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102部分

反转修真时代-第102部分

小说: 反转修真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这就有了合道之像,要知道,凡是拳术,都自无极始。

    所谓无极,空空静静,若虚无一物。

    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

    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胎胞气质形之本,一惊而生气质形,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

    太易,末见其气者。

    太初,气之始。

    太素,质之始。

    太始者,气形之始,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生万物。

    虚无指无形之势,无极,含一混沌不分之气。

    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称之为无极。

    太极为气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

    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

    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中为横拳,内包四相,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五德,又称之为五形。

    只见常乐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相,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

    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似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以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

    天为之一大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

    三才为天、地、人三才之相。

    人以三才而生三身。

    三身为上、中、下三丹田,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

    而拳术之理亦是如此,而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

    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形名虽殊,其理则一。

    常乐避开光头少女一击,翻身跃开,立定之后,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

    接着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掌大指根节,谓之鸡骨妥、龙身、熊膀、虎抱头。

    鸡骨妥,独立之势。

    龙身,三曲之形。

    熊膀,顶直立之劲。

    虎抱头,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

    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势。

    “再来!”常乐冲着光头少女叫道。

第197章 器与道() 
光头少女看向常乐,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器,上而通乎道!

    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日器。

    形是人身整体形态,形而上者是精神意识思想性情,形而下者是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凡人练习武术,如果把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练到最高的程度,就可以与思想意识相结合,可与道合。

    在光头少女眼中,常乐现在,就有些以武合道的意思。

    技,精而入乎神!

    技是艺术,神是玄妙,一种技艺练到精巧的程度,即可进步到变化奥妙的程度。

    凡一事一物,都各自有体有用,体是有形的原动本质,用是无形的灵活作用。

    器和技,常人可以由练习,达到高妙的目的,而道和神,只有大明智的人,加以钻研的功夫,才能彻底明其究竟。

    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

    常乐以弱敌强,然而意志刚强不屈,其人气概浩然,如同云行雨施一样,弥漫于天地之间,而聪明睿智,因此能以之合道。

    本来习拳修道,就都可以由小及大,比如由芥子之小,推进扩大到与天齐,又比如滥觞小流,可以漫延成为江海。

    拳技虽然微小简略,未尝不可通幽微而达于广泛,怎么不能达到大道呢?

    天下事物不外聚散分合,但散的起始必有来源统系,分的终了,必有当然总归。

    天地间诸多种类,纷纷扰扰,虽种类不同,总不外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这是事物必然的道理。

    而且武技拳术事,也很繁难,其中主要,内则是气,外则是势,当在战斗之时,双方所用的一切诡诈奇异的变化,在外表,无所不是用势,在内容,无所不是用气,即便用势,虽然有诡诈奇异的不同,但是内容的用气,是一致的。

    一贯即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合而为一也,不但体质合一,即其精神意识,也是无所不贯。

    守如处女,动如脱兔。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气主于一,实分为二,即呼吸,呼吸即阴阳,阴阳即清浊。

    人在出手打敌时,有发出必有收回,发则为动,收回停止为静。

    凡捶必用力,必以气促使拳乃发出,然气有呼出必有吸,一呼一吸,而阴阳清浊上下升降,随之生出,若加细分析,阳气中分阴阳,阴气中也分阴阳。

    然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比如呼之后必吸,吸之后必呼。,上升到极点必要下降,下降到极点必要上升,武术进步退步,出手回手,也是一阴一阳,所以武术不能脱离阴阳。不但武术脱离不开阴阳,凡所有事物也都脱离不了阴阳。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阳以滋阴,阴以滋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

    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若能将清浊、升降、呼吸、出入,分别清晰,对于拳术即可心领神会,但呼吸升降,要出入自然,不可呆板固执。

    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

    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即气有所发,全身贯通,上下左右相互策应,分言之,则头颈背腰臀肩肘腕胯膝手足爪,发气各有所在,合言之总归一气。

    再说发、齿、舌,本不能攻敌,爪甲虽能进攻,不过抓捏而已。

    此四者对于战斗似无意义,此仍只知用力,不知用气之田。

    殊不知人当用力之际,必先发动内身之气,故有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闭口藏舌而不言,或暗呜叱咤而发威,或摩拳擦掌而作式。

    若自表面观看,实乃本人个自发威,若究其发之所以上冲,齿之所以切切,舌之所以叱咤,爪之所以摩擦,皆内身之气,有以促使之也。

    五要论:

    拳者,即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乃性之源、气之本。

    五脏之性,各有不同,分属五行各有其义。火性炎上,心好高而喜胜,故配其属火。木性舒散。故其枝叶四布,肝喜通畅,故配其象木。金性刚坚,而能溶化为至柔之液体而始终不失其坚,其变革之性,胜于水火木土,人之气,贮藏于肺,气之性至大至刚,故以金配肺。

    土性敦厚,能生万物,能容万物,脾与胃合,胃能容受,消化饮食以生气血,是脾胃之性,均属敦厚,故以脾配土。

    水性润下,肾司人身之水,故配。肾象水。其所以配五行合五脏者,取其性气之用,非所其有形之质也。

    其在内也,胸为肺,乃五脏之华盖。故肺动,诸脏不能静。

    两乳之中为心,而护以肺。盖心居肺之下,胃之上。

    心为君火,心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右为肝左为脾。

    背脊十四节为肾位,分五脏而总系于脊。脊通一身骨髓。

    而腰为两肾之本位,故肾为先天第一,尤为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

    常乐虽然对于手搏之技,只是粗略了解,但是,以他筑基境的境界,这是将这简简单单的形意拳,使得出神入化,很快便压制住了光头少女。

    这样的情况,却是光头少女,所始料不及的。

    不述实际上,常乐现在的心思,已经并不完全放在,光头少女这个对手的身上了。

    在与光头少女的对战中,常乐的心中,渐渐有所明悟。

    他似乎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丝灵光。

    手搏之技与修真之间,还真是有些共通之处。

第198章 上风() 
通过与光头少女的对战,常乐心中似乎有所明悟,拳术修炼,自有其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

    而这每一部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包含,在每部分中,都包含着作者,圆融的武学思想。

    通篇看似分为九部,而气势一贯,返本归源。

    常乐灵光涌现,悟出拳理十则,一为三节,二为四梢,三为五行,四为身法,五为步法,六为手法、足法,七为上法、进法,八为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为三性调养法,十为内劲法。

    拳术追求所谓的“整劲”,即从上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如何达到整劲?

    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

    形意拳有六艺,可依此练达一贯之态,六艺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合一称为“六合”,初步修证到“体整如铸”的境地。

    此外操拳重呼吸,呼吸即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

    阴阳相依相成,互相转化,熟解阴阳之理,拳术莫非太极。

    “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

    一吸阴气入于阳,一呼阳气入于阴,眼一翻阴气落玉枕,鼻一抽阳气落额角,这种阴阳变化即正是鹰、熊二意。

    呼吸是联系人体内外的门户,所以至关重要,但是虽然分为二气,练习时意、气、力相合,浑然如一,也不能在此处胶着。

    常乐即通过实战明了三节,便也明白了“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原则。

    正所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下节不明,自家吃跌。

    三节之论不可忽视,然而起、随、追三字形成一体,三节犹是一节。

    而“四梢足而气自足”,四梢齐的根本目的仍在于完整一气。

    心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常乐把把不离鹰捉,上肢三节劲力的贯串,腕、肘两处关节打开,则肩部力量贯穿至手指。

    步步不离鸡腿,说得是下肢,三节劲力的贯串,敛臀提肛剪子股,合裆掩膝鸡形步,则下肢力量抱住,下盘自然稳固,力量由脚下传至躯干。

    “势势不离虎扑”说得是中节,三节劲力的贯串,虎抱头一领,尾间骨一卷,则脊椎拱起,如弓之张满,蓄势待放,周身劲整,如虎扑人。

    上中下三节合成一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