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224部分

大明都督-第224部分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

    “我要用这一点就没,毫无用处的消耗品,来换取建奴的真金白银来养军,在用他们的银钱养军之后打他们,那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想一想,未来建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大烟袋,每个人都在向我提供银钱用来打他们,那是一件多么舒爽的事情啊,想想我就开心。”

    袁可立被他这么一说,倒是没有什么辩驳了。

第425章 自请点检() 
袁可立亲自走访了各地农户,下田观察,入户探访,掌握第一手材料,当他获知毛文龙将现在她拥有的土地不再无偿分发给百姓,而是掌握在官府的手中,绝对不得百姓私自买卖的方法之后,真是羡慕异常,但也不无担心:“当初国朝也是施行了一套办法,但是政久弊生,每年土地兼并严重,虽然你在这一点上管控住了,但是官府要是出现贪官酷吏,他们无限制的加增赋税徭役,最终还是到达现在这个样,弄得百姓啼饥号寒。”

    毛文龙就笑着道:“老公祖其实还没有看到职部的真髓,我的这个土地办法,并不是将这一块土地强加给百姓,而是以百姓自愿为原则租种,当官府的徭役赋税过高的时候,百姓就有权不再耕种,这样一来,官府要是赋税徭役定得过高了,反倒收不到任何钱粮,这样,自然而然也就压迫着官府降低赋税,其实这就是一个经济学上的互相压制作用。”

    说经济学,袁可立当然不懂,但他却看到另一个弊端:“按照你这样办法,如果百姓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生活,就比如说你现在的这个建设皮岛雇用工人的工资就很高,百姓们就会丢弃田地。民以食为本,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如果大家都抛弃了土地,这将动摇国本,这不得不查。”

    中国上下几千年,就是以土地农业为基础,文人士大夫们的心中,土地的出产才是一切,所以无不想尽一切办法,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袁可立当然也不能免俗。

    毛文龙就笑着再次解释:“大家都不种地都去做工,那就证明,做工的收入要比种地高,这也是无可厚非,只要百姓们能够过上富裕的日子,难道这不是咱们为人父母官所想的吗?但这里也就有了一个价格收入的问题了,当大家都去做工,不再务农的时候,粮食的产出减少,而需要的粮食的人口就变多,如此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高,但不必担心会出现粮荒,因为粮食价格高了,需求旺盛了,种地也就成了一件赚钱的活计,于是就会有许多人转回头来,再用种地的办法来发家致富,这就是一个平衡,一个社会自然的平衡,这种平衡千万不要人为去打破,如果人为的去打破它,干涉他,反倒是适得其反。”

    道理虽然深奥,但只要细心一下,也就能明白,这个袁可立还是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了再想之后,只能是长叹一声:“可惜中原已经成了顽固之疾,一半的土地都落入了皇庄和皇亲国戚的手中,再有两三成,也被世家豪门占据,天下无闲田,真的可惜你的这种办法不能在国朝中原实行。”

    毛文龙就顺嘴说道:“若是一心为国,一切都可以实现,破而后立,打破原有的,也就能建立新的了。”

    此言一出,立刻让袁可立警觉起来,当时厉声问道:“你想做什么?”

    毛文龙立刻明白自己说了忌讳的话,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国朝已经如此,那么我就努力的想夺回后金占据的地方,在那里实行我的办法,这样也算利国利民。”

    虽然得到了牵强的解释,袁可立还是敲打着毛文龙:“身为大明臣子,当以忠君爱国为本,切不可有那多非分之想,刚刚的这些话,也就出你口入我耳,以后再也不许和别人说,切记切记。”

    对于袁可立的告诫,毛文龙深以为然,赶紧连连施礼。这真是官场第一定律,必须管住嘴,跑断腿啊。

    时间并不很充裕,因为私离训地是大罪,袁可立这次来就是先摸摸底的,不是正式的上司巡查,所以对皮岛只能是走马观花。

    在巡视了两日之后,这一日早晨,袁可立准备郑重的向毛文龙提出检校三军的要求。

    对于这个要求,袁可立还想和毛文龙好好的解释解释,因为这小子在以前是怎么也不让上司捡点他自己的军队,结果闹得是朝野沸腾,有人说他隐瞒实力拥兵自重,有的说他虚报兵额贪赃枉法。

    这一次,袁可立准备好好的劝劝他。他的战功已经有了,就不要在这些小事情上弄得上下离心,到时候就是事情不美了。

    自己这次来算是微服私访,不是正式的官员检点,他想让毛文龙向自己交代一下家底,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未来朝廷派出官员检点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替毛文龙遮掩一下,以保护这个难得的帅才。

    结果他正准备去找毛文龙的时候,毛文龙却兴冲冲的走了进来,先向袁可立请安之后,献宝一样的邀请他:“老公祖,我也知道你时间紧迫,不能总是在我这里耽搁。”

    袁可立就笑着道:“看来你是真怕我把你吃穷了,至于吗?我不过是一日两个小菜,一碗稀粥,一个馒头,还有就是一壶老酒,也就是几十文钱的伙食,看把你心疼的样子,就这么急匆匆的要赶客人走,这难道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吗?”然后又开心的笑道:“不过你这里红烧兔子头却是好东西,我倒是百吃不厌。”

    但在袁可立的心里,他已经认为毛文龙准备撵他走了,不让他看他最想看到的东西。

    结果毛文龙连连赔罪:“我的老公祖,你可是误会我了,我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小事情上,今天就请您老检验一下我的军队。”

    毛文龙的主动提议倒是让袁可立吃了一惊,然后就玩味的笑道:“就这几天你就把猫腻都藏好了?你就不怕我看出来断了你的钱粮?”

    毛文龙立刻叫起了撞天屈:“我毛文龙是个粗人,怎么会文人的那一套文过饰非的手脚,我这个人就是直来直去。”结果刚说完,就看到袁可立掉脸子,当时直接捂住了自己的嘴,这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刚刚如此腹诽褒贬文官,但他却忘记了,眼前的袁可立可就是一个大大的文官。

    看到毛文龙这突然变得憨直幼稚的样子,袁可立不由得哈哈大笑:“当着我这个秃子骂和尚,你也真的是大胆,我明白的告诉你,这下你惹到我了,如果在点检的时候让我查出来漏洞,皇上那里却不说,我的一顿屁股板子你是跑不了的了。”

    毛文龙就尴尬得连连点头:“那是那是。”然后就躬身请袁可立和张大可跟随自己去检点三军。

第426章 雄师强军() 
在毛文龙的引领下,袁可立张大可首先来到了参军处,吕一学赶紧打开了身后的小门,放眼望去,一排又一排的木架,上面是摞摞大满的名册。

    袁可立就背着手行走在中间,他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这样的木架分作两排,一排上,名册都用红纸写着营队的编号,而另一排,却是素面黑字,也对应着写着相同的营和队的编号。

    这让袁可立有些不解,于是就随手拿起相同的两本,一边漫不经心的翻看,一边对毛文龙道:“两本名册,你老实的告诉我,到底哪一本是真的?”

    有一本虚假的名册,这是军队里普遍的现象,这是应付上面点检的,里面大部分都是空额,但是还将另一本可能是真的和这个虚假的放在一起,一旦上面来人检查,岂不马上曝光?难道毛文龙愚蠢到了这种地步吗?

    毛文龙上前一步,郑重的说道:“这两本都是真的。”然后就在袁可立疑惑的眼神里,将那边用红纸封皮的名册打开:“这是第一营第一队,百人的名册。”

    袁可立就看过去,第一名,是一个叫王大勇的,后面的职务是总旗,籍贯是原辽东岫岩五里沟人,后面标注着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的现在住所。但在这个人的名字后面,却写了一行小字,天启元年3月,阵亡在鸭绿江边。

    而第二名,同样的格式,但后面没有写日期。如此一直翻下去,最后是一排墨迹犹新的名字,他们后面依旧没有日期。

    然后毛文龙又拿出了那个素面封皮的名字,打开来,第一名依旧是这个叫王大勇的,后面写着他阵亡的时间地点,还有他应获得的军功,获得的抚恤,然后在她父亲的名字上,按着一个鲜红的手印,后面就是冷冰冰的两个字,已付。

    而第三个人的名字后面,同样的格式之后,却是一片空白,标注里写着,父母亲人无寻,抚恤暂时没有发放。

    这样两本账目一对,袁可立就明白了,一本是现有军队的实际人数名册,一本是这个队伍,在历次战斗中阵亡将士的名册。

    张大可指着那个素白的名册问道:“战死的就战死了,何必还要给他们保留一份名册?那些领取抚恤的也就领了,没有人来领的,也只能作罢。”

    毛文龙轻轻地抚摸着这本素面名册,没有责怪张大可的态度,旧军官就是这样,手下的士兵,其实连一个草芥都不算,记得一个名字他们都懒得记住。

    毛文龙沉痛的道:“我毛文龙的复辽军,每一个百人队,都有这样一本账册,对应着摆放,一本是生的,一本是死的,我要让生的齐装满员,我要让死的依旧和我为伍,直到地老天荒。”

    听到这样的话,袁可立就轻轻地拍打了一下毛文龙的肩膀,随手在书架上抽取了两本:“带着我去点点名。”

    毛文龙就点头,然后领着他直接去了教军场。

    教军场里人喊马嘶,好不热闹,一群一群老兵,在战场的一面正带领着新兵训练,而又有一批刚刚招募的小伙子,正在装备部前兴高采烈的领取着他们的新军装,然后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在广场上穿戴起来,显摆的向同伴们炫耀,这是这些人这一辈子穿戴最好的服装,怎么能不炫耀呢。

    “老公祖,现在我的复辽军分为三大兵种,按照古代商周的规矩,我将他们编成一个师,第一个就是步兵师,有三个劲旅,一个是毛仲明的第一旅,一个是张盘的第二旅,还有一个是王直的第三旅,每一个旅有四个营,齐装满员8000人。全师合计两万四千。

    还有一个是张忠的水师,合计有大小战争250条,他们是不分营的,而是按照船来编制。合计五千人。再有一个火器师,其实员额不足,只编练了两个营,一个是炮营,营头董大炮,驻扎在南关,一个是抬枪营,营头是赵伟,一共有兵员4000。

    还有一个教导营,专门将那些有战功的普通士兵招募进去加以培训,然后将他们充实到新的队伍里去,从总旗干起,但在那里,已经有许多因为军功的问题,挂衔千总了。现在那里有2000人马,也是我这支军队里唯一的一支骑兵队伍,我战斗中的铁拳。

    新成立了一个侦缉队,由李柱子负责,定额的200,负责刺探敌情,同时也负责监督军纪。”

    合计全额总数三万五千,而且还有后备军,以李光春为训练官,合计人马五千,因此,全复辽军总兵额四万。”

    “真的有这么多,而且还是这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

    毛文龙就挠着脑袋笑着道:“你拿着随便抽出来的这一本账册,我立刻给你整队,您可以按照帐册上的名字点名,如果缺了一个,我就提头来见。”然后不好意思的道:“当然,我为了对付上面的打折克扣,报了5万的,还请老公主原谅。”

    袁可立哈哈大笑:“总额4万,虚报5000,不多不多,你简直就是一个实诚人,那我就点一点,到底有多少人。”

    于是毛文龙就接过账册,看了上面一眼,第十营第三队。于是为了避嫌,毛文龙就站在校军场的中间,伸长了脖子,大吼一声:“第十营第三队,整队出列。”

    就这一嗓子那是中气十足,乱哄哄的教军场,猛的一静,当看到是自己的大帅亲自点名整队的时候,就着远处的营房里立刻呼啦啦跑出了一群将士。

    然后就是一片口号呼喊之声,一群穿黑衣服的,就指挥着一群穿着灰衣服的士兵整队。袁可立就悄悄地在袖子里捏算着时间,看着眼前的这一队士兵整顿完毕,竟然仅仅用了不足一刻钟之间。

    一个精壮的汉子大步上前,冲着毛文龙大声的汇报:“第十营第三队,整装完毕,应到一百人,实到101人,请大帅检阅。”

    当时毛文龙就一愣:“齐装满员也就算了,这怎么还多出一个?这不是让袁可立多心吗?”

    袁可立也玩味的笑着,看着毛文龙,但是从刚刚的表现,似乎他并没有掺杂使假,不过这多出来的一个是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