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228部分

大明都督-第228部分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文龙立刻拍手叫好:“此办法大好,我就将这个工作安排给你,不过要师出有名,你也算是我东江镇的一个官员。”

    语嫣就欢喜的问道:“那你封我一个什么官儿?我也要像上官婉儿那样,为民造福。”

    毛文龙就捏着下巴想了下:“你就叫东江镇妇女主任,从此以后,你就是东江镇所有女子的父母官,如果有一个女子被男人欺负了,你就带着一群姐妹们打上门去,如果他们敢不听从,你就大发官威,法办了他。”

    此言一出,语嫣直接将腰上的围裙扯下来,摔在了桌子上:“我现在就吩咐,今天的饭碗,就你毛文龙去洗。”

    毛文龙当时张口结舌,真的没想到自己却是作茧自缚,于是他就非常怀念,就在刚刚几呼吸之前那个男尊女卑的腐败的封建时代。

第433章 炸药和银元() 
郑宏达这一次不但带来了几百条商船,给皮岛带来了巨大的税收,缓解了整个皮草的经费压力,最关键的是,南方今年大熟,水稻收成不错,因此粮价凭低,糙米不过三钱,市场的作用,不用毛文龙大力宣传,那些粮商们就蜂拥而至,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粮食数量,这样一来,由于竞争的存在,就将皮岛需要的粮食的价格拉了下来,原先毛文龙在朝鲜,需要一两五钱的银子,结果现在只要八钱就可以坐在家里收购了,无形中每一年为毛文龙节约的就是一个海量的数字,开源节流不过如此。而每购买一担粮食,而且价格也因为是走海路运费低廉,粮商们依然有赚头,依旧是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来,这样就彻底的缓解了毛文龙粮食紧缺的状况,让这个青黄不接的六七月份,百姓不至于出现饿肚子的状况。

    而对于辽东地区接近二三两银子的粮食价格,当然就有些让人眼红心热,于是就有那贪婪大胆的家伙,开始向辽东后金走私粮食,这样的状况,立刻让毛文龙,——看到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他就开始一面悄悄地纵容,一面派出陈忠的水师沿海拦截。只要拦截到了走私的商船,二话不说,立刻大义凛然名正言顺给予没收,在忙的陈忠焦头烂额的时候,毛文龙和毛学礼却蹲在墙角,计算着每一日又抢来了多少。

    这可都是免费的,真正是让两个人有一点儿乐此不疲,看着自己粮仓里的粮食在不断的增加,两个人的心中真的是放松了不少,正所谓缸里有粮,心中不慌,几十万百姓的心态就彻底的安稳下来了。

    而最关键的一点,郑宏达完成了他上次的承诺,在皮岛卸下了从日本用南京铸币司的劣币换取的白银,同时最让毛文龙欢喜的就是,郑宏达一次性给毛文龙带来了五船高纯度的硝石硫磺。这才是毛文龙急需的宝贝。

    于是,毛文龙立刻下令,收购上好的木炭,专门要柳树的,因为柳树的木炭残留和烟火最小。

    而后将峰山对面的香炉峰辟为军事禁区,将皮岛里的死囚犯圈到那里去,专门按照最佳配比开始炒制火药。

    即便如此也不放心,而是将另一个山头也独立出来,专门完成火药最大威力化的颗粒化。

    最佳的佩方早晚要被有心人琢磨出来的,这一点不要侮辱古代人的智商,但颗粒化却一直到了西方才摸索出来的,一招鲜吃遍天,这才是最关键,只要保证颗粒化的秘法,那么对待建奴就有了十足的把握,从此,那些大明工部的火药,就让他们幻化成一个个庆祝胜利的烟花吧。

    这是毛文龙又向士兵们摊派了一项强性任务,每一个士兵每一天必须吃一个鸡蛋黄,因为鸡蛋清是火药颗粒化的唯一原料,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鸡蛋黄,也不能浪费,直到吃的将士们,一个个看到鸡蛋黄就呕吐为止。

    那些粗银当然要再次加工,让一两银子变成一两多才是毛文龙的损办法。

    于是,几架毛文龙早就准备好的风车立刻嗡嗡的开动,带动早就准备好的铸币机器开工,毛文龙要开始在皮岛铸造银币。

    其实,在大明,银币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随着大明海贸的发展,墨西哥的鹰洋,西方的银币已经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原,因为其固定性而在南方流通。

    但为什么直到清末还是以两和银锭为基本呢?是因为官员的贪婪。

    自从张居正实行了一条鞭法,讲全国的赋税统一折算成银两之后,虽然方便了国家,但也让那些贪官酷吏们,获得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办法,那就是火耗。

    百姓们上缴的银子多少不等,而且还成份各异,于是就催生出了火号这个东西,那就是将百姓们上缴上来的银子,重新铸造成为官银,于是乎,就有了火耗这个名词,也就是百姓每上缴一两纹银,要额外加最多三钱的火耗,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名正言顺的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酷吏,肥了多少官员的腰包。

    清沿明制,这个习惯就延续下来,清朝雍正皇帝为此大动干戈,推行的火耗归公的办法,来富竹国库,结果动了官员们的蛋糕,弄得雍正皇帝身败名裂。

    直到光绪时候,中国才正式开始废两改元,银元才被官府正式确认。

    现在毛文龙就准备开始铸造银元,发展自己的独立货币体系。

    之所以毛文龙要铸造银元,根本的出发点是两个,一个是为以后自己的大借款作出准备,更主要的一点,还是为了赚钱。

    毛茸茸的银币,采取的是银八铜二的标准,这样就多出了一分的钱息,不要小看这一分的利息,这将成为未来毛文龙一笔巨大的收入。

    而为了避免贪婪的人削瓜周边的银元边缘,毛文龙特意在边缘上铸造出精美的花纹,用这个办法来控制住银元的分量。

    同时为了方便流通,毛文龙将银元分作三等,一两一枚的叫大元,半两一枚的叫中元,一钱一枚的叫小钱,这样一来,各个商铺就再也不必必备的称子和剪子,找钱的时候,也再也不必斤斤计较,所以这个银元一到市上流通,立刻就受到了百姓商贾们的欢迎,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这些银元就成了大名的主要流通货币。

    而掌握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掌握住铸币权,历史上最大的铸币贩子,就在皮岛上冉冉升起。但这并不是毛文龙现在的目标,等到自己有了足够的银元储备之后,开设抢钱的银行才是最终目的,后世建行的一个大佬,曾经在财政年报中羞愧的说道:“今年我们建行的利润,我实在是难以启齿。”也不知道是多的难以启齿,还是少的难以启齿,反正是见仁见智吧。

    当铿锵铿锵的铸币机器,铸造出一枚又一枚漂亮的银圆的时候,毛绒看到如流水一样的经营,正在向自己的口袋里流淌。

    精美的花纹,十足的分量,固定的成色,再加上方便快捷的流通性能,让这些银元快速的在中原流通,而毛文龙拿着叮当作响的银元在购买了,购买那些商人们的货物时候,就已经悄悄的用八钱的银子,购买了足额的一两的货物,看着那些商人们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自己的银元,当时将毛文龙笑的是嘎嘎的。

第434章 潇洒上京() 
就在毛文龙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京城里的圣旨下达了,让毛文龙克日进京不得延误。

    对于魏公公和皇上催促如此之急,都不等自己上的祈求陛见谢恩的折子到北京,毛文龙认为,这就是孩子的超切了。

    不过也是正好,在这一段时间,自己和建奴都打的精疲力尽,建奴一时半会也不会再对自己发动进攻,而自己因为实力相对弱小,一直秉承的不惹火烧身,总是趁虚而入的方针,打一把,抢一把就跑的原则,在今年,后金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自己也没必要四处聊骚,大家好好的相安无事的恢复喘息,等大家蹲在那里喘过气来,咱们跳起来再战不迟。

    同时自己许多想法,和现在已经做过的事情,都需要当着皇帝的面说个清楚,同时也将许多事情,落实到板上钉钉,做一个名正言顺。

    还有一点,虽然自己派了两个人坐镇在京城里,弄了一个北京办事处,但他们两个人虽然上心,但其实效果却并不是很好,所以毛文龙决定,这一次带上许多缴获过来的金银珠宝,准备在京城里好好的走动走动诸位大员,拉一拉人脉关系,否则自己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被朝廷的官员掣肘诟病,自己其实真的是烦不胜烦。

    还有一点,就是准备在朝廷里找一个可靠的代言人,为自己在朝廷里发声,有些事情不能总是被动迎战,而应该主动出击,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于是,在交代了属下大将一番之后,带着一船语嫣熏出来的兔子,还有毛承禄三百教导营的将士,从水路进京面圣。三百亲兵,这是外地大将进京所允许带的最多的人马,叫做亲兵护卫,再多就是谋反。

    其实毛文龙带三百人都是多的了,但他还带着一批上缴兵部堪和的女真人头,这可是赏钱,总是等着兵部来人,结果一直不来,没办法,自己这次直接带去吧,一面是上给皇上的烟熏兔子美味,一面是腌制的女真人头五千,这也算是一番风味吧。

    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诸将语嫣,船队开始离岸入海,毛文龙的计划是先奔山东登莱,拜见上司袁可立,先走一个司法程序,然后再转道天津卫登岸进京。估计九月份能赶到北京,然后赶上朱由检的封王大典。

    毛文龙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好好的和未来的皇帝拉拉关系,因此也为他特意准备了一批财物,反正那些缴获于建奴的金银珠宝没办法脱手,正好可以送礼。据后世说,这个信王很是不得魏忠贤待见,总是克扣他的王爷薪俸赏赐,这时候正好自己给他来一个雪中送炭,抱粗腿是个学问,必须要抓住机会,雪中送炭就是好过锦上添花,等将来人家登基当了皇帝,那时候再做什么都晚了。

    带着美好的憧憬,毛文龙乘风破浪,直奔登州,然后直达北京。他要将许多事情,一次性解决,开始专心专意的去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老小野猪皮死磕。

    由于经常出海,毛文龙这个旱鸭子已经变成了海鸥,坐船不再晕船呕吐,于是这一次就轻松的享受一下大海的风光。

    船队到了登州的水师码头,结果站在船头上,就看到官服辉煌的袁可立和登州水师总兵张大可两个熟人正在码头上翘首以盼,而和他并肩站立的还有两个人,一文一武,也是官服辉煌,远远看去,袁可立和张大可对这两个人,还是毕恭毕敬,错了半个身子站着。

    毛文龙当时就蒙圈了,官场的直觉告诉他,那两个人的关节实际比袁可立和张大可更高。

    不用说,这两个人一定是山东巡抚赵彦,一山东总兵杨肇基。

    能够让这两个大佬站在码头上亲自迎接,在毛文龙心中,小小的得意之后,对跟着身边的一子毛承禄得意的道:“为父我百战建功,又深得皇上以毛帅而不以名字称呼,可算是圣宠在握,看一看,山东四个最大的官儿都巴巴的跑到码头上来迎接我,这的确是难得呀。”看着一脸疑惑的毛承禄,毛荣不得不好心的教导他:“这就是军功战力的结果,平时不要想着这些那些没有用的东西,靠专营是小道,还是老老实实的打好自己的每一仗,这样才能赢得人的尊重,好好的学着吧你。”

    毛承禄就一脸受教,表现的是唯唯诺诺,满脸的羡慕。

    大船靠岸,跳板搭上,毛文龙春风得意的赶紧下船,和站在码头上吃风喝露的诸位大佬顶头上司见礼。

    袁可立和张大可都是老熟人,当然要先行建礼,然后按照客套的规矩,再由两个人给自己引荐另外两个大佬,然后自己再规规矩矩的拜见,这非常关键,不能因为是自己猜的对方是谁,结果莽撞的拜见了,或者可能是礼仪不到位,造成平白的得罪人,或者是礼仪过高,弄一个僭越的把柄留给别人,这年代,各地监察御史,小官不大,专找人把柄,没事还左一个风闻,右一个风闻,一旦被他们盯上,那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恶心人。

    结果毛文龙刚刚给袁可立施礼,袁可立却急匆匆地一把将他托起,直接给他引荐身边的人:“这位是山东巡抚赵官讳彦赵老大人,这位是告老起复。原先大同总兵官,现在山东总兵杨官讳肇基老将军,快快上前参见。”

    毛文龙立刻调转屁股,赶紧冲着这两位大佬躬身施礼,结果两个人赶紧出手搀扶:“振南不必多礼,这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果然是大明栋梁。”

    于是两个大人就夸夸其谈,不吝惜赞美之词。

    结果听着两个人这样夸奖一个武将,还是一个外地的武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