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自在逍遥天子 >

第21部分

大自在逍遥天子-第21部分

小说: 大自在逍遥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这乐山大佛,无论是谁,站在这乐山大佛那长丈五的大脚之下都必须称赞一声,巧夺天工。

    然而这乐山大佛可不仅仅是常人游历的一处景点,它在蜀中的武林同样有着极高的地位,要知道这乐山大佛作为三江交汇之处,水势最是湍急不过,尤其是夏汛之时,江水直拍崖壁能够一直淹到大佛膝处,也不知引来了多少江湖豪侠接连不断地在凌云大佛脚下展露峥嵘头脸,有高僧一苇渡江横越江面,有剑客泛舟在波涛之中演练剑法,更有力士持铁桨直面浪潮,激荡起千层浪。

    对于蜀中的江湖人物而言,想要一举成名,不是看你出身来历,或者斩杀了多少山贼水寇。

    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你跑到乐山脚下,在这江水浪涛之中把你一身所学尽情施展出来。

    更何况这乐山之上的凌云寺更是与青城剑派、蜀中唐家并列蜀中三大武学禁地,也不知出过了多少宗师高手。

    而那些高手们过招切磋或者生死决斗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乐山大佛这样一处绝佳的场所。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赢了,自然名声大噪,输了,不是金盆洗手封剑退隐就是直接一命呜呼,再没有其他选择。

    只是不知佛心慈悲,如果弥勒有灵,看到这生死残杀之事又会做何感想,笑口是否能够依然常开。

    久而久之,这乐山大佛在蜀中江湖人士心中的地位自然变得一日高过一日。

    今天是八月二十七日,一个极普通的日子。更不是夏汛的时候,但是那些自认为身手不凡的江湖豪客则是一股脑儿地赶了过来。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青城派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弟子凌虚子要与蜀中唐家的三房当家唐轻风在此决一死战。

    凌虚子作为青城派这一代的大弟子,虽然年纪不过二十有余,出道却已经有了三年。

    这三年间,他先是剑诛岷江三凶,还了岷江一个风平浪静。然后就是追逐朝廷通缉的独脚大盗千里风尘仇灭流窜到蜀中犯案,被他足足追逐了一个月的时间,最终在剑阁前当众将计划逃入秦川大地仇灭一掌打碎天灵。

    这一役震惊蜀中江湖。最后的剑阁峨眉之战更是引得数位黑道两道的领袖亲临侧目,毕竟这一战已经关系到了蜀中武林的颜面,对于黑道而言,这个仇灭也无疑是捞过了界,犯了忌讳,必杀无疑。

    从此,凌虚子之名响彻蜀中武林。被视为这一代的蜀中正道的扛大梁者。

    而他现在居然要和蜀中唐家的高手决战的消息一传出去,蜀中的江湖顿时沸腾起来。

    毕竟虽然唐家与青城派、凌云寺齐名,但是和那两派风声极佳不同,唐家人行事向来正邪难辨,以自私自利闻名于世。

    而且唐家人的暗器与毒药虽然厉害,却也让大家对其更加不喜起来,江湖之中虽然不乏奸恶之辈,但大多数行事还是喜欢靠着本事堂堂正正说话,对于唐家人躲起来放暗器的行为一直有些看不起来。

    只不过之前一直忌惮这些,不敢开口罢了。

    现在青城剑派的凌虚子居然要和唐家人对上了,自然让无数人激动起来,一时之间,不知道开了多少盘口。

    至于在谁身上下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觉得唐家人只是凭借着暗器害人,现在在乐山大佛之前,大庭广众之下,暗器不再暗了,自然不可能比得上有着实打实真功夫的凌虚子。

    另外一波却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凌虚子名声虽大,但毕竟太过年轻,内力与经验比不上已经到了中年的唐轻风,更何况凌虚子擅长的绝招大多已经被人所知,对于唐轻风却是一无所知,对方知己知彼自然百战百胜。

    更有不少江湖人物在暗地里下了盘口,如果凌虚子和唐轻风有了死伤,他们背后的青城剑派和唐家堡又能否接受,这场决斗又会不会变成两大势力全面开战的导火线。

    总之当陈浮生来到这乐山脚下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样一番景象:三道颜色不同的江水夹杂着泥沙冲撞汇聚在这大佛脚下,然后汇合成一种颜色。

    在三江汇聚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三色漩涡,也就是传说中的蛟龙被镇压的所在。

    而两岸尤其是大佛所在一侧的凌云栈道和九曲栈道更是被无数携刀带剑的江湖豪客所占满,场面宏大,远远胜过陈浮生所看过的锦江书院招生以及贡院的乡试。

    这也不难理解,无论是书院招生,还是乡试面向的毕竟只是一少部分读书人,而这一次乐山决斗,只要是江湖人物,除非有着实在推脱不开的大事基本上所有人都赶了过来。

    武功好比做文章,看看名家交手,说不定就要胜过自己闭门造车十年的功夫。而且到时候全蜀地的江湖豪客都汇集在这里,更是一个相互攀交情、商议生意买卖的好场所。

    “他喵了个猫熊的,这得多少人啊?”陈浮生身边一个年纪尚轻的少年忍不住开口骂了一句。

第四十四章 青衫客、黑衣人、老僧() 
“不多,不多,这种场面在咱们这里几十年难得遇上一次,多少人来都不为过。”在旁边的一位大汉蛮有把握地说道。

    “不过这都快要正午了,他们怎么还没有来。”少年毕竟没什么耐性,站了一会儿就开始左顾右盼起来。

    “来了。”一身江湖打扮的陈浮生取下斗笠,手指悄悄在剑柄上摩挲起来,忽然开口说道。

    仿佛为陈浮生的话语做一个注脚,陈浮生话音刚落,一道青衣就从青衣江上横掠而来。

    青衣江上青衣来!

    众人的心同时提起又放下,一个想法同时在心头生起:凌虚子,来了!

    陈浮生眯起眼睛,放眼望去,虽然出身青城山这一道家福地,凌虚子却没有穿那标志性地道袍,而是一个青衫文士模样的年轻男子,身上也不曾佩剑,而是扛了一杆六尺长的竹竿,说不尽的潇洒写意。

    脚尖在汹涌的浪涛之上轻点,像陈浮生这种有眼力的人都可以发现,在他脚尖落下的一刹那,原本翻滚的江水顿时便是平静有如镜面,仿佛被什么力量束缚住了一般,在他离开之后,江水则是顿时恢复原样,不由自主地被后面的浪花裹挟着向前派去。

    青衫男子几个棕跃,在大佛膝处,收住身形,乌青竹竿顺势从肩上弹起,落在身前。

    “青城凌虚子已至,唐轻风还不现身受死!”一声清朗而又饱含愤怒的声音顿时响彻两岸。

    一道黑影陡然从江水之中窜出,“唐老三早就已经来了,凌虚小辈还不领死。”伴随着这道声音,无数道银光自双手之间飞出,瞬间就笼罩住了凌虚子周身。

    唐家绝学——天罗。

    然而面对这绝杀之势,凌虚子却是冷哼一声:“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身形不退反进,手中的竹竿已然一化为白,变作一轮碧色光轮将那无数道银光反罩过去。

    这施展的正是陈浮生曾经用过的明月剑法,只不过相对于陈浮生而言,他施展地无疑更加精妙写意。

    明月剑法作为青城上乘剑法,攻击之时有如月光挥洒,最为看中一个“洒”字诀,待防御之时则是纯用巧劲,以“拨”、“粘”二字为主。

    凌虚子投入青城十数年,在这套明月剑法上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早也达到了收发由心的高明境界,这些试探性的暗器对于他而言确实和雕虫小技没什么两样。

    不过那个从江水之中窜出的黑衣人发出银光以后,也就不再试探,脚尖轻点,正好和凌虚子分别占据了大佛的一个膝盖,浑身上下居然没有沾染上一滴水珠。

    凌虚子一身冷笑,竹影顿时停顿下来,陈浮生看得分明,原本青色的竹竿上也不知覆盖了多少银针,除了凌虚子手腕握着的地方,居然看不见一点翠绿。

    顺势一抖,原本附着在竹竿上的银针同时从竹竿上弹起,落入江水之中,凌虚子也不再做其他动作,停顿下来,

    显然双方经过这一轮交手,对于彼此的实力已经略有了解,现在的沉默只不过是为了,一会儿大战做准备罢了。

    “嘿嘿,接下来,凌云寺的那些和尚们就该出面了。”一旁的大汉极有经验地开口。

    对于他这番话,陈浮生表示赞同,有人在家门口打架,作为地主,无论如何都是要出来看上一眼的,更不用说这一次交手的双方来历都不简单,不知道见证了多少次对决的凌云寺如果没有什么表示,就实在太对不起他们蜀中三大武学禁地的名头了。

    果然,双方刚一停手,栈道之上就飘出一个披着袈裟的老僧,只不过佛门子弟,他不敢像那两位一样踩在佛身上,而是悄然向大佛底下落去,看起来倒是颇为滑稽。

    “阿弥陀佛。”老僧轻诵一声佛号,声音不大,却让两岸的数千观众同时感觉仿佛在耳边响起一般,比起青衫客和黑衣人来,这一份深厚内力和炉火纯青的掌控力无疑要高上不止一筹。

    “好厉害的和尚!”陈浮生暗暗咋舌,对方在施展轻功之前,宛如凡人,丝毫不露武功根基,这一手内力却又如此不凡,配合上他的佛号,就连陈浮生这种人物都不免稍微有些动摇。

    “以武入道,这个老和尚绝对打通了周身百脉,进入了这武学修行的最高层次!”陈浮生微微皱眉,这个老和尚的修为比起他当初感应天地的境界还要高深一些,毕竟自己只不过是刚刚练成,对方的一身武艺确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磨练,深厚程以及老辣的程度远在自己之上,就算修为没有化去,对上这个老和尚,陈浮生也没有太多胜算,最多凭借着功法的质量勉强维持一个不败罢了。”

    “天下多才俊,以前是我有些小觑天下人了,也是,天下之大,比我天赋好的、下得苦功多的不胜枚举,出来这些人实在正常。”陈浮生长吐口气,暗自警戒起来,之前他虽然专心读书习武,但是内心还是不免有着修行之人高人一等的想法,没想到居然一个蜀地的和尚就已经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过其实也是他有些妄自菲薄了,这位老僧可不是什么普通人物,比起凌云寺的方丈来。还要高上一辈,放眼整个天下,辈分武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也不过十数人。

    如果不是这一次牵扯到了青城派和唐家堡的重要人物,他担心方丈师侄压不住场面,又忧心酿成什么大风波,造成无辜伤亡,就算有多大的事情他也不会来凑这个热闹的。

    身披一袭朴素袈裟的老僧终于双脚落地,将竹苇禅杖轰然插入大地,双掌合十,喟然低头,发出狮子真吼。

    声如雷震,名动十里。

    “佛门清静地,不喜杀伐,青城派与唐家堡已然通知本寺转告两位檀越,比武之事,还望点到即止,否则,一应生死与两家宗门别无干系。”

    黑衣人转身行礼,“多谢大师告诫,唐三省得。”

    青衫青年却是朗声长笑,咬牙切齿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唐轻风,今日你与我凌虚子不死不休。”

第四十五章 剑对剑()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个凌虚子明明有着大好前途,却非要和唐家的高手分个生日。”只是这一句话,陈浮生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凌虚子一定要不依不饶地和唐轻风打这一场。

    除了家仇血恨,凌虚子想必也是被逼无奈。

    武学之道,虽然对心性要求远远比不上道魔佛三家,却也讲究一个念头通达。

    这个凌虚子小小年龄就遭此大变,性格情绪不受到一点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心中一定早早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之后他开始习武,这股子恨意在最初能够促使他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武学之中,进境远比一般人要快,这也是他年纪轻轻就能拥有如此高深武功的原因。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当他武功到了一定地步以后,如果不能完成心愿,将心底的恨意释放出来,那么这就会化作心魔,成为他武道修行中的拦路虎。

    那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在他练习武功的时候就会毫无征兆地走火入魔,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也不乏天才反而借此强行突破屏障的记载,甚至还有一些歪门邪道就专门先为自己设置这些障碍,然后借此突破。

    以陈浮生的看法,这个凌虚子想必也是感觉到了这些,才会如此早地提出邀战,否则以他的天赋资质,大可以等武功大成以后再谈这些。

    正当陈浮生考虑这些的时候,凌虚子左脚微微向前前,右脚垫后,摆了个小弓步,竹竿点向唐轻风,嘴里吐出一句:“不要拿这些丢人现眼了,赶紧亮出真章吧,别人不知道,我可是一清二楚,你最擅长的可不是暗器,而是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