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194部分

反转修真时代-第194部分

小说: 反转修真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拳,一气之团聚也,其形似弹,故属土而能养脾和胃。

    以五行合五脏,五脏配五拳,内外呼应,息息相通,内练气,外练形,构成了人体生命运动中内脏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协调变化。

    “好拳!”

    常乐看罢信息中所言,不由大喜。

第383章 起手() 
不过这五行功的起手,却是叫做“鹰捉”。

    因为有一种劲叫“翻浪劲”,而翻浪劲的得来,是由于练习了“起落钻翻横竖”的基本功夫,而“鹰捉”则是练起落钻翻的主要手段,是解开五行功之奥秘的一把钥匙。

    有“出手横拳,把把鹰捉”,又有“出势虎扑,起手鹰捉”之语。

    常乐先由三体式站桩开始,左手边向下向回捋边握拳,右手亦同时握拳,两拳心均翻至向上,置于肚脐两旁,前臂靠紧腹侧。

    他左拳经胸前由下颌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拳心斜向外上方,小指朝上,肘尖下垂,肩向前松。

    而他的右拳不动,眼看左拳,与左拳钻出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膝微屈,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后蹬劲,同时吸气一口,吸气尽而式成。

    “轰!”

    常乐右拳经胸前自口前钻出,经左臂脉窝,即由拳变掌,掌心朝前下方以五指之力向前下方划去,高与肩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涵,五指如钩,其肩向下沉,肘向下坠,左掌亦同时变掌,掌心朝下往回挤至小腹左侧停住,拇指贴紧小腹。

    “咣!”

    地上出现一个坑。

    这是右手向前翻掌击出的同时,右脚向前蹬出一大步,左脚跟进半步而造成的。

    “哈!”

    常乐顶头,竖项,下颚无形向前用力,身势正,肩沉,肘垂,舌顶,齿叩,眼前视,两脚十趾抓地,两手如抓物,虎口撑圆,四指稍张开,掌心要内涵,此之谓“虎爪”。

    常乐出手起落,两手护心,两肘护肋,手足上下相顾,齐起齐落。

    他前拳向上一钻时,为吸气,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

    “哈!”

    他手向下一翻一落,同时呼气,其气自云门沿臂内侧而下,直贯于少商,充于五个指尖。

    他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双腿微屈,臀尾向下垂劲,前掌指向下一划,后掌向回持,如同向下钩物一般。

    常乐上身放松,胸中空洞洞,气向厂沉,腹内充实,自觉沉甸甸,气沉丹田。

    常乐进步换式,既紧凑,又自然,大有“打拳如走路”之姿。

    虽自然,但不松散,上下协调一致,内外完整一气,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随,意、劲、神同。

    常乐操练了半天,算是弄明白了,这手一动就是起,由动而上而自口出之谓之钻,钻之后,小臂内旋使腕稍扭谓之横,由扭而虎日朝上时谓之翻,扭至完全朝上则成为竖,至此而近于落,再以手前去而逼之,则叫做顺,手翻至掌心朝下而向前下方塌劲,则谓之落。

    钻而起,翻而落,其中又藏有横竖之变化,落时有顺,又有“落顺不见顺”之妙用。

    而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鼓荡澎湃,如水之翻浪,出手能打出起落钻翻横竖的变化,才能打出“翻浪劲”来。

    而无论是站桩练气,还是练五行功法,都须做到气沉丹田,这是要点之一,不能气沉丹田,便打不出真意来。

    气沉丹田在生理上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服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间下膨胀,肋骨微微向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在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胸背双肩和腹部以上始终是放松的,而腹部则甚为充实,呼吸也比较深长匀缓。

    这就是“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意思。

    气沉丹田,沉则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有松静之意,而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人有出。

    而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在丹田僵死不动,要鼓荡开合,纵横飞腾。

    这也就是所谓“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势,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

    可见丹田要有呼吸,并不是气存于丹田而不动。

    人自初生,而少壮、而衰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

    而自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笼统称之为丹田,即练气结丹之所。

    常乐仍按所采取的桩法的姿势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肋微向外开,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的同时,两手向回收。

    在呼气时,他把小腹放松,外凸,仍要微微提肛,两肋微微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

    然后再在呼吸时,常乐两手向回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和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向外放,从外形上基本看不出手的动作。

    常乐将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开吸,合呼,蓄吸,发呼,收吸,放呼。

    其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自然而然地达到气沉丹田了。

    依法练了半天后,常乐此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小腿肚子发沉,双脚有入地之感。

    “轰!”

    他试了试,每一动作力之源都是起于脚跟,沿躁骨而上,腰胯与大腿松快自如,两膝有力,腰以上轻松灵活,动作幅度大而敏捷,整个身子如同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跟,鞭杆在腰,两臂两手如鞭梢。

    此后,不论练什么动作,不论走架快慢,常乐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烧自然,妙趣横生矣。

    “果然好功法!”

    常乐不由得大赞,这真是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

    在常乐的以为中,这些信息虽然很多,但关于实质的功法内容,应该还是有限。

    但是他没有想到,结果竟然大出自己所料,所获得的功法,几乎每一种都是精品。

    常乐依照信息中的功法练习,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感觉到自己的实力提升了很多。

    想到信息的内容,自己还没有完全看完,常乐就不由得兴奋起来。

第384章 第三百三四 起钻落劈() 
劈拳高举出云门,起钻落翻气畅伸。

    少商指引意中气,通经理肺效如神。

    “五行功法!”

    常乐深吸一口气时,左手边握拳边向下向回捋带,到肚脐时翻至拳心朝上,随即经胸前从下颇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

    而他的右手亦握拳置于肚脐右侧,拳心朝上,小指和小鱼际紧靠腹部,与左拳上钻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两脚成错八字步,双膝均微屈,重心落于左腿。

    “哈!”

    呼气时,常乐右拳经胸前自下颌向前钻出,并迅速经左臂脉窝散拳变掌,作推势向前劈出。

    于此同时,常乐右脚向前进一大步,左脚跟步,左手亦同时变掌,翻至掌心朝下,往回持带至脐左边停住,拇指紧靠腹部,眼看右手中食二指。

    常乐左脚先回半步,再向前垫一大步,脚尖不外撇,右手向前钻劈时不散拳变掌而仍握拳,以前臂尺骨为刃而向前下方劈出,右脚仍要同时膛进一大步,左脚跟步。

    然后常乐先将左脚尖极力向同勾,与右脚成倒八字形,将左手向下向回捋,至脐之左边停住,然后身向右转至面向起式处,同时将右足提起向前垫出半步,落地时脚尖外撇,与垫步的同时,右手即握拳经胸前自下钻出,然后即进左脚,跟右脚,同时左手向前劈出。

    常乐头向上顶,下颚于无形中向前用力。两脚抓地,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手心空涵,身势正而尾中大筋直,齿叩舌抵,眼向前看。

    他出手起落两肘护肋,两手护心,手起脚也起,手落脚也落,手到脚到,完整一气,起钻落翻如水之翻浪,前拳上钻时为吸气,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翻落,同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贯人少商,充于五指。

    在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常乐双腿向下微蹲,前掌向前一搓,后掌向下一按,肘向下坠,肩向前松,胸背空空洞洞,小腹内充盈沉实。

    气发而为声,声随气出,手随声落,内气鼓荡澎湃,自有一种威势。

    这劈拳所发的劲力,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斜向前下方的力,其实其中暗含着向下、向前、向前上方不种劲道。

    向下的是“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间宜向前兜,肩要沉要铸,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之力,二力混合在一起,寓于一劈之中。

    信息中言明此拳打的是一气之起落,故应特别注意呼吸与起落钻翻的有机配合。

    起钻落劈,两手皆从中府云门而出,此两穴乃是肺经的主要穴位,落时虎口圆撑,肺气直贯大指端之少商,转人食指端大肠经之商阳穴:中府是肺经之募穴,又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之会合处,对肺经的肺气至关重要。

    少商是肺经的井穴,关系到对呼吸系统一切疾病的治疗。

    眼为心之使,眼到心即到,心到神到而意、气随之,故目视虎口则肺气畅通,两手起钻落翻,带动了肋间肌,肋下肌的运动,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大了呼吸时胸腔的扩张和收缩,使肺通气量增大,也起到养肺的作用。

    常乐左手向左前画一个圆弧,并翻至手心朝上,回到原来位置,同时左脚向前垫进半步,脚尖外撇,使两脚成错综八字,并吸气一口,右手握拳,拳心朝下,虎口紧靠腹部,眼看左手。

    常乐在呼气时,右拳经胸前向前上方连拧带翻顺左臂脉窝钻将出去,拳心朝上,高与口平,同时右脚向前膛出一步,脚尖朝前方,左脚跟步。

    他右拳与右脚上下相照,左掌亦同时扣掌自右肘下捋回,握拳停于脐下,拳心朝下,虎口紧贴小腹,眼看右拳,再向前垫右脚,进左脚,打钻拳左式,动作与上相同,惟左右相反。

    常乐左脚尖先极力向回勾,勾至两脚成倒八字形,左手同时撤至左小腹前,手心朝下,随即迅速向右转身,同时右脚提起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右手亦同时散拳变掌,经右腰间向右再向前上方划弧,翻至掌心朝上。

    然后常乐进左步,跟右步,左拳钻出,“轰”一股青气从他拳中冲出。

    常乐顶头竖项,两肩两胯抽劲,腰塌下,提肛缩肾,气向下沉。

    他的拳有向前向上的钻劲,肘则极力向身体中线裹劲,小臂外旋,小指上翻,发出拧劲,如同用改锥拧螺丝人木一般。

    而另一手则小臂内旋,掌向下翻,有将对方手腕扣住,向下压向回带的劲。

    肩抽,胯合、腰塌,便做到“束身而进”,身子如同要从狭缝中挤进去一般。

    正所谓“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人。”

    钻拳之气,发于肾,其气起自涌泉,直上贯脊柱而入于肾脏,再上而经俞府臂内侧,贯人中冲,复自中冲冒出来,故其劲刚劲敏速,令人难以捉摸,这就是“似闪”之意。

    常乐出手柔顺协调,动作与呼吸之配合,用心体会腰脊间的旋转和伸缩活动。

    钻拳练的是一气之流行,其气发于肾,如水之委婉曲折,无微不至。

    肾是位于腰部的脏器,左右各一,两肾后面上部与隔肌相贴,下面由内向外依次与腰大肌,腰方肌,腰横肌相邻接,它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恒定,其健康与否,与其结构和肾血供应有决定性关系。

    其包括命门在内,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亦非此不能发。”

    常乐练功时身体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两手画圆,两肘交替向身休中线裹挤,形成了全身以腰为主宰的运动方式,整个脊拄不停地蠕动。

    “这样的功法,确实是了不得,难怪以五行来替代天地万物!”

    常乐只不过一开始练,便立刻觉察出这功法的宝贵之处。

    以五行来对应万物,这是化繁为简的手段。

第385章 第三百三五 进步崩() 
肩松肘坠顶头悬,腰为轴心运丹田。

    常乐双手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