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自在逍遥天子 >

第56部分

大自在逍遥天子-第56部分

小说: 大自在逍遥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甚至不乏陈浮生会试时那种引动了天地异象的手稿。

    有这些藏书镇压调理整个翰林院,自然要与其他的衙门大不相同。

第一百一十四章 修书() 
或许是因为今天是陈浮生这批新人前来报道的日子,翰林学士谢嵩特地从礼部赶了过来为他们安排工作。

    谢嵩字云天,是关西人,今年刚满五十,接任礼部尚书却已经有了两年的时间,能够在这种年纪做到这种高位,本身资历自然也是不凡,不但是榜眼,先后转战过刑部、户部、礼部三家衙门,更与文渊有着半师的关系,以至于新党人将两人扯在一起按了个“枯山死水”的绰号。

    不过他对于陈浮生这个在旧党心中离经叛道的探花也没有什么打压,而是和崔东璧、陆润一视同仁,客气气地请他们就坐、上茶、说话。

    也不知是城府深沉还是本人是个真正的谦谦君子。

    人家是当之无愧的科场前辈,再加上胸前那象征着二品的绣补,陈浮生三人自然不会飘飘然地说出什么不合规矩的话。

    崔东璧作为状元自然是第一个开口,只见他行了一礼,彬彬有礼道:“我等不过是晚学末进、侥幸得中,在部堂面前哪里能够落座,我们三人立着才最妥贴。”

    谢嵩倒也没有坚持,一捋胸前五缕长须,温言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言归正传,给你们安排一下翰林院的差事。你们三个都是一甲出身,学问自然不必说除了日常为天子书写诰命文章,碑文祭文整理会要之外,最大的任务就是钻研历代的文史典籍学着处理政务。目前有两样事情你们自己从中选择一件吧?”

    顿了一顿,呷了一口清茶,谢嵩才在三人的注视之下缓缓开口。

    “第一件就是本朝的《大典》,这件事情自太宗起就已经开始,历时七十余年,负责主持的就是文老相国,还有一件就是前朝的史书了,这部史书比起《大典》历时还要久,自太祖立国六年到现在已经足足花了近百个年头,如今就剩下最后面的一部分了。你们是选择《大典》还是修史,和我说一下就行。”

    能够考出三鼎甲三人都可以称得上博览群书,自然明白两者的区别。

    《大典》又称《万世大典》,乃是太宗当朝的时候立下的弘愿。

    每逢改朝换代的战乱,就有无数书籍疏漏甚至失传,所以当时大齐的太宗继位没有多久就决定要收集天下间所有的书籍,编一套能够流传万世的大典。

    编撰的宗旨便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其中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历史和其他百科文献无所不包,乃是天下间一等一的繁重任务。

    大典虽然早就已经完成但因为还有接连不断的孤本古籍从民间被发掘或呈献上来,再加上还有新书等源源不断地被写出来。所以这项工作实际上从来没有停止,《大典》一直处于重修当中。

    大齐接连四代皇帝以来,这项工作也从来没有停下,历代的的宰辅也大多身兼总裁的任务。大有国运多少年,《大典》就要编修多少年的趋势。

    可以说是真正的万世不移之业。

    另外一项任务也是极为重要,从很久之前,便有了这样一个传统:当朝绝对不修撰本朝的史书,而是由下一任的胜利者进行。

    这是一个迷信,他们觉得不修史书就能保证自家的江山能够传承千秋万世,永不覆灭。

    不过这终归只是一种奢望罢了。

    而像本朝这样将一部史书修上百年的事情也是很少见的。

    这主要归咎于前朝修史的时候,为了最快扫清地方上的反对势力,平息国内的形势所以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匆匆结尾。

    然后那一部史书自然是被批得体无完肤。

    有鉴于此,大齐在修这部史书的时候真可谓精益求精,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增删…才到达今天这种地步。

    这两样工作各有优劣,《大典》可以说工作已经真正形成了模式,参与的官吏学者也是极为众多。工作只要按照要求进行就可以,而且算起来还是在文渊这种大人物的手下做事。

    但相对来说,修史则是一件获益更重的任务。

    史书修到现在,接近尾声,如果参与进去虽然有瓜分成果的嫌疑,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完工,就有着极光明的前途。

    而且任何一个皇帝都对于这种事情极为重视,不但会时常过问进度,更是会亲自翻阅每一篇文章,只要笔力到了,就有极大可能给皇帝留下印象,借机成为简在帝心的人物,前途自然更是不言而喻。

    几乎没有思考,陈浮生就做出了决定。

    “学生选择《大典》。”状元崔东璧率先开口。

    “我选择修史。”第二个说出声的是榜眼陆润。

    探花陈浮生落到了最后,道:“我和崔兄一样,还是选择《大典》吧。”

    “嗯,”并没有评论什么,谢嵩点了点头,提笔记录下来,“那你们今天就先认识一下相应的同僚,明天就正式开始吧。”

    有新人来的第一天,自然是整个翰林院都要外出聚餐,酒过三巡,三人不但顺利将翰林院里面的同僚认了个遍,和今后一同工作的几位同事更是成功建立了一份浅薄的交情,至于之后如何做相处要看情况再说了。

    等到酒残宴散的时候就已经是明月高悬了,这些翰林院的官吏才停下吟诗作对的兴趣,互相抱拳行了行礼,各自返回家中。

    陈浮生也是如此,不过这一次他就不是返回剑南会馆了。在殿试之后,他就正式托人在京城之中购置了两处宅院将东西全部搬了过去。

    一处大一点的自然是给自己准备的,至于小一点,偏远一点的则是给何家母子三人准备的。

    到了京城重地,入了官场,难免会遇到何父当年的同年。

    既然如此无论是为了何湘君还是自己,他都不适合再和何家人继续居住在一起。

    而且既然计划已经开始正式展开,对于陈浮生而言,与一干无关人等断开关系也是应有之义。

第一百一十五章 燕陈会() 
前人有云:“京城居之不易。”

    但以他的身家而言,购置两处不在那些寸土寸金地段的宅院还算不上什么。

    一边想着些事情,一边走出酒楼的陈浮生伸手示意赶车的车夫自行返回,自己则是趁着弦月慢慢行走起来。

    有许多事情他需要一个人静下来好好想想。

    天上虽然不是满月,月色倒也皎洁。暮春时节,就算是京城也没有了肆虐的风沙,街道两旁的杨柳投射出一片绿意盎然,令人感觉这灵气稀薄之地的空气也是变得自在许多。

    陈浮生在一株腰围粗细的老柳树旁停了下来。

    远远望去,街道正中央凭空横立着一道人影,夜色之下,长衫的下摆在春天的轻风下微微荡出涟漪。

    远远望去,大道正中央横立着一袭青衫,迎风拂动。

    来人头顶着北方不多见的斗笠,微低着头,看不清相貌,身材却是极为高大,腰间随意挎着一柄长剑。

    陈浮生微微皱眉,心里已经打起了精神。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虽然对方并没有对他释放出什么敌意,但显然是冲着他来的,即使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他也必须保证自己做好准备。

    陈浮生徐徐迈步,右手一拂,掌中已经多了一截三尺长短的纤细柳枝。

    一身青城内力更是悄无声息地运转开来。

    手腕微微一转,柳枝随之曲折蜿蜒,灵动无比。

    “可惜了。”陈浮生心中却是叹息一声,柳枝虽然坚韧轻柔兼而有之,是承载内力的极好载体。

    但毕竟在锋锐上远远不如绿竹秋水两剑,更不用说灵性方面了。

    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只可惜今天是报到的日子,无论如何他都不适合携刀带剑,只有留在家中。

    然后就极倒霉地遇上了这个善恶难辨的高手。

    是的,对方是个高手,这一点陈浮生极为肯定。

    虽然对方还未外放出什么气势,更没有展示过内力招式,但是单单看对方那若有若无,细密绵长的呼吸,再加上对方能够在他感知之下悄无声息出现的本事,就知道对方已经在这感应天地一关远远把他甩在了后面,甚至还要超过剑南凌云寺中的那个老僧。

    放在江湖武林里面,不说天下无敌,也是罕逢敌手。

    陈浮生实在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引起了这种人的主意。

    不过对方显然没有给他更多思考的时间,已经踏步奔了过来。

    对方的步伐很大,速度很快,但是却诡异地清晰可见每一个动作。

    而随着对方每一次踏步,陈浮生就感觉脚下的地面无形之中就要震上一震,自己凝聚的气势也随之被打乱,与之相反,对方那本就高大魁梧的身材更是显得巍峨有如万丈高山,气势一息强上一息。

    “不能让对方继续蓄势下去!”

    总算有过几次交手的陈浮生瞬间反应过来,对方一旦蓄势完成,就是大江出关一泻千里的汪洋大势,到时候境界本就地上一筹的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挡,眼看就是溃不成军。

    那就只好抢占先机了。

    陈浮生快步疾行,顺势一抖,手中柳枝就借机荡了过去。

    来人步伐既不加快,更没有放慢,依旧按照那个固定的频率压了过来。

    十丈距离,转瞬即至。

    原本自然下垂的柳枝在内力作用下反身一弹,已经绷直如同利剑,当面刺去。一根纤细的柳枝愣是被使出了长枪大戟的威猛霸气。

    对方则是不疾不徐地拔出了腰间的长剑。

    赤红剑光一闪,直直劈来。

    倏忽而来的凛冽剑光在柳枝前陡然放慢,将剑气全部凝结到剑尖一点,然后点向那柳枝中央最不受力的位置。

    陈浮生反应极快,内力一收一放,笔直的柳枝便再次恢复了本身柔韧的质地,然后顺着剑光方向一绞,就已经反过来缠住了剑身。

    方一缠上,隔着柳枝陈浮生就感觉缠住的仿佛不是一把金铁打造的剑器,而是一座喷薄欲出的火山。

    然后火山就爆了。

    赤红剑光大盛,转眼间就将附在上面的柳枝节节崩断。

    眼看就要砍向陈浮生的眉心。

    不过陈浮生在对方真正施展开那道剑光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来历。

    一点继续动手的心思都没有了。

    双腿反向加力,迅速撤出对方剑光笼罩的范围,然后就是双手抱拳,放声大笑。

    “燕大侠,好久不见,没想到兰若寺一别之后,你我二人居然会在这京城相遇,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眼见陈浮生如此开口,来人剑光一敛,揭下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张方正的熟悉面孔。

    果然是燕赤霞无疑。

    “本来我还想看看陈兄弟年前一别之后,武艺进展如何,没想到你眼光如此锐利,我还没真正出手,就已经将我来历看了个清清楚楚。”

    呵呵一笑,燕赤霞收剑入腰,将这一次出手轻轻揭过,转开话题。

    “当日陈兄弟说是要上京赴考,没想到几个月不见,陈兄弟果然蟾宫折桂,拿了个探花郎回来,真是文武双全啊!”

    “说到文武双全,我这后学末辈哪能和您这实打实的文武双进士相提并论。不过看您刚才出剑比起当日所见尤为高明,难道您是成功凝煞了吗?”

    陈浮生略略夸了对方一句,这才借机问道。

    “不错。”燕赤霞倒是没有遮掩,大大方方道,“说到这里,还要感谢陈兄弟,当日如果没有你动手,不要说凝煞,恐怕连燕某的这条性命都要交待在那里。不过我看陈兄弟武艺进步虽然不小,更是突破到了先天之境,却没有法力的痕迹,莫非陈兄弟并没有修行那套功法?”

    “无缘无故,燕赤霞为什么要问这件事?”

    陈浮生在心中转了几转,开口:“我连自己的武艺都没有练到最高的地步,怎么可能贪多务得,去练习其他的功法,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我也不是不清楚。更何况,”

    说到这里,陈浮生脸色一正,认真说道:“燕大侠当日也曾说过,那套功法虽然在时间难得,却是个山野散修所留的传承,在修行界中也不过是不入流的功法,陈某虽然不才,但也想看看将来能不能如同燕兄这样投身名门,走一条堂皇大道。”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玄机() 
燕赤霞慨然一笑。

    “没想到陈兄弟居然有如此雄心,果然不是池中之物,只不过这修行以示,除了资质秉性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