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自在逍遥天子 >

第208部分

大自在逍遥天子-第208部分

小说: 大自在逍遥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如果不用出那种一出招就要分出生死的胜负手的话,想要真正分出个高下就要看两人的法力与耐心是否足够了。

    这也是修士斗法中最为少见的一幕场景。

    寻常斗法,限于双方境界修为以及法器的高低优劣,基本上数招过后,强弱就已显露得十分分明,断然不会拖到这等地步。

    这也是陈浮生与谢瑜两人有着交情,这一次又是相互切磋,点到即止,双方都没有什么杀意,出手堪称平和的缘故。

    陈浮生方才逼得谢瑜撤去金丹界域的手法太过神秘莫测,除去少数几个修为见识足够的高手外,在旁围观的两派弟子大多有着莫名奇妙的感觉。

    虽然知道陈浮生剑法卓绝,却也因为太过玄妙,反而令他们看不出半点端倪出来,心中委实懊恼。

    两人此番交手,你来我往,可要比之前看起来场面要精彩许多,得来的喝彩声亦是比之前高出许多,真正有了些热闹的气氛出来。

    一旁的苏正风先是微微颔首,然后暗自摇头,以他的经验眼界自然将之看得清清楚楚,既然陈浮生与谢瑜不可能做生死斗,以两人的法力就算斗上几日几夜都有可能,实在也没有多少必要,看着陈浮生对于这方金丹界域的掌控逐渐娴熟起来,苏正风前踏一步,也不放出法器,并指如剑,直直划去。

    一道赤红剑丝随之出现在指尖,然后割裂空间,突兀出现在陈浮生与谢瑜两人之间。

    无论是谢瑜放出的如意紫雷太阳真火还是在陈浮生北冥界域中渐自繁茂的竹林柳荫,甫一遇到这道晶莹如玉的剑气便寸寸断裂开来,溃散无形。

    紧接着就是一道雷音后发先至响彻楼阁。

    炼剑成丝,剑气雷音!

    苏正风居然一剑之中同时施展出了这两门上乘剑术出来。

第五十一章 万法随身,中古兵家() 
虽说丹成之后,一身修为法力俱汇于一颗无形内丹之中,可以着手炼剑成丝这门剑术,剑气雷音更是炼罡境界就有修行的资格。

    但有资格与能否修成之间毕竟还是差了许多。事实上这两门上乘剑术,便是练气大成的道门羽士也不见得能够成就。

    否则当日颜如玉一修成剑气雷音,也不会越过门派间的实力差距,可以正式同谢瑜这位昆仑双玉并驾齐驱,更有资格去争一争这斗剑大会三十六天罡的名头。

    但无论是她还是陈浮生所修成的剑气雷音其实都还差了几分火候。

    他们能够将剑光推升至音速之上,除了自身传承高明,一身法力远在那些旁门散修之上高明,再加上在剑法上有着超人的才情领悟外,自身所使用的法器亦是功劳不少。

    陈浮生九天剑匣中的那几口剑器自不必提,谢瑜手中那一口斩浪剑亦是当年南海剑派掌门萧乘风的随身法器,只是后来他执掌南海剑派门户,也就换上了门中的那一口镇派飞剑,将原来的斩浪剑弃之不用。

    这口飞剑本质上佳,又被他花费了数百年苦功在其中,早已祭炼到了二十七重天罡禁制上去,乃是天下间有数的几口飞剑。

    正是有了这等飞剑陈浮生与谢瑜才能凭借着其锋锐斩裂大气,突破到音速之境。

    风万里能够练成瞬剑术,固然是因为功法的缘故有些取巧,但在剑术上的天分也颇为不弱,然而他却迟迟不能修成更容易一层的剑气雷音,一直到从净土禅院的无欲法师那里得了浮生茶调和心境,道行再次精进之后才一举功成,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三十六口飞剑俱是以本命翎羽炼就,虽然灵通如意,但在本质上难免弱了一筹。

    这种借助法器之力成就的剑术虽然威力上并不逊色太多,但毕竟不是本身法力成就,在圆融如意上差了一些。

    因而当陈浮生手持青竹剑以及这截柳枝或者极乐相思咒法力化成的青丝红线之时,虽然各有玄妙神通却是再也施展不出这门剑术。

    然而苏正风却是不同。

    他根本不需要动用自身的飞剑,而是单单凭借本身修为将这门剑术修炼成功,一身法力凝练纯粹至极。

    更不必说他还将炼剑成丝的剑术与之融为一体,剑修素有一剑破万法的说法,其倚仗的就是炼剑成丝。

    两者合一,威力绝非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而他自身修为亦是镇压全场,道基大成。

    正如练气的其他几层功夫一般,道基成就,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道基,顾名思义,便是成道的根基。

    道基这一步,号称气与魂合,道与法合,心与神合,虽然不如丹成这一关金丹成色直接决定将来能够走得多远,但却切身干系到实力的高低。

    在这一层,将法力积蓄圆满之后,就要将自身的法术和魂魄法力彻底祭炼合一。

    之前修士动用法术乃是凭借着自身神念控制体内的法力外放,干涉体外的天地元气运行,使其按照既定的结构路线重新运转组合。

    所谓的结构线路展现出来就是那一道道的种子符篆,等到了道基这一关,种子符篆被摄入本命元丹之中,与自身道力炼化为一,道就是法,根本无需再动用法力去激发运转种子符篆,心念一动,就是无数法术形成外放,故而又有道基一成,万法随身的说法。

    同样,也只有这些被炼入道基之中的种子符篆与魂魄相合,之后再经过劫火的淬炼仙气的温养,才有望在修士突破元神之后也跟着继续突破练气阶段天罡三十六重地煞七十二重的藩篱。

    其他的法术哪怕是元神高人开始修炼,也绝不可能突破这等境界,便是因为缺少了心神合一的这一步去。

    故而修士修行,在其他几关都力求法力纯粹精简,然而在奠定道基的时候,却是多有人博采众家之长,融入自身道基之中。

    哪怕是自身暂时运用不到的法术,也会修炼一二,提前打下扎下根基来,免得成就元神之后,反而落得无法可依的地步。

    苏正风修行得乃是九天剑派中声威最重的南明离火诀,其中孕含的法术剑诀自然也是十分高明强横,再加上他问天剑的名号,单论起在剑术上的天分才情来,其实不拘是陈浮生还是谢瑜都要逊色他一筹,同辈之中或许也就那位身负青莲剑诀的蓬莱云中子差相比拟。

    不过就算云中子手持钓鳌竿这件无上法器,陈浮生也不敢肯定他就一定能够在这位苏师兄手下讨得好去。

    毕竟两者之间的修为结结实实地差了两层,就算钓鳌竿威力绝伦,云中子也未必能够发挥出来多少,就算他自身剑术高妙,法器犀利,也当不起苏正风奠定了道基的南明离火剑诀。

    修行之道,毕竟还是以自身道行为根基,所谓的术法神通不过是佐使的手段,所谓的法器更是身外之物。

    若是能够成就元神,那么便是对手祭起数件法宝也是无用功。

    苏正风发出这一道本命剑气分开两人之后,顺势召回,也就不再出手,而是微微欠身,笑:“谢师妹居然在昆仑道法之外更得了中古时期便以凋零的兵家传承,练就的枪法着实神妙,若是转修飞剑,想必剑气雷音、瞬剑术也能一蹴而就吧?”

    “果然如此。”

    陈浮生与谢瑜交手这么多回合,已然将这一片新练成的北冥界域演练得纯熟,早就有心停手,如今看到苏正风插手,自然顺着这个机会下来。

    不过苏正风所吐露出来的消息还是让他有些惊讶。

    修行界中素有上古中古今古的说法。目前修行界中看似门派林立,但其实总脱不出佛道魔杂这几家的范畴。

    上古之时,百族林立异兽横行,人族天生体质孱弱,寿元短暂,远不是作为主角存在。

    然而到了中古之时,人族大兴,才真正称得上是修行的真正盛世,在当时,佛门虽然还未传来,但其他流派却也有着足足百家之多,其兴盛可见一斑。

第五十二章 修行隐秘() 
诸子十家,去掉小说家,其可观者不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而已。

    万载以下,道家繁盛不绝,其他几家流派却是在神州混元一统的过程中渐自消亡,传承断绝,自学说至术法大多均被吸纳兼并。

    其中儒家虽然被历代人皇独尊,但却转修力为修心,那些大儒虽然修身有成,养得一身浩然正气却是大多手无缚鸡之力。

    法自儒出,乃是为儒家王道查补缺口,最合王朝皇家牧民之用。故而虽然因为行霸道之路自一统之后便名声不显,却只是潜伏,从未断绝,事实上历朝历代多有推行变法之辈,便是其遗泽。

    不过同儒家一般,因为依附王朝气运的缘故,神通断绝。

    唯独兵家,却是有些特殊。

    这兵家起于夷夏争时,兴于文王飞熊入梦,盛于群雄逐鹿,又与上古先民战天斗地驱逐百族的功业相合,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虽然后世凡间与修行界两相分离,神通隐没,但这兵家之道天然伴有杀伐相随,而人间朝代兴替,兵事也从未断绝,是以修行之理也不可能尽数失传。

    相反,如今修行中前两步胎动入窍即是参照兵家修行之法得来,人间的武学亦是大半由此化出,只不过过了感应一关后,因为以武入道修炼得太过艰辛再加上斗法走得又是近身搏杀的路数,不符合这些追求长生的修士本意,数目才会如此稀少。

    那些最高深的兵道神通也因此再也不曾现世。

    陈浮生这些年来真正遇上的这类以武入道的修士也不过是龙宫的那位敖璃公主以及这位昆仑谢瑜罢了。

    黑山石精虽然也是走得法武合一的路子,但那更多是因为他本体乃是一方泰山石,坚固强横。

    原先谢瑜的枪法虽然通神,但陈浮生也不过是以为她得了门奇特的器修法门,然后以此融入道行之中罢了,倒是没有料到谢瑜身怀的居然是正宗的兵家传承。

    一时之间,也是忍不住暗自揣测起来:“正宗的兵家修士只怕至少有着数千年不曾现世,谢道友又是从那里得了这门传承?”

    “苏师兄见笑了。”

    与陈浮生一般,谢瑜估量出陈浮生的实力之后,也是没有太多继续下去的渴望,顺手抽回长枪,收入体内,柔柔一笑,将气势完全收起,与方才出手时的暴烈刚猛迥异,笑道:“谢瑜不过是侥幸得了前辈高人遗留的一篇法诀,一件神兵,可以助长自身法术罢了,哪里算是什么兵家修士,没想到苏师兄才是真正的神目如电,居然轻而易举就看出了其中的来历。”

    听了谢瑜的话,苏正风却是微微动容。

    他之前也从未见识过真正的兵家修士,之前出口乃是全凭自身眼界做出的猜测,其实并没有太多把握,然而谢瑜却是直接开口承认下来,让他忍不住暗自思忖开来。

    虽然谢瑜作为昆仑真传弟子,又有双玉的名号,但她毕竟修道的时日尚短,比陈浮生也多不出多少,有许多掌故还不曾听闻。

    而苏正风却是九天剑派这一辈弟子中最为出色的人物,再加上授业恩师又是元神真人兼具九天剑派掌门,故而虽然九天剑派虽然不若比之昆仑传承上古得底蕴深厚,但他比谢瑜陈浮生却是知晓许多隐秘。

    他依稀记得自家恩师玉阳子为他讲解修行一事时,不经意提起过修行之道自上古经中古流传至近古,最后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其中的演化兴衰除了与人族气运以及人道变化息息相关外,幕后更是隐约有着一桩天大的秘密。

    甚至玉阳子推测道修行界如今佛道并立,杂家混迹于旁门左道之中,魔道另立的局面乃是有人刻意为之。

    如果当真如此,那么此事绵延不知多少万年,背后之人的神通以及筹谋定然惊天动地,实难想象。

    如果谢瑜得了其他传承功法,苏正风只会觉得这位昆仑师妹也是有着机缘在身,不会多想,但是她所得的却偏偏是不应该现世的兵道传承。

    那么联系到玉阳子隐约透露的东西,其中就有许多值得思量的地方。

    只不过苏正风所修之道,单凭一剑走遍天下,本就不擅长推演天机气数的变化,稍一思考,便觉冥冥之中有着莫大的压力传来,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这表明干系重大,甚至牵扯到了修行之道乃至这方天地的根本运转,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小道基修士所能窥见。

    不过这也印证了他所思所想并非没有缘由。

    “等到此间事了,定要直接返回门派禀明师父他老人家。”

    苏正风含笑看向谢瑜,内心如是想到。

    在人间朝堂之中打磨心性十数年,比起年少时的锋芒毕露,如今他道心通透练达,虽然情知此事干系重大,但是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