩咐,吕布则不然,满面喜意,傲声道:“王公子放心,黄巾逆贼不过尔尔,汝只需跟随吾铁骑一突,定能建功。”

    这言语似是他吕布才是这支军队的统率,王翊暗道这吕布当真还不如毋丘兴会做人,面色却无常,仍道:“那翊就拜托将军了。”

    王翊身后的关羽见其傲慢,想要出面,被王翊止住。

    很快,在王翊的命令下,两支军队聚集在一起,以毋丘兴与高顺统领步卒,吕布与关羽各领骑卒。

    吕布对与关羽共事似有不耐,这个红脸汉子看起来也极有勇力,只是不时怒视自己,仿佛要吃了自己一般。

    吕布满是不解,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此人了,所幸不管,眼下剿贼建功最为重要,日后总有机会给此人以颜色看看。

    前日作战,吕布见识到了黄巾军之孱弱,在他看来,黄巾贼众只不过是一个个待他攫取的功劳,有麾下五百铁骑,天下大可去得,至于王翊,看其家世,只不过是来镀金而已,分润他些许功劳也无妨。

    吕布这边自顾自地自信着,满怀着建功立业,拜将封侯的畅想。

    然见到王翊的选锋义从后,便被惊到了,清一色的黑衣黑甲,精壮之士,行止有序,数百士卒双腿紧紧夹着马身,目光犀利,凝聚成一股肃杀之气。

    吕布一阵默然,这支骑兵,比自己手下士卒要精锐的多,有些事情,是看一眼便能辨出优劣的。

    能有一支如此精炼骑军,那红脸统领也是不凡,这王氏公子,看来并非一般的世家子弟啊,吕布暗道。

    关羽见到吕布反应,嘴下微微一咧,凤眼微眯,闪过一丝不屑。看向义从,眼神火热,如此锐士,受其统领,自然傲气,对赋予自己这份权力的王翊着实感激,愈见忠诚。

    王翊将一切看在眼里,对于吕布,要不要将其收服,怎么收服,王翊还在犹豫。但此时,压压他的嚣张傲气,还是必要的,要让他知道,到底谁才是这支汉军的统帅。

    利落地上马坐稳,拽过缰绳,清呵一声:“出发!”全军听令,缓缓向南行去,吕布咬咬牙,不敢轻慢,率众跟上。

    位于太原、上党两郡交界的羊头山,高岭险拔,势凌苍穹,危峰凸起,左右山脉延展伸长。

    杨凤领着一帮残兵败将,躲在山中的石窟中,腹中饥饿,士气低迷,若不是还有对大贤良师的信仰与杨凤的压制,怕是早就散了。

    三万黄巾,一战而没,杨凤只收揽了不足两千散兵。纵然知晓战力低下,然而面对官军精锐那摧枯拉朽一般的冲击,杨凤也不由得感到一阵心悸。

    还有那名官军将领,当真悍勇,杀起人来完全不讲道理,死在其手中的黄巾头目兵士不计其数。

    公子的目标还未达到,自己这边就出了这么大的疏漏,还不知如何与公子交代,杨凤内心很是自责。

    正自伤神,孙方带着几个人进洞,杨凤问道:“打探到外边情形如何?”

    孙方环视四周一圈,杨凤会意吩咐众人退到十步之外,孙方这才靠近低声禀报道:“京陵一战,我军大败,并州黄巾几无可为。公子已经率军南下,打着清剿黄巾的旗号,现在正在西边三十里处的界山脚下扎营。”

    杨凤沉吟片刻,对孙方道:“你带人在此处休整,我立刻前往见公子。”

    界山脚下,东风袅袅,汉军营寨寂静安宁,军士们早已歇息。一日间连续行军八十余里,又带着粮草辎重,士卒皆极为疲惫,王翊趁机扎营。一边等着消息,一边思考下一步的动向。

    王顺进帐对王翊耳语一番,王翊收起书简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杨凤身着布衣,疾步进帐便跪倒:“拜见公子,杨凤无能,有负公子所托,恳请责罚。”

    王翊沉默,盯着身体上下满是疲惫的杨凤看了好一会儿,轻声道:“起来吧,此事不怪你,臧旻之事吾也没有料到,现在你那边情况如何?”

    杨凤仍然跪着禀道:“士气低迷,兵无战心,被官军打垮了,如今只得不到两千人在羊头山落脚。”说完一声重叹。

    转了转眼珠,王翊问道:“抢来的财物粮食放在何处?”

    “除了携带北上为官军所缴获的,其余我都放在了铜鞮县,派了千余人把守,只是如今战败,怕被其哄抢逃窜了。”杨凤回答,见王翊不作声,问道:“公子,如今吾等该如何行事?”

    王翊手指敲了敲台案,声声轻响似是敲在杨凤心头,让他紧张起来,额头的冷汗被激了出来。

    良久,王翊终于出声了:“并州之事,已不可为,吾此次率众南下,意欲扫荡上党黄巾,以建功勋。你回去带领残兵,东去投张角,与冀州黄巾汇合,暗中扩充实力。”

    杨凤很是希望脱下黄巾皮囊,恢复身份,但王翊有命,也不得不从,况且此次事情没有办好,只能重重应诺。

    王翊看出了他的心思,出言安抚:“黄巾作乱必败,坚持不了多久,你只需保存好自身,发展实力,有一天吾必定让你锦衣而归,封妻荫子。”

    杨凤眼中闪过希冀之色,对王翊磕了一个头,起身告辞。

    王翊突然含笑道:“汝如今也是二十多了吧。”见杨凤一脸疑惑,王翊又道:“汝还没有字,吾给汝取个字,伯先如何?”

    杨凤一阵感动,当即拜谢:“谢公子!”

    在杨凤踏出营帐的一刻,王翊轻飘飘的声音传至他耳边:“汝母亲身体安好,妹妹如今也已长大成人了,出落地水灵灵的,有不少乡里人家都上门提亲了!”

    杨凤身形一顿,转身对王翊躬身一礼,而后离开了。

    望着杨凤的背影,王翊眼神深邃,嘴角笑意绽放开来,笑的没有丝毫声音。

第十四章 远赴朔方()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在门外,无措的步伐显示出其主人的慌乱,时值晨曦初露,王翊居室外边的院子静悄悄的。

    王翊此时披头散发,正在两个俊俏侍女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刚刚漱口,正欲濯面。只见王顺慌张入室,对王翊道:“公子,不好了,蔡大家正欲离开祁县,前往朔方,如今怕是已出府门。”

    王翊听完一愣:“什么?快,随本公子拦下蔡师。”说完也不再慢条斯理了,顾不得身上的邋遢,让侍女稍微整理一番,穿好鞋履便往外狂奔。

    王翊心底有些慌张,当然,并不是为蔡邕之将行。自那晚哄骗蔡琰做那旖旎之事后,小丫头也似有所感,懵懂地觉得自己做了错事,以至于这两天见到王翊便跑,要不便是躲在大人身后。

    王翊这两天也反思过自己的行为,虽有自我痛斥,反省自己为何会黑化到这个程度,对这纯洁无瑕的幼女行此禽兽之事。

    但每每回忆起当晚那诱人的情景,小蔡琰的樱桃小嘴,那口舌的柔软与温暖,让王翊爽入脊髓,至今无法忘怀,记忆犹新。

    每思至此,那全身上下热血勃发,第五只爆炸般的爽感,让王翊彻底迷醉。还有强迫蔡琰吞下秽物时,心底强烈的征服感,成就感,那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感,都让王翊欲罢不能!

    到此时,王翊并不后悔对蔡琰所做之事,只是感到自己心急了些,还未仔细调教,便做此故事。

    终究还是个小丫头,哪怕经过自己反复叮嘱勿要泄露,王翊也极恐其对蔡邕说漏了嘴。此刻,王翊生怕蔡邕是因从蔡琰口中得知此事之后,气愤之余,方才想离开王府的,顺便找找王氏麻烦。

    若是如此,从蔡邕口中流传出王翊之所作所为,于王翊而言,对王氏声望的打击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自己的兽行可谓败坏王氏家风,为天下所耻,一旦泄露,迫于舆情压力,只怕自己王氏嫡系继承人的身份恐怕就保不住了。

    届时,声明狼藉,莫说收乱世英才于大争之世弄潮争霸,实现篡夺天下的野心,能否保得住钟鸣鼎食都是问题。

    王翊,绝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局面!

    一路上,王翊思考着各种情况,待到大门口时,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不再那么焦急。王翊心下已做决定,若是事情当真朝着最坏的地步发展,也由不得他不对蔡邕这位才拜不久的师傅施以辣手了。

    选逢义从的可不是白培养的,甘为死士,为王翊效死行动怕是乐意之至。“老师,希望一切正常,没有吾想象的那么糟糕,否则莫怪弟子心狠了!”王翊暗暗道。

    王翊出奔门外,只见王隗正拉着蔡邕的手极力挽留着,蔡邕的行李收拾齐整正被两个押差抬上马车,小蔡琰乖巧地立在旁边,见到王翊,小脸微红,咬了咬薄薄的嘴唇。

    王翊趋步向前,向蔡邕行了一礼道:“老师,这是何故,将欲远去?”

    眼前的王翊,披头散发,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明显是急切之间出门寻来,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舍。

    蔡邕心下感动,目光和善地对王翊道:“吾拜访王氏时日已久,本为罪人,身背流放之惩,如此做法已违法制,吾心底颇为不安。再耽搁下去,怕是更加坏事。此番吾本想悄然前往朔方受罚,不欲通知于汝,以免受折柳别离之情。”

    看到蔡邕的反应,王翊心头的石头放下了,大松一口气,只要不是事发了,一切都好说。又理了理衣裳,甩了甩袖子,暗自组织了下语言,对蔡邕说道:“这几日弟子跟着老师,时日虽短,听到金玉良言老师出自老师之口,细思之下,每每收获甚多。正想长久跟随老师左右,时时学习您的德行知识,老师岂忍舍弟子而去?”

    蔡邕摇摇头叹了口气:“有徒若翊儿,为师之幸啊!这些天吾亦未教授汝多少,心也不安,但雷霆雨露,均为君恩,身受君罚,吾不敢不遵守。如今已是逢难,再迁延日久,只怕会连累王氏啊。”

    王翊知道,蔡邕是铁了心要走了,自己再如何挽留也是不可能了,更何况此前邀请蔡邕之行为本就不妥。

    沉吟思索片刻,缓缓道:“既如此,弟子愿同老师一同前往,随侍老师身边,时时听从您的教诲,端茶添水,以尽学生之礼。且这一路远去朔方千里,四境不稳,夷狄盗匪肆掠,弟子在侧,也好保护您的安危。”

    说完不等蔡邕答复,又对身边的王隗躬身请求道:“孩儿愿常伴老师左右,望父亲恩准!”

    王隗眼神古今无波,注视了王翊一会儿,见他表情坚定,不似作伪,怕是下定了决心了。心头一阵感叹,面上则换了副表情,对蔡邕道:“伯喈兄,翊儿愿随汝而去,已定决心,吾同意了,愿成就这一桩师生美谈故事,不知您意下如何?”

    王隗这一默契地帮着劝说,蔡邕拗不过这对父子,很快同意了,当然王翊需要收拾行装,随行侍卫也一样,因而决定延迟一天再出发。

    王翊决定随蔡邕北上,也不是头脑一热,一时激动下的产物,自然是抱着其余目的的。

    其一,上演一出千里随师求学的美谈佳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