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自在逍遥天子 >

第7部分

大自在逍遥天子-第7部分

小说: 大自在逍遥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

    陈浮生看着眼前的事物一时之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这是一把通体青碧的长剑,其灵意之盎然,就算陈浮生在天涯阁的三层之中都没有看到有哪一件东西能够和他相提并论。

    这把剑的名字就叫做绿竹剑,陈浮生从它自带的残存信息之中大致知道,这是一名散修绿竹老人的佩剑,已经快要被他正式祭炼到法宝的地步,这片竹林就是绿竹老人的修行之地,只不过大概十年之前绿竹老人就已经坐化,他的一些修行典籍收藏的材料都被他送给了好友,只有这柄携带了一辈子的绿竹剑他舍不得送人,就留在了竹林之中,留待有缘。

    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修行之人,因此十年来这柄绿竹剑就藏身在这里不曾面世。

    这一次还是陈浮生弹琴被绿竹剑感应到了,才将陈浮生主动带了过来。

    一件快要成为法宝的飞剑就连天欲尊者也会心动,更何况恰好缺一把剑的陈浮生,这和那柄短剑不同,明明白白是他的机缘就算走遍天下他也不担心别人询问来历。

    至于绿竹剑为什么主动投奔他,陈浮生也明白,无论什么法宝,没有进化到生成完整意识的地步,如果缺少了主人的祭炼灵性都会缓慢散失,就和因营养不良夭折的孩子一样。

    这柄绿竹剑虽然有着绿竹老人坐化前布下的阵法,为它汲取灵气不断祭炼,但和一个真正的主人相比还是缺了不少,所以绿竹剑在感应到陈浮生修行者的身份之后才会主动来投,这也是每个生命都会存在的本能反应。

    陈浮生用手轻轻抚摸绿竹剑身,传递过去真气还有一道意识:“绿竹剑,你以后跟了我,我定会好好疼你,保护你,不让你再有丧失灵性的危险。”

    显然这句话深深符合绿竹剑的心思,剑身一道绿光闪过,绿竹剑已经主动配合陈浮生打过的那一道真气自行祭炼起来。

    “起。”陈浮生手持绿竹剑,左手一招,一个同样青碧色的竹筒自动从地底窜出,与绿竹剑合二为一。

    这就是绿竹剑的剑鞘。

    “少爷,你这是?”陈安呆呆看着陈浮生腰间怪模怪样的竹筒剑,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没关系,我很好。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吗?正好我也有些饿了。”没有和陈安详细解释,陈浮生用午餐成功将他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第十四章 第一堂课(一)() 
很多年之后,当陈浮生已经名动一方的时候,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正式加入锦江书院时的场景。

    对于他而言,锦江书院其实可以算是正式涉足人间的第一站,无数的风云都自这里开始,只不过当事人自己不知道罢了。

    毫无疑问,陈浮生被选入了上院。

    四月九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果不是是锦江书院开学的日子那么无疑会是个呼朋引伴,耍子去也,,比起平时要来得更加繁忙一些。

    “幸好书院因为担心造成拥堵,特地将上中下三院的开学时间错了开来,要不然今天的情况恐怕更加麻烦,还是有的师兄聪明,提前赶了回来,不用像我们这样,遭受这番麻烦。”在陈浮生前面的一个少年看看拥挤的人流,扭过头对陈浮生这样说道:“同窗兄弟你好,我是李端平,考试那天见过你,本来想当天就和你打过一番招呼的,没想到你居然提前交卷走了,真是让我一顿好找。”

    “陈浮生,兄台有礼了。”面对这个自来熟的同学,陈浮生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对这个人还是有印象的,在复试的时候和他一个考场,也是那个考场少数几个面对那么庞大的题目数量还能保持从容的人物,只不过陈浮生没有想到想道下了考场,他居然如此的,怎么说呢,活泼?

    陈浮生心底暗暗摇头,悄悄和这个李端平保持一个合适的态度。无论对方性格如何,他暂时考虑的只有科举这几件事,按照他的计划,今年他要获得秀才的身份,然后参加明年的秋闱,接着就是入京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并没有多少时间浪费。

    对于他而言,这终究注定只是他漫长的修道生涯之中的一个起始点罢了。这个暂时没有表露出什么特殊之处的李端平实在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其实像李端平这样性格开放的人实在不在少数,大家毕竟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能够通过复试考进锦江书院的上院,都是有着值得自傲的资本,一下子遇到这些同伴,自然有不少人大生吾辈不孤的感叹。

    而陈浮生虽然是个生面孔,既没有人听说过他的才名,更加少有人知道他陈家主人的身份,但是修行有所成就又饱读典籍的他,自然而然有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虽然他崇尚低调,却还是足以让人情不自禁地就要围着他转。

    更何况,他虽然不喜奢华,但也不会亏待自己。虽然衣着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稍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能从他衣服的料子和手工还有随身的配饰之上推断出他出身不凡。

    更何况当日他提早交卷的举动还是落在了一些有心人的眼里。两相结合,有才又有财,他的魅力陡然提升十倍不止。

    陈浮生也是对这些略微感觉到了这些,才对李端平不怎么热情,否则恐怕会有一群人想要拥上来和他交朋友,他是要修成通天大道的人,更肩负着重任或许还有自家的性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和这些人勾勾搭搭?

    不过现在嘛,有才之人眼角高,这也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事情。在暗地推托了那些人,让自己落个清静之余,只要他不太过失礼,别人也不会讨厌他,说不定反而要称赞他一声举止有度。

    反正来日方长,进了书院,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观察他们其中到底有没有值得结交的人物,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心底暗暗盘算的陈浮生不禁摇头,一个修行之人在这世俗之间居然还要畏手畏脚,真是有趣。

    不过好在这个场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经历了山长必行的开学训话之后,就是正式上课的时间。

    学生们自行按照公布的榜单进入各自的教室,陈浮生跳过中下两班,直接进入上院的甲字班。

    上院共有甲乙丙丁四个班级,彼此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一班三十人,下院人数也差不了多少,倒是中院有着足足六个五十人的大班。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下院学的都是些最基础简单的东西,经过了蒙学,天资只要不是太笨,过上两三年基本上都能掌握,上院里面的选拔要求太高,素来有着预备秀才的称呼,基本上每个人出去参加童子试,都有着最起码两三分的指望,如果经过了名师指点,这两三分就会迅速提高到五六分,这已经是非常惊人了。而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知道的越多,问题自然更多也更加深奥,夫子们是没有太多精力教导太多人的,因此人员自然而然地精简了起来,要求也就相应拔高,因此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人就被卡在了中院之上。

    事实上如果不是有志于科举或者真正醉心学问的学生,学到中院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些普通的人家更是大多只上完下院,识文断字,就能担起账房先生的活计,衣食无忧,已经不错了。

    和中下两院建在书院正中一目了然不同,上院则是建在了书院后山的僻静之处,这也是为了保证这些最杰出的学生能够专心读书,不受外界干扰,沿石梯小径上行,在这浓荫蔽日的山中,听到的只有空山鸟语,水声潺潺,令人丝毫感觉不到登山的辛苦。

    吞下鞋袜,赤脚走进间用粗大的毛竹搭建起来的竹楼,三十名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蒲团坐下。

    众人刚刚坐好,夫子也恰到好处地走了进来。

    “是,文先生!真没想到第一节课居然就是他来上课。”

    听着旁边的窃窃私语,陈浮生微微一笑,看起来,书院很清楚今年的最大卖点是什么,第一堂课就派出了文洞明这位陈浮生最近耳根子都快要听出茧子的人物。他们这个甲班看起来运气还算不错。

    声音迅速平息下来,大家毕竟都多少养气有所成就,就算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偶像,都相对保持了冷静。

    师生依照古礼相互行礼,文先生缓缓开口。

第十五章 第一堂课(二)() 
“今天第一堂课,不是我要讲些什么,而是由你们自己开口。人无志不立,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此言大善,才会有孔丘才会让弟子们各言其志。今天我们就效仿一下先贤,请各位同样讲述一下自己的志向。只有知道了大家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书院才好针对个人制定出最为合适的教育计划。”文洞明将手中的书卷放在一侧,轻轻一笑,开口建议。。

    陈浮生抬起头,看向这个文先生,这个提议虽说有些突然,却也是一脉相承,倒也恰当。

    不过他可不太喜欢真的清楚明白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总不能说,我的志向是逐渐成仙长生不老这些吧,夏虫不可语冰,否则对方多半会把你当成一个讲天方夜谭的疯子。

    不过他倒很想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回答的,这种最为根源的梦想虽然还太过稚嫩,不够成熟,却包含着近乎无穷无尽的信念力量,正如文洞明所说的那样,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而在修行者看来,就是所谓的道心。这也是漫漫修行路上难得一见的风景,

    大家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就是自己一个人低下头。

    虽说都是些年轻人,不过让他们直接开口讲自己将来想要做些什么,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在这个年纪,学问足够进入上院的不是家里从小重视教育,就是自身天资聪颖,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

    自然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只是要求个三餐温饱,因此考虑的太多,就越是不好意思说出口。都是少年人物,自然不可能甘愿穷究学问,男儿若想一遂平生志所求所想,自然脱不出那三句: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无外乎权力、财富、美色罢了。

    偏偏这些是做得说不得的东西,大家习惯了假清高,钱财被称作阿堵物,红颜多祸水,权势更是要连续推辞几次才好接受。

    如果自己开口要这些,难免被人说是俗物,如果说得正气凌云,更是会被暗地里骂做伪君子。

    因此一个个都等着别人主动去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自己再看情况删删减减。

    不过终究还是有着初生的牛犊,心里不顾忌这些,在前排的一个看起来比陈浮生还要小上一两岁的少年,这个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我将来要成为驰骋沙场的大将军,将那些南蛮北狄一扫而空,为我朝打下一个万世太平。”

    看着锐气逼人的少年,陈浮生轻轻一笑,身后适时传来一句李端平的介绍:“这人叫做叶信,是剑南道武定军节度使叶平的第三子,据说叶将军虽然是军旅出身,却极为重视文人,他的子女也都有着一身学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这个叶信,据说他文武双全,称得上难得的人才。”

    陈浮生点点头,以他的眼力,自然可以轻易看出这个叶信周身真气涌动,举止自有一番法度,在人间已经称得上难得的高手,确实有着放言的资格。

    而且虽然自前朝开始就有了重文轻武的风尚,但是面对四方之敌,武人的地位在某种方面反而要更加稳定一些,相比之下,蜀中已经算是较为安宁了。

    而且文人带兵还能获得儒将的美称,实在是名利双收。

    突然,陈浮生也发现李端平也是颇有作用,很显然他消息灵通,有了这个人,陈浮生能够最快的了解这些同班的同学。

    “保家卫国吗?我年少的时候倒也有着这样的想法,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确实是每个大好男儿都会有的想法。”

    文洞明点点头,示意叶信坐下。

    有了带头的,眼看对方似乎得到了先生的鼓励赞赏,众人看着得意洋洋坐下的叶信,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踊跃发言起来。

    总得来说,还是没有出现什么特立独行的想法,大体出不了藩篱,家里经商的希望能够货通天下,富比陶朱猗顿,家里有人做官的自然希望能够出将入相。

    相比之下,李端平的就已经有些特别,豪商出身的他希望的居然是能够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