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147部分

反转修真时代-第147部分

小说: 反转修真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挝兼有抓勾之作用,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及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每节小机括,都有弦索通于总索也,飞爪触到人之后,将索一抽,小机括使爪深陷入人体,越是挣扎奔逃则入肉愈深,难以逃脱。

    这九婴使用这样的兵器,却正好克制常乐手中的兵器。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使巧,我就使拙。”

    常乐却是又变化出一柄殳来。

    古人山居穴处,难免为毒蛇猛兽之侵凌,又没有锐利兵刃用以御敌,山间树木丛杂,随处皆是,往往折之以为武器。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别的兵器,或者全用铁制,或者是铁器而以木为柄,惟独这殳则完全木质,且且造型异常简单,从头到尾并无机关,就是一浑圆坚质木杆。

    殳一般长约一丈二尺,粗细不等,看各人的实际能力而配制。

    殳并没有专门的招法,随意的攻击,任意自如。

    常乐变出殳,那九婴便又使出叉,这叉其实是为古时候猎兽的器材,路数却是很奇诡。

    这样常乐每变出一种武器,那九婴就会又相应变成一个,专门克制他的武器。

    不过总的来说,九婴因为有九个头,能够同时操控使用的武器,对比常乐来说,要多了很多。

    这样一来,常乐还是处于了不利的位置。

    他偶尔能够暂时扭转情况,但是很快就会又被重新压制住。

    “这样下去不行!”

    常乐心中暗暗有些着急,如果情形一直这样继续下去,那么到了最后,倒霉的还是他。

    “不行,我必须改换战术。”

    常乐一边继续战斗,与九婴玩着武器克制的游戏,一边在慢慢思考着,看有什么办法,来摆脱目前的情况。

    突然间常乐眼睛一亮,他发现这九婴,虽然同时操控的武器足够多,但是自始至终,每一次都只能够,以一种武器为主。

    “看来……”

第288章 白打() 
在旧时代以前,描述十八般武艺时,有一句话叫做“十八般武艺,白打最未。”

    白打,“两人对踢为白打,胜者有采。”

    所谓白打就是空手打斗,仅凭徒手空拳,不持器物,相互搏击,仅凭手脚功夫以御敌,亦能藉其精练技术以伤人。

    实际上古今之擂台比武,皆以徒手较胜负,从这个方面来说,白打其实可以称为诸艺之首,所谓未技,只不过是谦语。

    学习任何兵器,其用法大都不出劈,剁,扎,拿,滑,压等,要想使器械功夫运用融通,精妙入化,则必需先在白打痛下功夫。

    一切技击术的来源,都是由拳中化去,由熟生巧,变化无穷,白打可以称得上是武术之基础。

    白打虽然是徒手技击,但是却绝非“赤手空拳”,而是包罗有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等身体各部位在内,善搏之人可以说是周身皆拳头。

    若是真成就了一身功夫,则无处不可以当拳头用,就算是用肚子,也可以顶人。

    白打之秘诀,在于上下左右前后浑然一劲。其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是为,始可以克敌制胜。

    徒手搏斗时,动手要老辣,意志要和缓,攻击要准稳狠,应敌要顾伴定,此六字互用,才可以稳操胜算。

    所谓进打中,退打肢,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在攻击上身时,不要忘记攻其下肢,脚不可站死,要松动灵活,手不在出呆力,死力,重在用之技巧。

    徒手拳术,讲求眼明手快,腾挪闪避,即手搏之战,俗称打拳,能拉人骨至死,死之迟速,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记。

    以之活动手足惯勤肢体,可为初学入艺之门,无论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都是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可以这么说,徒手技击实际上为武艺之源。

    所以在武艺来讲的话,应当先学习拳法,徒手拳法是练习武艺的基础,有人总结过白打的经验,以为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可谓精辟!

    而白打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做掼跤,也就是柔道,摔角之类,也叫做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

    摔跤可不仅仅是把对方摔倒,还可以用拳打,用肘击,膝或头顶撞对方,可以使用反关节动作,可以压迫对方的咽喉,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脚可以踢弹对方的脚或小腿,可以用脚蹬,踹对方。

    其使用的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

    跤术要求非常严谨,它有着固定的基本姿势,这些姿势一般称为之“跤架”。

    常乐在才一出架的瞬刻间,上体成半斜面,两腿微屈,扣胸紧臂垂尾骨,头部正直,鼻尖向前不过前脚尖,后脑不得超过后脚跟,两手指松开并拢成松握拳状,上手在前,底手在后,沉肩垂肘,两手高不过鼻,低不过嘴。

    这样为封门出架的上半身姿势,跤架分为右架与左架,左脚在前时为左架,右脚在前时为右架,前脚为虚,后脚为实。

    常乐的身体重心稍偏后,前脚支撑承负全身百分之四十重量,后脚支撑承负全身百分之六十重量,后脚为主要站立基础。

    这个样子前脚为先锋,后脚为后卫,这种姿势叫“三才势”。

    常乐这个动作姿势,形成了前后腿紧密相随的状态,在前之手叫上手,捎后之手叫后手也叫底手,又称“上把”“底把”,前手抢把,后手辅助上手。

    这跤架的前脚为先锋,后脚是后卫,这是摔跤中步法的基本要求,正所谓“走对步赢跤,走错步输跤”,步法在摔跤里是极为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步法是取胜之关键。

    “摔跤?”

    看着常乐摆出这个架势,九婴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常乐不知道这九婴是哪根筋不对了,他在走架时,右架向右转行,或左架向右环行,不论走快步或走慢步,双脚运行都保持走斜丁步。

    懂行的都知道,在摔跤的过程中,有个基本原则,一但要挪动,必须是底桩先走,横向跨步而前脚紧跟,在走跤步时前后脚横跨一尺,而前脚跟步三寸,后卫保先锋,跤步永不乱跨,在摔跤时步法后退也可以,前脚滑退而底桩横跨,永远保持斜丁步的步伐。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当常乐摆出一副要摔跤的模样之后,那九婴便不再用各种兵器,向常乐发动攻击了,而是幻化成为了一个大块头,也跟常乐一样,一副跤手的模样。

    摔跤强调手脚动作要密切配合,上边用两手把对方捆住,下面再用脚和腿使绊,所以常乐一直在观察,寻找着合适的时机。

    摔跤根椐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还身体素质等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技术动作特点。

    身材矮小,动作灵活的人,可着重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档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

    而身高体重,力气都大的人,可重点练勾、别、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撴、装、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动作。

    有一句话叫做:“摔跤要有一把主手。”

    有一把得意的底手,就能便于应付对方的快攻,反过来说,输跤者首先输了手,因为一旦被对方抓着一把适于他的袖带,往往就会陷于被动。

    当然,有经验的老手也可以借对方的揪袖和夹脖作为一种诱招,比如在对方使别或勾时,可在后面扒腰、按腿来横削对方唯一的张桩,这样就可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而身材高大的人,在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也有一些特别技术。

    现在常乐的对手九婴,所幻化出的大汉,从身材上来说,就要比常乐高大许多。

    “小子,就让你死得心服口服。”

第289章 徒手搏击() 
角力,是只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击败对手,说穿了就是徒手相搏,较量武力。

    常乐和九婴幻化的大汉,双方互相周旋,不停的移动,双方都时刻想着,抓住机会,用腿足勾绊进攻,或抓握对手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将对方狠狠摔倒。

    双方对持着转了片刻之后,常乐寻着一个机会,上去就是一个斜打。

    他左手抬起至右肩前,向左前方划弧,同时上左脚成左弓步,脚尖半面向左,左手拨至左前方时迅速握拳收回腰际,同时右拳变掌向左前方打出,手腕与肩同高,上身微向前倾。

    只不过常乐这一下,却是击了个空,那九婴闪躲的速度极快,早已经先他一步躲开。

    常乐急忙变招,右手变掌手臂向后伸直,左手抬起至右肩前并向左前方拨,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踏出一步,左脚尖半面向左成左弓步,再左手拨至左前方时迅速握拳并收回腰际,同时右手由后向前横甩至正前方。

    九婴见招拆招,右手向右边后下方伸直,左手变掌抬起至右肩前,向左前方拨。

    常乐右手变掌手臂向后伸直抬平,左手变掌置于右肩前,向前上方拨,同时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手继续向前上方拨置最高点,顺势甩置左后方伸直抬平,掌心向右,同时右手向上举起过头往左膝外侧掳,掌背置于左膝外侧,掌心向左,身体微向前倾。

    双方这么一交手,便知道对方手上功夫怎样,却是斗了个势均力敌。

    这摔跤角力不比执刃而斗,并非一时半会能够分得出胜负来的。

    常乐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脚尖半面向左,重心向前移至左脚,右脚抬起离地,顺势向左前方勾踢,左脚扔保持弯屈,右膝伸直脚尖倒勾。

    那九婴却是重心向前移至左腿,右脚稍抬起离地,顺势向左前方勾踢,左脚扔保持弯屈同前进踢,并将身体向左后转体,同时将右腿弯屈脚跟位于左膝前,脚尖向前发力。

    常乐见状,右脚踏出成虚步,重心置于左脚,右手向前伸出,左手置于胸前,抓向对方之右手臂。

    九婴重心移至右腿,以右脚尖为轴,身体向左后一个大转体,同时左脚撤步与右脚平行成马步,转身时右手不动,左手移至右肩前并向上抬至最高点时,顺势绕至左后方,屈肘握拳,拳背贴于后中心带,同时右手上举过头上方,至正前时,屈肘握拳于胸前上方,同时两脚蹬直猛然发力。

    “轰!”

    常乐和九婴两人的攻击动作,正好撞在一起,发出轰然巨响,谁都没有落下便宜,各自向后退去。

    其实那九婴在先前拿兵器的战斗中,一直占有上风,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继续打下去,胜利将会是必然的事情。

    不过说来也是奇怪,那九婴见到常乐要和它白打,竟然放弃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真的陪着常乐玩起徒手搏击来。

    这两个虽然现在玩的是摔跤,可是拳脚也没有落下。

    “啪啪啪!”

    两个一触即分,双方拳脚交加,又斗在了一起。

    九婴现在所使用的,叫做洪拳,这种拳法属于旧时代以前,东方某国南拳之一。

    其起源据说是民间秘密结社,所传习的一种拳术。

    这种拳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大开大合,另外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

    洪拳在南拳中是“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腿法比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

    九婴将这拳使来,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由拳变掌,变指,变爪勾,鹤顶手等,幻化无穷,手法中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相机而动,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因势发声,刚猛异常。

    虎走刚猛,有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刚柔。

    九婴出手,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猴态快速轻灵,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

    洪拳有十二桥手,分指十二诀,为“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

    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

    这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

    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