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有子无谋 >

第299部分

重生之有子无谋-第29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有子无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船自然是战船,经了接连两场海战,这一艘战船看起来仍旧是坚不可摧,战火都未能在其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在日光里凛凛生威,教人望而生畏。避开了大多商人的视线,士兵们领着楚云裳到了被船舱给遮挡着的一处甲板,这才拱了拱手:“楚老板稍等,先生马上就来。”

    “辛苦你们了。”

    楚云裳点点头,士兵们这便离开了。

    因要休整两日,后日才回京,“海鬼”的将士大都上岸去放松玩乐了,现在战船上并没什么人,连羽离素好像也是不在的。楚云裳站在甲板上,看了一圈周围,安安静静的没什么人,她扶了围栏,举目眺望,今日天气不错,曜日当空,万里无云,看来短期内是不会再下雨了。

    左右无人,蓝月低声道:“小姐,这周先生喊您来干什么?小姐在京城的时候,也没和这人打过什么交道吧。”

    楚云裳微微眯眼看向那一轮金日,闻言答道:“谁知道呢。周先生深谋远虑,才华出众,应是发现了什么和我有关的,这才要见我吧,不然这青天白日,他一个尚未婚配的单身军师来见我这个单身母亲,他也不怕传出什么风声来,落人把柄,自毁前程。”然后道,“我说的是不是,周先生?”

    音落,主仆两人后方传来拊掌声,果然是周先生来了。

    周先生一边拊掌,一边走近:“楚七小姐不愧是楚七小姐。以前鄙人便觉得,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熬常人所不能熬,楚七小姐定不是一般人。如今再见,果然如此。”

    楚云裳神色不变:“周先生过奖了。你我都是明白人,有话请讲,也不必拐弯抹角。”

    说着,挥了挥手,示意蓝月下去。

    蓝月迟疑着看了眼周先生,咬咬唇没说话,行了一礼便退开,也没敢离得近,只能去了甲板另一头呆着。

    如此,这被船舱给挡着的临海的甲板,便只剩楚云裳和周先生两人了。

    最后一个闲杂人士离开,周先生甚是放松地笑了笑:“那楚七小姐先猜猜,鄙人要说的,会是什么?”

    楚云裳沉默一瞬:“你要说的是九方?还是,慕玖越?再不然,就只能是羽离素了。”

    除了这三人外,既和她有关,又和周先生有关的,便没别的什么人了。

    正如蓝月所说,以往在懿都里的时候,楚云裳和周先生此人也没什么交集的,先前随同“海鬼”出海,也不过是为着被海盗扣押的货船才说上了那么几句话,怎么看都是怎么交集不深的。

    可周先生却是才一回来,就单独要见楚云裳,若是没什么和她相关的理由,楚云裳还当真不会相信,这人无缘无故就要见她。

    而她所想,确是事实。

    听她半点思考都无的便直接说出三个人的名字来,周先生笑容却是微微敛了敛。而后才道:“这三位,楚七小姐最想将哪位放在前头?”

    楚云裳道:“这和周先生要与我说的,有什么关系吗?”

    “自是有关系。”周先生道,“听了楚七小姐对这三人的排位后,鄙人也才好将鄙人要说的话给整理一番,再与七小姐彻谈。”

    于是楚云裳再度沉默了一瞬,方才郑重的,几乎是一字一句道:“最前头的,羽、离、素。”

    周先生听了又笑了,笑容隐有深意:“不出鄙人所料,果真排在最前的,是南阳王。”而后不待楚云裳继续说下去,他便兀自将后两个的排位给接了下去,“其次是越王殿下,最后才是九方少主,不知鄙人说得可对?”

    心思完全被人说破,楚云裳也不恼,只微微抬了抬眼:“那么,周先生要和我说的,是什么?”

    周先生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道:“南阳王心悦于你。你待南阳王如何?”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么个让人难以启齿的问题,楚云裳瞬间愕然。

    这种问题,和周先生特意见她要说的事,有关吗?

    ……

    七月初二。

    后世被誉为“鬼军师”的周先生,在海鬼大军凯旋入港这日,同楚云裳深切密谋了一番。

    这两人具体谈论了些什么,争论了些什么,确定了些什么,决定了些什么,当时在场的并无其余人,无人得知此番谈话内容。只知道周先生最后命人送楚七小姐回去的时候,后者方当着人面,对着周先生感慨道:“若日后真如先生所言,今日之事,必不敢忘。”

    周先生只微微一笑,羽扇纶巾,那雪白羽扇在他手中轻轻摇了摇,海风迎面而来,他一袭青袍缓缓拂动。他微笑道:“楚七小姐心中有数便好。”

    于是楚云裳便走了,满腹心事的走了。

    蓝月看她心事重重,身为丫鬟本不该多嘴的,却还是没能忍住,道:“小姐?”

    楚云裳摇了摇头,领着蓝月下船上岸。

    目送楚七小姐离开,此时已然是初具日后鬼军师雏形的青袍人转过头来,看了看那已经快要爬到中天的一轮曜日。

    须臾,不知是想起了什么,他再摇了摇手中羽扇,自言自语般的道:“北方达喇,南方诸国。若论狼子野心,还当达喇为先。达喇,达喇……”

    他默念了几句,继而又是一叹:“但愿越王仍能驻守巫阳关,达喇此国,周某倒还真想要见识一番了。”

    于是后日,海军启程北上,至北方港口,离船登岸,走陆路回京,宏元帝命东宫太子携文武百官于城门外接风。

    接风入宫,得闻海战大胜,海盗尽伏诛,天子大悦,嘉奖完毕,不及设宴,三道紧急圣旨召刚自某地归来便懒得上朝的越王进宫觐见,而后当众宣旨,封越王为镇北大将军,率越军三十万,与周先生一同北上驻守巫阳关;封南阳王为镇南大将军,太子东宫为左副将,宣王为右副将,领兵三十万,南下驻守边疆。

    如此,同为三十万,一个镇北,一个镇南,这朝廷里向来都是针锋相对的两个刺头,外带上当真是快要被逼得狗急跳墙的东宫,在同一场誓师大会后,一方往北,一方往南。

    朝廷里里外外,皆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京城,没了这三人,要安分一段时间了。

    ……

    风晚城距离懿都挺远,便是八百里加急,一来一回,也得十天左右的时间。

    是以等到镇北大将军和镇南大将军各自率军离开懿都的消息时,七月,已经堪堪过去一半了。

    消息传来,明明不论是北方的巫阳关,还是南方的边疆,那都是离风晚城隔着几千里远的,可整个风晚城,还是为此消息,震动了好几日。

    说的也无非就是万一真的打起仗来,老百姓们该怎么怎么办,会不会又要民不聊生居无定所;商人们则是谈论,这仗要是打起来,是往北边去能赚多一点的钱,还是往西南去能大赚。

    谈来谈去,零零总总,多也都是杞人忧天。

    宏元帝下令,只是要两拨大军镇守边关而已,据说连要吩咐休养生息准备作战都没吩咐,摆明是要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周边国家地区的反应,再做详细打算也不迟。所以风晚城里聪明点的人,都还是按捺着不动,没跟风;不那么聪明的人,则是已经要举家出城,或往北或往西南,准备去跟风大发战争财了。

    但平民百姓们则还是该干吗就干吗,反正就算真打仗了,那战火也烧不到风晚城来。连最麻烦的海盗都已经被朝廷解决了,他们该出海就出海,该养家就养家,吃饱了撑的才跑去前线发财,是以风晚城还是和以往一样,安宁祥和,并没有像边疆某些城市那样产生动乱。

    整个城市都是祥和的,那自然风晚城里许多人的生活也还是很祥和。

    祥和到没事的时候,去趟茶楼里,点一壶茶,再点一盘花生米,听说书先生在那里说段子,听着听着,一下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平平淡淡,无风无浪。

    今个儿茶楼里人很多,连说书先生也借着要打仗的风,说起了前段时间的东洋海战,说起了几年之前的巫阳关之战。

    不过因海战是前两个月里才发生的,风晚城里人人都清楚,就连三岁稚儿也晓得海上的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坏蛋都被大将军们给打跑了,茶楼里许多人都是去过码头看战船的。是以说书先生说了段东洋海战后,便是惊堂木一拍,手势一起,说起了距今已然有八年之久的巫阳关之战。

    “却说现如今的朝中大将,能与南阳王相提并论的,也无非就是一个越王。越王其人,冰雪琉璃,半方银面,着实是名不虚传。这几年来,越王虽已不再驻守巫阳关,连出征平定动乱都无,但巫阳关北边的达喇,却还是记着,八年前,那一场打了整整三年的战争,是多么的让达喇人心生畏惧,不堪回首……”

    说起巫阳关之战,那不少人其实还都是知道的。

    八年之前的冬天,越王少年领军出征,北往巫阳关,巧过黑水河,以破釜沉舟之态,在达喇的大草原上杀了个痛快,这才退回巫阳关,镇守大周北方疆土,未曾让达喇占据一城半池。

    此后,再进达喇,再杀痛快,整整三个春秋,越王之名,委实是被达喇人的无尽鲜血给染红,便连那一条黑水河,据说那三年时间里,也一直都是呈现着赤红的颜色,尽是被血染遍,不曾褪色。

    只等此番战事过后,两次杀进大草原,两次都是功成身退,达喇终于是被打怕了,越王觉得也巫阳关这里再用不着他来亲自驻守,这便班师回朝,从此远离巫阳关,开始在京城里当个人眼中闲散慵懒的殿下,而那一条黑水河,也终是在他离开了后,慢慢恢复了以往正常的颜色。

    “……越王到得巫阳关那日,正是北方最冷的时候。朔风凛冽,风如刀割,五十万大军行走在巫阳关的街道上,竟是只能闻得马蹄声,别的其余声响,都是听不见!而那越王,少年大才,冰肌玉骨,如此寒冷之天,他却是只着一件单薄白衣,骑乘宝马从中走过,那一身卓越风采,真真是教人看上一眼,从此便是再也忘不掉了。”

    巫阳关之战结束距今也已有五个年头,如今一听说书先生重新说起,那抑扬顿挫,那慷慨激昂,间或惊堂木一拍,言语骤然急转,百转千回,端的是让人听着如临其境,心生向往。

    茶楼里的人都在认真听着说书先生的话,整个楼都是十分安静,除了说书先生的声音外,便连脚步声都是极轻。每个人都是在认认真真的听,听过的听第二遍,还是觉得越王巫阳关之战打得真好;没听过的第一次听,也觉得这一战果真精彩。

    二楼包厢里,待听到说书先生讲到越王进了巫阳关,开城门,扎军营,与黑水河北岸的达喇四十万骑兵遥遥相望时,楚云裳终是道:“那个时候的慕玖越,年纪轻轻,真有这般和达喇相抗的能耐?”

    坐在她对面的慕与归闻言,轻啜一口茶水,方道:“当然有。唔,以前你不还是很看好他,怎的如今又怀疑起来了?”

    楚云裳道:“因为他那个时候实在是太小了。那时候他才多大,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二岁。十二岁,皇子们都是还在上学的年龄,他怎的就得了陛下青眼,将巫阳关之战这么一个重要的战役,交到他手上?”

    慕与归思索着道:“十二岁的确是年纪小,但放在皇家里,你也知道,皇家人个个都是满腹心机,十二岁并不算什么,比寻常的成年人都要老谋深算许多。况且他出征之前,他在军营里已经摸爬滚打两年时间,对军事实在是熟悉——你是不是又要说,十岁的孩子居然能当兵,这才是最不可能的?”

    楚云裳刚想点头,但转念一想,十岁,慕玖越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去当兵了,她自己十岁的时候,她在干什么?

    这样想一想,换位思考一下,慕玖越十岁当兵,十二岁打仗,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

    于是楚云裳摇摇头,轻叹一声:“总有那么一些人,生来便是天才,旁人怎样羡慕,也都是羡慕不来的。”

    慕与归闻言笑了:“行了,还说他呢,你自己不也是天才。”他甚至是掰了手指头,如数家珍般,“楚大才女,楚小神医,楚大老板……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楚云裳听着,满面正色的摇头:“我要是天才的话,就不会坐在这里跟你听说书杀时间了。”

    到底是不是天才,楚云裳自己清楚得很。

    慕玖越十岁的时候,已经是在军营里从小的一个兵开始当起了。她当年十岁的时候,好似也是在组织里头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训练,尚未出师。

    那个时候的她,尚且还只有一个10007的代号,并没有名字,也没有家庭,更没有什么户口身份证那些东西,就只是1000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